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展示交流”学习范式,促进“学进去,讲出来”——经开区小学数学暨郑邦丽名师工作室教学研讨活动

妮妮

<p>为进一步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展示交流”学习范式,促进“学进去,讲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郑邦丽工作室于2020年6月24日在开发区实验学校南校区一楼报告厅举行了研讨活动。区教管科武勇主任、郑邦丽、刘向飞工作室成员以及开发区实验学校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现场活动,其他数学教师通过小鱼直播进行观看。</p> <p>陈方主任作为主持人,首先欢迎了各位领导和教师的到来,然后向我们介绍了本次活动的基本流程和三位执教老师的基本情况。</p> <p>第一节课由开发区实验学校的杲臣影老师执教四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杲臣影,小学数学教师,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曾被评为区级师德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称号,撰写的几篇论文在市、区级论文比赛中获奖,作为集体课题的核心成员。教育格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p> <p>整节课像一个“链子”,一环套一环,特别是在探究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过程中,教师始终将“说小军的位置”串联这一探究学习过程,通过学生不断的描述“小军的位置”,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从学生说的不统一到用统一标准,从复杂的描述到简洁的用数对来描述,由在座位表上描述到点子图上描述再到方格图上去描述的层层递进的教学生成。</p> <p>一节真正的好课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听!孩子们的回答多么的精彩!真正的体现了“学进去”正确自信的“讲出来”!</p> <p>第二节课是由西朱小学盛雨晴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盛雨晴,小学数学教师,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曾被评为区级师德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称号,在区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二等奖,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市、区级论文比赛中获奖,个人市级课题以结题。教育格言: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p> <p>本节课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一一列举的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教学中,教师呈现给学生例题:“用18根1米长的小棒围成长方形,怎样围面积最大?”通过引导学生审题,通过题目你知道哪些信息?18根小棒指的是什么?你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践,然后通过学生的不同的做法展示,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有的答案重复,有的答案遗漏,让学生充分的体会按顺序一一列举的好处。</p> <p>听!学生在讨论时思维的碰撞!</p> <p>第三节课由开发区实验学校郑邦丽校长执教《数字与信息》。郑邦丽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徐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开发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开发区名教师、区教科研先进个人,曾获市、区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多次主持市区级课题并结题,多篇论文省市发表或获奖。教育追求:用教师的智慧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p> <p>本节课郑校给我们展示了一节震撼而精彩并且具有启发性的数学课,通过两个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一:小组交流自己及父母的身份证号码,然后讨论1.不同的人身份证号码会相同吗?你能从身份证号码中看出一个人的出生日期吗?2.不同的身份证号码中有相同的部分吗?你知道这一部分所包含的信息吗?3.关于身份证号码,你还知道些什么?小课题研究二:生活中的数字编码,你见过哪些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例子?从学生的汇报交流中,充分体现了学生收集整理的能力之强大,学生对问题的研究深度和知识的储备也让下面的听课教师们赞不绝口。接着教师又设计学以致用(为全校同学编号)、总结提升(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有哪些好处)、拓展延伸三个环节,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我们要用心发现数学带给我们的美好。</p> <p>接下来,是由丁小东校长就“展示交流”——让小学数学课堂更有效为主题的讲座。丁小东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经开区名教师,徐州市青年良师,多项市区级课题立项并结题,多篇论文在省市发表和获奖。他用一个个生动的课例,告诉我们在数学课堂上如何进行“展示交流”,怎样“展示交流”让小学课堂更有效。</p> <p>最后,武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武校给前面的两位年轻教师分别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郑校的课堂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武校提出,希望全体教师要学会在困惑中不断的反思,在反思中不断的进步。</p>

学生

教师

郑邦丽

课题

开发区

展示

小学

数学教师

实验学校

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