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第5集《会师同乐》

王位太阳

<p>四渡赤水之后,中央红军在贵阳虚晃一枪后急速向云南方向前进,于四月底跨过北盘江,五月一日抢占金沙江的皎平渡渡口,这时的蒋介石已经知道我军真正的计划仍然是要渡江北上,但是,他已经无法再将40万大军从南调到北来尾追我军。</p><p>于是,5月3日—9日我军只用了七只小船7天7夜的时间没有用到一兵一炮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p> <p>1935年5月20日,刘伯承、聂荣臻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先遣队到达冕宁。红军只有经过大凉山彝族区,走冕宁、安顺场的羊肠小道才能迅速接近大渡河边。刘、聂二人都是四川籍,尤其是刘伯承曾在川军中任职十几年,阅历丰富且作风细致,非常熟悉川西地理风俗人情,刘伯承知道,彝族聚居区内部家支林立,各家支都有自己的武装,且相互械斗不息,但却能保持一致对外,并擅长山林作战。历代统治者以及地方军阀对彝区用兵进剿,大都以失败告终。1863年太平天国的石达开部深入此地,前有清军拦截,后有彝民围攻,才落得个全军覆没的结果。</p><p><br></p> <p>当时的凉山还处在奴隶社会,冕宁的拖乌地区属彝族聚居区,由果基、罗洪、倮伍三个家支形成各自的小部落,彼此经常互相“打冤家”。</p><p>红军占领了冕宁县城后,释放了黑牢中的彝民囚犯,还请一些彝族头领喝酒。有些头领懂得点汉语,刘伯承便向他们宣传民族平等政策,说明此次只是想借道通过。这些人出于感激,表示愿意带路。一些获释的彝族同胞得到红军发给的食物衣物,回家后又当了民族平等政策的宣传员。红军在冕宁县城时,大桥镇的太平天国士兵后裔陈喜德对红军说,红军要过彝区,头人小叶丹是个关键人物。</p><p><br></p> <p>5月22日,红军先遣队从大桥出发到达喇嘛房时,因地势险要、道路崎岖、易守难攻,前卫连受阻,走在队伍后面的工兵连遭到部分不明真相的彝人袭击,甚至有几位战士的衣服被扒光。红军战士们停止前进、没有还击,请懂彝语的几个向导向彝民喊话作解释。果基家支头人果基小叶丹派精通汉语的沙玛尔各和他的四叔来试探情况,目睹了这一切。他们看见红军的确不一般,就想趁机借用红军的力量打败罗洪家支,于是便和肖华、冯文彬等人进行谈判。由于红军主力要通过的冕宁以北地区是果基家的地盘,根据彝族重义气的特点,刘伯承表示愿与果基头人结为兄弟。肖华向果基小叶丹派来的人说明红军是为受压迫的人民打天下,此来是不打扰彝族同胞,只是借路北去。肖华告诉他们,统率大队人马的刘伯承司令愿与彝族首领结为兄弟。他们听了很高兴,赶快去找到果基小叶丹。肖华也去向刘伯承、聂荣臻作了汇报。</p><p><br></p> <p>当日,刘伯承与彝族果基家首领果基小叶丹在海子边会面,双方谈得融洽。小叶丹说:“听说你们要打刘文辉,主张彝汉平等,我愿与司令员结为兄弟”。刘伯承当即表示愿意结盟,并劝说彝族内部不应再打冤家,应团结起来反对军阀压迫,表示待红军打败反动派后,一定帮助彝族人民解除外来压迫。小叶丹与其叔父都很高兴,立刻与刘伯承在彝海举行了举世闻名的“彝海结盟”仪式。</p> <p>仪式简单而庄严。一个彝民在海里舀了一碗清水,一手拿公鸡,一手拿刀,斩去鸡头,把鸡血滴在碗中,再分为分两碗,分别放在刘伯承和小叶丹面前。小叶丹要求刘伯承先喝,刘伯承高高端起大碗,大声发出誓言说:“上有天,下有地……刘伯承愿与小叶丹结为兄弟,如有反复,天诛地灭!”说完一饮而尽。小叶丹接着端起大碗发誓说:“我小叶丹今日与刘司令结为兄弟,互相帮助,如有危害弟兄者,同此鸡一样死”。誓毕,也把“血酒”一饮而尽。结盟仪式即告完成。</p><p>刘伯承代表红军,将一面写有“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的旗帜赠给小叶丹,并任命小叶丹为支队队长。这是红军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力量。