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巴扎逛杏园

(文人日月)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筹划:文人日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撰稿:文人日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编辑:文人日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图片: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音乐:《去新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前些天闲在家里写了一篇《库车小白杏熟了》的散文简介,受到许多网友和老排长袁文学,白留成,老班长张健民,老战友王槐,齐挺哲等战友们拜读后的好评。并受到很大的启发,不由自主地勾起了我对儿时在南疆赶巴扎(集市)和到农村老乡家逛杏园的回忆,那些童年的记忆常常出现在我的梦中。灵感出来并写下了这篇散文,留作对过去的一种回忆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前几年我写了一篇“欢腾的巴扎”得到了疆内外广大读者的好评。在南 疆(新疆天山以南) 赶巴 扎(集市),逛杏园,你能深切感受到南疆少数民族那浓厚的民俗和民风,体悟到那份原始、纯朴和神秘。满载着各种货物去赶巴扎的毛驴车从四面八方,在同一时段、向同一地点,如同是“上帝”“胡大”的召唤,无论男女老少,更无论是地里的农活有多少,都阻挡不了各族群众赶巴扎的步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从小生活在南疆,周边附近的老乡家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或多或少的种那么几颗杏树。杏子成熟的时候,每个巴扎(集市),老乡赶着毛驴车用篮子装了杏子来卖。最初杏子是论堆或论篮子卖,一堆一(蓝子)几毛钱或几块钱,而如今库车小白杏在乌鲁木齐市场上卖到一公斤20—30元啦!</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时老乡很少用称,南疆各个县的巴扎从星期一可排到周日,每天都有巴扎(集市),不同的是每个(巴扎)集市都在不同的乡进行,相互错开这样大大的缓解了人员密集,也极大方便丰富了各公社(乡)十里八村,农民购买和出售各自农副产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般都是按日子轮流的,附近几个(公社)乡都有(巴扎)集,互相轮着转。一早,男女老少就从四面八方赶来,那时可以说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对于农村集市来说确是的蔚为壮观。巴扎文化在维吾尔文化中,最有代表性。人们在巴扎上流连忘返,在一个个小摊位前慢慢地欣赏精美的货物,和摊主们讨价还价。南疆的很多地区的维吾尔老乡讨价还价不用口而是用手,买卖双方手搭在一起,互相出价,并配以响亮的击掌,旁人也看不到他们的成交价格。</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淳朴的老乡做生意很讲信誉,但有时也会缠着你一定要出个价钱:“你说个价钱,我肚子不胀。”意思就是说,你无论说多低的价格,他都不会生气。如果你根本不打算买,最好说一个你认为惊人的低价,他可能会笑着让你再出个价:“好好说,好好说。”但是一旦你报了价,对方说出“给了”,意思是答应你的价格,同意成交,这时候你可千万不要反悔。</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否则,轻则被人看作你不讲诚信、戏弄他,会比较高声地说出:“儿子娃娃么,说话算话。”意思是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说了不算;重的可能出现纠纷,影响民族团结。</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南疆地区大部分县市都盛产水果、干果,购买这些商品,有两点值得内地商家学习:一是维吾尔人的热情和大方,二是他们的诚信和厚道。看到顾客,摊主会非常热情地招呼你尝尝,最好的干果,他会一个接一个地塞到你手上让你品尝:“买不买,不要紧,尝尝,尝尝。”如果你看不上,他也绝不会因为你已经品尝了商品而和你纠缠不休。</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果你真心买,你可以大胆地讨价还价,不用担心对方生气。尽管你压价很低,一旦成交,对方也绝不会在秤上做任何手脚,绝不会缺斤少两,而是想办法给你多装一些。原来你只打算买两公斤,他可能想办法让你买上三四公斤。