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时间长河的流速太快了,感觉还是昨天的事情,再回首已经过去七年。今天再次回忆七年前的一次自驾游,依然历历在目,清晰可见!</p><p><br></p><p> 时间回到2013年7月26日,四位战友相约兰州,踏上了一路向西的河西走廊之旅。</p><p> </p><p>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和北山之间,又叫甘肃走廊。东西长约1200千米南北宽约100—200千米,因为位置在黄河以西,所以叫“河西走廊”。</p><p> 这次远足,计划自驾,想必路上不会太轻松。没想到的是,飞机从青岛起飞就晚点90分钟,原本在兰州机场汇合的朋友也只好放弃。一路飞来,等到达兰州已是起飞后的10个小时,晚上7点才落地兰州!无语,无奈!</p><p> 下榻西湖银峰宾馆,毗邻滚滚东去黄乎乎的黄河边,价格不菲,好在朋友埋单,我们享受!呵呵!(这是历次出来采风住的最豪华的宾馆)。</p><p> 第二天,朋友给了一部宝马X1,我们一行四人匆匆上路。</p><p><br></p><p> </p><p> 第一站,7月27日,西宁塔尔寺。</p><p>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北纬N36°29′30.16″ 东经E101°33′59.05″。海拔:2679.83 米</p> 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是青藏高原第一大城市。取“西陲安宁”之意,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br> 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的名胜古迹——塔尔寺,坐落在湟中县城鲁沙尔镇南隅的连花山坳中。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br> 塔尔寺始建于公元137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600余亩,寺院建筑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殿宇高低错落,交相辉映,气势壮观。位于寺中心的大金瓦殿,绿墙金瓦,灿烂辉煌,是该寺的主建筑,它与小金瓦殿(护法神殿),大经堂,弥勒殿,释迦殿,依诂殿,文殊菩萨殿,大拉让宫(吉祥宫),四大经院(显宗经院,密宗经院,医明经院,十轮经院)和酥油花院,跳神舞院,活佛府邸,如来八塔,菩提塔,过门塔,时轮塔,僧舍等建筑形成了错落有致,布局严谨,风格独特,集汉藏技术于一体的宏伟建筑群。殿内佛像造型生动优美,超然神圣。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绚丽多彩的壁画和色彩绚烂的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每年举行的佛事活动“四大法会”,更是热闹非凡,游人如潮。<br> 塔尔寺是青海省和中国西北地区的佛教中心和黄教的圣地,整座寺依山叠砌、蜿蜒起伏、错落有致、气势磅礴,寺内古树参天,佛塔林立,景色壮丽非凡。塔尔寺的酥油花雕塑也是栩栩如生,远近闻名。 从西宁到塔尔寺只有二十分钟路程,第一天下午去没有进寺院内,只是在外围转转,回到西宁,住在明星宾馆。第二天为拍日出,一早赶到塔尔寺。天气阴沉沉,刚下完雨的地面水洼里,寺庙建筑呈倒影时隐时现,恍恍惚惚! 在寺庙里边走边拍。虽多次到藏教寺庙,但这次懂得了寺庙前竖立一根旗杆的是祭拜烧香的寺堂,而竖立两根的则是寺庙讲经的寺堂。<br> 塔尔寺的由来,先有塔,而后有寺,故名塔尔寺。塔尔寺建于明嘉靖年间,初建时只有一座圣塔,后几经扩建,目前共有大金瓦寺、小金瓦寺、花寺、大经堂、九间殿、大拉浪、如意塔、太平塔、菩提塔、过门塔等大小建筑共1000多座院落,4500多间殿宇僧舍,规模宏大,宫殿、佛堂、习经堂、寝宫、喇嘛居住的扎厦以及庭院交相辉映,浑然一体,自古以来即为黄教中心及佛教圣地。目前寺院里有僧人1600余人。 第二站,7月28日,青海湖。纬度36°34'23.394" N,经度100°31'29.232" E,海拔3205米。<div><br><div> 青海湖乡位于青海省东北部。著名的青海湖北畔。是黄河重要支流──湟水河的发源地,北接祁连、门源,东邻大通、湟中,南与湟源、共和接壤,西北与刚察相连,西南濒临青海湖。地处青新公路〈国道315线〉、青藏铁路横贯全境,交通十分便利,是青海"丝绸之路"南线的主要组成部分。</div></div> 青海湖又名“库库淖尔”,即蒙语“青色的海”之意。它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青海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青海湖水平均深约21米多,最大水深为3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比两个东岳泰山还要高。<br> 西宁距离青海湖200公里,走G109。<br> 进入湖区,已经是当日的下午十七点三十。因为这里的时差和青岛相比,要晚两个小时,所以这时的太阳还高挂天空,射出刺眼的强光。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出发前在网上预订宾馆,预防旅游旺季万一找不到住处。但是,出发前在网上搜索了一下也没找到合适的宾馆,就忐忑不安的上路了。沿湖边慢慢前行,找到一处以家庭方式开办的小旅馆,进门一看还不错,就安排住下。<br> 这里要特别推荐一下,这家小宾馆名字“沐丰庄园”,一家五口,爸爸、妈妈大姐、二姐和一个弟弟,在操持着拥有20几间房的宾馆。大姐十七岁在景区工作,下班后帮忙招呼客人;二姐和弟弟暑假也在招呼客人。二姐虽然只有十五岁,我们入住的两天里,看到她对每一个客人都是笑脸相迎,微笑招呼客人。脸上的笑是发自内心的,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小姑娘。既天真无邪,言语中充满稚嫩,又不厌其烦,不停的忙碌着。客人到此食宿,犹如到家。父母也和气可亲。