<h3>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名平,字原。他出身楚国贵族,年轻时就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做了楚怀王的左徒(官名),协助怀王筹划国家大事,发布政令;对外接待各国使者,处理外交事务,很得怀王信任。这样就招来一些人的妒忌。他的政敌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造他的谣,说屈原居功自傲,连怀王也不放在眼里,怀王就怒而疏远了屈原。</h3><div> 当时在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是秦、齐、楚三国,“合纵”、“连横”的斗争非常激烈,最后谁能取胜,就由这三国的内政外交的得失来决定。屈原在楚国内政上主张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企图建立一个理想的如尧舜禹汤时代的社会;在外交上则主张联齐合纵,对抗强秦的连横。由于怀王疏远了他,屈原这些正确的主张都未能实行。<br></div><div> 怀王是个昏庸的君主,在秦惠王的离间和诱惑下,接连上当,断绝了和齐国的联盟关系,结果损兵折将,丢失土地,国势渐渐衰弱下来。秦昭王继位后,提出和楚通婚,约怀王相会,屈原极力劝阻怀王不要再上当。但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的怂恿下还是去了,结果遭到秦国的武力劫持,死在秦国。怀王的长子顷襄王继位,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等人又在顷襄王面前构陷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把屈原流放到江南。<br></div><div> 屈原晚年在沅水、湘水流域长期过着流放生活,眼看祖国日益衰弱,即将被秦灭亡,自己报效君王的抱负不得施展,忧心如焚,无日可了,写了大量抒发忧愤的诗作,最后在绝望中投汨罗江自尽。<br></div> <h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生短暂,或能有大的成就,或许就平凡度过一生。屈原作为一个忧国忧民有抱负的人,在当时的环境下却也无能为力,尽忠报国则反遭迫害。因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深感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悲愤投汨罗江以身殉国。此情此心感天恸地,也是死的其所!每年的端午节也是人们对屈原最好的纪念方式。</h3> <h3>精选屈原诗文,以祭中华之诗魂!</h3> <h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离骚》</h3> <h3>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 《离骚》</h3><div><br></div> <h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 ——屈原 《渔父》</h3> <div>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 《楚辞》</div> <h3>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 《湘夫人》<br></h3> <h3>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屈原 《楚辞》</h3> <h3>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屈原 《楚辞》</h3> <div>时不可兮骤得 ,聊逍遥兮容与。 ——屈原 《九歌》</div> <h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 《离骚》</h3> <h3>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屈原 《九歌》</h3> <h3>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 《离骚》</h3> <h3>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屈原 《楚辞》</h3> <h3>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屈原 《楚辞渔父》</h3> <h3>入不言兮出不辞, 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 乐莫乐兮新相知。—— 屈原 《九歌少司命 》</h3> <h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br></h3> <h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br></h3> <h3>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屈原《天问》</h3> <h3>从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屈原、王羲之、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关汉卿、曹雪芹,到“鲁郭茅巴老曹”(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到聂耳、冼星海、梅兰芳、齐白石、徐悲鸿,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从《格萨尔王传》、《玛纳斯》到《江格尔》史诗,从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产生了灿若星辰的文艺大师,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艺精品,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摘自(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br></h3> <h3>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 文秀《端午》</h3> <h3>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宋 宋祁《屈原祠》</h3> <h3>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宋 苏轼《屈原塔》<br></h3> <h3> 《和端午》</h3><div> 【宋】张耒</div><div>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div><div>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div> <h3>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宋 赵蕃《端午三首》其二</h3> <h3>毛泽东:屈 原</h3><div>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div><div>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顷涛。</div> <h3>毛泽东十分推崇屈原,在很多外交场合向海外推介这位先贤。</h3><div> 1954年,来访的印度总理尼赫鲁离京到外地访问,到中南海勤政殿向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辞行。毛泽东当场吟诵了屈原《九歌·少司命》里“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的诗句,来表达对尼赫鲁的友好之情,并向他介绍了屈原的生平。</div><div> 1972年,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和外务大臣大平正芳。会见结束时,其将一部《楚辞集注》作为礼物,赠送给田中角荣。在国礼名单上,历代诗人都不曾享此殊荣。</div><div> “屈原是很久以前的诗人,但也是属于未来的诗人,他用诗歌来表明自己的心迹,表达自己的真情。”苏联汉学家费德林认为,“在《诗经》的无名作者之后,中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该是屈原了,他是第一位有创作个性的诗人。”</div><div> 屈原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爱国主义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国家和社会的凝聚力,检验个人行为的试金石。</div><div> 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有人劝屈原离开楚国。凭他的才华和声望,列国君王都求之不得。诸侯争雄的战国时代,人才的流动具有天然的合理性。许多有识之士在本国得不到重用,便去其他国家谋求发展,朝秦暮楚也是当时一大特色。</div><div> 耿耿丹心的屈原却是“去国不忍”,报国未遂,远离楚宫,仍“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愿离开生他养他的故土。屈原的伟大,在于他可以出走而坚决不走。“鸟飞返故乡,狐死必首丘”的爱国情怀,他一生秉持。</div> <h3>毛泽东高度评价屈原:是一个不朽的形象 ,屈原留下的精神遗产与日月同辉 。屈原不仅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更是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历史伟人,是被公认的中国诗歌之父,是中国的诗魂、国魂、民族魂。从端午节的起源来看,它并非为屈原所设,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屈原却逐渐成为中华大地端午祭祀活动的主角。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大传统节日,竟然成了纪念一位诗人的节日,这种文化现象在世界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1953年,屈原与哥白尼等文化巨匠一起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命名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在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2000多年之后,这位被华人世世代代纪念不息的诗坛巨星和历史伟人引领中华文化走向了世界。千百年来,屈原文化和屈原精神滋养了一代代华夏儿女和一批批民族精英和文化精英,创造出辉煌的历史和文化。作为我们这个民族一笔巨大而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仍然用如此传统和隆重的方式纪念这位伟人,是要让我们和我们的后人永远继承和弘扬屈原文化和屈原精神,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文化和历史。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