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亲爱的家人们,大家下午好,上次我们分享了关于亲子阅读中产生的误区,也有家长反馈,在陪孩子阅读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大家也不要担心,虽然我们在亲子阅读中存在这些误区,但是通过学习及时发现问题,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我们慢慢调整,那么今天我们来分享的问题是,家长们关于阅读的疑惑。</p><p>第一个疑惑,阅读对学习成绩有帮助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因为阅读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这是毋庸置疑的,也就是说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对阅读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我们先来说一下在语文学习中的影响,先从低龄的说起,我们在幼儿园如果就给孩子养成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到了孩子的识字敏感期。我们家长再进行一些合理的引导跟进,首先到了大班以后,识字一定不是问题,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习来说,识字是他们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一,通过阅读绘本打好了基础,比如说孩子具备了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包括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最直接的就可以运用到低年级的看图说话,同样的观察一幅画,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写的很优美?而有的孩子只会简短的表达呢,这个问题跟会读图以及阅读的积累是脱不开关系的,当然这个会读图一定是绘本儿给予孩子的能力,三年级以后就开始简单的写日记了这个阶段。是小学语文阶阶段的一个分水岭,很多家长都是在孩子进入这个时期以后会有明显的感觉,尤其是进入初中以后,写作和阅读是语文学习中,占比是越来越高,基本上是涵盖了一半儿的成绩,大家可以百度一下一九年高考的语文试卷。</p><p>除了阅读还是阅读,那么其中包括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古诗词阅读文学类阅读等等,而且很多作文也是让我们读一段文字以后,根据你的理解命题写作,所以这就是我们从现在就开始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阅读能力的原因,那么初中以后呢,对写作的困惑是尤为突出,这时候家长就会意识到严重。当这时我们出现问题,家长就开始找各种各样的速成辅导班,客观的讲很多作为辅导班教的是什么呢?会教孩子怎么开头儿,怎么结尾等一些所谓的技术活儿,可以说这真是空谈,如果孩子没有文字和词汇的积累,没有词语的把握。</p><p>没有精神和思想的升华,这些技巧无异于在泡沫上画画,你画得再漂亮也是一捅就破,也不排除为了应付考试,让孩子背大量的作文儿,其实这些做法没有多大的意义,首先他们已经对这名学科学习感到吃力了,你再急功近利的补充,他们吃不吃得消呢,这些都是问题,其实对于语文的提高,真的就只能提高阅读量。并且让孩子具备阅读的能力,没有别的法子,那么对于语文的提升,唯有加大阅读量,并且提高阅读能力才是不破的法则,我们管理的孩子年龄大约都在三岁左右,以后东西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为什么我的孩子读书也挺认真的?背概念也挺认真的,老是反应听课也挺认真的。</p><p>但是成绩就是上不去,问题出在哪里呢?不是孩子不努力不聪明,也不是方法不对,而是孩子可能真的欠缺阅读能力,没有好的阅读能力,就无法灵活地运用所学习的东西,没有好的驾驭能力,你记住的东西就没有办法真正地吸收消化,这是对语文学习最直接的影响,那么对于其他学科呢。也有家长可能会有疑问,如果阅读影响语文成绩,那么数学呢,是不是跟阅读没有太大的关系?不是的,如果没有阅读能力,数学连题目都读不懂,根本就做不好一道数学题,这一点应该是在小学三年级以后,家长就会慢慢的有感触。因为这个时候儿数学题开始涉及到应用题,其实除了语文,数学以外,其他的如历史地理英语等也都是一样的,任何一门科目都是要先读题答题,通常都是出一道阅读材料,然后让学生去理解分析来判断,特别是历史和地理,如果孩子没有阅读的基本能力,根本理解不了题目的意思,也就不能答对题,很多资料也反馈。一年级学前阶段的大量阅读,比三年级以后你才接触阅读培养习惯,在以后的中小学学习中更有优势,尤其是在数理的学习中能发挥更大的潜力,阅读跟其他的学习不一样。</p><p>比如我们在孩子幼儿园阶段,比如让他们学习乐器呀舞蹈呀跆拳道呀等等,这些学习客观地讲,短时间内都能看出成效,也是大多数家长的一种心理,花了钱我立马就能看到效果才行,比较容易打动家长,但阅读呢,恰恰跟他们是相反的,它是需要积累和沉淀的过程,一个学习半年阅读的孩子。