说话间就像一家人在拉家常聊天。劳累疲倦的身心突然会放松下来,劳顿皆无!<br> 放下行囊,直奔湖边。一是为第二天拍日出探路,二也是看看能不能拍到日落的余晖。这里二十点三十落日,二十一点天还不黑。 在到达湖边的每个小路的路口,都有当地人值守,收取费用,好像你路经的地是他家的,虽说收费不多,但是总让人感到不舒服!叹息当今经济社会,人人向钱看发挥到了极致!<br> 站在湖边,一望无际的青海湖,泛着蓝蓝的天光,湖风吹来,阵阵寒意。事先准备的抓绒,也有点抵御不了穿透力极强的湖风,身上的热量一下消失贻尽,降到了冷得发抖的地步。这时天空又下起了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雨丝,风夹杂着雨水扑面而来,拿出雨衣披挂上身,似乎还能抵御突如其来的寒冷。看了一下当时的温度显示+3℃,海拔3207.00米。刚才还是+28℃,一下子降了这么多,真让人受不了!这里就是这样,有太阳时温度很高,太阳一落山,温度急剧下降。<br> 老天还是眷顾愿意付出的人。夕阳虽不是非常满意,但也留下了厚厚的云层,给画面有所增色!<br> 这张图曾被《QQ旅游》盗版! 第二天一早,7月29日。重装上阵,把能穿在身上的衣服都穿上了,来到湖边,静候太阳的光临!青岛是零海拔,这里海拔3200米,太阳出来也不是红彤彤,只能是耀眼的白日。高原的天空因为海拔高,也因为没有污染,紫外线非常强烈,非常透彻,蓝天的蓝色看起来似乎很假,蓝得不敢让人相信!<br> 恍惚中,一轮白日从湖面升起,从厚厚的云层挤出四射的强光,十分刺眼,不能直目。远处帐篷里生起袅袅炊烟,高原之神——牦牛,迎着阳光扬天长啸,抖擞着厚厚的皮毛。一中年藏族妇女,走出毡房到湖边汲水,梳理着长发!静静地湖水泛着幽蓝的色彩,静谧而神圣! 第三站,7月29日,门源。纬度37°26' 21.72" N,经度101°34'27.438"E,海拔3062米。<div> 门源回族自治县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属海北藏族自治州管辖,在海北藏族自治州东部,东部和北部与甘肃省相邻。距省会西宁150公里,距海北州州府驻地海晏县250公里。总面积6896平方公里。</div> 拍完日出,吃过早饭,上路向门源出发。<br> 门源回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属海北藏族自治州管辖。距省会西宁150千米,距海北州州府驻地海晏县250千米。门源地处祁连山系东端,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北部祁连山麓群峰耸立,南部达板山高拔陡峻,大通河谷地较平坦。大通河自西向东流径全境,宁缠河、老虎沟河、讨拉河等28条大小河流汇入大通河。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均温-5℃,年降水量518毫米。<br> 进入门源地界,道路两旁黄绿相间的油菜花犹如巨大的地毯铺开,一直向前延伸。我们的车子走走停停,停停拍拍。到达青石嘴时已经过晌。有朋友介绍,在青石嘴镇上有一家新开的宾馆,名“亚丁宾馆”不错。我们很容易的在接到的傍边找到了,进门讨价还价280元/天住下,老板是青岛人,也许是老乡的关系,320元降到280元。旅游旺季,都是300多,虽然比预想的要贵些,但是也只能这样了!<br> 简单吃了点饭,就去景点。老板告诉我们,不一定花钱进景点(观花平台),沿路很多地方可拍。但是人生地不熟,只能到景点,到高点拍。门源的油菜花和江西婺源的油菜花,罗平的油菜花有所不同,范围之大,难以想象。但是,在我们到来之前,连续一周时间阴雨连绵,花期大大缩短!我们到达时,所剩的花瓣已大减。放眼望去,油菜花的黄色,已经不是非常耀眼夺目。门源的油菜花,主要景点就在青石嘴。 第四站,7月30日,门源的扁都口。纬度38°13'36.408" N,经度100°56'16.896" E,扁都口海拔3500米。<div><br><div> 扁都口风光旅游区位于祁连山中段,民乐县城以南30.公里处的国道227线两旁。旅游区分为,5个小区, 12个主要景点,即:扁都口峡谷游览区、台坡东沟娱乐观光区、体闲度假区和管理服务区。旅游区内最著名的旅游景观是扁都峡谷、黑风洞、石佛寺、诸葛碑及碧云天、黄花地的田园风光景。<br></div></div> 在去张掖山丹的路途中,必定要路径扁都口。<br> 在绵延起伏的祁连山脉中段,有一个贯通南北的峰口,它就是被古人称为“大斗拔谷”的险关要隘——扁都口。扁都口南通祁连县峨堡镇,北达甘肃民乐炒面庄,地势险要,山势峻峨,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族通行的重要通道之一。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南路便由此从青海入甘肃入西域。<br> 扁都口峡谷长28公里,宽约10余米,险隘深邃。峡谷两侧奇峰耸立,峭壁突兀,怪石森然,叠嶂无穷。227国道穿谷而过,时面盘旋百折冲上峰顶,时而俯冲万转扑入峡谷。平坦处,山溪蜿蜒而行,如一条银链嵌镶山间,溪旁青草草连连,牛羊悠悠,不时有裹着羊皮大衣的牧人哼唱出粗犷而豪放的牧歌,震得满山坡的旱獭遍地乱窜。险峻处,怪石悬崖,峻峰狰狞,苍鹰冲天,羚羊出没,一个又一个的急弯叫人惊悸不宁。待峰回路转,心中释然,冷汗化为笑语,惊叹变赞叹,欢愉之声在山峰之间萦绕不绝,大山也被感染得发出阵阵回声。 扁都口的观景台不收费,在公路的侧面。面对山坡一片片的油菜花,一眼望去,似天上飘下的丝带洒落在深山。绿色的大地,黄色的丝带,组成绚丽的画面。远处的小木屋,恰到好处的镶嵌在这美丽的巨毯之上。花丛中不时有当地在田间干活的人穿过,就像巨毯绣上的小花,点缀着大地的自然美丽!<br> <br> 第五站,7月30日,张掖山丹。纬度38°34'17.586"N,经度101°22'50.664"E,海拔2420一4933米。 结束了扁都口的拍摄,驱车200公里,下午十六点到达张掖的山丹。<br> 山丹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东邻武威,西连张掖,南接青海,北靠内蒙古,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为兰州到敦煌的必经之地。