</p><p>“彝海结盟”为红军抢渡大渡河、击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粉碎蒋介石迫使红军重蹈石达开覆辙的图谋中有功不可没的历史作用。对于中央红军的长征,“彝海结盟”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刘伯承曾回顾历史说:“如果不结盟,再推迟三天,蒋介石的重兵就调到大渡河堵住我们了,就有可能是石达开的下场了。”</p> <p>安顺场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整个镇子弥漫着淡淡的花果香,令人心旷神怡,极度舒适。而这种舒适与八十多年前那紧张的局势形成剧烈的反差……</p> <p>当年,蒋介石急令第二路军前线总指挥薛岳率主力北渡金沙江向四川省西昌追击中央红军;令川军第二十四军主力在泸定至富林(今汉源县)沿大渡河左岸(北岸或东岸)筑堡阻击;以第二十军主力及第二十一军一部向雅安、富林地区推进,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或以西)地区。同时,国民党飞机空投传单,宣称毛泽东要成为石达开。</p><p><br></p> <p>大渡河对岸驻扎的是驻防安顺场的国民党第二十四军韩槐楷营。敌军已将最后一批渡河船只、渡河材料及粮食运到大渡河北岸,在安顺场遍街堆满柴草,准备纵火焚街,扫清射界。</p> <p>这时,在西昌阻击红军失败的当地恶霸地主、第二十四军彝务总指挥部营长赖执中回到安顺场,因安顺场大半房产是他的,不肯焚街。他认为红军会走宁雅正道到富林,不大可能来安顺场,于是与韩槐楷发生争执,最后决定暂不焚街烧房,待红军来了再烧也不迟。</p><p><br></p> <p>1935年5月24日,赖执中和警卫排留在安顺场,并留一只小船以防不测。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当天夜里红军突袭安顺场。当赖执中从梦中惊醒时,差点当了红军的俘虏,只得越墙而逃,而留在南岸的那条小船,也还未划过河心就被红军追回。兵贵神速!</p><p><br></p> <p>红军在此以船渡河,但先后只找到几只木船。当地的船工们七天七夜为红军摆渡过河,依然速度太慢,过河的红军不足万人。红军只能夺取泸定桥去了。</p><p><br></p> <p>安顺场被称为“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镇子里建设了翼王石达开纪念馆,展现了翼王石达开传奇的一生。</p> <p>磨西古镇被世人熟知可能更多来自于这里是川西旅游胜地,海螺沟景区就在这里,这里可以观赏贡嘎雪山以及万年冰川。然而在这个美丽的小镇,当年红军驻足并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p><p><br></p> <p>1935年5月29日傍晚时分,毛泽东同志随中央红军一军团团部进入磨西镇,宿营天主教堂神甫房。10时许,主席召集同天到达的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秦邦宪、陈云以及邓小平同志开会,史称“磨西会议”。</p> <p>在这次会议上,制定了攻打泸定桥的作战方案,决定红军不去康定,因兵源、粮食得不到补充;通知部队有序通过泸定桥,先过人再过马;征求陈云同志意见,中央准备派他出川到上海恢复被敌人破坏的党组织,去苏联向共产国际汇报中国革命情况;抓紧筹集补充军用粮食;过了泸定桥,中央和军委开会研究北上路线问题。</p><p><br></p> <p>由于当年时间紧急并且参与的人数极少,磨西会议/泸定桥会议在中共党史、军史、长征史和中国现代史上都没有记载。</p> <p>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后,8000多红军(红一军团一师和干部团)渡过大渡河沿右岸(东岸)而上,红军其余大队1万多人则沿左岸(西岸)而上,都赶往泸定桥。</p><p><br></p> <p>这条路就是通向泸定桥西侧的路,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九日清晨,红军先遣部队——一军团二师四团就是从这条路飞速赶到泸定,占领了西桥头。