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u> 本文以事实为题材,运用文学的手法回忆江心沙的青春岁月。由于文字较长,将内容分段在美篇上一一展示。文中照片大多来自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予以谅解</u></b>。</p><p><br></p><p><br></p><p> <b style="color: rgb(1, 1, 1);">上山下乡对国家来说是一场劫难,大多知青的才华被这场运动湮没。但对知青个体却是认识社会的一次灵魂考验,意志会更坚强!</b></p> <p> 俗话说“春华秋实”。</p><p>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农场最为忙碌的一个季节。</p><p> 水稻急需抢收登场,棉花也要采摘进仓,还要平整土地,播种小麦…这几天全部知青都到大田里摘棉花。</p><p> 有人说,棉花不是花,可它比花还美丽,简直就是上天赐给人间的小精灵。</p><p> 放眼望去,大片的棉花地里的棉桃,有的含苞待放,大都齐刷刷地裂开了嘴儿,冒出一团团柔软雪白的棉絮,被秋风吹得像清纯的雪花,银装素裹,洁白耀眼,煞是喜人!</p> <p> 棉花好看,可是采摘却是个非常累人的活计。</p><p> 采花时节,整天弯着腰,一棵棵排着采摘,手指经常被棉花壳尖刺破,疼痛难忍。风吹日晒,一天下来,累得筋疲力尽。</p><p> 许多人吃过晚饭,甚至洗都不洗就一头歪在床上,浑身酸痛昏昏睡去。</p><p> 次日电铃一响,大家仍旧得全身酸软地爬起来下地。可以说,人人都烦死了这可恶的铃声。</p><p> 翻开“工分手册”,10月5日这一天,我就摘棉花114斤,进入摘棉超百斤行列,在男知青中算是可以的了。</p><p> 但在五连老职工中的江美英、徐玉兰、俞根妹等都是摘花能手,一天下来都能摘下二三百斤,经常在团、营比赛中名列前茅,全团都有名气。</p><p> 有时看到堆积如山的棉包,我从心里自豪,这里也有我的功劳,不禁感慨万分:</p><p> 秋寒如冬雪皑皑,却是棉絮飘花来。</p><p> 衣被比裘暖天下,吾辈亲手把苗栽。</p> <p> 这天傍晚,我从田里种蚕豆回来,习惯性地向沈璐住的女生宿舍望去。</p><p> 突然,我看到她在门口洗衣服,心里一怔。</p><p> “沈璐回来了!”我不禁激动起来。</p><p> 沿着小闸桥下的路,我毫无顾忌地直奔沈璐而去。</p><p> 看到我,沈璐面带羞涩地站起身来,向我招手:“你来啦,帮我个忙吧?”</p><p> “好啊!什么事?”我迫不及待地问。</p><p> “我的一部分行李已经拿来,还有一大包衣服和洗刷用具留在团部宿舍,东西太多没有拿回来。因为随时要用,今晚务必要拿来,好吗?”</p><p> 那还不好,真是天赐良机:“我正好有话跟你说!”我一阵兴奋。</p><p> “晚饭后,我在小闸口等你。”沈璐看着我说。</p><p> “好的”。</p><p> 我没有匆忙去吃饭,而是直接到五排排长李妙生家,向他借自行车。</p><p> 我知道五连到团部的路有三四里长,如果仅仅是空手来回还可以,但要去拿东西一定比较重,这么远的路那是很累的。</p> <p> 李妙生是五排老职工排长,很有性格,经常为工作之事会大喊大叫,有点小京腔的感觉。听习惯了,大家也就习以为常了。</p><p> 向他借自行车必须趁他高兴,否则他说不行,我还要用,那你一点办法也没有。</p><p> 今天,我是硬着头皮到他家。</p><p> 一进他家的门,就看到李妙生正在灶披间洗脸,他爱人在灶前炒菜。看来他们从地里刚回来,自行车就在门前停着。</p><p> “李妙生,你回来啦!”我直呼其名。</p><p> 其实,江海地区很奇怪,无论年龄大小,都是直呼大名,没有老小辈分之称。就连我们三排老职工江海海,年龄都有80岁、陈兰娥75岁……谁喊都是大名。</p><p> 开始,我实在有点不习惯,渐渐地也就入乡随俗,习惯成自然。