县城紧傍312国道,兰新铁路、312国道横贯全境,有5条全长181公里的省地公路、8条通往县乡和山马公路等地方公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山丹距张掖县城18公里。<br> 这里文化遗产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其地处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自西汉以来,历代皇家就在这里屯兵养马,为古今军事要冲见诸于史册。其中尤以全国保存最完好、被专家誉为“露天博物馆”的汉明长城为代表的历史古迹、三十年代西路军浴血河西的沙场遗址、高35米,被国内外佛教界人士誉为“天下第一佛”的山丹大佛寺为代表的宗教胜地引人向往。<br> 沿河西走廊西行,映入眼帘的是举世闻名、为全世界四大文明古迹之一的中国万里长城,那逶迤绵延的长城、屹立千年的烽燧是引人注目的壮阔景观。在走廊的中段坐落着山丹县,县境内的汉明长城近百公里,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古长城,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br> 没来山丹就听朋友说过,这里有一个“奇人”。根据朋友提供的电话,我们找到了“奇人”陈淮。说他“奇”,是很传奇。56岁的汉子曾在兰州一家医院病理科有一份稳定,且舒适的工作。就是因为感到这种生活太无味,而辞去工作,来到文革期间下乡插队的山丹。买地盖房,背着相机,走遍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发掘、搜集、整理出版了六本具有历史研究和学术价值的书籍。虽然一人生活,爱人偶然从兰州来住几天,但陈淮一天的生活安排的满满当当。20年的山丹生活,一口流利的当地话,当地的山丹人已视他为自己的人,他已于山丹融为一体。<br> 来到他的住处,四合院生机盎然,绿荫遮盖住了强烈的阳光。陈淮热情接待我们,邀请我们下榻他的“宾馆”,蜜一样甜的西瓜沁人心灵。侃侃而谈,谈论着汉长城、明长城的历史和保护,如数家珍,好像在谈论自己的儿子。说到兴处眉飞色舞,说到由于保护不力,汉明长城遭到破坏而黯然惋惜! 谈风正热,忽然闯进一位美国年轻男士。小伙子热爱中国,热爱中国的文化,这次是利用暑期携太太游历河西走廊。我们礼让远道而来的客人,陈淮与其博古论今,讲述黄河文化、丝绸之路的发展,以及对历史的见解。美国的小伙子也非等闲,两人话题广泛,意欲未尽。小伙子直后悔已经买了次日一早回南京的机票,今晚还要披星戴月五百多公里改回兰州,不然就此住上几天,两人好好聊聊。<br> 天刮起大风,昏天黑地,黄沙弥漫,黄豆粒儿般大小雨滴从天泼下。我们担心是否还能拍到日落的古长城,陈淮却胸有成竹告诉我们:风雨一会就停,会有晚霞。<br> 果然,半小时后风雨皆停。上车,走人!二十分钟的路程,陈淮把我们带到一处高坡上的汉代长城烽火台,把我们从现代一下子送到了两千年前的远古。时空的穿越让我们看到了先人的勤劳和伟大。几乎坍塌贻尽的烽火台屹立在我们面前。站在烽火台放眼远望,百里之处尽收眼底,汉、明两代长城比肩自东向西蔓延。在太阳的余晖下,形如金蛇静卧华夏广袤的大地,起伏蜿蜒。做深深呼吸,感受两千年前的气息;用相机记录,即将消失的文化! 夜深人静,躺在陈淮不豪华,但却舒适的“宾馆”里(陈淮为我们的到来,将所有的被褥统统暴晒了一天),听着院子里“滴——答,滴——答”的水滴声,进入梦乡。<br> 第二天,天不亮我们一路向西,去捕捉光与影映照下的明长城倩影。 太阳冉冉升起。远处一个老羊倌赶着四五百只羊缓缓走来。逆光下我急忙抓拍了一张,生怕被发现而出现难看的局面。羊倌立足聊了两句,又继续西去。回来和陈淮说起此事,陈淮告诉我们,当地人很朴实,他要是知道你给他拍照,他会很配合你,绝对不会像有些地方你只要相机对着他,他马上就会伸手要钱。让你感到索然无味,兴趣全无!<br> 原计划要去山丹军马场,由于朋友的X1才跑了两万公里,是辆新车,到军马场的路坑坑洼洼颠簸得厉害,就放弃了。与陈淮约好,回兰州路过山丹,一起去没有被商业化的山丹草原,那里草场肥沃,牛羊遍地。晚上住牧民的毡房,喝奶茶、青稞酒、手抓羊肉……。可惜回来的路上,突然接到朋友电话,因为有事要用车,我们没有再在山丹停留。成了我们的希望之旅!<br> <br> 第六站,张掖丹霞地貌。纬度38° 57' 49.992" N,经度100° 1'50.106" E,海拔在1600~3200米之间。<div><br></div><div> 张掖,甘肃省省辖市。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称“甘州”,即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素有“桑麻之地”、鱼米之乡之美称。盛产小麦、玉米、水稻、豆类、油料、瓜果、蔬菜,工业有煤炭、机械、纺织、酿造等10余个部门。土特产品有元葱、苹果梨、乌江米、红枣、发菜、丝路春酒等。 张掖市面积40874平方千米,人口131万。辖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六个县区。<br> </div> 张掖市是国家1986年颁布的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新亚欧大陆桥的要道,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贯穿全境,是甘肃省商品粮基地,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美誉。张掖拥有亚洲最大的军马场,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以及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的张掖国家地质公园。<br> 张掖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古人有诗曰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市内有大佛寺、木塔寺、土塔寺、西来寺、马蹄寺、镇远楼、山西会馆、民勤会馆、黑水国遗址等名胜古迹。 张掖的丹霞地貌,是国内七大丹霞地貌之一。