</p> <p>5月29日,这时天已大亮,由于需要准备木板,同时,河东红军右纵队还未到达泸定桥,河西的红四团与桥东的敌人处于对峙状态。黄昏前,河东我军赶到了泸定桥。这时,红四团组成的以二连连长廖大珠为队长的22人突击队,一概手持短枪背插马刀腰缠手榴弹,在背后山上强大火力掩护下,在全团16名司号员同时吹响的冲锋号声中,向东桥头堡发起冲击。</p> <p>刚冲到对岸桥头,敌人放火把桥头的亭子点燃火焰冲天,突击队有些踌躇,但立即冒火冲过桥头,一直冲入街上,与敌巷战。敌全力反攻,突击队员们的子弹手榴弹都打光了,在危急关头,团政委带着援队跟上来了,终于将敌人完全打垮,占领了泸定桥。</p><p>站在十三根铁索建成的泸定桥上,脚下是湍急的大渡河,行人穿梭在桥上引起的些许晃动,心里都不由得紧张,想想当年红军战斗在没有木板的泸定桥之上,他们的无畏与勇敢真的令人敬佩!</p> <p>天全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老革命根据地县。中央红军于1935年6月8日占领了天全县城。红四方面军在1936年南下时也占领了天全。红军(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先后在天全驻留108天,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p> <p>红军村曾叫程家窝村。红军长征途经天全县,曾在村内设立红军总部、红军总政治部、红军大学、红军总医院等。</p> <p>天全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加大对红色文化的挖掘和打造,将程家窝村正式改名为红军村,并实施风貌整治工程,使乡村变景区,并被命名为雅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对于中央红军而言,宝兴是当年中央红军出发翻越第一座大雪山前最重要的物资准备地。</p><p>驶入城区,在省道路旁见到刻有“熊猫古城”的楼亭,旁边就是宝兴红军广场,有红军雕塑,有“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馆”,紧邻县城内青衣江畔。整个纪念馆由红军广场、“雪山丰碑”主题雕塑和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连环画护拦三大部分组成,占地约5000平方米。</p> <p>宝兴古城群山环绕,云雾飞腾。</p> <p>1935年6月7日,中央红军抵达硗碛。毛泽东、朱德、张闻天等中央领导分别住在硗碛乡泽根村头道桥的两座锅庄楼里。因为修建水电站,原来的硗碛镇已被淹没,毛泽东、朱德居住地旧址这两座锅庄楼整体移建至新镇子的广场上,保持了历史原貌。</p> <p>开始翻越夹金山,海拔从2400上升到4200米然后又下到2500米,路程大约80km。夹金山又名甲金山、神仙山(意为神仙才能翻越),乾隆时称为“甲金达”,系藏语“夹几”(意即“弯曲道路”)的音译,还有藏语名字叫宁旺亚布。夹金山是宝兴县与小金县的界山,过去人迹罕至。</p><p>上山途遇大雾,与其说是大雾,不如说是穿梭于云层之中,山路蜿蜒,路况不错,但偶尔路上有小范围石头滚落。</p> <p>红军长征三次翻越夹金山。第一次是在1935年6月中旬,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主力陆续从宝兴硗碛翻越夹金山王母寨垭口(海拔4114米)进至达维,与红四方面军会师,而红一师则翻越了程胡岭垭口(海拔高度大致在4400米~4500米)之间,进至懋功与四方面军接应部队会合;第二次是在1935年10月下旬,四方面军一部及中央红军中没有随主力北上而留下的那部分从懋功(今小金县)翻越夹金山,南下西康;第三次是在1936年2月,四方面军及留下的那部分中央红军南下在西康发展受阻,又从宝兴翻越夹金山王母寨垭口,经达维、懋功、丹巴向西转移去康北。</p> <p>对于大多数红军战士来说,翻越雪山是长征开始以来最艰苦的一关。