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狮村航拍</p><p> 本美篇制作得到刘东荣主席的指导,多谢同学董董整理,感谢伍虹霖、伍乾时等伍氏族人热情的帮助。20200623</p> <p><b>伍氏宗祠 </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五律•狮村行</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董国常</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青山绿水长,狮岭出忠良。</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彩蝶携虾舞,古榕伴鸟翔。</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仙娘千载颂,子母万年扬。</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逐梦奔康路,声名誉竹乡。</b></p><p><br></p> <p><b> 狮村位于坑口镇西南部,距离县城25公里,距离坑口墟镇4公里,下辖2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00多人,伍氏族人人口占95%以上,是广宁的一个革命老区村。狮村寨墩坪屋下河边的石咀侧边有一个大湾坣,大湾坣内有一个大石洞,石洞口外形极像一只栩栩如生的狮子头,此地人称为狮子咀。四周连绵的山脉,围绕狮子嘴,山势犹如雄狮静卧,威武无比。村子依地势为名,故名狮村。</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水河</p> <p><b> 狮村伍氏族人世居横岗、莲花和新城三村。传说,伍氏祖籍台山,第九代元忠公,字伯来,于明朝嘉靖年间迁广宁县古水镇,是伍氏来宁始祖。当年,伯来公为了避战乱,带着家人从台山担箩头担卖东西,一路奔波,沿着绥江逆流而上,几经周折到了顾溪铺(也即现在古水镇)。他看到这里山青水秀,竹木秀茂,水陆交通方便,商铺林立,贾客融融。他认为在此揾吃容易,就决定落籍顾溪铺。</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城村</p> <p><b> 伍伯来在顾溪铺生育了四个儿子:长子上选,次子上拔,三子上举,四子上赐。伯来落户顾溪铺后,他听过往路人说起狮子嘴流传着一首歌谣:</b></p><p><b> 虾公山传,言高之意。</b></p><p><b> 狮子滚球,伍家为户。</b></p><p><b> 伯来还听说是一位赴京考试中得状元的读书人唱出来的,觉得十分奇怪,心里想着到狮子嘴探个究竟。于是,他顺着顾溪,坐小船来到狮子嘴。伯来公来到狮子嘴一看,眼前一亮,只见清澈的顾溪潺潺而流,一河两岸,竹翠林密,漫山遍野。再看右山起伏奇特,成明虾出海之状。整个山形地势如狮子滚球,扼守水口,顾溪水翠绿如墨,远远奔来,水头甚足,着实是一处风水宝地。心里想:“这个地方很好,资源丰富,天地人和,地形开阔,必为我伍家立足之地。”当晚,伯来公回到家里,和家人商议外迁发展大计。他和家人说起顾溪上游有个风景秀丽的狮子嘴,动员家人向狮子嘴发展。他的建议,得到了夫人邵氏和第四子上赐公积极响应,母子两人落户狮子嘴(即今狮村横岗寨墩坪)。寨墩坪地势略高,古水河环绕一圈,四周竹翠如林,伍上赐母子也觉得这里是个落脚的好地方。上赐公母子俩落籍寨墩坪安居乐业后,艰苦创业,开荒造田,筑山塘水库,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一代传一代,孕育着子孙后代。村里流传的子母塘、子母洞和子母坟故事,就是赞颂伍上赐和他母亲艰苦创业的精神。</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子母塘</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五绝•子母塘</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董国常</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炎日夏风凉,鱼肥稻穗香。</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耕农水为本,子母筑山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接龙诗一首</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冯秋玲</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子母筑山塘,水浇花果香。</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勤耕开两洞,万代不愁粮。