《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曾经提到的“中国最美七大丹霞地貌”分别为:①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的丹霞山;②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的武夷山;③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的大金湖;④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的龙虎山;⑤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的八角寨、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的崀山;⑥张掖丹霞地貌(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⑦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丹霞地貌。(实际上⑤中的两处景观基本在一起,因为均地处湘桂两省交界处)。也有说法:国内三大魔鬼城分别为:①张掖丹霞地貌;②广东省韶关的丹霞地貌;③新疆的乌尔禾风城。<br> 张掖的丹霞地貌,如用文字来表达,只有两个字“震撼”!其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观、造型之奇特、色彩之斑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她不仅具有一般丹霞的奇、险,而且更美的在于色。在方圆1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随处可见有红、黄、橙、绿、白、青灰、灰黑、灰白等多种鲜艳的色彩,把无数沟、山丘装点得绚丽多姿。张掖丹霞地貌以她那层理交错的线条、色彩斑斓的色调、灿烂夺目的壮美画图,形一个彩色童话世界。 新疆的乌尔禾风城,2011年去过,其规模、形状、色彩与张掖的丹霞地貌相比,还是有所不同!用气势磅礴来形容张掖丹霞一点不为过。凡是到此的游人,无不为之震撼!景区的管理,与新疆的的风城也有所不同。景区采用环线交通车运送游客,一是因为景区面积太大,可以减少游客的徒步跋涉之苦;二是能很好地保护丹霞地貌不遭破坏,减缓风化。<br> 张掖丹霞因其雄伟而美丽。它的山峰由悬崖峭壁构成,许多崖壁高达几百米,拔起于平川或河岸之上,危崖劲露,光滑削齐,气势磅礴,苍劲雄浑。就是小尺度的石峰,也似有擎天之力,充满阳刚之美。<br> 张掖丹霞因其幽静而美丽。游览总长3千米的芦苇沟,只见赤壁千仞,峰回路转,一步一景,人移景变,别有一番情趣。环顾四周,雄奇诡险,千怪万状,险象环生,怪石嶙峋,幽洞通天。石径两旁山峰耸峙,高山之巅石堡盘踞,犹如神秘的古堡给世人演绎传奇的神话故事,让人禁不住展开漫无边际的遐想与思古之情。怀古今之万事,那烟岗雾霭之下,群峰深壑之间,人迹罕至之处,不知隐藏着多少未解之迷,撩拨着人们寻幽探秘的遐想。<br> 张掖丹霞因其奇特而美丽。纵目丹霞地貌群,怪石如林,变化万千,似物似景,堡状、锥状、塔状,似人、似物、似鸟、似兽,形象各异,栩栩如生,组合有序,如“万古今城”,似千年石堡,真可谓“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尤其晨雾之中或云海之上,仿佛海市蜃楼,又如仙山琼阁,观之令人赞叹不已,让你觉得它们是雕塑大师的艺术杰作,但却无一不是出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br> 张掖丹霞因其险峻而美丽。“无限风光在险峰”,叭险峻能激发人们的向上、探讨精神,故智勇者登之。以赤壁为其地貌特征,大多山坡直立或呈反坡,令人望而生畏,近而发怵,大部分悬崖无法攀登。古人有“栈道依松划,危楼叠石连”,“绝壁当千仞,危崖一线开”,“飞鸟回翔不敢度”等诗句,形容祁连山丹霞的险峻之美亦不为过。<br> 张掖丹霞因其形态而美丽。丹霞之美是一种无需雕饰的自然美。丹霞地貌表现为峰林结构,其山石高下参差,疏密相生,群峰林立,组合有序,富有韵律感和层次感。它的山崖,远看似染红霞,近看则色彩斑斓,许多悬崖峭壁,像刀削斧劈,直指蓝天,景色相当奇丽。赤壁丹崖上受流水作用或有机质沉淀,被染成片片黛青色、暗褐色、丹红色,七彩斑斓,在蓝天、白云衬映之下,和谐中产生对比,构成一幅幅多彩的画面。山峰随着时间、天气的变化,色彩景色也在不断变换,层次分明。一日之中,一年四季,无论晴雨早晚,都有不同的景色供游人观赏。 无论用多么美丽的词语都难以描述张掖丹霞地貌的那种神奇,无论怎样的神奇都难以表达第一眼看到张掖丹霞地貌时的那种感受。<br> 据说丹霞地貌要在雨后日出拍摄,色彩更为鲜明强烈。我们到达时虽没有下雨,但前后两天,天高云淡,阳光灿烂,为我们的拍摄,对丹霞地貌的色彩起到了很好的还原作用。有福之人不用急呀!好天气始终伴随着我们!<br><div><div><br> </div></div> 第七站,8月1日,张掖马蹄寺。维度38° 28' 59.676" N,经度100° 25'2.868" E,海拔2635米。<br><br> 马蹄寺位于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裕固族为甘肃张掖所特有少数民族),北距张掖市市区65公里,是集石窟艺术、祁连山风光和裕固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区。石窟由胜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观音洞七处组成,共有70余处窟龛,始建于北凉。马蹄寺因传说中的天马在此饮水落有马蹄印而得名。传说中的马蹄印迹现存于普光寺马蹄殿内,成为镇寺之宝。 马蹄寺石窟是一规模宏大的石窟群体。它包括七个小石窟群,迤逦近三十公里,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民间传说:天马下凡时一蹄落在了这里的一块岩石上,踩下了一只蹄印,寺院由此而得名。马蹄寺石窟群,包括千佛洞、南北马蹄寺、上中下观音洞和金塔寺七个小石窟群。每个小窟群,多的有三十余窟,少的有两窟,总共有七十多窟。 