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端午临仲夏,时清日复长。”为了进一步引导孩子们了解传统节日内涵,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底蕴,日照港幼儿园二园从6月18日起,开展了以“传承情怀品端午 传统文化润童心”为主题的端午节系列活动。</p><p><br></p> <p> 活动开始前,教研主任带领各班班长对活动内容及形式进行了研讨,并根据各年龄组幼儿年龄特点及兴趣需要确定了活动内容。</p> 祈福篇 <p> 端午节,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习俗内容丰富多彩,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p> 点朱砂 沐兰汤 <p> 进入端午节,蚊虫出没,给孩子额头点上朱砂,寓意孩子身体健康、平平安安;沐兰汤,是把熬制好的艾草水装在盆里,用艾叶或菖蒲草沾盆里的水,在孩子双手、额头、脖颈轻轻拂拭,有去邪除晦的寓意。早晨孩子们入园时,由身穿汉服的老师给他们点朱砂、沐兰汤,并用艾草水泡手,祈福孩子们快乐安康。同时,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每一个人都能健康平安❤</p> 科普篇 <p> 端午节习俗内涵丰富多彩,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的愿望。</p> 端午习俗大探秘 <p> 各班教师通过相关故事、图片、视频等向孩子们讲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及习俗。</p><p><br></p> 节日起源 <p> 端午节始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9年,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的节日。“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初五”,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就演变成了“端午”。端午节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端午节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内容,演绎着千古流芳的国家情怀。</p> 节日习俗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吃粽子🍀</b></p> <p>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每年农历五月初,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赛龙舟🛶</b></p> <p> 赛龙舟已有1500多年历史,相传百姓发现屈原跳江后,纷纷划船前去相救,后来就演变成端午节举行龙舟比赛的风俗了。如今,赛龙舟已成为民间一项规模宏大的民俗游艺活动,被列为全国正式体育竞赛项目。</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挂艾草🌿</b></p> <p>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传说,人们把艾草、菖蒲挂在门前,可以消疾病、驱鬼邪、避晦气,给今后的日子带来平安和好运。</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佩香囊👛</b></p> <p>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等,香囊内有雄黄、朱砂、香药等,佩在胸前,香气扑鼻。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系彩线🌈</b></p> <p> 五彩线是用青、白、红、黑、黄五种颜色的线制成,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和东、西、南、北、中,还象征五条龙。民间喜欢用五彩线系在儿童手腕上(男左女右),俗称“长命线”,以祈求压邪避毒,长命百岁。</p> 游戏篇 <p> 本着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理念,也为了让孩子们体验传统游戏的自由性和趣味性,老师们结合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并融合现代游戏的元素,设计了百发百中套香粽、弹无虚发射五毒、童舟共济赛龙舟等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进一步感受到了传统游戏文化的魅力。</p> 百发百中套香粽 <p> 老师们把奶粉桶清洗干净后,贴上可爱软萌的卡通粽子图片,鼓励孩子们用铁环套粽子。游戏发展了孩子手眼一致的能力,锻炼了他们的上肢力量和身体协调能力。</p> 弹无虚发射五毒 <p> 五毒是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蟾蜍的合称。避五毒是端午节民间的一种习俗。老师们根据大、中、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打印出五毒图片,粘贴在矿泉水瓶、塑料垫、奶粉桶等不同的材料上面,引导幼儿用纸团、沙包、水枪等物品“射击”五毒,寓意避诸毒、保平安。在游戏中,孩子们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得到了锻炼,注意力、反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p> 童舟共济赛龙舟 <p> 根据大、中、小班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兴趣需要,老师们设计了不同材料、不同玩法的“赛龙舟”游戏:大班以绳子和铁盆、红绸子,中班以椅子和木棍,小班以纸盒和油桶做成的龙舟分别开展游戏活动。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了探索、合作、成功的快乐!</p> <p> 请点开👇🏻视频感受赛龙舟的热闹欢乐吧!