</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武状元练功石锤</p> <p><b> 狮村伍氏族人,崇文尚武,人才辈出。据村人介绍,寨墩坪还出了一个武状元(县志没记载,可能是县考或乡考第一名的武状元)——伍文威。伍文威是伍氏第七世伍彩艳之子,他从小勤奋好学,聪明,成绩优异,喜欢舞枪弄棒,日积月累,他练就一身好武艺。当时,他看到塘角塘边有一小土墩头,影响村中的视线和风貌,就派人把小墩头铲平,把塘角大水塘填平作跑马场。伍文威喜欢跑马,每天早上从寨墩坪骑马跑到连花岗山脚下,回来十几次,马术不断长进。为了增强臂力,他还自制一个有一百伍十多斤重的石锤,每天五时起床练习,坚持不懈,武艺不断上进,达到顶峰。伍文威不但习武,还通读四书五经,很有文化,成为当地文武双全的优秀青年。后来,伍文威参加县里科举,一举夺魁,夺得武状元,任衙门武官。伍文威退休后回到家乡寨墩坪,觉得应为村民办一些实事。经与家人商量后,在离寨墩坪八十多米竹园的地方,自筹资金建起了一间一百多平方的学堂,免费为附近的村民子女上学。学堂建好后,他还亲自当老师和辅导学生,早上习武,日间写字,夜间读书,为村里培养了不少的人才。为了纪念伍文威办学的功德,办过学堂的地方,现在人们仍然叫学堂嘴。</b></p> <p>横岗百年古榕</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家乡横岗百年古榕.诗二首</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伍尚华</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百年榕茂傲苍颜,仰卧春秋诉逸闲。</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历雨经霜常洗礼,总留福荫在人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本应土中伸,缘何沐冠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平生荫樾志,独木励成臻。</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堂嘴</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跑马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共商大计</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白芒庙香炉</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白芒庙原址</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白芒庙大铜钟</p> <p><b> 狮村曾有一座白芒庙。白芒庙是一座三乡五里无人不晓的古庙,它坐落在新城村东面的石墩上。石墩是一个参天古树,风景优美的地方。古庙左侧是深不见底的悬崖峭壁,右侧是几株参天古树,枝叶盖天。古庙正对的是蝴蝶山,左右两侧山臂像展开的蝴蝶双翼,张开彩色的翅膀,在空中上下飞舞,在顾溪两岸飞来飞去。神奇的白芒庙,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顾溪一带,妖怪作乱,造成久旱无雨,河水断流,作物干死,人们颗粒未收,饥寒交迫。村里八十多岁的族长,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夜间,他倚躺在椅子上,朦胧间看见有一位白衣姑娘慢慢走近,微笑着对他说:“老爷爷,顾溪河岸的灾情,玉皇大帝知道了,明天早上,在村子东面的石墩上有一位仙人为大家降雨。”族长一听,连声说:“好,好,感谢仙人的大恩大德。”刚说完,白衣姑娘不见了。族长站起来,摸摸头,原来是南柯一梦。族长感到奇怪,一夜没睡。第二天,山头还没发白,就带领族人走到村东的石墩看看是不是真的有仙人降雨。人们刚到村口,就远远看见有一位仙女,一身白衣服,面朝河东,左手收拿着一个瓶子,右手在轻轻挥动。说起来也神奇,突然间,天上下起毛毛的细雨。久旱逢甘露。,人们高兴极了,奔走相告。“下雨了,下雨了,我们有救了…..”“大家都去感谢仙人降雨吧!”族长对村人说。人们齐声说:“好”。于是,人们冒着细雨,走上山岗。“仙人呢?”人们都很奇怪。大家环顾四周,一个影子都没看到,只看见山岗上长出一棵白雪雪的白芒。人们议论纷纷,说这是白芒就是仙女化身,给人们赐福来了。原来,玉皇大帝真的是派八仙娘娘来到凡间解救民间苦难来的。八仙娘娘完成了降雨任务,被美丽的顾溪河吸引了,不想再回天庭了,化身白芒,留在了狮村,植根在顾溪河畔。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在顾溪一带流传了很久很久。1868年(即清朝同治七年),伍氏族人在小山岗上建一间庙堂,以白芒为名,叫做白芒庙。古庙占地60多平方米,三进结构,中间为天井。古庙建在悬崖峭壁之上,气势雄伟,犹如一位天神目注远方,守护一方圣土的安宁。