马蹄寺,也叫普光寺,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已逾1600年,然而令人痛惜的是,由于当时的北方军阀割据,混乱一片,加之历代王朝更替,战火绵延,马蹄寺原有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多被毁于战火之中,这其中就包括金塔寺、千佛洞、南北马蹄寺、观音洞以及众多石窟等。 马蹄寺在北凉时期,最早为汉传佛教寺院,后来逐渐成为藏传佛教寺院,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青海东科尔寺的属寺,寺院自建寺以来,香火就极为鼎盛,最盛时的僧众可达1000余人,而建国初期僧众也尚有50余人,足可见历史上马蹄寺的辉煌。<br> 马蹄寺的又一次被破坏发生在动乱的十年文革时期,不仅寺中石窟、壁画、佛像几乎被毁坏殆尽,而且石窟外的建筑则更是荡然无存。马蹄寺所存的三十三间石窟、马蹄印石窟、藏佛殿石窟、胜果寺、千佛洞石窟等,多为改革开放之后重新修复,而寺中主要的建筑如大雄宝殿、站佛殿、观音殿、药师殿等多为明万历年间旧迹,实为不幸中之大幸,这些殿阁虽经历百年风雨侵袭,但仍巍峨屹立于百丈悬崖之上,令人不禁惊叹古人卓越的建筑技艺,给人以视觉与心灵的巨大震撼,而寺中收藏的晋代的站佛、北魏时的文殊菩萨宝剑、清康熙帝的龙袍、乾隆帝的马鞍等众多文物,更令人感叹历史风雨沧桑和马蹄寺曾有的辉煌。<br> <br> 第八站,8月2日,嘉峪关关城。纬度39° 48' 1.788" N,经度98° 12'43.752" E,海拔1450-1700米。<div> </div> 嘉峪关位于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br>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主宰,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br>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41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关城始建于1372年(壬子年)(明洪武五年),历时168年,于1540年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边纪略》所记:“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br> 嘉峪关,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地名录》。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也是明代万里长城沿线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壮观的古代军事城堡,有“雄关”之美誉。<br> 嘉峪关市是伴随1958年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而发展起来的城市,为省辖地级市。全市总面积2935平方公里,城区建成面积30平方公里,总人口13.8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1万人。<br> 嘉峪关是西域第一重关,也是至今保护最完整的关隘。在西域荒漠拔地而起,放眼过去蔚为壮观!一九七八年去新疆执行特殊任务,曾路经嘉峪关、敦煌,但是没有下车停留。在此之后,每当回忆起那次远征我后悔了莫及。此次西行,也算了却了我多少年的一个心愿!把我对西域文化的博大致远,中华民族顽强抵御外侵,以及炎黄子孙的摇篮——黄河的理解,有了更清新的感性认识!<br> 嘉峪关的市区有一条非常规范小吃街。每到傍晚,人头攒动,各种特色小吃琳琅满目。中心小舞台有地域特点的演出。食客们可以边品尝的特色小吃,边欣赏饶有兴趣的节目。每个来到这里的食客,在拥挤的人流中穿梭于各家店铺,寻找喜爱的食品,总会找到最爱!<br><br> <br> 第九站,8月3日,鸣沙山、月牙泉。纬度40° 5' 10.674" N,经度94° 40'20.694" E,海拔1715米。<div> </div><div> 鸣沙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敦煌市南郊七公里的鸣沙山北麓,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整个山体由细米粒状黄沙积聚而成,鸣沙山有两个奇特之处:人若从山顶下滑,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竟会痕迹全无。 鸣沙山、沙峰起伏,山"如虬龙蜿蜒",金光灿灿,宛如一座金山。鸣沙山曾被称为"沙角山"。处于腾格里沙漠边缘,与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响沙湾和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的巴里坤镇同为我国四大鸣沙山之一。<br></div> 敦煌鸣沙山位于甘肃敦煌市南郊七公里的鸣沙山北麓,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整个山体由细米粒状黄沙积聚而成。鸣沙山有两个奇特之处:人若从山顶下滑,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竟会痕迹全无。鸣沙山、沙峰起伏,山“如虬龙蜿蜒”,金光灿灿,宛如一座金山。鸣沙山曾被称为“沙角山”。处于腾格里沙漠边缘,与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响沙湾和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的巴里坤镇同为我国四大鸣沙山之一。<br> 出敦煌城向南,一眼就看到连绵起伏的敦煌鸣沙山,东枕著名甘肃旅游景点——西北明珠敦煌莫高窟,西至党河口,延绵40千米,南北宽20千米,高度100米左右,最高峰170多米,宛如两条沙臂张伸围护着月牙泉。