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沾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童谣所唱的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p><p>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包粽子为了保护屈原,不让大鱼吃屈原,就包了许多大粽子,想让鱼一吃把嘴粘住,这样它就吃不了屈原了。以后,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以吃粽子的形式来纪念屈原。</p> 端午节的由来 <p>端午节的由来:</p><p>——“屈原说”</p><p>屈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也是中国第一位爱国诗人,被称为“中华诗祖”。他才华横溢、刚直不阿、忠心为国,却遭奸人污蔑,最终于公元前280年农历五月初五投罗江自尽。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马上划船捞救屈原,但却不见屈原的尸体。</p><p>后来百姓为了纪念屈原,就划舟于罗江之上,最后逐渐演变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保护屈原的尸体,后来也就演变成了吃粽子的习俗。</p> 端午节习俗 <p> 端午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主要有赛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粽子、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习俗。扒龙舟活动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端午食粽之习俗,自古以来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p> 1.包粽子 <p>包粽子</p><p>粽子又称“角黍”、“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p> 2.赛龙舟 <p>赛龙舟</p><p>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之一。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p> 3.挂香包 <p>挂香包 </p><p>汉族岁时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夏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小孩以五色线系香包挂于胸前,以示驱邪恶,保平安。所谓香包,其外形或为一长方形纸包,外印钟馗、关公等彩色神像;或以各种色布缝成桃子、金锁、小猴、青蛙等形状的小袋;或以硬纸折成粽子形状,外编以各色丝线。包内装香料或裹独瓣圆大蒜。民间以为有辟瘟除病之效。</p> 4.挂艾叶 <p>挂艾叶</p><p>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时节历来就有插艾叶的习俗。这是因为端午前后,艾叶长势正盛,新鲜艾叶散发出的强烈芳香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杀菌素,能有效起到驱蚊杀菌的作用。</p> 5.系五彩绳 <p>五彩绳</p><p>又称五彩丝、五色丝等,是端午节吉祥物兼饰物,具有辟邪作用,兼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五彩绳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由古代文身之俗演变而来。端午日天地纯阳正气极盛,借助天地纯阳正气辟阴邪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在诸多辟邪习俗当中,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传到后世,五色丝即发展成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p><p>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 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飘走,会带来一年的好运。</p> 6.挂钟馗 <p>挂钟馗</p><p>唐玄宗因病昼卧。梦一大鬼破帽蓝包、角带朝靴,捉小鬼啖之。自称终南进士钟馗,应举不第,触阶而死。玄宗梦觉而疾愈,命画家吴道子图其象。其说自唐时始传,时翰林院例于岁末进钟馗像,皇帝并以之赐大臣。民间亦是悬像于门首,谓可驱邪逐鬼。唐、宋时挂钟馗像多在岁首,其后则改在端午。唐张说有《谢赐钟馗画表》刘禹锡有《代杜相公谢赐钟馗历日表》。《新五代史·吴越世家》:“岁除,画工献《钟馗击鬼图》。”宋沈括《补笔谈》:“熙宁五年,上令画工模搨吴道子钟馗像镌版。除夜,遣内供奉官梁楷就东西府给赐。”清顾禄《清嘉录·五月·挂钟馗图》:“堂中挂钟馗画图一月,以祛邪魅。”又引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杭俗,钟进士画像,端午悬之以逐疫。”</p> 7.饮雄黄酒 <p>饮雄黄酒</p><p>饮雄黄酒,是中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之一。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 并洒墙壁间, 以法诸毒。</p> 小朋友观看端午节由来和习俗 小朋友们制作粽子小手工 老师给小朋友们系五彩绳 小朋友们展示自己的五彩绳啦 小朋友们品尝粽子喽 <p> 在活动中,让孩子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用心去体验中国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意义。</p><p> 祝 : 所有小朋友及家长朋友们</p><p>端午节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