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凤的美篇

刘春凤

<h1><b> 禁绝毒品 刻不容缓</b></h1> <h3></h3><h3> <b>“国际禁毒日”的由来</b></h3><h5><font color="#ed2308"> 2020年6月26日是第33个国际禁毒日 。<br></font>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吸毒在全世界日趋泛滥,毒品走私越来越严重。毒品的泛滥直接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并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威胁。<br> 日趋严重的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灾难,由贩毒、吸毒诱发的盗窃、抢劫、诈骗、卖淫和各种恶性暴力犯罪严重危害着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治安秩序。面对这一严峻形势,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了会议。会议提出了<font color="#ed2308">“爱生命,不吸毒”</font>的口号,将每年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禁止药物滥用和非法贩运国际日”),号召全球人民共同来抵御毒品的危害。</h5> <h3></h3><h3><font color="#333333"><b> 毒品的分类</b></font></h3><div><h3><font color="#ed2308"> <b>传统毒品</b></font></h3><h5> <font color="#ff8a00"> 吗啡 </font> 英文名称:Morphine<br></h5><h5> 物理性质:纯品吗啡系白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br> 毒性:<br> 吗啡是鸦片中最主要的生物碱,因而吗啡的中毒症状、成瘾症状及戒断症状多与鸦片相似。吗啡的毒性主要表现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上,对呼吸中枢的麻痹作用为致死的主要原因。急性中毒表现为颜面潮红、疲倦、眩晕、恶心、呕吐、动作不协调、状如酒醉、意识朦胧、昏迷、反射消失、体温、血压下降,两侧瞳孔缩小如针尖样大、脉弱不规则、呼吸浅慢或出现潮式呼吸,多在中毒6至8小时发生肺水肿和呼吸麻痹而死。</h5></div> <h5> <font color="#ff8a00">海洛因 </font> 其他常见名称:二乙酰吗啡,俗称白粉、白面<br> 英文名称:Heroin,Diacetylmorphine<br> 物理性质:纯品为白色柱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br> 毒性:<div> 具有镇痛、镇静、镇咳、平喘、缩瞳、催吐、抑制呼吸、精神欣快、影响内分泌等作用,可经消化道、粘膜和肺等途径吸入,可引起呼吸衰竭,导致死亡。使用后有短暂的欣快感,疼痛消失,迅速出现头昏、乏力、眼花、心慌、呼吸困难、肢体湿冷、紫绀、昏迷、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消失等症状。海洛因的致死量为0.12克至0.15克。<br><br></div></h5> <h5> <font color="#ff8a00"> 鸦片 </font>其他常见名称:医学名阿片,俗称大烟、烟土、阿芙蓉等,是从罂粟植物中提取的麻醉药品。<br></h5><h5> 英文名称:Opium<br> 毒性及滥用症状:<br> 鸦片的药理作用主要是由吗啡、可待因及那可汀所引起。鸦片具有镇静、止泻及止咳功效,但是吗啡、可待因、蒂巴因都具有较强的成瘾性,属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鸦片中毒的轻度症状表现为初为极度兴奋,继而口渴,心烦,疲乏,嗜睡及瞳孔开始缩小;中度症状表现为深睡,唤醒后意识不清,并伴有恶心现象;重度症状表现为脉搏变慢,昏睡不醒,体温下降,反射消失,呼吸变慢,最终因呼吸中枢麻痹死亡。鸦片致死量为2克至5克。</h5> <h3><font color="#ed2308"><b> 合成毒品</b></font><br></h3><h5> <font color="#ff8a00">冰毒 </font> <br> 化学名称:甲基苯丙胺、去氧麻黄碱、甲基安非他明<br> 英文名称:Methamphetamine<br> 物理性质:<br> 甲基苯丙胺碱纯品为无色、透明。常见的固体是甲基苯丙胺盐酸盐,为无色透明结晶体,形似冰,所以又名“冰毒”。<br>毒性及滥用症状:</h5><div><h5> 少量服用表现出精神振奋、清醒、机敏、话多、兴致勃勃、思维活跃、情绪高涨,而且长时间工作或学习无疲劳感、无饥饿感。长期滥用可造成慢性中毒、体重下降、消瘦、溃疡、脓肿、指甲脆化和夜间磨牙。静脉注射方式滥用者可引起各种感染合并症,包括肝炎、细菌性内膜炎、败血症和艾滋病等。严重者出现精神错乱、性欲亢进、焦虑、烦躁、幻觉状态。思维方面从最开始的多疑、敏感发展为偏执观念或妄想,并伴有相应的情绪变化。在妄想支配下滥用者可采取冲动甚至自杀或杀人等暴力行为。过量使用冰毒可导致急性中毒甚至死亡。</h5></div> <h5> <font color="#ff8a00"> 摇头丸</font><br></h5><h5> 摇头丸一般是指含有致幻型苯丙胺类兴奋剂成分的片剂和丸剂。服用后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度、摇头扭腰、嗜舞、妄想、不知羞耻、性冲动及幻觉和暴力倾向,故俗称为“摇头丸”。<br> 毒性:<br> MDMA滥用者既需要它的兴奋作用又需要它的致幻作用,更欣赏其致幻作用。MDMA能造成永久性的脑细胞损伤和非永久性损伤肝细胞,严重中毒者可发生脱水和突发心脏病。<br> 滥用症状:<br> 大剂量服用MDMA常有听觉和视觉改变。表现在身体器官方面的症状,包括血压升高、心律、脉搏加快,严重时出现肌肉紧张、不能自控的咬牙、口干、手部颤抖、恶心,有的出现疲劳、出汗、视物模糊、焦虑和精神失调。即使是中等剂量MDMA也会产生严重的体温升高、心血管功能障碍、黄疸及抽搐。长期滥用MDMA出现的副作用还表现在心理障碍,如心理混乱、抑郁、失眠、焦虑及神经错乱,接近半数的滥用者有恐慌和妄想症。MDMA能使精力分散、动作不协调,因此强调集中注意力的工作无法很好完成,特别是对司机,服用MDMA后开车十分危险。</h5> <h3><b> <font color="#ed2308"> 新兴毒品</font></b></h3><h5> 近年来,“芬太尼类物质、“合成大麻”等新兴毒品日渐兴起、层出不穷,与海洛因、冰毒等常见传统毒品形成叠加共存局面。为吸引消费者、迷惑公众,一些毒贩不断翻新毒品花样,变换包装形态,<font color="#ff8a00">“电子烟油”、“笑气”、“聪明药”、“减肥药”、“神仙水”、“娜塔沙”、“0号胶囊”、“氟胺酮”</font>等新兴毒品不断出现,具有极强的伪装性、迷惑性和“时尚性”。</h5><div><b><br></b></div> <b>我国《刑法》对毒品犯罪规定</b><h5> 已满16岁的人实施毒品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贩卖毒品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毒品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h5> <h5></h5><h3><b> 小学生怎样防范新型合成毒品侵害?</b></h3> 如今新兴毒品形式层出不穷,小学生很容易就会被误导而误食;更有不少少年儿童会因受人误导,盲目攀比!炫耀!追求刺激!以致深陷毒品泥沼走上不归路…...<div>1.要有警觉戒备意识,不轻易和陌生人搭讪,不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香烟和饮料。<br>2.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要设法寻找正确的途径去解决,决不能借毒解愁。<br>3.娱乐、狂欢、宣泄要有节制,不要因一时兴起而追悔莫及。<br>4.不要盲目追求刺激、与他人攀比,不要把吸毒与享受划等号。<br>5不进入KTV、酒吧、迪厅等治安复杂的场所。<br><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