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青年教师就像一块璞石,只有经过不断的磨炼,才能成为一块美玉。为了提高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高课堂效率,6月16日,太原五中暨五育中学初中部举行了第二届“君宇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决赛。在这次比赛中,我们数学组的郝雪姣、张晓宏两位年轻教师通过精心准备,为大家呈现了两节精彩的数学课,展现了她们扎实的基本功,及成为优秀数学教师的潜力。</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专家亲临指导</b></p><p> 我校诚邀了太原市教科研中心的各科专家亲临指导。初中数学权威薛三虎老师、石颐园老师,课后分别对两位选手做出了近距离,面对面的点评与分析,既有对两位年轻人精彩课堂的肯定,更有对她们后期发展的建议,相信这些宝贵的收获将成为两位年轻人日后成长的源动力。</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校领导、评委团、数学组教师团队听课</b></p> <p> 王一瑛校长、周菁主任、张毅强主任、理科学科组各位组长组成的评委组,以及初中部数学组各位老师,一同参加听课评议。</p><p> 赛后,王校长和周主任分别与两位年轻人进行了交流,她们充满鼓励的话语,给这两位青年教师很大的信心,在成为数学优秀教师的道路上,相信她们将会更加努力。</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郝雪姣老师参加“君宇杯”有感:</b></p><p> 这次的“君宇杯”课堂大赛带给我很多的收获。</p><p> 确定课题之后的准备阶段,发现本节课对我有很大的挑战性,需要深刻的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每一个设计点背后想要带给学生的思考,需要想办法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还需要想办法如何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为此我查阅了很多资料,搜集了大量视频,进行了多次的备课。</p><p><br></p><p> </p><p><br></p><p> </p> <p> 备课完成之后的磨课阶段,一共试讲三次,而每一次都给我不同的感受,当面对不同的学生,课堂经历和生成是不同的。学生思维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需要根据学生的思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这个过程是个充满艰辛和智慧的过程。每次和组内的老师交流也总是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发现,如果说从本节课可以感受到学生的智慧,那也是组内老师集体智慧的结晶。</p> <p> 在没有把课展现给大家看的时候,总觉得已经准备的比较充分了,当上完课回头思考才发现还是有很多的不足。自己对于教材的把握还需再加深理解,要多思考多学习;同时也要注意关注全体学生,努力把课堂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性。</p><p> 最后还是很感谢这次的比赛以及各位帮我出谋划策的老师,你们的宝贵建议是我进步的动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提升自己,尽快让自己成长为一名素质过硬的教师。</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张晓宏老师参加“君宇杯”有感:</b></p><p> 能够进入“君宇杯”决赛,我既兴奋又紧张。确定赛讲时间后开始选题备课。因为没有带过初一,所以先从熟悉教材开始。一遍遍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对本章的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开始进行教学设计。公开课不仅要研究教学目标如何达成,还要考虑可以在哪些地方出彩,我一边请教有经验的教师,一边自己慢慢琢磨,在网上查阅优质教学视频和教学设计,逐步形成了一个框架,开始书写教学设计,制作PPT。</p><p><br></p><p> </p> <p> 试讲那天,初一初二数学备课组长何晓娜老师、李丽老师,赛课经验丰富的柳翔熙老师以及初一初二其他几位老师都听了我的课,帮我提意见。大到对授课内容深度的把握,对课堂每一个环节的打磨,小到课件和学案的每一个细节,三位有经验的老师细致的帮我分析,使我对这节课的内容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公开课的讲法有了新的感悟。听着大家提出的意见,我细致的做了笔记,修改了自己的课件内容,每天中午用教室的多媒体试讲,晚上在家里自己一个人空讲,使内容烂熟于心,迎接决赛的到来。</p> <p> 决赛之后,太原市教研员石颐园老师一方面对我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另一方面对我进行了专业知识的提问,并提出了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李老师和柳老师也在肯定我的表现之后,又对我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力求精益求精。两位老师对年轻教师倾尽全力的帮助,毫无保留的给予,深深的感动了我。我想,五中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好老师,才能发展的越来越好吧!我定加倍努力,向他们看齐!!!</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青年教师王文婷老师听课有感</b></p><p> 近日,我参加了学校“君宇杯”决赛的听课活动,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从赛讲教师的磨课和比赛中,收获颇多。</p><p><br></p><p> </p> <p> 两位老师的课题都是《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第三课时)》,同课异构更是能带给我更多的思考。郝老师的课轻松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知识的引导提出了5个问题,精准到位,形成问题链,真正有效的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做好了铺垫,同时也揭示了本节课的本质。课堂习题的设置也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在本节课中的易错点。张老师的课堂淡定大气,让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多次利用概率做出决策,充分提现本节课的学习价值,对于公平与否的问题加入了核心价值观的思政课元素,课堂的最后留给学生关于“三门问题”的思考,也是意犹未尽。同时张老师的课堂也十分细腻,学生规范的板书给出了完整严谨的做题过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从这样优质的两节赛讲课中,我学习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最后有幸听到石老师的简短点评,更增添了我的思考,这节课中等可能事件究竟指的是什么?本节课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方法与前一节课古典概型的概率问题有什么联系? </p><p>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感谢两位老师的精心准备,精彩展示,我要向两位老师多多学习,努力提升专业能力。</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感悟</b></p><p> “君宇杯”的开展让我们认识与体验到了它“以赛促教”的双重意义!</p> <p> 一方面它给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另一方面它更为有效促进团队教研提供了机会。我们的两位青年教师,在精心打磨公开课的过程中,在钻研教材、课件制作、多媒体应用、调动课堂、面向学生、临场应对等多方面都得到了飞跃式的提升;我们的团队,在磨课过中,群策群力,为参赛教师出谋划策的同时,也同样提升了自己。同时,借此机会,还增进了彼此的感情,促进了温馨团队的建设。</p><p><br></p><p> </p> <p>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和谐进取的团队,一定会在教育舞台上大放异彩,谱出一曲新的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