为了鼓动你多买些,他可能把分量称得足足的,再顺手白送你一大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最热闹的莫过于县城的巴扎(星期天)集市,你看通往县城的每一条道路上,那 一辆辆驴车、马车踩着“嘎达嘎达”的步子,不紧不慢从身边经过,头戴小花帽的老汉赶车,车上载着戴花头巾的妇女,有的还带着小孩,有说有笑。朝着县城巴扎的方向涌去。一进巴扎,一股浓烈的混合了尘土、民族小吃、水果、驴粪、牛羊等各种气味的味道扑面而来。这是南疆乡村土巴扎特有的空气,也只有在这四处弥漫的土气里,才能真正触摸到巴扎之魂。</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巴扎上处处洋溢着的气氛是热烈的,沿着人群和驴车涌动的方向望去,一大片密密匝匝的人头、驴车和各色的商品挤满了巴扎,卖瓜果杏子的,做小吃的,售药材的,卖农用土特产品的,甚至驴鞍马具,毡毯花帽,铁器小刀,牲口木材,和田玉在这里随处可见和买到。人们用当地的语言和方式讨价还价,表情里透着认真,他们一般在这里卖掉自己带来的商品再带回自己需要的用品。!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特别是杏子熟了的时侯,大篮小篮的各种品牌的杏子在集市上随处可见。光老乡的杏子品种就有几十种,一般来说,光皮的杏子比较甜,特别是库车小白杏,核小,味特甜。是我们童年最喜欢吃的杏子。 其次金黄光皮的的杏子也甜,但味比小白杏稍差些,红皮的杏子甜中带点酸,果肉较粗,而且果肉与核连在一起,有点像李子。毛杏,也是金黄色的,果肉味道有点淡,不是很甜但也不酸,这种杏子有时也会遇到较甜的。我们一般不喜欢买毛杏,光皮杏子的核都能吃,敲碎核的壳,那杏仁吃起来有点甜;毛杏的核大都不能吃,那是苦的,有一种很浓的的杏仁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但不论那种杏子,都没有到农村老乡家的杏园里亲自採摘下来的杏子甜。七八十年代,农村老乡家的杏子都很便宜,如果去他杏园里购买杏子就更便宜啦!在巴扎(集市)上一般一、二毛一公斤(农村都以公制计量),也看杏子品质的好坏论价。杏多的时候,我们有时多买一二篮,吃不完凉晒一些杏干。有时十几、二十几公斤的,花个二、三元钱,就能成交。然后大家分了吃,这样一般比称斤买划算的多。</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杏熟季节,我们有空就喜欢约上几位同学骑自行车到周边农村去玩,我们都知道那时乡下老乡都十分好客。进入农村老乡家的果园里,每家房前是葡萄架,门外大路边都种的是新疆杨树和柳树:新疆杨树高高挺立,像哨兵一样欢迎游客;柳树婀娜多姿,似乎在翩翩起舞迎接着我们。</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与蓝天白云相映衬,让人爽心悦目。老乡家后院的果园里除了苹果,梨,桃树外,还几颗杏子树,外面人几乎见不到,只有老乡家的土狗见了我们叫了几声。远远看去,那景色仿佛就像画家笔下见过油画中的乡村田园风光。有点让人舒心的风味,特别是到了秋天,树叶和大地都变成金黄时。</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六七十年代农村老乡家一般都是土坯建的房子,一家一个大院分前后院,前院一般是生活区,后院是果园,驴,马,牛,羊圈,进了院内墙边是花草,平顶房前是葡萄架,葡萄架下是一个大木板床或土炕,大门成天开着,好像在迎接着我们一样。屋内中间屋顶上方一般有个天窗,刚进屋眼睛有点不适应,屋里有点暗可以看见屋里的所以东西,老乡家很简单:屋不大,一张大炕几乎占了屋子的一多半,除了几个柜子,没什么其他家具,炕上摊了一张大地毯和一排柜子,柜子上面放着几床被子,炕沿有锅灶,炕下冬天烧火。</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屋前搭有木架,木架上爬满了青青的葡萄藤。木架下有一张大木板床,老乡平时喜欢在那床上休闲、纳凉。老乡家屋子背后和周围栽有不少杏树,金黄的杏子挂满了树梢。一进他们的家,不管认不认识,他们都会热情地招待大家。主家就马上摘上一大盘杏子来放在那张大木床上。然后,先拿来一个大水葫芦,里面盛有清水。主人手拿葫芦倒水,招呼大家在水下洗杏子,再招呼大家吃杏子,直吃得你饱了为止,那是不要钱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就会毫不客气底大吃杏子,吃到不想吃为止。七八十年代老乡文化很低,很多不识数,人又老实。有的老乡你去他家购买杏子,他给你一根棍子让你往树上打一棍,规定打一棍几毛钱,你一棍子打上去能落下多少杏子都算你的,就看你的运气啦!如果只落下一颗杏子你也的付款。我们往往先看好那棵杏树技子细,结的杏子多就打哪个技子,有时一棍子下去能打下满满一蓝子杏子,别提有多么高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杏子成熟的季节不长,一般到七月底八月初杏子就见不到了。