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9岁起便8度荣获全美象棋冠军的天才神童,纵横西方棋坛10年后,改行研习太极拳,并连续21次荣获全美太极冠军及世界冠军的“太极拳王”,一个人能在这样两个看似南辕北辙的领域中出类拔萃、傲视群雄,已让人难以望其项背。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样的一个人竟然还写了一本书。他深入的自我解剖,积极地探索自己的经历,然后将剖析完的成果毫无保留的奉献给同样想成长,想蜕变的各位。</p> <p> 所以乔希·维茨金的这本书,贵在真实,你可以看到他深入反思自己在象棋比赛中的深思熟虑,太极拳比赛中的遗憾失利,以及他在成为世界冠军的路上,对棋艺和拳技学习中的不断摸索门道的思考。我们并不见得都能成为世界冠军,但他的学习方法却绝对值得我们学习,那就是:划小圈——让学习回归本源。</p> <p> 在罗伯特·波西格的《禅与摩托车维护艺术》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斐德罗,他聪明又古怪。当他叫一个学修辞学的学生就所居住的小镇写一个五百字的故事时,这个学生根本理不出头绪来。她一个字都写不出来。这个镇似乎实在是太小了。斐德罗对这个作业进行了一点修改来帮助这个女生解放她的思维。这次他让这个女生写的是教室外面的那个剧院的前台,这个教室就位于这个镇里的小马路上。她要从左上方的砖开始写。一开始,这个学生简直不敢相信,但后来却变得文思泉涌,停都停不下来。第二天她来上课的时候带来了长达二十多页的故事。这个小故事把学习的基本原则道了出来:钻研微观的细节事物从而来理解是什么促成了宏观的问题。这个原则用作者的话总结便是三个字——划小圈。</p> <p> 划小圈的思维具体来说就是要挖掘实质,分解整体,关注细节。举个例子,拳击中的直拳,要通过左脚、左腿、躯干,再逐渐到达右侧的背部,再通过肩膀、三头肌,最后经过右手的第二和第三指关节打出去。没经过反复练习的新手很容易让肩膀和拳头一起出去,这也是导致肩膀受伤的原因之一。因为它破坏了身体的结构并且打破了从脚到指尖的联系。</p> <p> 如果用划小圈的方式来练习,你就要用慢动作重复,释放开自己的左腕,右手做出动作,同时左脚和腕关节带动腰部旋转,整个上身一同出拳,同时注意肩膀的位置。这样的分解练习,最后才能在比赛分秒必争的情形下,下意识地使用标准的动作,而不至于使自己受伤或露出破绽。这就是划小圈的思想。作者在学习象棋时,他的教练从几个子的走法开始教他,长时间练习熟练之后才学其他棋子走法。他学太极拳时,他已经意识到招数不是关键,对太极基本原理的掌握和运用才是关键。</p> <p> 所以当下一次我们想要练习时,想想我们是不是可以从细节层面入手,而不是一上来就囫囵吞枣。受挫时也别自怨自艾,把学习看成是一场马拉松,用长期的眼光看未来,用不懈的努力来对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