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2007年5月10日,我的舅祖父(刘继茂,王家沟乡兰家山村人,离休前任中共四川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副部级])回到柳林,我们亲戚在汇丰国际商务会馆聚会、聚餐。舅祖父跟我聊天时说,1942年他在晋绥边区第一中学上学的时候,家里托人给他带去了一个好消息,他的姐姐生小孩了。就在他高兴劲还没有退去的时候,又给他捎去了一个消息,说情况不好了。说着八十一岁高龄的舅祖父哽咽了,眼圈湿润了。他深情地对我说:你想知道你奶奶(当时条件所限,没有留下一个照片)长什么样子,你就看看我吧!</p> <p class="ql-block"> 我的舅祖父 </p> <h3>他所讲述的就是我的祖母(刘金秀)生下我的父亲(穆生茂)九天后便离开了人世,是年十九岁,拿现在来说她还是个孩子。<br>我的曾外婆早逝,曾外公(刘丕和)早年投身革命。他193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蛤蚂县龙泉四区宣传员,原离石县一区区长,七区区委书记,县工会主席、工委书记,离石县纪律检查组组长,中共离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中共柳林县委委员,柳林人民公社党委副书记(行政十七级,正处)等重要职务。地上(公开)、地下(隐蔽)到处奔波。我的祖母和舅祖父姐弟俩相依为命。提起往事,舅祖父怎么能够不为之动容!</h3> <p class="ql-block"> 我的曾外公(已故)</p> <h3>我的家庭原本是一个红色的革命家庭。曾祖父(穆桂香,成家庄镇秦峁上村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曾祖母(成兆英)却是中共党员。她1940年加入组织,在白色恐怖的岁月里,积极投身于党的事业。她是织军布,做军鞋的积极分子,组织和领导着支援前线的工作。<br>我的祖父(穆树河)在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阎锡山任会长,专为共产党办事,主要负责人薄一波)工作。祖父生前给我讲了一些他工作的片段。他当时负责管理牺盟会的物资钱款。一天,他在仓库里面发现了一支六轮子(左轮手枪,配装六发子弹,打一枪转一下),非常漂亮。时任牺盟会特派员的崔映国(成家庄镇蒿垣则村人,离休前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机械工会主席[副部级])一看特别喜欢,这支枪一直就成了崔映国的装备。他还给我讲了时任原离石县抗日政府县长韩昌泰(李家湾乡,韩家坡村人)的死因。那是1943年秋天警卫员在给他煎熬中药的时候药煳了。当时警卫员很年轻,根本就不懂得中药煳了是有毒性的,就把煎好的中药给他服用了,所以,韩昌泰是让中药白(毒)死的。他还自豪的跟我说:那时我与韩昌泰共用一个枕头睡觉,情同手足。</h3> <p class="ql-block"> 我的祖父(已故) </p> <h3>我的二祖父(穆树清)十七岁当兵入伍(转业前任解放军某部营教导员)。部队隶属于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八旅。他随军转战南北东西,参加过很多大大小小的战斗,曾经多次负伤。他生前给我讲了两次负伤的具体情况。一次是夜晚与日寇进行了遭遇战。部队在撤退途中,他觉的枪老是提不住,但也顾不上仔细观察,只是拼命奔跑。到了安全地带才松了一口气,借着月光一看自挂彩(负伤)了,鲜血顺着手臂直往下流,充当了枪和手之间的润滑剂,难怪老是提不住枪呢。在非常紧急的关头,疼痛是顾不上了。还有一次是部队进行冲锋的时候,他张大嘴巴勇猛地向前冲,敌人阵地中的一颗子弹飞进他的嘴里,打掉了两颗牙齿,从右脸穿了出去。也算是他的命大,子弹稍有偏离,就会当场毙命。这一颗子弹在他的右脸上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小酒窝。后来村里的人们羡慕的跟我曾祖母讲,你家长根(二祖父的乳名)挣不少钱呢(工资高)。曾祖母便诙谐而风趣地回答:那些都是在子弹林子里捡的(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没什么可羡慕的)。