但杏干就大量上市了,老乡吃不完、卖不掉的杏子就凉晒成杏干了。那杏干也是金黄色的,很甜很甜,那也是我们小时侯最喜欢吃的。新鲜的杏子吃不上,但杏干是可以买到的,我就常买些杏干来吃。</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杏干也有两种,一种是不经过特殊加工,自然晒干的,这种杏干卖相不太好看,没光亮的色泽,但有一种自然的杏香与甜味;还有一种是经过特殊加工的,外表光亮半透明买相好,可以看见里面黄白色的杏仁,味酸甜,加工时用流璜熏过。那个年代我自己也凉晒过杏干,把吃不完的新鲜杏子用凉席凉晒成干,但就晒不出那半透明的杏干,我实在想不出是什么原因。</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好多年后,一次在一个老乡家那里买杏干。他那里也有半透明的杏干卖,我就问他这是怎么晒的,他告诉我:那杏干先要事先蒸熟,然后再晒,就成半透明的了。但我后来也没去尝试那样晒杏干,因为那时杏干很便宜,加上经常有朋友来家时送上一些就懒得自己去晒了,而且也不太方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现在家里人喜欢吃杏干,说到杏干最好的还属阿克陶县巴仁乡的杏干,虽然贵一些,但个大肉厚含糖量高。另外我们现在不再吃那种半透明的包仁杏干了,不法商人为了卖相好加工时要用流璜熏,有时还加一些色素,香精等添加剂,有害于身体健康,不如那自然晒干的杏干更自然更安全。</span></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 </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提起赶巴扎不得不佩服农村的老乡,他们经常在巴扎上一逛就是一天。他们可能什么商品也没买,可能在巴扎上只是吃几串烤羊肉或是一个小馕,或是吃碗面条,凉粉,吃块哈密瓜,但他们在巴扎上所获得的那种精神享受,却是我们无法想象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保明写的美篇赶巴扎,《库车小杏》使我又回到了新疆,回忆起我在部队第一次吃到老乡的杏子,那是七一年夏天的一个星期天,我在后勤开车的老乡薛安庆修完车后要试车,就叫上我,我们开车到了温宿,看到老乡家到处是熟了的杏子,就在一个杏树下停车,下车后,老乡就赶快拿了几个杏子给我们吃,当我吃了一个时,不由的叫了起来,真好吃,确实是我们老家的就没有新疆这样好吃的杏子,我们问老乡多少钱一公斤,老乡说,解放军不要錢,我们说那不行,我们不能犯纪律,老乡说,那就给一毛錢吧,我们装了一背包,给了老乡两毛錢,拿回去给战友们吃,保明的美篇又使我回到阿克苏,又想起了阿克苏的杏子和老乡的军民情浓。为你点赞。</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老班长王炳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0.6.23</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看了保明逛巴扎玩杏园和炳义战友的点评。我再说几句。保明的视频(或散文),特亲切,说的是新疆故事,我们也是一知半解(没有更多的与老乡打交道),但又好像在几十年前碰到过,我曾经去过阿克苏市的大巴扎,记得在小十字街往西,那时不规范只见到处是毛骡车或马车,老乡一家子要么在车上或躺在地上。那时物资贫乏老乡也没有多少东西出来交流,好多出来是放松放松,带的干粮一家子住在车上,(可能是过夜的),那个年代巴扎不能与现在比。我05年去喀什看了二个巴扎,那个市场之大给我深刻影印,工艺品多.水果多,小吃多,真的流连忘返,我的同事买了和田玉及其他工艺品,我也买了印度花瓶及英吉沙刀(后经不起诱惑去乌市国际大巴扎又买了,这次新疆之行收获满满,记得在部队探亲和复员时只买了一点葡萄干,更可怜的是74年只买到了带籽的)。总之看到了新疆微信是有亲切感,和各位战友聊聊并与大家共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老班长 张健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0.6.23</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给保明的美篇点个赞[强]收集的这些充满了生活气息的照片真是花了心思[强]配的文字朴实无华,是赶巴扎到杏园真实生活的完美写照!让我想起了在南疆度过的岁月,赶巴扎,钻杏园,面对着十几种杏子,每种吃一两颗就吃的流鼻血的快乐时光!期待看到更多保明的美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岳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0.6.23</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