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洞寺小学302班端午节放假须知

浩瀚星空

<h3>亲爱的家长朋友们:</h3><h3> 您好!端午节将至,祝家长朋友端午安康!现将我校端午节放假事项通知如下:</h3><h3> 6月25-27日(周四至周六)端午节放假,共3天。6月28日(周日)上周五的课。</h3> <h3>一、端午节由来及习俗</h3><h3>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天中节、龙舟节等等。端午节是古已有之的民俗大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亦有起源于恶月恶日、夏季时令、蓄兰沐浴以及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说法。总而言之,端午起源于南方百越,把农历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端午节文化相沿迄今。</h3> <h3>食粽子:是中国人端午节重要的传统习俗,用粽叶包裹着糯米,放在锅中煮熟,以前读书的人吃那包裹着枣的粽子,叫“枣粽”与“早中”偕音,意味着早中状元,现在都喜欢粽子里包肉,蛋黄,绿豆等,随个人口味,每年的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做好粽子在端午时食用的。</h3> <h3>赛龙舟:端午节最主要的一个习俗。是在屈原投江后,许多人划船追赶着去拯救,追赶到洞庭湖时没有了踪迹,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借划龙舟来驱散江里的鱼,不让鱼吃掉屈原的身体,这样赛龙舟也就成了一种端午的习俗了。</h3> <h3>挂艾叶草和菖蒲:这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菖蒲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h3> <h3>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囊主要是避邪驱瘟的,香囊中包有朱砂,雄黄,香药等用丝布包裹着,上面用绳,珠子作佩带,下面结个流苏,作成各种不同的香囊,现在香囊里也有放薰衣草,茶叶等放在衣柜里除湿,除霉。</h3> <h3> 假期安全温馨提示</h3><h3> ㈠加强疫情防控知识教育</h3><h3> 目前我国仍然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建议减少外出,做好以下防护措施:</h3><h3>1、外出时始终保持1米以上安全社交距离,近距离交流时,要规范佩戴口罩,尽量不到人多、通风不好、密闭的空间。<br></h3><h3>2、在饭店吃饭与领桌保持稍远距离,建议使用公筷。</h3><h3>3、不扎堆、少聚集。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活动和聚餐聚会,严禁学生参加、参观“赛龙舟”等集会活动。</h3><h3>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常通风,不用手摸眼、口、鼻等部位,咳嗽或喷嚏时用纸巾和肘部遮掩口鼻。</h3><h3>5、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一定全程做好个人防护,及时到就近发热门诊就诊,同时报告班主任。如有和从北京等高中风险地区人员接触请主动向班主任汇报,对隐瞒、谎报外出活动情况,造成后果的将追究责任。</h3> <h3> ㈡做好防溺水安全教育<br></h3><h3> 盛夏炎炎,请家长要履行好对孩子的监护职责,知晓孩子的去向,提醒并监督孩子不能去池塘、水库、河边玩耍,不能私自下水游泳,要求孩子牢记防溺水“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孩子不擅自下水施救。尤其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br></h3><h3></h3><h3></h3> <h3> </h3><h3> ㈢、注意交通安全教育</h3><h3> 出行时教育孩子遵守道路交通规则,不闯红灯,过马路时应走人行横道,禁止攀爬护栏,不在马路上并行、逆行、横穿、追逐打闹等,不乘坐无牌无证的机动车和三轮车。骑电动车和摩托车,一定要做到“一人一盔”。</h3> <h3> ㈣防范自然灾害安全教育</h3><h3> 加强对孩子防雷击、触电、洪水、滑坡、泥石流等方面安全知识教育;家长应及时了解掌握气象信息,在雷雨等恶劣天气情况下提醒孩子尽量留在家中或其它安全场所。切记,雷雨天气安全使用电器,</h3> <h3> ㈤预防儿童性侵害</h3> <h3> </h3><h3> 1.请家长假期多点时间陪伴孩子,可以一起孝敬老人,做做家务,阅读图书,了解端午习俗等,给孩子的成长增加幸福的体验。</h3><h3> 2.假期注意监督孩子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劳逸结合,多运动,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h3><h3> 最后祝家长们、孩子们端午节安康😊</h3>

端午节

孩子

端午

菖蒲

家长

游泳

安全

香囊

教育

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