敦煌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多少甘肃旅游的游人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泉边畅游,都会遐思神往,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br> “传道神沙异,暄寒也自呜,势疑天鼓动,殷似地雷惊,风削棱还峻,人脐刃不平”。这首生动的咏景诗,是唐代诗人对敦煌鸣沙山奇观的描述。鸣沙山自古就以璀璨、传神的自然奇观吸引着人们。西汉时就有鸣沙山好似演奏钟鼓管弦音乐的记载,《后汉书·郡国志》引南朝《耆旧记》云:敦煌“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旧唐书·地理志》载鸣沙山“天气晴朗时,沙鸣闻干城内”。敦煌遗书载鸣沙山“盛夏自鸣,人马践之,声振数十里,风俗端午,城中子女皆跻高峰,一齐蹙下,其沙吼声如雷”。清代《敦煌县志》将“沙岭晴鸣”列为敦煌八景之一。<br> 在国内,被称为“鸣沙山”的旅游景点有多处,敦煌鸣沙山因为其历史文化的久远和景区特色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也最为人所熟知。 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澈”。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div>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古往今来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鸣沙山、月牙泉与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二绝",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有月牙泉、鸣沙山。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div> 古有“沙井”之称的月牙泉,泉形逼肖月牙,涟漪萦回。泉内生长有眼子草和轮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芦苇,四周被流沙环抱,虽遇强风而泉不为沙所掩盖。因“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相传泉内生长有铁背鱼、七星草,专医疑难杂症,食之可长生不老,故又有“药泉”之称。<br> 月牙形的清泉,泉水碧绿,如翡翠般镶嵌在金子似的沙丘上。泉边芦苇茂密,微风起伏,碧波荡漾,水映沙山,蔚为奇观。对于月牙泉百年遇烈风而不为沙掩盖的不解之谜,有许多说法。有人认为,这一带可能是原党河河湾,是敦煌绿洲的一部分,由于沙丘移动,水道变化,遂成为单独的水体。因为地势低,渗流在地下的水不断向泉中补充,使之涓流不息,天旱不涸。这种解释似可看作是月牙泉没有消失的一个原因,但却无法说明因何飞沙不落月牙泉。<br> 月牙泉,梦一般的谜,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黑风黄沙中有此一水,在满目荒凉中有此一景,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神奇,令人神醉情驰。“晴空万里蔚蓝天,美绝人寰月牙泉,银山四面沙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月牙泉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被称为天下沙漠第一泉。<br> 第九站,8月4日,莫高窟。纬度40° 5'35.292" N,经度40° 5' 35.292" N,海拔1334米。 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多米,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莫高窟并坐落在鸣沙山和三危山的怀抱中。<br>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也是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br> 前秦苻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br> 莫高窟虽然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至今保留有从十六国、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等十个朝代的洞439 个,像许多个蜂窝聚集在一起。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像两千身,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br> 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敦煌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宫殿都不能媲美的。环顾洞窟的四周和窟顶,到处都画着佛像、飞天、伎乐、仙女、赤身女人等。有佛经故事画、经变画和佛教史迹画,也有神怪画和供养人画像,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装饰图案等。莫高窟的雕塑久享盛名。这里有高达33米的坐像,也有十几厘米的小菩萨,绝大部分洞窟都保存有塑像,数量众多,堪称是一座大型雕塑馆,它的石窟主要开凿于盛唐时期。<br> 敦煌壁画形象逼真,尤其是:“飞天”图案,被唐朝人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br> 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元朝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莫高窟也停止了兴建并逐渐湮没于世人的视野中。