</p><p> “有什么事吗?”李妙生扭过头看到我就问。</p><p> “是啊,现在我有一个急事,的确想请你帮帮忙……”我不想兜圈子,想直奔主题,眼睛瞥了一下自行车。</p><p> “什么事?是不是又是借车子?”他像看透我的心理。</p><p> “真不好意思,总是麻烦你。”我歉意地说。</p><p> “晚上骑车干什么?你这么紧张。”看完匆匆忙忙的样子,李妙生好奇地问。</p><p> “老实跟你说,沈璐从团宣传队回来,要我帮助她把行李拿回来。”我直接说出借车的理由。</p><p> “好,你这年青人是不是对她有想法啦?”李妙生笑眯眯地与我开了一句玩笑。</p><p> “哪里的话?沈璐也是你五排的人。我只是受人之托,帮帮忙而已,实际也是帮你的忙啊!”我接着他的话搪塞着。</p><p> “你啊真会说,早点回来,我明天一早就要出工用。”李妙生叮嘱我一句。</p><p> “放心吧,我很快回来!”这时,我性急地已经推着自行车走了。</p> <p> 十月的傍晚,天还没有黑,火红的太阳像一只大灯笼挂在西边的地平线上。碧空如洗,凉爽舒适。路边的野花随风摇弋,像是默默祝福着秋的收获。</p><p> 我推着自行车慢慢地向小闸桥走去,总是回头看看沈璐过来没有。等我到了小闸桥,还没有看到沈璐。</p><p> “嗨,杨德功——”正当我性急之时,沈璐突然出现在前面的路口,兴奋的面孔涨得通红。</p><p> “你怎么还借一部自行车?”她惊异地问。</p><p> “是啊,那么远的路,还要拿东西,没有车怎么能行?”我顺势骑上车停在沈璐面前:“上来吧,我们快去快回!”</p><p> “你的车技行吗,能不能带我啊?”沈璐似乎对我的骑车水平有所怀疑。</p><p> “你放心上来坐好,包你安全。”我信心满满。</p><p> “要是把我摔倒了,我让你赔。”说笑着,沈璐坐上了车。</p><p> “你坐稳一点,拉住我的衣服。”我说着,就感到背后沈璐温热的手靠着我,一股暖流瞬时进入我的心间。</p><p> 我带着沈璐飞快地向团部奔去,微风在我们的耳边“飕、飕……”作响。</p> <p> 五连去团部的沙泥路面,越走越难走,坑坑洼洼,加之被拖拉机等机动车碾压,有很多车辙,很难骑车。</p><p> 好在我经常骑车经过,懂得路况,弯弯扭扭绕开坑洼之处。</p><p> 就这样,可坑苦了车后面的沈璐,她比我还紧张,时不时地抓住我的衣襟,侧身看着前面。</p><p> 突然,车子被一个深坑颠的厉害,差一点歪倒。</p><p> “慢一点,慢一点……”沈璐突然搂紧我的后腰急促地说。</p><p> “好的!你不要紧张。”我已经感受到沈璐的慌乱,不无紧张地慢了下来。</p><p> 这时,西边的太阳已经坠入地平线,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通往团部的大道灰蒙蒙地笼罩远方。</p><p> 当我们骑到四连、七连的交叉路口前面时,看到一部载重的手扶拖拉机陷在一个深坑里。机声隆隆,车头来回摇,后面两个人推也无济于事。</p><p> “杨德功,过来帮帮忙!”</p><p> 谁呀?眼睛真尖!看到我,正在开车的戴学宝大喊起来。</p><p> 原来是泰州知青戴学宝和两个南通知青到团部拉麦种回连队,没有想到出现这样的麻烦。</p><p> “这不是沈璐吗?你们这是……啊哦”那两个南通知青看看我,又看看沈璐,似乎明白一点什么,欲言又止。</p><p> “好的!”我答应着戴学宝,停车让沈璐下来,走到手扶拖拉机前。</p><p> “你们这样做,车子怎能开得起来?要是减轻重量也许好些。”我说。</p><p> 说完,我们四个男知青迅速上车卸下几袋麦种,然后发动、后推,手扶拖拉机终于驶出深坑。</p><p> “谢谢啦!”戴学宝高兴地拍拍我的肩膀“你小子真有办法!”说完,装上麻袋,开动车子走了。</p> <p> 我百口莫辩,一时不知说什么。</p><p> “走吧,还愣着干什么?”沈璐在一旁督促我。</p><p> 来到团部,在门卫值班室,沈璐取出一包行李和一个大网兜,估计是换身衣服和洗刷用具。