</h3> <p class="ql-block"> 我的二祖父(已故)</p> <h3>就是在家里面的主要力量都投身到革命洪流的1942年8月19日,我的父亲诞生了。这对一家人来说那可真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怎料天有不测风云,父亲刚出生短短九天的时间,我的祖母不幸去世,丢下嗷嗷待哺的婴儿撒手人寰。这对我的整个家庭犹如晴天霹雳!无奈曾祖父每天抱着父亲在村子里讨奶吃。“给我家的孩子吃上一口奶吧”!这是曾祖父每到一个哺乳妇女的家门前,第一句哀求的话语。那些善良的妇女们看着曾祖父怀里骨瘦如柴的小生命大都不忍心,多多少少都给喂几口奶吃。就这样,父亲的小命总算是保住了,但这样总不是个长久之计。<br>祖父在村里给父亲找了一个奶妈(王开元的媳妇,后来这家人离开了我们村到别处去了),奶了三个月人家死活不愿意奶了。沟底(山村住的比较低)我的奶祖母(李全清)孩子夭折,奶祖父(穆树永)与祖父又是朋友关系。就这样奶祖母义不容辞接受了奶父亲的责任。奶祖母生前也给我讲述了一些当时的情况。那时父亲满头脓疮(现在都有痕迹),白天还好,晚上难受的一夜不睡,哭着用手抓挠。由于条件所限,只能是用一些土办法治疗。奶祖母看着孩子撕心裂肺地啼哭,心如刀绞,心急如焚。她常常是彻夜不能入睡,艰难地陪伴、呵护着父亲的每一个日日夜夜。最难熬的是日本人进村扫荡的时候。一得到消息,村子里的人们就都往后山跑。那里有白土子洞(白土子是涂墙用的原料,人们挖白土子留下来的山洞,很隐蔽)。男女老少都躲在洞里藏身。每到这个紧要的关头,奶祖母怀里抱着个孩子就犯难了。人们害怕孩子的哭声会引来日本人,哪个洞都不想(愿意)让奶祖母进去。看着人家的白眼(嫌弃的眼神),那可真叫是一个“难”啊!可怜我的奶祖母左右为难,心力交瘁。</h3> <p class="ql-block"> 我的奶祖母(已故) </p> <h3>1945年11月,父亲被抱回家的时候他已经四岁了。时间不长,继祖母进了我们的家门。这个人的到来,给我们的整个家庭带来了颠覆性的灾难,改变了一家人的生活轨迹。<br>当时继祖母与我们同村。她的丈夫远在湖南(部队上当兵)。祖父才貌双全,在我们那一带算得上是风云人物。继祖母说她的丈夫已经在外面打仗战死了。那时的信息又不通畅,祖父信以为真,就把她娶进了家门。后来她的丈夫活着回来了。祖父因为此事受到了党纪(开除党藉)、政纪(开除公职)处分。还承担了法律(一年有期徒刑)责任。这样还不算完,人家跟我们索要了许多的钱、粮。因为数量太大,没办法,祖父就把老辈留下来的窑洞卖了一孔。才算把索要的钱、粮都给齐了。继祖母来的时候还带来了一个比父亲大六岁的孩子。是她的姨表妹王存英(俊俊)。<br>俗话说:人生最大的不幸莫过于少年丧父(母),中年丧妻(夫),老年丧子(女)。而我的父亲一出生就与不幸结缘,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刚出生九天母亲去世——不幸;继母来了——不幸;父亲的前程被断送——不幸;家产被掏空——不幸;王存英跟来了(她是继祖母的掌上明珠)——不幸。不幸连连,意味着苦难深重。事情已经是这样了,年幼的父亲身如浮萍,备尝艰难。<br>照顾父亲生活起居的重担就落在了年迈的太曾祖母(父亲的曾祖母)身上。1950年成家庄公社在三关庙(古寺庙里)办起了寄宿制完全小学,祖父就把父亲送去上学了。第二年冬天,我的太曾祖母去世了,是年父亲十岁。<br>1952年王存英出嫁了。年少的父亲偷吃了一个给她(王存英)留着的火烧(空心的糖饼),闯下了弥天大祸。就是在农历腊月二十五日那天,被继祖母发现。在我家的院子里毒打,惊动了很多的人。那天我的姑祖母(穆改林)也在。姑祖母和众人(在场的人们)拉也拉不开。正打的不可开交,恰好祖父赶集回来目睹了这样的场面。他说:你们都让开,别拉了,反正就是这个孩子,今天让她打死也就算了。这一句话可有份量了,继祖母终于住手了。父亲跑到沟底奶祖母家,过完年以后才回去。就因为这件事情,继祖母觉的祖父没有支持她,在众多人面前给了她不好看(使她尴尬了),让她丢尽了脸,从此闹情绪,赖了四十多天什么也不做。<br>本来结婚是一家人都高兴喜庆的事情。就是不相干的孩子也给他一块喜糖吃。就因为一个火烧引来了这么大的风波。<br>1956年9月,父亲完小毕业。也就是在他上小学期间,放了寒、暑假就去柳林(当时曾外公在柳林居住)住一段时间。到了回家的时候他总是不想回去。