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迅翎:“柳编大王”胡成阳

汉风

<p>  盛夏,走进沛县汉源办事处八里屯柳编村,探访了“柳编大王”胡成阳。初见面,他给我们精明、干练、聪慧的感觉。</p><p> 他1987年高中毕业,风华正茂,血气方刚。他没有选择苏南打工,闯荡世界,而是继承父业,把三百年悠悠历史的柳编传统的民间手艺,做大做强。高中毕业后,适逢改革开放,鉴于八里屯村历史上常年从事柳编工艺,发现村民自编柳条货,销售有困难。为一解此弊,使群众有发家致富之门路,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支持下,2000年他注册承办了“徐州胡氏工艺品有限公司”。2019年7月,在县文体局、广电局联合举办首届沛县手工艺品大赛中,公司获铜奖。</p><p> 村党支部书记燕芹找到胡成阳,让他想办法帮助村民做好销售。胡成阳感到这是个好路子,又增加注册资金,办理了“沛县八里屯柳制品销售公司”营业执照,使村及附近村民不出家门,便可将货销售给公司,公司代销到全国各地。</p><p> 此举深受群众的欢迎和拥护,为群众发家致富大开方便之门。对有困难的群众帮助解决资金、场所,对年老的群众送货不方便的,上门提货付款,对部分闲散人员收到厂里工作。</p> <p> 艰苦创业不弯腰</p><p> 胡成阳高中毕业后,看到村里不少青年外出苏南等地打工,心想,父辈编了一辈子簸箕、簸篮、笎子,未走出八里屯村。自己是高中毕业,外边的世界多精采,自己有知识有文化,应该闯荡一番,大显身手。也有不少同学、亲朋好友这样相劝。成阳转念一想,假如大家都外出打工,先辈创下柳编手艺,不就濒临失传了吗?想来谋去,坚定信念,扎根八里屯,把柳编民间工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义不容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干就干。说来容易做起难。三百多种的柳编民间工艺,并非一学就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场大雪过后,八里屯地面上隆起一个个白色的“土包”。那不是粪堆、土岗、柴垛,那是地屋子。八里屯村民称为地窨子。一般地窨子长宽和一间屋大小差不离,浅的两米,深的三米,门口浅,里面深,进入方便。高岗的向阳,冬暖夏凉。柳编需要地屋子,里面潮湿,柳条不易折断。</p><p> 胡成阳把地屋子当课堂,低首进得地屋子,柳编的第一课,“慧眼识货”。柳编技艺深厚复杂,从柳条种植、收割、脱皮,到编底、编帮、收口,整个工艺需要手工完成。所谓“慧眼识货”,不论编箢子、簸箕、簸蓝,唯一用料,柳条子。条子粗细、长短、光泽,都影响柳编质量。胡成阳把这些作为学习柳编技艺的主要内容,一一记在小本本上。</p><p> 胡成阳为了闯过“技术关”,他先拜师求艺,虚心请教,刻苦练习,一遍二遍三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先易后难,先编箢子,再编簸箕,最后编大活,编簸箕。读中学时,他学过柳青的《创业史》,为推销柳货,他早起清晨二点,拉平板车到山东微山县,赶到微山县,天刚蒙蒙亮。一个刚下学不久的高中生,呼哧呼哧地拉着平板车,上坡下坡,哪一步不用力,车轮都不会转动。一趟80里,一步一喘,一步一汗。大冬天,浑身直冒热气,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斗转星移,春夏秋冬,就这样连接拉了两三年的平板车。为节省资金,自带干粮,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啃口凉馍馍。</p><p> 爹爹望着成阳晒黑的脸,消瘦的眼窝,抚摸着他的肩膀,心疼地说:“刚下学,不能这样拼命呀!”娘见了疼的躲在一旁直抹泪,爱人说:“明天,我跟你去,也试试拉平板车味道!”那时儿子胡伟还不满一岁。</p> <p>&nbsp; 闯市场 前程錦銹</p><p>&nbsp;&nbsp;&nbsp;&nbsp; 胡成阳通过拉平车,跑微山县,还有薛城、邹城、南石沟、周营、沙沟、郭里集,整个枣庄各个乡镇的庙会,学会了经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手里也有了一定的积蓄。</p><p> 晚上,他和爹娘、爱人合计着,要想把柳编生意做大做强,拉平车赶点,零打碎敲是不够的,必须打进市场,占领市场。</p><p> 山东的临沂,是全国的销售大市场。通过走访,发现临沂主要销售皮毛、布匹、字画、石玩。来自山东、河南、江苏、安徽,远的还有云南、贵州十几个省市和地区的客商,云集而来。偶尔也有日本、韩国外商,出出进进。柳编也有,主要来源当地个体手工,品种单调,粗糙,下乘。这就给成阳打进临沂市场造成了“有机可乘”。</p><p> 一天,天刚蒙蒙亮,爹、娘、老婆敬侠,帮助收拾柳货,送成阳上车。成阳坐上大巴车,紧张的心安顿下来。