</p><p> 把这两样东西在车上一放,不能坐人了。我和沈璐只有推着车步行返回连队。</p><p> 秋夜,万籁俱寂,皎洁的月色中,江心沙的田野飘着浓郁的芬芳,淡淡地沁出怡人芳香。</p><p> 我深深地呼吸着,沉醉在秋夜与温馨的缠绵中。这朦胧的感觉犹似沈璐的气息散发,随着月光进融入我的灵魂,让人陶醉……</p><p> “你冷吗?不要冻着。”我推着车和沈璐并肩走着,一时不知说什么好。</p><p> “不冷,今晚我还多穿了一件衣服。”沈璐朝我望了一眼</p><p> “慢点儿,小心水坑!”我提醒她,有时还会拉她一把。</p><p> 这时,两人就会默默地相对一笑,又慢慢地并肩向北走去。</p><p> 晴朗的夜空布满星斗,不时地有流星拖着尾巴划过天际,这样的夜真美,会让人想到很多、很多……</p> <p> 这时,沈璐从行李袋里取出一个饭盒。我一眼就认出,这是沈璐的点心盒,以前她在宿舍给我点心时就是这个盒子。</p><p> “我这儿有一个馒头和一节香肠,你吃吧!”沈璐打开饭盒递给我:“今天早上,宣传队早餐,我留一份给你”。</p><p> 是的,我今天晚上只顾借车还真的没有吃饭。见到馒头,我的肚子的确感到饿了:“晚饭你也没吃吧?”我这是不打自招。</p><p> “我回连队时就已经吃过,你赶快吃吧。帮我的忙再把你饿着,那真是对不住你!”沈璐一连串的客套话。</p><p> “你总是这样想着我,别把自己饿坏了。”我不无心痛地说。</p><p> 沈璐扶着车后的行李,诙谐地瞥了我一眼:“你真是书生气十足,让你吃你就吃,哪来那么多的话?”</p><p> “好吧,那我就吃了。”一个馒头、一节香肠,是多么美味的食物,很快就被我流星赶月般地吃掉。</p><p> 沈璐在一旁,笑眯眯满意地望着我。</p><p> “谢谢你,总是想着我!”我满怀深情。</p><p> “看你美的,谁想着你啦?”沈璐娇嗔地白了我一眼。</p><p> 我对她相视一笑,感到空寂的夜晚浪漫了许多。</p><p> “沈璐,你还不知道吧?五连对我的处分报告,营部没有批下来。”我欣然地把这个信息告知了她。</p><p> “那太好了,你又该神气起来了!”沈璐很高兴地说。</p><p> “这次没有请假,擅自外出,对我是个教训,太冲动了。不知道后果竟然这么严重。”</p><p> “谁知道当时你是怎么想的?接受教训吧!”</p><p> “那些天,在连队大会小会挨批时,那阵势我真伤心透了!心想:完了!我被批臭了!”我不无懊恼地说。</p> <p> “你以为你很香啊?看你那时的可怜相!我真想笑!”沈璐似乎“幸灾乐祸”地对着我。</p><p>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种场合,还不是装点可怜相,博得大家的同情。让你看笑话了!”我像是在辩驳。</p><p> “哪里呀,我怎么笑话你?现在正是抓‘阶级斗争’最厉害时,你又是团员,撞枪口上啦!”沈璐似乎一本正经地说。</p><p> “就这点事就撞枪口上,作为阶级斗争新动向。那再严重一点就能打上反革命了。”我是心有余悸。</p><p> “没有那么严重。”沈璐一笑置之。</p><p> “不过大家还是理解我的,事情过后他们对我好像更热情一点,尤其那天在会上发言的知青,都主动与我打招呼。我觉得怪怪的。”</p><p> “你的感觉是不是出现问题?具体事要具体分析。”沈璐打断我的话。</p><p> “你说什么?”我很诧异。</p><p> “谁不知道,那些不请假回家的人多得是,为什么把你当靶子?而是有的领导新官上任,显示威严,‘杀鸡儆猴’!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也很正常。”沈璐一本正经地说着。</p><p> “嗯,看来你说得不无道理。”我情不由衷地说。</p><p> “会上,大家为形势所迫,违心地发言批了你,过后当然内疚,对你分外热情一些,是一种表示,希望你能正确理解。”沈璐静静地跟我分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