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后,这里才重新让人注意。成为了旅游胜地,但至今还有一些地方正在开采,并未开放。 来自网络 来自网络 我们参观了六个洞穴(为保护轮流开放),最大的一号洞穴因在修缮而关闭。虽然,洞穴内禁止拍照,没有现场记录,但是,当我站在洞窟里,眼前呈现在的每一尊大大小的塑像,和穹顶、立壁上部满的壁画,无不叹为观止!用尽中国最美的形容词来形容她的骇世惊艳,都不能表达、形容其完美的艺术水准。在中华艺术的宝库中,又一次被震撼、被感动!为我们祖先、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自豪!中国人不仅勤劳勇敢、更具有至高无涯的崇高艺术,再一次体会到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含义所在!<br> <br> 第十站,一天1200KM的速度回到兰州。北纬36°03′,东经103°40′,平均海拔1530到1580米。 8月6日,兰州白塔寺。维度36° 4' 2.844" N,经度103° 48'56.046" E,海拔1625米。<br> 白塔山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山势起伏,有“拱抱金城”之雄姿。 白塔寺,始建于元代。据记载,元太祖成吉思汗在完成对大元帝国疆域统一过程中,曾致书西藏拥有实权的萨迦派法王(喇嘛教之一派,俗称花教)。当时萨迦派法王派了一位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见成吉思汗,但到了甘肃兰州,因病逝世。不久,元朝下令在兰州修塔纪念。元代所建的白塔已不存在了,现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为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巡抚绰奇补救增新,扩大寺址。寺名为慈恩寺。寺内白塔身为七级八面,上有绿顶,下筑圆基,高约十七米。塔的外层通抹白灰,刷白浆,故俗称白塔。塔建成后,几经强烈地震,仍屹立未动,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智慧与才能。 站在黄河南岸,举目北望,黄河铁桥,白塔山公园建筑群,白塔寺浑然一体,尽收眼底,有“河桥远眺”之称。穿过黄河铁桥,白塔山一、二、三台建筑群,迎面耸立,飞檐红柱,参差绿树丛中,这是自一九五八年建圆时在坍塌的古建筑废墟上重建的,总建筑面积八千余平方米。这个建筑群把对称的石阶、石壁、亭台、回廊连贯一起,上下通达,层次分明,结构严整,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别具风格的建筑形式。如重叠交错的重檐四角亭、对立式的二台碑厦、砖木结构的三台大厅等,所有建筑物都配饰砖雕、木雕和彩画。<br> 三台建筑群的迎面是白塔主峰,山势陡峭,古代建筑有“风林香袅”牌坊、罗汉殿、三宫殿等。山顶的古建筑物有三星殿、迎旭客阁,凭栏远眺日出,放眼黄河,气象万千。<br> <br> 第十一站,8月7 日,拉卜楞寺。纬度35° 11'36.18" N,经度102° 30' 15.006"E,海拔3200米。 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县城西郊,凤岭山脚下。目前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br> 夏河县城西郊——扎西滩的北面,有一座秀丽的翠岭叫凤岭,凤岭的对面又有一座碧绿的山峰叫龙山。如果,站在远处眺望,这凤岭就象一只展翅欲飞的金凤凰,要向龙山翔来。而龙山又象一条盘卧欲腾的蛟龙,要向凤岭跃去,龙凤山岭之间,大夏河缓缓流过,把扎西隔成了一个半圆形的平滩。当地藏族同胞一直称这个平滩为扎西滩(意即吉祥之地)。公元1709年(清康熙四十九年)第一世嘉木样协贝多吉(一切知妙音笑金刚)大师应青海蒙古和硕特部前首旗黄河南亲王察罕丹津的邀请,从西藏返回祖籍建寺弘法。大师于当年夏天带弟子来到这龙凤呈祥的宝地,看见这里山川灵秀、瑞云缭绕,是个建寺的理想所在。即开始在这里建修拉卜楞寺院。至今有280年的历史,经历代嘉木样大师和各大活佛的不断扩建和完善,使它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占地面积86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主要殿宇九十多座,僧舍一万多间及六大扎仓(学院),诸类佛殿、众多活佛宫邸及讲经坛、法苑、印经院、佛塔、嘉木样大师别墅等宏伟建筑群。鼎盛时期有僧侣3600余人。所属寺庙有139处,教权范围达甘、青、川、康、蒙古、东北及新疆等地域。它不仅成为佛家神圣的宗教禅林,而且是传播知识的综合性学府,也是整个安多地区藏民族的文化艺术中心。赢得了第二西藏之称。<br> 2010年的正月祈祷法会(藏语称为“毛兰姆”)期间,我第一次到拉卜楞寺。来自四乡的信徒汇集于此,数十丈长的绣制佛像,展挂在王府对面山麓晒佛台,众僧高诵经文,群众肃然,场面盛大。 拉卜楞寺的属寺总称108寺,实际不止此数。其中甘肃境内有66寺,青海境内6寺,四川境内21寺,内蒙古境内7寺,西藏境内5寺,山西1寺,北京1寺。<br> 这些寺院都是拉卜楞寺的子寺,但它们与拉卜楞关系之密切程度不同,基本上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政教两权统属拉卜楞寺院管理,并由拉卜楞寺院派“更察布”(代表)、“吉哇”、法台管理该寺及所属部落的一切政教事务;第二种教权属于拉卜楞寺管理,由拉卜楞寺派法台或经师、僧官、更察布,只管理教务,不管政务;第三种在宗教上有着密切关系,但拉卜楞寺不直接管理其政教事务。<br> 这次到拉卜楞寺,没有法会活动,场面显然比较安静。法会期间这里是不收门票的,信徒、游客可以在寺堂随便进出。这时期,众多寺堂没有开放,只有少数开放,而且要收门票。法会期间的“动”和平日的“静”,给拉卜楞寺罩上了“万众拜膜”和“神圣肃穆”,两种截然不同的气氛。