庙右侧边一棵大槐树上悬挂一只大铜钟,铜钟外边刻有“風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字样,寄寓人们的美好愿望。铜钟顶虎状、豹头形,钟状奇特,威严无比。凡村中有大少喜事,都派人到庙上敲钟集合,大摆酒席,一派欢天喜地的景象。传说,白芒庙很神灵,一个妇人嫁人多年无子,来到庙里一拜,就做了母亲。有的人不舒服,久病难医,到庙里装柱香,也很快好起来。附近的人们在逢年过节都来白芒庙拜神还愿。白芒庙建好后,护佑顾溪一方水土。从此,顾溪一河两岸风调雨顺,太平无事。可惜在五十年代,神庙被拆除了。现在古庙的一只大钟和一个香炉在水中被挖回来了,成为历史印记,也成为白芒庙剩下的两大宝贝呢。</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视频:白马庙探秘</p> <p> 伍抚平(1895—1928),坑口镇狮村莲花村人。在大革命时期,受中共党员、县农协会领导人周其鉴、李爱的教育启发,思想进步很快。他是当地的开明富户,曾任二十四区区长。他不但积极投身农民运动,还把家中100多石租谷捐给农会,作为农会会务经费和组建农军购买枪支弹药以及兴办农民小学的费用,因而在当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p><p> 民国14年(1925)7月,狮村、上带、禾仓3乡分别成立乡农民协会。伍抚平当选为狮村乡农民协会执委委员长。农协办事机关也设在伍抚平书房。</p><p> 这年晚造,狮村、上带、禾仓等乡减租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农会实行七成交租(即减三成),取消田信鸡,取消大斗,不送租。11月在有普遍建立农会的基础上,第二十四区农会正式成立。伍抚平任区农会委员长,同时成立区农民自卫军,他兼任农民自卫军队长。农会和农民自卫军驻址设在狮村“伍公上赐祠”。农军分两个小分队分驻狮村和蒙坑,维护社会治安,特别是维护古水河(境内河段)的治安,使放运竹木排张的人免受贼人抢劫。他领导的农会还办起农民小学,免费让农民子弟读书,并指导师生下村宣传农运,还远道前往怀集甘洒等乡村开展宣传活动。</p><p> 伍抚平的妻子林德华也积极配合和支持丈夫的革命工作。那时,她任二十四区妇女解放协会会长,她尤其善于运用民歌形式宣传反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反对重婚纳妾、解放奴婢、破除封建迷信等。</p><p> 民国15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二十四区农会遭到江屯民团江拔湖部100多人的袭击,伍抚平闻讯率农协职员、会员撤离。民团将他家中和村民的财物大肆抢掠,在惨遭洗劫的情况下,伍抚平丝毫没有动摇革命意志,继续与当时中共狮村支部的伍学桢、江进生等团结战斗。从二十四区选送优秀青年、农民自卫军骨干数人前往白庙参加县农民协会举办的第一期农民自卫军模范队训练。学习结束后,伍抚平为了提高本区农军素质,又请县农军模范队派员到狮村指导训练农民军。</p><p> 民国16年(1927)4月16日,广宁县的国民党政府发动反革命政变,二十四区农会同时遭到地主反动武装进攻,农会会所顷刻被捣毁,莲花村民众也遭到反动武装的大肆抢掠。在白色恐怖下伍抚平迅速转移。民国17年农历除夕,伍抚平从怀集隐蔽潜回家中,被敌人发现围捕,当场被杀害,时年33岁。伍抚平烈士的芳名已镌刻在本县烈士陵园内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上,永受世人敬仰。后来,人们用杞平乡这个不寻常的乡名来纪念伍抚平和高杞两位烈士的革命事迹。(摘自《广宁文史》)</p> <p> 伍学桢(革命烈士),狮村人,一九四七年曾人广宁县第三区督导处副主任,在四雍组织游击队开展革命活动。1948年,他在反围剿中留守四雍,英勇牺牲,一家五口被敌人残忍杀害。</p> <p><b> 狮子嘴(狮村)各自然村庄的广大村民,在上级党组织和狮村村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已全面创建了文明卫生村,实现了村道巷道硬底化,建起了路灯和灯光篮球场,家家户户饮上了清洁的卫生自來水,村民过上了奔康致富的道路。现在,狮村村民有一个共同愿望,齐心合力准备重建白芒庙,精心打造伍氏宗祠、子母塘、子母洞、子母坟、狮子洞、学堂嘴、跑马场、莲花书房等旅游景点,梳理好伍学桢烈士旧居、伍抚平烈士旧居、武状元旧居等观光路线,着力建设一个“人文狮村”“红色狮村”为主题的新文旅村落,建成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新标杆。</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城围墙旧墙脚</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莲花书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