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游石灰窑沟

小草

<p>暑假,在家呆不住,总想去亲近山水,亲近自然,寻找回归自然的感觉。这也许是因为从小生活在农村,故乡的山水养育了我的缘故吧。小时候每到暑假我们几乎每天都上山砍柴,然后回来在小河里洗澡,玩耍。山水之情难以割舍。炎炎夏日,哪里去寻找一处有山有水,山清水秀的地方呢?好友鸢在风中推荐一处好地方——朝阳县柳城镇西大杖子村石灰窑沟。</p> <p>西大杖子村石灰窑沟组位于柳城镇南侧,距离西大杖子村2.5公里、阎王鼻子水库4公里,这个村已有300年的历史。世代饮用自山上自流而下的泉水,民居建造采用当地石材,古朴的造型,精湛的技艺,凸显古代人的聪明才智。古朴的村落,美丽的景色,原始的生态,造就了淳朴善良的村民,他们发誓“即使有一天生活条件好了,也要保留现存面貌”,让走出去的孩子记住这个村落、记住这片山、记住这片生他养他的故土。石灰窑沟因为完整地保留了民国以前的建筑风格和村落布局而入选2014年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此批名录中,辽宁省有八个村入选,而朝阳占据了三个名额。</p> <p>7月27日我和好友鸢在风中、岐山王者一行三人开始了石灰窑沟之旅。从市区沿西外环向南行驶大约30公里就到了目的地。车停在了沟外,我们要徒步并且要趟河才能走进沟里。鸢在风中是大哥,也是向导,他事先为我和岐山王者准备了两双拖鞋,趟河用的。</p> <p>一下车我们就听到了哗哗的水声,刚进沟口就看到了一个小瀑布。</p> <p>水流湍急,从山谷中奔流而下,到这里遇到一道石墙,形成美丽的景观。我们换上拖鞋,逆流而上,开始趟河探源。</p> <p>走不多远,见有一户人家。门外有两个孩子在溪边玩耍,他们是姐弟俩,其中的男孩胖乎乎的,光着身子在玩水,样子好可爱。看到可爱的男孩似乎看到了自己的童年,也看到了山里人的纯洁、古朴。</p> <p>溪边的鸭子,小鸡自由觅食,和谐相处,其乐融融。</p> <p>沿着小溪我们一路前行,边走边拍</p> <p>小溪流水潺潺,两岸绿树成荫,花草繁茂,我们走在小溪中,欣赏两岸美景,感受溪水的清凉,心中无比惬意。&nbsp;</p> <p>溪水时而平缓,时而奔流,偶尔有巨石拦路,形成清流急湍,水石相击,其声悦耳,其景愈奇。</p> <p>趟过一段湍急的水流后,溪面渐宽,溪水渐缓。林中一巨石下有一处清泉,泉水清冽,脚踏进去感觉很凉,和溪水迥然不同。</p> <p>又走了不远,我们发现小溪旁的山脚下有一个小木屋,小屋依山邻水而建,古朴而又有灵气。我们几个争先登上小屋,留下诗意的相片。</p> <p>小屋留影之后,我们继续趟河前行,途中依然美景不断。溪水欢歌,鸟儿鸣叫,蝴蝶飞舞,大自然欢迎我们的到来。走累了,就在溪水中小憩,感受大自然的美丽。</p> <p>大约走了三四里远,我们走出茂密的树林,渐渐来到沟里,隐约看到村庄了。</p> <p>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树和小庙,再往前走不远便看到了人家。</p> <p>除了老屋,能证明历史沧桑的还有村里的碾子。</p> <p>碾子保存完好,说明他们不久前还在用。村里人家家都养驴、养狗,养鸡,养鸭。驴不仅是种地的好畜力,也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这里沟深水长,没有公路,到了雨季连土路也没有了,出去买东西就得用驴驮。狗是用来看家的,鸡鸭都是散养的,溜达鸡、水里的鸭,下的蛋特别好吃,成为这里的土特产。</p> <p>村里只有十一户人家,二十三口人,可谓人烟稀少。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在外地安家了,村里住的多数是老人。他们依恋这里的山水,故土难迁,坚守田园。因为人烟稀少,交通不便,这里的环境清幽,无人打扰,到处都保持着原生态。</p> <p>村里人虽少,但都淳朴、善良。我们进村后遇见一位中年大哥,他和我们打了招呼,然后到院子里在了几根黄瓜送给我们。黄瓜又嫩又鲜,吃到嘴里又香又甜,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后又累又渴,此时此刻吃上这鲜美的黄瓜真是一种享受。满怀感激,我们对&nbsp;大哥表示感谢,大哥又去给我们摘李子吃。都说村里人淳朴善良,我今个算见了。&nbsp;&nbsp;&nbsp;&nbsp;</p> <p>告别村里的大哥,我们开始往回走。一路顺着溪流向沟外走去,依然是趟河,与小溪亲密接触。虽然是原路,但还是看不够风景,边走边拍,依依不舍。大约一个多小时后,我们走出了沟谷,告别了小溪,来到了村外。</p> <p>我们三个依依不舍,最后在沟外又拍了几张照片离开了。回家途中岐山王说;“真是不虚此行!”我说:“我终于找到了回归自然的感觉!”鸢在风中说:“真是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啊!”</p><p> 2016年7月27日原创,更新于2020年6月2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