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互联网+教育”时代脉搏 推进创新素养教育遍地开花

木易杨

<p>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在不断的涌现,学校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过去的教育是“一间教室”+“一位教师”+“一群学生”,而在“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教育,是一个客户端+一张网+很多学生+无限学校+“任你挑”,这样的冲击极大地释放着生产力,推动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为学校打造信息化、智能化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条件。所以传统教育方式必然会发生变化,教育必然走进“互联网+”的崭新时代。</p> <p> 自2018年,宁夏成为全国“互联网+教育”示范区以来,自治区教育厅也分层次分类别在各个学段推进“互联网+”的多元应用,引领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创新素养教育深度融合。而基础教育阶段是人生中创新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我们在这一阶段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创新素养教育。为促进“互联网+学科创新素养教育”的深入开展,逐步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推进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引发教师由关注课堂教学到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关注课堂教学到关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稳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激发学生创新活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丰富学校教科研活动形式。学校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为出发点,以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为切入口,以人工智能助推教师专业发展为契机,扎实开展“互联网+教育”各项工作,助力“互联网+教育”和创新素养教育深入融合。</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一.城关三小“互联网+教育”项目建设情况</b></p><p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br></p> 智慧阅读教室 <p>  读书,是伴随人的一生进步的阶梯,对于青少年尤其如此。随着“部编”教材的推出,以及新高考改革的逐步推进,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阅读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智慧阅读”项目的建设:一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二是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素养、阅读素养,近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三是通过阅读平台,形成教师、学生、家长三方联动,共同营造书香校园、书香家庭的整体阅读环境。四是形成可视化阅读数据和报表,给予学校、教师管理决策参考,给予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学习指导。</p> 学生创客空间 <p>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态,创客教育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的教育理念。以“创造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目标。创客空间的建设,将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开展第二课堂的重要基地,同时满足了学生参加大型机器人、科技创新竞赛的训练需求。创客室将培养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渗透在每个项目中,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和掌握结构、机械、电子、机器人和创新发明的知识。立足实践、注重创造,为学生搭建一个实践、创造、探究、展示自我的平台。</p> AR科学实验室 <p>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课程,对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科学课存在着教学无实感、教具更新慢等问题,影响教学效果。而AR科学实验室的建设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将技术训练搬到课堂中进行。可恰如其分的演示一些复杂的、抽象的、不宜直接观察的自然过程和现象,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教学内容。使抽象的学习内容变的形象化、微观的学习内容变得可视化、复杂的学习内容变得简单化。从而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p> 智能电子班牌 <p>  在校园数字化建设推动下,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更便捷的发布校园信息、宣传校园文化,我校规划在教室门口布置多媒体交互终端—智慧班牌,做为信息发布、文化展示和查询终端,通过建设智慧交互终端系统,完善数字校园建设,实现校内班班之间的资源共享,丰富教育资源内容。</p> 智慧纸笔课堂 <p>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个老师面对全班几十个学生,课堂练习、授课信息的反馈收集均需通过“逐个问询”等方式获取。“智慧纸笔互动课堂”能够让课堂数据透明化,真正能够实现 “大规模因材施教”, 通过“手写笔+手写板”构建的纸笔课堂环境,在保留学生纸笔作答习惯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实时查看学生随堂答题的结果,精准分析全班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分层辅导。学校建成拥有六个教学班,每班56部纸笔互动课堂教学系统的规模,为课堂实现个性化的教学提供有力支撑。</p> 智慧书法教室 <p>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校的书法工作坊开展的有声有色,目前已申报全区书法艺术工作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革新,传统的书法教学已经很难满足书法教学的需求。“智慧书法”教室的建设将智能硬件、数字交互等新技术与传统书法相结合,实现了书法大家走进课堂“一对一”的教学效果,同时实现了专家的在线课堂、学生在线反馈、实时互动、在线答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打破了书法教学的难点和瓶颈问题。实现了统一授课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大大提高书法教学效果,进一步推进书法教育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传承和发展。</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二、推进“互联网+教育”和创新素养教育深度融合。</b></p> <p><b>  (一)运用人工智能、思维导图撬动课堂变革,助推教师专业发展。</b></p><p> 学校以“互联网+教学”“互联网+教研”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推进“互联网+思维导图”撬动课堂变革落地开花,创新“思维导图+教学”“思维导图+教研”“思维导图+学生学习”等有效操作方法。一是培养“种子”教师,建立校级思维导图运用“能量库”。将思维导图融入“互联网+教学”“互联网+教研”,提高师生思维品质,将思维导图融入课堂教学、工作、学习中;二是开展师生思维导图研讨、竞赛活动、经验分享、案例征集等活动。创新“思维导图”新模式,提炼校本特色,形成可推广典型案例经验。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优势,深化课堂改革。