曾外公就搂着他哄着说:你回去把!再过两年你也就长大了,再也不用受她(继祖母)的气了。</h3> <p class="ql-block"> 曾外公的工作照(前排中)</p> <h3>在曾外公暮年的时候,我和父亲每次去看望他,有两件事情他是一定要提及的。一见到我父首先要问:你今年多少岁了?待父亲回答后,他接着说:你妈死了多少(当时父亲的年龄)年了(这是他的心结与思念)。停顿片刻又说,你舅舅(行政十三级够得上高级干部资格)已经是高干了(这是他的骄傲)。</h3> <p class="ql-block"> 舅祖父和舅祖母</p> <h3>1957年冬天,祖父送父亲到吴城林业学校上学。1958年“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展开。成家庄公社也办起了总厂(集体企业,加工各种副食品)。祖父在总厂参加了工作。同年夏天,父亲请假和几个同学回了一趟家。他们连夜赶路,夜行八十里路到离石城,天已经大亮了。他们买的吃了早饭继续赶路(还有六十里山路)。走到离石枣林(地名)和同行的同学分道了。快要到家了,他换了双新鞋,一个人翻山越岭继续往回赶。可是越走觉得越不对劲,他迷失了方向。夜幕降临,他借着月光忐忑前行。听说这一带经常有狼出没。他感到头皮发麻,后背心发凉。走着走着,远远的好象看到了点点灯火,象是一个村庄。他看到了希望,心里高兴,加快脚步朝着灯的方向走去。进了村子,似乎听到有推磨的声音,便顺着磨声走去。原来是两个老人(夫妻)正借着月光推(石磨上磨)好面(小麦粉)。父亲跟他们说了一下情况。当老人一听是穆树河的儿子,表现的特别热情。让老伴赶紧用刚刚磨下的好面给父亲做饭吃。原来这个村子叫穆家凹,老人姓崔,村子里也有与我们同姓的。因为祖父早年参加革命,东奔西走,影响力很大。他(祖父)人缘好,在方圆百里威信很高。所以一提起他很多人都认识。两位老人留父亲住宿。第二天早晨,在老人的指点(指引路线)下父亲顺利的回到家中。<br>第二年的夏天,因为国家到了非常困难的时期,吴城林业学校停办。所有的学生都遣返回家。<br>1960年3月,父亲被招录为民办教师,派遣到小张塔村教书。他从家里带不出足够的粮食,整天忍饥挨饿。公社下乡干部李学思(与祖父熟悉)气愤的质问:穆树河家穷的多了(有这么困难吗)?怎么把孩子饿成这样!村里的人们都看不下去了,家长们都让自己的孩子给父亲带去一小罐炒面。村干部集体研究,给父亲划拨了一块地,让他自己抽时间耕种。就这样,父亲一边教学,一边种田,自给自足,独立生活。</h3> <p class="ql-block"> 教书时的父亲(左一)</p> <h3>1960年10月父亲与母亲结婚。从此,父亲不但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家庭。1961年5月,南下四川的舅祖父写信,让父亲去四川工作。祖父提出了三个问题表示不同意父亲去。一、我就你这么一个孩子(舍不得)。二、你就是在家里一样也有工作(没必要)。三、你走了你媳妇谁管(不愿意照顾我母亲)?这三个问题还真把父亲给难住了。尤其是第三个问题,年仅十八岁的父亲不知道怎么处理此事(胆子小)。于是,就把这件事情放弃了。</h3> <h3>1962年12月,父亲辞去了教师的工作(每月十八元钱的工资,还要照顾家里),回到村里参加劳动。1963年2月,兼任生产小队会计。1966年他当选生产大队大队长(后改叫革命委员会主任)。197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3月,任村党支部书记。父亲在村里劳动、工作和生活的这段时间里,曾祖父(母),继祖母(祖父在外工作)和我家的分粮(集体分的粮食要用扁担运输回家)、吊水(从旱井里面往上提)、送粪(厕所里的有机肥要用扁担运输到农田里)、担碳(煤矿上买的煤要用扁担运输回家)等重体力活全由父亲一个人承担。照顾着两辈老人和自家的生活。<br>1965年,父亲给了(送)奶祖母五元钱。也不知道继祖母怎么就知道了,她去跟奶祖母借粮,善良的奶祖母就把粮食借给了她。谁知她只借不还。奶祖母提及此事,她说要顶(账)父亲给的五元钱。<br>1966年农历四月十八,父亲和母亲到柳林赶会(物资交流)。给母亲买了一件夏天穿的上衣,买了五个芝麻饼(柳林特色小吃),和一些水萝卜(春箩卜)。一天的时间,来回九十多里的路程,回到家里,五个芝麻饼曾祖父、曾祖母、继祖母、奶祖母和姐姐每人一个,水萝卜(一年最早吃到的新鲜疏莱)也是四份平分。