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p><p><br></p><p> 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p> <p>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 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1、龙舟竞赛</p><p> 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据《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称,早在7000年前,远古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桨划舟。龙舟最初是用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p><p style="text-align: center;">2、挂艾草与菖蒲</p><p>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p><p style="text-align: center;">3、端午食粽</p><p>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p> <p> 浓浓粽叶香,悠悠端午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端午节”。看,我们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开展了端午节的系列活动,了解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画粽子、品尝粽子,系五彩绳等活动,体验别样的端午节。</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话(画)端午</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趣编彩绳🎨绚丽一夏</p> <p> 五彩绳既是五彩丝,又俗称五色丝。早在东汉应劭著《风俗演义》中就已经记载说把它系在臂上可避除兵鬼、不染病瘟。在《续汉书》、《后汉书》中,端午日这天用朱索、五色印做门户装饰,认为可抵防恶气。我们趁着休闲的时间为孩子们编织了彩绳,回味了一次童年“经典项目”——编彩绳。愿趁着这次疫情为孩子祈福,不染病毒,不受恶气侵染。</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粽叶飘香✨端午食粽</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品粽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今天幼儿园厨房伯伯给大家准备了最喜爱的口味,小伙伴们一同品尝着,使今天的粽子格外美味呀!</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端午🌟结语</p><p><br></p><p> 本次端午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了端午节,感受传统佳节悠久的文化气息,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同时也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我们的课程活动中,传承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气息,共度佳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