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写美文之前,我要先感谢本次婺源之行的同学,张光耀,任国亮,唐亚静,沈建平,张根林等同学等 ,本集 摄影照片有他们提供。在这里表示深深的感谢……。</p><p>(篁岭天街之行小记见闻于此)</p><p> 篁岭,是中国最美的乡村之一,即古老又具有浓厚微派文化底蕴的山村。虽然我们没有在四月旺季来这里,没有看到那层层的梯田中:那满山遍野金黄色的油莱花,而是选择了初夏的六月来这里,少一些喧哗,而多一份夏日的宁静,同样能看到最美的鲜花与风景,是非常的惬意……!</p><p> </p><p> </p> <p> 若是春季到婺源的天街来,那就必看油菜花啦,看层层梯田般的油茶花,这里是山峦起伏,漫山金色花田,微式 民居散落其间,对摄影爱好者来说,运气好的话就能拍到"云暴雾海" ……。</p><p> 而此时的天气,常常是雾气时而稀薄,时而浓厚,山峦,村落,花海,渐渐地浮现,仿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并具有浓郁的微派乡情……。</p><p> 而真是这样雾气缭绕,田园诗意十足的场景,吸引了无数的摄影爱好者来此采风。</p> <p> 六月初夏的一个早晨,当同学们在德明同学的倍同下,乘坐观光索道登上篁岭景区时,都无不为古村它所独有的美景所吸引,惊艳而感叹……!</p><p> 篁岭古村,虽说是"地无三尺平"可恰恰是这样一处独特的自然环境,无意间,造就了一处中国"最美的乡村"。</p> <p> 挂在山崖上的篁岭天街,虽说是"地无三尺平“忽上忽下的石梯,高低错落的古巷,不仅可以说:在中国仍至世界是独一无二的是世界文明的宝典……。</p><p> 我们团队行行摄摄走在古老的天巷街上,在绿荫的环抱中,粉墙黛瓦,马头墙飞檐高挑,在阳光的照映下,远处青山层叠,绿荫葱葱,而天街上的家家户户则都种上了鲜花,错落有致地布置在天街的两侧,还有溪水缓缓流进天街……。</p><p> </p> <p> 天街的两傍,微式商铺林立,茶坊,书场,剧场,砚庄,篾铺,彩纸伞店,手饰品店,小工艺品店,还有古老的邮局,让我们仿佛穿越到百多年前的明清时代……。</p><p> 还有那具有微派特色的点心,如米糕,糖果,让我们想像,那时的古村天街的生活气息与文化氛围是何等浓厚,用我们的上海话来讲,"闹猛的古村日节“是如此的繁荣昌盛与多姿多彩……。</p> <p> 到篁岭,我们不得不说说婺源的"晒秋"据说,天街的秋天是最美的,到了秋天漫山红叶,还可看到"晒秋"的民俗场面,而眼下我们所看到的晒秋图景,仅仅是让游客感知与认识一下"晒秋"的原景,而真正的晒秋那就要到秋天啦。</p><p> 现在我们看到家家的屋檐下都伸出了一根根木柱,是为秋天收粮后所准备的。(因为山里的雾多,天气潮湿,收上来的粮食需要晒干)这就是婺源的特色,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劳作方式……!</p> <p> 在婺源天街,在绿荫葱葱的树林掩映下,远处的青山若隐若现,而街上的老宅大多是有年头了,宅中也是老人小孩居多,年轻人大概都出去打工了吧……,</p><p> 在粉墙黛瓦的家中,陈设也保留着明清时的风尚,非常的老旧喽,在这里时光仿佛流滞,而这里的老人与孩子却是悠然自得,过着平静而悠闲的生活……。</p> <p> 美文写到这,也许有人会说:篁岭是"天上人间"其实我们在山脚下时,怎么也不会想到山上还藏着这么大的一个美丽古村,大山深处有人家呀!</p><p> 峭壁,山间的石阶,远处绿荫葱葱的山峦层叠,古朴的建筑,悠闲的原住民,他们的生活,确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像,及很多感触, 这是一个典型的微 式古文化的生态村吧,我们行进在山巷时,都被这里的建筑所折服,木雕,石雕更衬托着古村的文化底蕴,用一句什么话来形容呢?也许越民族的文化,越体现出它的价值,越原生态的村落,越且有它强大的生命力吧 ……!</p><p> 一一写于2020年6月2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