</p> 美工篇 <p> 端午节的美工活动,在锻炼孩子们动手能力的同同时,也能让他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想象并表现出自己对节日的感受和理解。</p> 憨态可掬小萌粽 <p> 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绘画、手工的形式,利用卡纸、太空泥等多种材料制作了憨态可掬的粽子,我们是不是很能干😀ོ</p> 心灵手巧绘彩蛋 <p> 端午节有在鸡蛋上画出彩色花纹并且吃鸡蛋的习俗,在鸡蛋上画出彩色花纹又叫“撞蛋”,还可以用彩色网袋将鸡蛋挂在孩子的脖子上,寓意“逢凶化吉”。彩蛋不仅是食品,更是端午节里的一种装饰品。瞧,孩子们运用点、线、面等方法,把鸡蛋装扮的美美的,并把画好的彩蛋放在底座上“立”起来了!</p> <p> 孩子们还自主研发出一种新游戏:滚彩蛋😆</p> 五彩斑斓系彩绳 <p> 端午节怎么能少了五彩线呢?老师们给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一根根彩色的线在孩子们灵巧的手中穿来绕去,不一会儿,就变成了腕上的五彩绳,一起戴上的还有彩色的快乐和好运!</p> 妙趣盎然做龙舟 <p> 矿泉水瓶、冰糕棒、纸杯、彩纸,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出了五花八门、形态各异的龙舟🛶</p> 童谣篇 <p> 古诗、儿歌、童谣,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审美与传承,承载着传统节日的自由与情趣,大、中、小班还分别以念古诗、读儿歌、说童谣的形式进行了“说唱”端午的活动,孩子们感受了传统节日中积淀的习俗,领略了传统文化里温暖的情怀。</p> 声情并茂念古诗 <p> 大班幼儿声情并茂地说唱起了古诗</p><p> 《端午即事》</p><p> 宋.文天祥</p><p>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p><p>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p><p>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p><p>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p> 朗朗上口读儿歌 <p> 中班幼儿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念起了朗朗上口、节奏鲜明的端午节儿歌,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p> 童真童趣说童谣 <p> 在传统文化氛围的渲染中,小班幼儿说起了充满童真童趣的端午节童谣《五月五过端午》、《小粽子》。稚嫩纯真的声音、可爱呆萌的模样,一定能让大家会心一笑吧😄</p> 实践篇 <p>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是所有认识的来源。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来丰富感受、拓宽眼界、发展创造。</p> 门前挂艾祈平安 <p>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来到花园,寻找、观察艾草,并摘下艾叶鼓励他们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孩子们认真的样子、陶醉的表情,让人忍俊不禁。接着,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用彩绳拴起艾草,挂在教室和卧室门口,驱蚊避邪、祈福安康。</p> 巧手裹粽传情意 <p> 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是家喻户晓的习俗。历史传说赋予了粽子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一种情感慰藉和精神寄托。文化附载让粽子有了温度,有了情感,有了精神,从而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孩子们通过在幼儿园里亲自动手包粽子,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小小的粽子传递着浓浓的情意❤</p> <p> 孩子们亲手包的粽子出锅了,咬上一口软糯、香甜。端午节的情怀里,融进了孩子们一起分享、一起体验的温暖和甜蜜!</p> 安全篇 <p> 端午节假期马上到了,为了确保孩子们度过一个健康、安全、有意义的节日,老师们还带领孩子们进行了假期“安全教育活动”。</p> 假期安全记心间 <p><br></p><p>1、防溺水安全教育。假期里,提醒孩子不能单独玩水、游泳。</p><p>2、外出安全教育。外出活动时,教导孩子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以防走失或发生意外。同时教育孩子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p><p>3、交通、饮食、水电安全。不到危险的地方玩,不玩危险物品。同时注意交通安全;饮食卫生安全,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远离火、电、开水,保护好自己的安全。</p><p>4、居家安全教育。教导孩子不攀爬阳台、门窗等;家中的药品、热水瓶要放在孩子不易碰到的地方;并注意每天开窗通风,减少病菌的滋生。</p><p>5、良好习惯教育。保证孩子有规律的饮食与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回到幼儿园出现不适应的情况。</p><p>6、身心健康教育。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提醒孩子与电视机保持距离1.5米以上,注意保护眼睛。加强运动和锻炼,保持快乐愉悦的心情。</p> <p>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节日是教育的契机。端午,是一个节日,也是一种情怀。通过端午节系列活动,孩子们了解了端午节习俗里蕴含的意义,感受了传统节日的温暖氛围,在培养孩子们各种能力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p><p> 情暖端午节❤祝福大家端午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