加强“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在线教学的研讨,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信息化典型案例。依托教育云平台,发挥“教学助手”互动课堂、作业盒子、洋葱数学、“出口成章”APP功能,通过“互联网+教育”专项教师跟进培训引导、课堂示范引领、考核强化激励,推动“互联网+教育”课堂的重建与创新,形成信息化教学常态化、长效化。</p> <p>  依托国家教育资源网及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将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多样的教学应用引入教学课堂,实现了师生“一人一空间,人人用空间”,使空间成为师生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主要入口。学校倡导教师“课堂用”“备课用”“经常用”,将教师利用空间开展教学纳入岗位考核中,教师上传资源周周排名在前,信息化教学常态已初步形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熟练的运用教学助手,使丰富的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应有的效能,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精彩,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下,教师利用“云校家”、“作业盒子”、“洋葱数学”布置作业,让学生也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捷。学校积极实施优课资源共享计划,研究探索互联网背景下优质资源共享机制,构建“互联网+教研”的区域教研共同体,创新教研共同体活动内容和形式,通过校级名师网络课堂与与高庄中心学校、宝丰中心学校,灵沙中心学校、灵沙九年制学校、黄渠桥中心小学合作体学校形成教研互动、资源共享,实现“城乡共享课堂”、课例、课件、案例等教学资源的融通共享。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p> <p><b>  (二)发挥“互联网+教育”优势,助力“空中课堂”在线教学。</b></p> <p>  疫情期间,为确保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两不误、两手抓、两促进,我校积极运用“互联网+教育”成果,以组织学生收看区“空中课堂”、县“在线直播”教学为主线,以“班级直播课堂”为辅助线,三线并行,架起教师与学生的连心线,有效提高学生“空中课堂”学习效率。一是做好宣传和摸底工作,利用学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班级QQ群宣传区、县“空中课堂”精神,指导家长做好孩子收看“空中课堂”的准备工作,学校老师和班主任利用微信、QQ、电话等形式对每一位学生学习情况三次摸底,对父母冲锋疫情防控一线、父母复工复产家中无人监控的孩子予以特殊的关爱,通过教师网络送教解决六名学生因身处外地无法收看“空中课堂”的困难,实现学生100%收看目标;二是强化责任,抓好落实。学校制定“空中课堂”实施方案、考核制度,明确学校各职能部门职责,细化班级课表,发挥每位教师特点,全员投入“空中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指导学生学习“四结合”:线上讲授与线下自学相结合、集中答疑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研读相结合、学科知识与卫生防疫相结合。学校信息中心跟进教师培训,指导教师借助各种平台、软件开展在线教学,教师熟练应用微信直播、利用腾讯视频会议、钉钉软件、进行在线教学、辅导,答疑,讲解习题及《学习之友》,语数教师利用云校家“在线检测”“课前导学”、“出口成章”APP、作业盒子布置作业及批改,英语教师利用微信小程序“新标准英语点读”指导朗读、“天音学堂”APP进行听力训练、“一起学习”APP进行在线检测,“双师英语”每周进行线上练习推送。音体美、综合组教师利用微课视频+语音(文字)在班级群进行特色课程指导,五育并举,空中课堂全面开花;三是开展线上教研活动,助力“空中课堂”。各教研组通过视频、微信语音、文字交流的形式,开展线上“空中课堂”研讨,分享成功经验,寻求家校管育的好办法、好点子,开展线上教材研读、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等,群策群力提高“空中课堂”质量;四是强化教学激励反馈。学校推行学生收看“空中课堂”每日一统计,每周“空中课堂”工作一小结,教师辅导、作业批改每周一考核,及时公布教师群,表扬优秀,激励后进;五是家校携手,共管共育。通过线上家长会,反馈“空中课堂”优缺点,分享家长监管好做法,提高家长监管意识,实现家校育人最优化。</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三、利用“3451春雅德育”工程实施的主渠道,全面培养学生创新素养。</b></p> <p>  学校精心打造了艺术类、文学类、体育类、科技类、实践类五大类43个社团,精心策划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社团节等活动,“五育并举”培育学生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丰富“书香校园”内容。太极拳、啦啦操、轮滑、田径、合唱、舞蹈、器乐、亲子诵读、朗诵等社团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科技社团”荣获国家级一等奖;“书法社团”美育案例国家级二等奖;“轮滑社团”“西北青少年速度滑冰”全能第二、第三名、全运会第五名,市级冰雪运动会第一名;“太极拳社团”市级一等奖;“合唱社团”县级一等奖;“乒乓球社团”县级第一名......得到家长好评,社会认可。</p> 轮滑社团 科技社团 <p>  面对这样一个崭新的教育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必须是要有学习意识、创新意识与综合运用知识信息的能力。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主动学习“互联网+教育”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让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近年来,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分批次参加国家、自治区、石嘴山市、以及平罗县的各级各类培训。我校自己也积极利用互联网组织开展“思维导图撬动课堂变革”校内培训及教学研讨交流,加快推进的步伐。整理现有教学资源,拓展资源来源渠道,满足教师课堂需求,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教师信息化运用科研能力。全体教师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电子集体备课,并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充分发挥名师网络工作室的引领示范作用。</p> <p>  有了实践经验,才会形成理论:杨少平、曲娟、杨晓雯三位老师的“互联网环境下的多媒体课例”荣获部级三等奖。龚颖老师的《“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中智能技术的应用》选入石嘴山市“互联网+教育”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案例集。在全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个,三等奖2个;在全国机器人大赛中荣国银奖,在全区青少年科技创新暨机器人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三个;全区教育教学信息化比赛中,崔爱萍、徐娜老师荣获微课比赛三等奖,学生电脑制作作品荣获一等奖1件,二等奖11件,三等奖9件。首届石嘴山市“创新素养教育成果”比赛中,龚颖、贾慧玲等9位老师的创新素养教育案例获奖,11位学生的创新素养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获奖。 </p> <p>  互联网+时代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教育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提供了方向和目标。作为教师,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同时,这也是“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促进教育发展的根本途径。面对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让我们大胆的张开双臂,在不断的学习、探索、实践中迎接一个又一个新的挑战,砥砺奋进、不负韶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