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昨夜雨,淅淅沥沥,滴滴答答,匆匆忙忙,正所谓:“七八点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万物皆渴,万物皆望。雨就是雨,它就像我们的教研,不因你喜爱而来,也不因你厌恶而去,更何况教研教学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教学彩虹的绚丽;没有教研的苦涩阴云,怎能有教学中晴天阳光灿烂。</p> <p> 我校开展“五个一”教研教学活动以来,政史地教研组全体老师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教研氛围,陆续开展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教科研活动,促进政史地教研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p><p> 教研工作中,本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5月26日我组成员以听尹江老师的《印度》一课,步入新学期第一次教研听课活动阶段。</p> <p> 教学活动是个技术活, 既要善于把知识放进生活情景中, 通过一些活动或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动起来, 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得出自己的观点、结论。又要把学生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在探究活动中, 尽可能引导学生多思考、多交流, 在鼓励教学中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如包桂萍老师在讲《印度》这一课时,她通过《西游记》的视频展示印度风俗导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p><p> 重难点的确定突破,要通过一系列具体可行的方法,如案例分析法、实践操作法等方法去突破, 在老师精讲的同时, 让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知识产生的这种过程,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p><p>如:我们两位地理老师在教学中处理《印度》的地理位置、天气、气候的问题时(在地理教学中有关天气、气候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知识,大部分学生学起来会感到十分困难)我们完全可以设计两个与印度季风气候的成因有关的表格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终归是重点突破了难点,省时而且还清晰。</p> <p>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生学习最强劲的动力。使一堂历史课生动丰富起来,教师自身必须要深入挖掘教材,并对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进行挖掘与开发。当我们把新资源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而且起到了我们预设以外的教学效果时心中万分窃喜。例如《明朝的对外关系》这一课,潘永树老师选择了一段郑和下西洋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入课堂。</p> <p>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王小东老师一个好学上进的青年男老师,为他的学生讲述《国家监察机关》时,堂堂七尺男儿在学生面前和风细雨,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的开展他的教学。他选材新颖、贴近生活。在讲解国家监察机关的监察范围时,充分利用课本案例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明确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先导,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 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视频材料的选择有时效性、实效性,贯彻整个课堂。 青年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有生力量,希望年青的教师“三思”自我不足,在漫长的教育之路上,不断的去思考,不断的去探索,不断的去进步。</p><p><br></p> <p> 我苦思冥想我的教学,不是为着一个难以理解的现象或问题,而是想往后的教学又该以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或什么样的名目来鼓励表扬孩子们的进取心呢?我反思我的教学………教学资源材料虽新,但利用充分吗?寻找了大量材料呈现给了学生。但这些材料有没有完全发挥它的作用呢?少而精,精而适用,应该是课堂教学最完美的追求,而素材冲淡了课堂主题,让素材淹没了课本知识,会不会得不偿失?又想想那节课上我用我喜欢的语速授完了整节内容,孩子们接受了吗?无疑又是一个教学中的缺憾吧?师生互动不够,教学中注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要有亲和力,要的激情等等这些我无所适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相信学生能力,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课堂不就火起来了吗?课上怎么就混晕了呢?我在反思……是啊,今天又一次想到那课,虽没有知识点的误导但教学方式的果敢处理使我内心深感不安……。</p><p><br></p> <p> 我们在匆忙和浮躁中,拼命地摇曳我们的生活,其实,当雨水淋湿干渴的你时,我们的幸福已被我们抓住。本学期各位政史地教师在教研活动的带动下,看的书、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有明显增强,课堂教学手段因教师的内涵提升而丰富多样。 </p><p> </p> <p> 我们的教师勤于反思,反思教学成为政史地教师的一个良好的习惯。在反思与研究中得到提高与发展。全体政史地教师不会让久旱的教研痛苦而静止,潇潇雨水的润泽必将彻底把痛苦沉淀在某个被遗忘的教研而再次翻滚重生。</p><p> 政史地教研组 </p><p> 2020年6月2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