<br> 藏民对宗教信仰的虔诚,达到了让人想象不到的地步。据说,他们会把一年的大部分收入,花费在进香拜佛。在郎木寺一藏族朋友曾经告诉我说,有人从甘南的郎木寺,等身长叩,历时大半年,甚至一年时间到拉萨的布达拉宫进香,求佛保佑家人安康。我在塔尔寺亲眼看到一位年轻人,在雨中长叩雨水中而全然不顾;在拉卜楞寺看到全身沾满泥土,风尘仆仆,疲劳不堪的藏族阿妈等身长叩,感觉她是从很远的地方叩过来的。<br> <br> 第十二站,8月7日,桑科草原。纬度35°6'57.336" N,经度102°25'44.778" E,海拔3060米。<br> 结束了拉卜楞寺的拍摄,驱车到10公里以外的桑科草原拍摄落日。<br> 桑科草原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境内,距夏河县城拉卜楞西南10公里,有公路直通。 桑科草原属于草甸草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传说中格萨尔王祭奠神灵的地方。<br>桑科草原位于夏河县城西南10公里处,是桑科乡达久滩(“跑马滩”之意)草原的一部分,为四周群山环抱,中间开阔平坦的高山草原。桑科草原有大夏河水从南到北徐徐流过,水草丰茂,风景优雅,蓝天白云下牛羊成群,一派自然田园风光。 桑科草原历来为藏族人民的天然牧场。<br> 原计划是去若尔盖草原,由于种种原因而放弃,去了桑科。桑科草原并不是想象中的类似呼伦贝草原、锡林郭勒草原、坝上草原。因为环抱于群山之中,视觉显示并不浩大。但是,这里因为有夏河水穿过,牧草肥沃。不过,再我们看到的牛羊并不多,或许是这里的牧草是留下越冬的,此时的牲畜到远处的草场放牧。现在的商业化,让原本魅力、自然的天然景观也蒙上了铜臭味道。你站在草原拍照,就会游牧民骑马或走来收费,虽然收费不高,但是与环境的极不协调。这又让我想起,在山丹陈淮所说的山丹草原是一片为数不多的,至今还没有被商业化的草原!<br> <br> 第十三站,8月11日,开封清明上河园。<br> 8月10日凌晨到郑州。路经郑州是看朋友,并不是此次西行计划之内。但是,在郑州期间,朋友安排去开封游览根据《清明上河图》复原的《清明上河园》,并欣赏了大型水上实景演出《东京梦华》。 在郑州住了三天,可以说是休息了三天。其中去河南博物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r> 河南博物院创建于1927年,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当时馆址位于开封,1961年迁至郑州,1998年河南博物院新馆建成开放。 河南博物院是国家级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博物馆,国家四大博物院之一,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就藏品而言,除故宫博物院(北京、台北)外,河南博物院当属第二。前身为河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多来自于二十世纪初安阳、淅川、洛阳、商丘、开封、三门峡、辉县、新郑、安阳等地的考古发掘,数量达13万多件。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与国家二级文物5000余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一部分藏品被誉为国之重器。<br> 在河南博物院参观,任何一件藏品都可以拍照,这让人惊喜不已!在国内的博物馆,别说是国家级,就是地方小小的博物馆,也休想拍照!前年,我曾去洛阳的博物馆。洛阳博物馆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中国地方性的综合历史博物馆。那里也可以对任何藏品拍照。有些摄影爱好者,甚至还支上三脚架,精心构图,精心雕琢,精心拍摄。这对于文物爱好者和研究者,或者发烧友真是大开方便之门。我进馆后,每件藏品仔细观看,无奈藏品太多,如同“黑瞎子掰棒子”,记不住那么多。真是感谢博物馆,让我们用相机记录着喜爱的藏品。不知不觉,从一开门进馆到现在已经到晌午头,可我匆匆忙忙只走完了一层和二层的展厅,还有三层四层展厅没有时间看了。将来有机会再到郑州,会继续看完三层和四层的展厅。<br> 在博物院的展厅里,无与伦比、琳琅满目的藏品,就像巨大的历史画卷,一部历史巨著,在面前缓缓展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再一次震撼着我,再一次冲击着我的灵魂!可谓叹为观止!<div><br></div><div><br> 从东海之滨到西域大漠,历时19天的行程,让我感到黄河文化博大精深,是黄河孕育了华夏子孙,是黄河养育了中华儿女;是黄河精神鼓舞着中华民族奋勇向前,是黄河情怀维系着共和国各族同胞的和谐!<br> 一路向西的河西走廊之旅,不虚此行!<br></div> <div>各景点门票:<br></div>塔尔寺:军官证、军残证免门票,60岁以上半票。<br>青海湖:到湖边20—30元。<br>门源青石嘴:军官证免门票,军残证、60岁以上半票。<br>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军官证、军残证半票。<br>马蹄寺:没有免票。<br>嘉峪关关城:军官证、军残证免门票,60岁以上半票<br>鸣沙山、月牙泉:军官证、军残证免门票,60岁以上半票。<br>敦煌:军官证、60岁以上半票,军残证免门票。<br>郑州白塔寺:免费<br> <br>气候:<br>大西北的温差很大。7月底,八月初中午温度达27-30多度,晚上会降到10几度。在青海湖晚上3度,白天28度。桑科草原晚间4度,中午31度。<br> <br>吃:<br>河西走廊地区以面食为主。拉面、刀削面、抻面、干面……品种很多。饭菜咸度偏重,基本都有辣椒。<br> <br>住<br>现在无论在哪里,住宿都不是问题,档次高低都有。只是旅游旺季几个都会偏高。<br> <br>行<br>如果是休闲游,不受时间限制,可以选择长途车,一站一站走下去。大部分是国道,而且道路不亚于高速公路。这样比较放松,而且花钱也不会太多!<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