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经典学习,第二招——行不平齐

海滨

<p>  写行草书,为了避免作品过于平正,整体布局非常重要,作品的空间布白重中之重,这就需要作者在创作作品时要有经营空间的意识。延续第一招——见缝插针的思路,第二招——行不平齐,实际上就是通过把字上下错落开了,避免整齐划一的排列。可以通过调整字距的远近,以及对字形的大小、长扁、宽窄的处理,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p> <p>  先来看一看王羲之《兰亭序》,横向看,每一行第一个字,没有一个是整齐排列的,通过字形的大小、长短的处理,控制距离,避免“对齐”。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行尤为重要,要有意识的处理好了很关键,接下来下边的字就好安排了。我们可以看到,《兰亭序》中的这两个局部,通过画线分析大家不难看出,没有一个字是和左右整齐排列的。</p> <p>  《孔侍中帖》,排列在前面的字,一个比一个字拉得长,到“忧”字几乎是前面几个字的两倍了。接下来横向的逐一画一画,发现自然错落开来犹如涟漪荡漾,随风成形,很有韵律!</p> <p>  二谢帖,第二行的“静”字比右边第一行的“二”字拉长不止两倍。比左边的“想”字也拉低了很多。这其中除了随字赋形外,更重要的是考验作者对字的“造型”能力,根据空间布白的需要,灵活调兵布阵,避免作品太平庸,可以设计很多“桥段”,制造矛盾,解决矛盾。很多朋友临摹字帖的时候,几可乱真,到创作时却不知所措了,哪怕运用集字的方法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只是码出一堆文字而已,毫无作品的感觉,实质上就是对字的组合运用没能很好的理解。那么怎样组合运用呢?那就要在整体作品的空间布白上下文章。</p> <p>  第一行“奈何”和第三行“奈何”都是连带,并且位置差不多齐平,那么第二行“奔”和“驰”断开了很有必要,断对着连,打破齐平。</p> <p>  王献之的作品,打破整齐排列的状态,依然是如此安排,每一个字对应左右两边的字都不会在一条线上,因此这对空间布白的经营是非常有必要的。</p> <p>  《韭花帖》字距空朗,同样也是不能对齐的。每行字高低错落,奇趣横生!每个字各有各的位置,不重复排列,好比周星驰电影中每一个跑龙套的都能成为难忘的经典角色。</p> <p>  米芾这个贴,第二行,“载”字拉得很长,瞬间激活了整幅作品的空间。无论哪个字,都与左右错落开来,绝不会整齐排列。</p> <p>  大家很可能认为欧阳询的作品刻板规矩,法度森严,但我们仔细划了划,还是发现同样都没有整齐排列的现象。</p> <p>  苏东坡的《寒食帖》,大小随性,皆有妩媚处,自有安排。正是因为有了字形大小的处理,最大的字比最小的字不知夸张多少倍。这一段,字写大的一行只有6个,而字写小的一行写到了9个。自然而然的就可以避免整齐排列。</p> <p>  甚至我们看赵孟頫画有乌丝栏的作品,同样没有出现整齐排列的现象,都是巧妙的避开了字与字的对齐。</p> <p>  还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借鉴,第一个字可以“头不齐平”,下笔的时候就把位置距离错开,这样接下来的字就好安排了,“列”和“盛”错开了近半个字的位置。</p> <p>  “九”、“孔”、“知”、“忧”、</p><p>“故”、“报”。看顶端,都没有在一条直线上。有没有一点启示呢?</p> <p>  再来看这个。我们为什么还平平齐齐的开始呢?</p> <p>  苏东坡《寒食帖》里,大家认真分析,你会发现也是这样,他没有把第一行的字都整齐的“顶头”写,而是尽可能的错落开。</p> <p>  错落的幅度好比音符的节奏,弹唱出或鲜明畅快,或平缓抒情的韵律!我们在创作作品的时候,灵活的运用,一定可以创作出精彩的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