</p><p> 同行是仇家,临沂附近一家柳编个体户姓孙,闻讯沛县八里屯的柳编要打进临沂市场,觉得来了竞争对手,断了他的财路,百般刁难,百般阻挠。一天,胡成阳刚刚下了大巴车,慌忙卸货。货未卸完,突然来了一帮小混混,上来捣乱,又吵又闹,推推搡搡,阻止卸货。事后,成阳方知道孙某幕后操纵,后台指使。</p><p> 坏事变好事,孙某指使捣乱,惊动附近土杂品批发部经理徐德春。他正寻求新客户新产品,充实土杂品批发,一看成阳带来的柳编工艺品,无论从品种、样式、实用等各个方面,都超过孙某的柳货多少倍,当场签了300件的供销合同。</p><p> 第一份合同拿到手,成阳喜出望外,心喜若狂,连忙打电话向爹娘、老婆敬侠报告这一喜讯。当时,全家沸腾了,左邻右舍闻讯赶来,分享快乐。</p><p> 这样,就在临沂站住的脚,有了立足之地,徐德春的土杂品批发店,也就成了成阳柳货的临时销售点。一来二往,说说笑笑,迎迎送送,关系密切。八里屯的柳编打进了临沂市场,一时,柳编箢子、簸箕、簸篮,成了抢手货。</p><p> 好景不长,临沂批发市场另一土杂品批发商张维龙闻讯对手徐德春近来暴富,格外眼红,偷偷找到成阳,暗箱操作,要求给他供货,签订合同,成阳此时又惊又喜,心情忐忑不安。</p><p> 胡成阳本是高中毕业的学生,经过几年拉平车跑微山县销货,几年下来,学会了经营,成了“生意经”,晚上,躺在床上,辗转难寝,一手托两家,难啊!弄不好,鸡飞蛋打,人仰车翻。果然不出所料,没有不漏风的墙,徐德春知道后,勃然大怒,说成阳不守信誉,不够朋友。</p><p> 胡成阳深感生意如战场,表面看风平浪静,实际上有暗流、暗礁,风狂雨骤。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活人还能让尿憋死?成阳改弦更张,转移到网上批发商场,获得成功。</p> <p> 网上销售 开辟柳编新天地</p><p> 天地转,日月增辉。老祖宗一挑一担,从山西逃荒来到八里屯安营扎寨,发展壮大三百多年的柳编民间工艺,到爷爷、爸爸、成阳、胡伟已四世传承了柳编民间工艺,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成阳推平车到微山县销售,到坐上大巴车到临沂闯市场,几十年风雨,几十年沧桑,到今天网上销售,开辟了柳编的新天地。</p><p> 现在走进八里屯,“沛县八里屯柳制品销售公司”的牌子,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三间办公室,设施简陋,一台电脑,儿子胡伟,端坐电脑旁,手持鼠标,屏幕上闪闪灼灼,一张全国各地柳编销售网,呈现面前。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随着人们物资文化生活的日益提升,柳编民间工艺,发展到今天,已不单是箢子、簸箕、簸篮,家庭使用家什,已发展成为供人们欣赏的,富有文化含量的柳编制品,手编工艺品,提篮、吊篮、卧篮,各式各样,琳琅满目。过去,人们编织的贫穷、饥饿,如今,人们编织着愉悦、幸福、美满,前程,未来。</p><p> 网上销售,订货量大,出口创汇。成阳坚守质量第一,信誉至上。为了确保质量,发货日期,购置了分割机、旋皮机。用机器剥皮,均匀,省力,提高了功效,保证了质量。走进成阳家,门口摆放着几十个簸篮,两两相靠,彼此相依,如恋人般偎依在一起。地窨的屋顶全是熏过的簸篮,白白净净的,小巧玲珑的身躯,煞是好看。门前停放着四五辆轿车,刚买了一辆奥迪,几十万啊!</p><p> 八里屯濒临微山湖,清清运河水孕育大片清脆绿荫的柳林,河沟旁、大路旁、岸堤旁,凡有潮湿的地方,皆能生长柳条,当地村民叫柳条子,学名叫杞柳。微山湖天然屏障,得天独厚。成阳望着浩淼的微山湖,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他心中鼓起升腾着的风帆,激动不已。村民说,胡成阳不愧为高中毕业生,有知识,有文化,聪明,脑子灵光,是八里屯村民致富的领头羊,排头兵。防控时期,微山湖柳条便宜,成阳收购了几万斤储存,备将来使用。疫情过后,他把柳条卖给全村村民,再收购成品。今年上半年网络销售额1900万元。成阳深感电商作为新兴的产业,不出家门,既可销售农副产品,又帮助群众发家致富,前景看好,大有可为。</p><p> 多年来,胡成阳尊照“当地特色为依托,村庄为板块”的思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工程,深挖传统柳编技艺,形成独具特色的八里屯柳编工艺村。村中有1000多人都成了柳编能手,全村柳编业人均收入年增加2000多元,生活大为改善。</p><p> 探访结束了,回首八里屯,握别胡成阳,深深地感到,成阳和他的爱人郝敬侠、儿子胡伟一家人,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和全村村民一道,传承了三百多年祖辈创下的民间柳编工艺,不断发展壮大,相信八里屯柳编村的明天,恰似初升的朝阳,会更加灿烂辉煌。</p><p>&nbsp;记者:朱迅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