他们两个连芝麻饼是什么味都不知道,买的时候就没有把他们自己计划进去。<br>父亲在村里劳动、工作和生活了九年,他想出去在外面工作。于是就给时任中共酒泉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的二祖父(离休前任中共酒泉地区电影公司党组书记兼经理,行政十七级,正处)写了一封信,说明了想出去工作的愿望。征得二祖父同意后于1971年9月,父亲(三十岁,胆子也大了)带着母亲、姐姐和我坐上了西行的火车去了甘肃酒泉,那时我已经记事了。</h3> <p class="ql-block">  刚到酒泉的全家照(后排左三) </p> <h3>我们准备出门了。时任中共成家庄人民公社委员会书记的李如珠就是不愿意让父亲走(舍不得,没有他的同意是走不了的)。时任公社革命委员会主任的任伟觉的父亲出去前途会比在村里好一些。他忍痛割爱,并极力说服李书记同意父亲辞职(村支部书记)。<br>临行前曾祖母哭哭啼啼舍不得让我们走。祖父害怕父亲受冷,把他自己身上穿的一件皮大衣送给父亲,还送了一个手电筒说:天黑了照个路方便。儿子千里之行,父亲送个礼物本是人之常情。继祖母就因为这么个简单的事情还跟祖父小吵一架。她说:把你的皮也扒下来给他(指我的父亲)。<br>我们到了酒泉以后,父亲就在甘肃省供销合作联社酒泉农副二级站参加了工作。时间不长,单位给职工发了皮大衣。父亲便很快就把祖父的那件大衣寄了回来。</h3> <h3>刚开始父亲在单位食堂上班。看似食堂的人员不多,一个事务长,四个炊事员共五个人,但接触面却很大,吃饭的有一百五十多人。父亲虽然才三十来岁,同志们都称呼他老穆。比他小几岁的年轻人还亲切的叫他穆叔叔。说起这个“老”字,其意义非凡。七十年代跟现在的很多观念就是两重天。现在的人生怕把自己给叫老了。即便是真的老了,也总是希望带有年轻色彩的词语用在自己身上。而七十年代还是以长为大,以长为上,以长为尊的传统思想观念。年纪轻的人,只有你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人们才会在你的姓氏前面加上一个“老”字,不然便是直呼其姓名。更有胜者给你起上一个绰号来招呼你。<br>父亲的性格是很随和的。他喜欢倾听,不愿与人争论什么。但遇到事情却原则性很强,立场坚定。有一天,早饭已经做好了,不知道怎么搞的,发现一大锅汤面里面竟然有一只老鼠。几个人的意见是把锅里面的老鼠捞出来算了(饭还是要给人们吃),父亲没有认同,在父亲的坚持下,把那锅饭喂了猪,给同志们重新做了一次。<br>1977年的冬天,父亲调离食堂赴单位农场任场长一职(共有五、六个流动人员)。在农场工作其间,父亲和喂驴的吴学谦(酒泉人)老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吴爷爷和吴奶奶(家属)的儿子吴国恒是我们学校(泉湖中学)的副校长,儿媳妇是酒泉三中(职业中学)的老师。平时吴爷爷和吴奶奶就在农场居住和生活。父亲因为离家远也在农场居住和生活,他们三人组成了一个特别的家庭。二老声声叫喊着父亲的乳名,对待我父如亲生。父亲则吴爸、吴妈称呼着二老,照顾着二老的生活。吴爷爷和吴奶奶看到我家的每一个成员,那就是一个字“亲”。我也觉得他们就是我的爷爷和奶奶。这份亲情一直都延续着。吴爷爷和吴奶奶先后于1982年和2003年去世。父亲在他们生前尽到了一份儿子的孝心,去世后也做到了一个儿子应有的礼仪。</h3> <p class="ql-block"> 父亲在嘉峪关古长城楼</p> <h3>1980年,单位成立了经济民警组织,负责保卫仓库物资,父亲调任民警队长。当时民警队不但发放制服,还配发枪支。上司李科长转业前任解放军某部营长。民警队共有十四个人,大都是从军队转业或退役的干部战士,军事素质过硬。父亲是一个外行领导。但他却完全能够胜任,民警小队曾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父亲也就是靠他的人格魅力来团结和领导着这一支武装的。</h3> <p class="ql-block">  父亲和同志们合影(后排右一)</p> <h3>1989年7月,为了照顾多病的母亲,父亲申请在酒泉市区的单位生活小区门房上班。直到2002年9月退休。<br>退休后的父亲在生活小区做起了义工。我家住的那栋楼房后面有一处臭水沟。地下水往上冒,地上水(雨水)往那流,经常是臭气熏天,总也无人问津。父亲一有时间就在那里整治。