其艰苦程度超过湘江之战,超过翻越五岭,也超过四渡赤水。比起只有少数人参战的抢渡金沙江或飞夺泸定桥来,更是艰苦得多。</p> <p>“长征万里险,最忆夹金山”,就是如此。</p> <p>翻过垭口下山的路在连续的大雪天气下,两旁积雪很深。开车艰难如此,更何况徒步翻越,恶劣的环境可见一斑。</p> <p>翻过垭口没多远,似乎瞬间进入另外一个世界,这里已经是小金县境内,大自然的奇特不得不令人折服!</p> <p>翻夹金山之前在酒店认识一位从成都过来的驴友,我们互相交流着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他是一位航拍发烧友,借助他的拍摄视频,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一起感受一下巍峨的夹金山。</p><p>航拍器后方就是宝兴方向,大山阻挡了云层北上,所以导致了两端完全不同的景象。</p> <p>夹金山脚下夹金海子</p> <p>翻越夹金山后,山脚下如世外桃源,此番景色尤其像四姑娘山双桥沟内感觉。四姑娘山距离这里仅仅十公里左右。</p> <p>翻越夹金山后的第一个村。</p><p>2019年10月7日,我就是在这个美丽的藏族村寨偶遇重走长征路的大伯,从那刻起,埋下了一颗关于“长征”的种子。再次来到这里,内心充满感激。</p> <p>一个村落,因为一座山而命名,因为长征而众人皆知,这里处处彰显着红色的魅力。</p> <p>为了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四方面军于1935年4月底5月初进入阿坝地域,并派三十军政委李先念率三十军八十八师和九军二十五师、二十七师各一部共5个团去迎接红一方面军,于6月5日占领两河口,于6月8日占领懋功(今小金)县城。随后,一部分部队留在懋功,另一部分到崇化(今金川)、丹巴担任警戒;其他部队于6月9日占领从夹金山下山的必经之地达维(懋功县城东南)。</p><p>6月12日,一方面军先头部队一军二师四团翻越夹金山,与四方面军派出的策应部队九军二十五师七十四团(团长王祖营)三营在达维附近的木城沟意外相遇。</p><p>当时是上午,一方面军和四方面军隔着沃日河相遇。中央红军的军装是灰色的,还杂乱地套着五颜六色的“外套”,四方面军的军装是偏黑色的,而且军帽略大一点。当一方面军先头部队的侦察兵发现四方面军派出的先头部队后,一时敌友难辨,尽管双方部队都有迎接兄弟部队的思想准备,但事先没有准确的联系,然后,一方开枪做警告和试探,另一方还枪,但无人伤亡。为了分清对岸部队是敌是友,双方吹起了军号,这一下便弄清对方是谁了。两军官兵随即冲向达维桥,热烈拥抱,喜极而泣,在此地留下了一、四方面军第一次会师的历史佳话。</p><p>抵达达维镇时,达维会师纪念碑正在维修,达维会师桥被圈在了维修围挡内,在长征中有如此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值得修一座纪念碑、一个纪念园供后人瞻仰。</p> <p>小金县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军在这里先后驻留11个月。1935年6月8日,四方面军三十军程世才、李先念所部先期占领了懋功(今小金),准备迎接中央红军;其后,四方面军三十一军、九军的部队在懋功建设县、区、乡、村政权,开展土地革命运动,开辟根据地,直至1936年7月。在长征期间,这里有1000多藏羌儿女参加了红军。</p> <p>一方面军与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在沃日河会师后,庆祝会师的活动接连不断,到17日达到高潮,红军总政治部在懋功的天主教堂举行两军的团以上干部会师庆祝联欢会(“同乐会”),到会人数超过千人,把天主教堂内外围得水泄不通,既有会餐,又有歌舞、短剧和京戏演出。</p><p><br></p> <p>可想而知,在经历了诸多艰难险阻后,这支疲惫不堪的中央红军会师他乡,内心是何等激动!</p><p>整个懋功县城沉浸在一、四方面军会师的欢乐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