跟一个没有学习阅读的孩子,其实表面上根本就看不出来差异,阅读就像埋在我们心里的一颗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生命发芽,一定会帮助孩子在一场长跑的后半程脱颖而出,刚才我也说啦,因为我们馆的孩子都是三岁左右。</p><p>都是黄金阅读期,我也希望咱群里的家长有低龄儿童的一定不要错过,在最佳的年龄段儿给孩子打好基础,第二个疑惑课业负担重,没空读书怎么办?很多家长这样的反馈,我想把这个问题分成两个问题来解析,第一点为什么会没有时间读书?开始的时候我们馆里面有个会员妈妈。给我说大孩子上一年级啦,作业特别多,我说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啊,家长都特别的会交流,总是喜欢听别人说怎么样怎么样,然后自己就各种各样的担心,我想说的是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我们为什么要因为别人家的孩子来比,你家的孩子呢,来提前焦虑呢,不管什么事情,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亲身体会,那么我们做家长的如果焦虑,也会影响孩子的心情和状态,我们看一下作业负担重,到底是作业的问题还是孩子自身的问题呢,我觉得这个需要家长好好分析一下,是不是所有的孩子写作业都需要这么长的时间。答案肯定不一样,那为什么有的孩子写作业会轻松?有的孩子会耗时那么长,但是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一样的呀,小学一年级二年级的作业应该没那么多,顶多一个小时就解决啦,有的家长说我家孩子写作业就是磨蹭,一边玩儿一边写,于是时间就会长。</p><p>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没有时间看书怎么办?其实对于刚升入小学的孩子,也不排除二年级三年级也会有这种现象,因为他们对时间没有一个概念,特别是幼儿园,刚升入小学家长会感觉特别吃力,写作业你得跟着他们的屁股后面催,但是孩子就跟没事儿人一样,把大人急得够呛,即使这样并不能解决问题,好多大人。都没那个精力跟着他们转,要解决问题的根本根本是什么呢,就是从孩子入手,家长只是一个配合,当然也不排除另一个现象,就是家长不愿意放手,不放手,孩子就没有成长的空间,一年级以后完全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比如说我们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个计划表儿。</p><p>计划表的作用是什么呢?放学后的时间安排放学后第一件事儿,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包括吃饭前还是吃饭后,还包含周末怎么安排,比如写作业,游戏和小伙伴玩啊,看书啊等等,你都可以让孩子自己安排,当然计划里一定要有阅读,哪怕每天半小时20分钟,也可以有一些正向的奖励机制,所谓正向,并不是要奖励孩子玩儿电脑啊,看手机呀,玩游戏呀。正向的比方完成计划,奖了一本儿书呀,或者周末爸爸妈妈带着出去玩儿啊等等,这些积极有能量的事情,说到底就是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但是有个前提一定是家长来陪伴和监督的,这也是培养孩子选择和承担的一个过程。</p><p>说到底,孩子要自我管理,要自主阅读,那么这个能力才是根本的,当然这个也是从孩子自身来解决问题,说到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家老大小时候的事情,那时候还不懂得早期教育,也不懂得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二年级之前都是奶奶带,一直到三年级我才自己带在身边,没有养成一个阅读习惯,所以纠正起来特别的吃力。大约有半年时间才培养起来,并且为了孩子,我和他爸我们都不看电视,我们电视都不开,他写作业,我们就在旁边儿看书,他写完作业就是读书,因为没有别的可以消钱,或者是到外面玩儿一会儿。</p><p>这件事情说明了什么呢?就是孩子的阅读越早越好,但是晚了也别后悔,从当下开始,只要喜欢上就好,因为阅读是一辈子的事,孩子好的阅读习惯必须是前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并且要坚持,一定要坚持,前期付出了后期就会很轻松,如果前期不付出就是一个恶性循环,以后永远都是陪他写作业,永远督促他。包括读书也是每天要看一会儿,不管十分钟20分钟,这个习惯一定要坚持,当然这个过程也是不容易的,尤其是父母都上班的,上一天班挺累的,完了还得做饭洗衣服,收拾家,还得辅导孩子,作业真的是像陀螺一样,精力不够用,我很能理解。</p><p>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自己都不会规划自己的时间,自己如果做不到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那怎么来要求孩子呢?所以说到底,家长就是孩子的榜样,最后一句话,无论如何也要陪孩子每天坚持阅读,哪怕十分20分钟,坚持成习惯,习惯成自然。</p><p>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下次分享盲目干预孩子选书产生的影响有哪些?以及如何给孩子选择书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