虽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经过他的治理好了很多。最起码表象上好看了许多,也不那么臭了。他还在楼房后面的空地上栽上杆子,绑上铁丝,我家凉晒衣服方便,大家也都方便。由于外地的干部、职工退休后回老家生活,生活区里卖掉了一部分房子。住进来的新户对小区(共三栋大楼)的情况不熟悉。父亲就热心地帮助他们。为他们指点迷津,时间长了,新户们有什么不知情的就到我家找父亲询问。而他总是乐此不疲。一度“好老汉”就成了父亲享有的专利。<br>2005年5月,父亲携母亲回老家生活。时过境迁,家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的人们大都建起了新居。只有我家的院子、窑洞旧式老样,破旧不堪。父亲一边重操旧业耕田种地,一边砌垒(修补整理)家里,几年下来,就把一个破旧的小院砌垒的换然一新,终于是旧貌变成了新颜。</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0一九年我和母亲、父亲、堂叔、堂婶在老家</p> <h3>父亲还积极参加村里面的组织生活。在党内选举中,他抛开团伙拉拢,公平公正。摒弃家族观念,公私分明。为真正有能力,勇担当,有理想和正义感的穆海富同志投下了他神圣的一票。并全力支持村两委班子的各项工作,做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本份。</h3> <p class="ql-block">  父亲参加农民培训(前排左六)</p> <h3>在我们家里面是严母慈父的状况。父亲性情温和,从不打骂我们。记得有一次父亲回家,正好碰到我写大楷。为了完成作业,我用拿钢笔的姿势捏着毛笔,在大楷本上胡乱地写着。父亲一看可生气了,他说:这么好的本子你就这样胡划。他想打我,看到我害怕的样子,最终还是没有舍得打。就说:你以后可要好好地写字,不可以这样了。为此,他很用心,在单位把那些废弃的杂志、刊物订成一本,用尺子给我把格子划好。还买了一本字帖拿回家让我练习。一段时间下来效果还真是不错,我们学校进行大楷比赛。我就随便写了两张,在全校得第一。站在领奖台上我还在想,要说因果关系,没有父亲看到我完成作业的那一幕,今天我也就不会站在这里了。</h3> <p class="ql-block"> 我和父亲在大寨</p> <h3>父亲对我是很有耐心的。我在河里抓的小鱼养死了,即便是只有一小拃(张开大姆指和中指测量长度),我说要吃父亲就做给我吃(母亲就不愿意,她嫌麻烦)。记得有一天,我跟住校生在学校的食堂吃过晚饭,他们劝我别回家了,就在学校住。我也想体验一下住校生的生活,就同意留了下来,事先也没有和家里人说。那天正巧父亲在家,母亲就让父亲去学校找我。那是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父亲徒步六、七里的路程找到了我。我说要跟同学一起住,父亲又一个人返了回去。后来我还挺后悔这件事情的。后悔当时没有跟父亲一起回去。父亲的视力一直都不好,漆黑的夜晚,我就是给他做个伴也是好的。<br>2011年春天,村里的天官庙坍塌了。村民们集资修缮,干部群众一致委托父亲经领此项事宜。这一段时间他可忙了。大部分时间就是在工地,就怕放下一步空当(监督)弄下含糊(质量有差错)。他还把当年的纠首(义务轮流管理庙的人)招集起来刮砖刮瓦(除去粘黏在上面的灰、土以便重新利用)。砌匠张继平说:这些事情我们也是可以做的(你们就不用劳累了)。父亲调侃说:让你们做是要花钱的,还要浪费时间(延长工期)。<br></h3> <p class="ql-block">  二00七年父亲在老窑洞前 </p> <h3>我给父亲总结了四个特长。一、珠算好。在算盘上他加、减、乘、除样样精通。别看现在人们不用算盘了,但在中国千百年的计算历史上,能够打上一手好算盘那可称得上是有大本事的人了。二、心算(口算)好。他买东西一问价钱,售货员的算盘珠子还在响动,他已经是胸中有数了。记得我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有一道列方程计算题,大概就是折叠绳子测量水井深度的。也许是这道题确实有难度,讲义的下边有提示答案。我就想考考他。当时他就在炕上躺着,我读(题)他听。我还心里想着,一定能够难住他。当时神情有点得意。不想他躺在那里一动没动就说出了答案。我与提示答案一对照,丝毫不差,我可佩服了。