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端午节—— 五(3)班端午节活动

张华春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5月,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再次向我们走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统称为我国传统节日。习爷爷说:“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又是一年端午节,让我们一起走进端午节,感受粽香端午节。</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节日来历</i></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0, 0, 0);">纪念屈原</b></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0, 0, 0);">孝 女 曹 娥</b></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 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诗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了纪念曹娥的孝,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0, 0, 0);">迎 涛 神</b></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span></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237, 35, 8);">端午习俗</i></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38, 38, 38);">端午食棕</b></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端午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主要有赛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粽子、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习俗。扒龙舟活动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端午食粽之习俗,自古以来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span></p> <p><b style="color: rgb(1, 1, 1);">  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b></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b></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扒龙舟</i></b></h1><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扒龙舟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十分流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考古表明,距今7000年左右,在沿海繁衍的先民就利用独木舟在近海进行捕捞活动。远古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桨划舟。龙舟最初是用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在古代典籍有关龙舟起源的记载中,最早是出现在东汉。据《事物原始》中记载:“竞渡之事,起于勾践,今龙船是也。”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说,距屈子投江千余年前,划龙舟之习俗就已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目的是通过祭祀图腾——龙,以祈求避免常见的水旱之灾。</span></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挂艾草与菖蒲</span></h1><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民间认为艾草还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端午期间挂艾草于门上,相沿成习,遂成端午风俗。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菖蒲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span><sup style="color: rgb(0, 0, 0);"> </sup></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艾草在中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如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佩香囊</b></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端阳以四色线系臂,并佩戴香囊,小巧玲珑精致可观。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一般是内装香料,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或者采用彩色绸缎或布块包上棉花,掺和着川芎、白芷、排草、芩草、丁香、山艾、细辛、甘松、白芷、甘草、雄黄粉等中药粉,再用彩绸扎绣而成,下边还垂上红、绿、青、蓝、紫各种线穗,佩在胸前,香气扑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栓五色丝线</b></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五色丝线,又俗称五色丝、五彩丝。古俗名称避兵缯、朱索等。系在蚊帐、摇篮上的又叫宛转绳、健绳。应劭《风俗通》中说:“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 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谓之可去邪祟、攘灾异,会带来一年的好运。</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采药</i></b></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采药是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民间认为,午日午时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端午,时在仲夏,当其时也,万物生长,其势盛极,是草药生长旺盛之时。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都有熏艾叶、挂菖蒲、饮药酒等习俗,中草药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汉末《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南宋《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有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苏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还有在五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端午也是最为合适的制药时间。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十二“合诸药”条引《琐碎录》“五月上辰及端午日、腊日、除日前三日合药,可久不歇气味”,是说端午时所合之药的药效会保持很久。端午所制之药以菖蒲酒、艾酒、雄黄酒较为普及。</span></p> <p>  同学们自己动手的包的粽子,分享给了小区的老人,送上了一句“端午安康”,并把自己的活动过程记录了下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跟姥姥学抱粽子</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又要端午节了,往年的端午节都是去超市了买各种馅的粽子。今年我缠着姥姥要亲手包粽子来过端午,妈妈说姥姥年级大了,包不了了,我知道妈妈是怕麻烦。可是姥姥拧不过我,答应了我的要求,我高兴得一蹦三丈。</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姥姥说:“包粽子,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粽叶有要求,新鲜的竹叶;碧绿碧绿的;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如果用干的竹叶包出的粽子煮熟后就没有竹叶的清香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准备到位,洁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饱满的红豆,花生仁,都早已泡好,切好的五花肉块,都早已用作料淹制好。姥姥用灵巧的双手左折右叠,叠乘一个三角形的包包,装上米,再用绳子层层缠绕,很快一个精致的粽子便诞生了。我也学者姥姥的样子,可怎么叠也包不成,最后姥姥拿着我的手,手把手的教我,总算是一个成品粽子“诞生”了。一下午我们祖孙俩包了十多个粽子呢。接下来就是开始煮粽子了,足足煮了2个小时。煮熟了揭开锅,屋里顿时都弥漫着竹叶和粽子的香气。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碧绿的不规则形状的粽子,从颜色的搭配到形状的组合,煞是好看。看着我们的劳动成果,我想爸爸妈妈下班后一定会夸我们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我在想:妈妈也妈妈,往年您都是到超市里买各种馅的粽子,怎么就不知道自己跟姥姥学着包粽子呢,包粽子的过程中藏着很的乐趣,这种乐趣用钱时买不到的哟。今后能亲自做的,就不要到外面去买了,因为买让我们失去很多的乐趣。</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我知道了端午节为什么要佩戴香囊。原来是因为那时蚊虫多,容易被叮咬,而香囊发出的香味能驱赶蚊虫。在古代传说有辟邪的作用。我还跟奶奶学着做了一个香囊呢,虽然样子不好看,但这是我亲手制作的,我把它挂到我的小房间里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我还知道了端午的由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他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国家被他人霸占,最后投江而死。我们查到了很多关于屈原的诗词。我们还在办理举行了一次端午赛诗会。</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通过了这次活动,我知道了查找资料的方法有很多:查看书籍、问老师、网上搜索等等。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是:网上搜索。同学们把查到的资料做成了精美的手抄报,在班里进行了展示,我们组得了第一名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我也体会深深:生活中的秘密有很多,需要我们一起去探索、发现。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的问题,用心去解决。我们一定能体会到探索奥比的乐趣。</span></p> <p><span style="color: black;">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们当地的风俗习惯,下午我们采访了张老师,知道了当地主要有包粽子比赛、插艾叶等风俗。张老师告诉我们:不同的地区端午节有不同的名称,比如</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各地的庆祝活动也是各式各样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一天的活动很快就结束了,这一天是我们收获最多的一天,我们学会了去查资料,学会了采访别人,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以及各地的风俗习惯,“</span><span style="color: black;">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会用这句话永远激励自己的不断前进的。</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