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协力共交流 评课议课促成长——广昌县第四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纪实③

四小涂琳

评课是促进教师教育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我校一直坚持不间断地进行听课评课教研活动,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得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目的。6月23日上午,数学教研组长廖美兰老师组织并开展了听课评课活动,挂点我校指导教研工作的教研室张先庆副主任也参加了此次活动。 一、听课活动 <p>  杨雯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思路非常清晰,她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考的主动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保持了良好的教态,课堂氛围活跃。</p> 二、评课活动 <p>  首先,杨雯雯老师谈了谈自己的教学设计,《有趣的图形》是把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的梳理和整合。重点是体会“面在体上”,感受图形的特征,能正确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难点是正确数出组合图形中的平面图形。通过猜谜语的游戏,引导学生先回顾这几个平面图形的大体特征,再利用撕一撕、认一认、说一说、找一找几个活动来把握重点,数一数这个活动设计由易到难的数出图形来突破难点。在小组拼一拼的活动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先拼老师给出的图形,再自由拼自己喜欢的图案,进一步对图形的特征有个认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p> <p>  接着,全体数学老师深入评课,与执教教师就课堂教学进行交流研讨,首先对杨老师个人的专业素养给予了充分肯定,对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成功之处提出了表扬, 然后针对杨教师在课堂中细节的不足和缺失,引导教师细致分析,将学科特色的理念融入个人的理解,毫不保留地呈现给授课教师。</p> 课堂亮点 <p>  《有趣的图形》是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课堂,课堂教学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亮点颇多:</p><p> 1.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设计合理。主要以感知—操作—巩固为主线,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需求,形象、直观、具体的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点。</p><p> 2.教师设计的“撕一撕,认一认,说一说,拼一拼,数一数”等课堂活动,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活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培养。</p><p> 3.在撕一撕环节,教师演示撕的过程,让学生感受“面在体上”。</p><p> 4.在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图形这一活动中,引导学生完整表达,如窗户的一个面是平面图形,不局限于课堂,有效地发散学生的思维。</p><p> 5.灵活多变的课堂形式,尤其是课中操,有利于延长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p><p> 6.在拼一拼的活动中,通过拍照展示每个小组的用不同的图形拼成自己喜欢的图案,既巩固所学的平面图形,又激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力,同时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p> <p>  对于廖美兰老师提出的“在撕一撕环节中要不要加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这个疑问,张先庆副主任给出合理的建议,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正确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还是比较抽象的,在撕一撕的环节中,可以适当有一点时间引导学生对二者进行区分,并且对后面的“说一说”环节(辨认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也会有很大的帮助。</p> 改进意见 <p>  任何一堂课都兼有优点和缺点,即便是很精采的课,也不可能完美无缺。老师们针对杨老师的这堂课,给出如下建议和意见:</p><p>  1.在立体图形上撕下平面图形之前,展示一下立体图形的各个面;</p><p> 2.在展示学生拼的图案时,如果能指代表说出图案名称并说说由哪些图形拼成的,这样即可以巩固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掌握情况,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p><p> 3.屏幕展示学生的作品的方式不理想,要尽量使用希沃助手和“聚焦”功能展示,突出显示 学生作品,提高学生注意力;</p><p> 4.小组合作能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交流沟通能力,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在本堂课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分组学习的功能,只是起到了激励作用,老师首先要把合作要求交待清楚,学生在老师未说开始前不能动手,认真倾听老师的要求;其次,小组合作要有分工,组长负责全面协调,组员都有事可做;展示环节各组选派组员展示,突出小组合作的意义所在。</p><p><br></p> <p>  张先庆副主任首先对我校的教研工作给予肯定和鼓励,接着就杨雯雯老师的授课进行点评,张主任认为整个课堂教学应该是很成功的,如果能根据老师们刚刚所提到的那些好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修订的话,这堂课就更加完美了。</p> <p>  在交流中,教师们都感到受益匪浅,纷纷表示,将牢牢抓住每一次提升自我的宝贵机遇,逐步在教学中将课标理念渗透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建立适合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p> <p>  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也一直在努力,愿和谐、互助、进取常伴我们的教研之路,让教研呈现常态化发展,以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磨砺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期待城内之树更加茁壮!</p>

图形

学生

教研

老师

课堂

教师

平面

活动

评课

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