三、时间观念极强。就是过去很多年的事情,他大都能记得年份,月份乃至几号。我就不行,才过去几天就忘记时间了。四、他心灵手巧。我小时候家里的炉腔烂了,我看着他用泥巴补好。火炕坏了他用石板、木条、砖头修好。看着他用柳条编篱笆。他还会用毛线织毛衣。刚到酒泉他就能骑自行车。心里就觉的这个人本事特别的大。</h3> <p class="ql-block">  二0一六年父亲和我孙女在一起 </p> <h3>父亲从酒泉回来以后,我把不用的一些木料、板材、铁皮之类的东西拿回家,他都能把这些东西物尽其用。自己做的院门。还把一个三屉桌改装成厨柜。给以前的木箱都配上底坐。村子里面的人们调侃说:你把木匠都气死了。他砌墙铺地。村子里面的人们调侃说:你把泥匠(砌匠)都气死了。家里锅盖的柄坏了,他能修好,不仅结实耐用,还不烫手。村子里面的人们调侃说:你把小炉匠(专门修理的手艺人)都气死了。(所有人)都象你一祥,卖锅盖的也该关门歇业了。他给我母亲做了一个拐杖,好看还好用。每当我回去发现他的新作品,我都会欣赏一翻,赞美一番,而他也表露出得意和自毫的神情。作为一种兴趣想做就让他去做吧!<br>我的母亲经常对我说:你爹可会享福了,吃的好,睡的香,什么心也不操。你看看他,年轻的时候瘦了一辈子,老了老了身体倒发胖了。我听着心里面感觉可舒服了。我说,我的父亲一出生就失去了母亲,小时候遭了后娘,受尽了恓惶(可怜)。现在他老了,我们儿女们再让他受恓惶,天理都不能容。</h3> <p class="ql-block"> 二0一九年父亲在家中</p> <h3>父亲既平凡而又带着传奇色彩的人生,既普通而又有着特殊成长的经历。当每一次听到他的讲述,我就会心潮澎湃。每每想到他的这些经历,我都会感慨万千。父亲刚出生就是悲哀的;幼年是凄惨的;童年是灰暗的;少年是苦涩的;青年是励志的;中年是奉献的;老年是幸福的。他不论做什么工作都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不论调任那个单位,都是领导认可,同志们喜欢。他不论走到那里,都能很快溶入大环境,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br>记得在酒泉的时候,每当父亲睡着了,姐姐走路都是蹑手蹑脚,生怕把他惊醒了,就是想让他多睡一会。母亲和他相濡以沫六十年,更是关心倍至。我衷心的祝愿他身体健康!但愿他幸福的时间更长一点,更久一些……<br>正值二0二0年父亲节,我把好友杜根柱(穆村镇杜家湾村人,离职前任柳林县交通局局长)所作《致父亲节》一文,奉献给“我的父亲”。</h3> <p class="ql-block"> 我和杜根柱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致父亲节</p><p class="ql-block"> 杜根柱</p><p class="ql-block"> 2020年6月21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p><p class="ql-block">是一种称呼,</p><p class="ql-block">也是一种责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包含了男性的刚强和严厉,</p><p class="ql-block">也包含着柔情和慈祥。</p><p class="ql-block">父亲,</p><p class="ql-block">肩扛家庭重担,</p><p class="ql-block">心怀子女成长。</p><p class="ql-block">千般无奈,</p><p class="ql-block">万般艰辛,</p><p class="ql-block">默默的奉献!</p><p class="ql-block">父亲,</p><p class="ql-block">遮屋的风,</p><p class="ql-block">挡路的雨,</p><p class="ql-block">日夜奔波,</p><p class="ql-block">一种发自内心的担当。</p><p class="ql-block">祝天下父亲,节日快乐!</p> <p class="ql-block"> 作者 穆锦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