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壁上红旗翻落照, 西风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时新。 洞中开宴会, 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 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 昨天文小姐, 今日武将军。 ——《临江仙 给丁玲同志》</h3></br><h3>当年主席这首词写的是在延安参加文艺工作的丁玲。丁玲一介芊芊女流,却用一只妙笔当起了在文化领域的革命先锋将。在那峥嵘岁月里面多少文化青年放下了优越的生活条件,越过千山万水前往延安,为的就是投身理想与革命中来。 </h3></br><h3>与丁玲不同的是,有这样一位女性,同样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潜伏在更加危险的地下战线上,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做着巨大的贡献。她便是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h3></br><h3>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这座拥有着3000年城史的古城终于免于战火的摧残。傅作义在向全国的通电中宣布与解放军达成了《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协议》。当初的剿匪总司令为何会在一夜之间改变了主意?</h3></br><h3> <h3>要知道在平津战役中虽然天津失守,但是这时候的傅作义手上依然拥有着足以与解放军一决生死的力量。当初信誓旦旦地向委员长立下军令状的傅作义为什么会在阵前最终选择放弃抵抗,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秘密呢?</h3></br><h3>其实,傅作义之所能能够放弃抵抗,促成北京的和平解放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其女儿傅冬菊的功劳。当时的傅冬菊是解放军地下战场上的联络员,早在北平被围之初,傅冬菊就已经悄悄地潜入城内。为了不让北平这座千年古城毁于一旦,傅冬菊找到自己的父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了自己的父亲,终于实现了北平的和平解放。</h3></br><h3>战争年月的不同信仰,傅冬菊的成长之路</h3></br><h3>傅冬菊1924年出生在山西太原。作为傅作义与原配夫人张金强的长女,傅冬菊少年时候一直都生活在父亲的庇护之下。当时的傅作义在阎锡山的手下当差,作为阎锡山最重要的心腹干将。忙于军务的傅作义与自己的女儿很少沟通,但是作为一个父亲,傅作义却也是十分疼爱自己的女儿的。</h3></br><h3> <h3>1941年,抗战到了相持阶段,前方战事吃紧。无暇顾及自己女儿的傅作义只好让女儿和自己的夫人们一同撤回到了大后方重庆。傅作义知道只有在重庆才能保证自己家眷的安全,才能让自己的女儿得到良好的教育。</h3></br><h3>就这样年仅15岁的女儿便离开了父亲,来到了重庆。在重庆期间傅冬菊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刻苦的精神,最终考入了西南联大的英文专业。在学校期间,傅冬菊不但成绩优秀,思想也是极为活跃的。</h3></br><h3>虽然出生在将军之家,少年的傅冬菊身上却没有一丝官家小姐的做派。在西南联大期间,傅冬菊积极参加各种进步学社,接触进步思想。终于傅冬菊的进步思想受到了“号角社”的注意,在接触了共产主义思想之后,傅冬菊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h3></br><h3>傅冬菊加入了“号角社”后,此后的日子里,傅冬菊就一直活动在我党的秘密战线之上。利用自己的身份优势多次为自己的同志提供方便,掩护自己的同志撤离和获取重要的消息。</h3></br><h3> <h3>傅冬菊知道,自己已经走上了与父亲全然不同的道路。但是他心里明白,虽然与父亲的政治主张与理想不同,但是自己与父亲一样有着一颗爱国的拳拳之心。联大毕业之后的傅冬菊成为了《大公报》的一名记者。</h3></br><h3>在《大公报》工作的那段时间里面,傅冬菊以笔代矛,加入到了革命中来。用自己的文字充当着人民解放事业的先锋军,相比较于延安的文艺干部,傅冬菊在国战区的斗争生涯异常的危险。多少次,傅冬菊的名字都出现在了军统保密局的暗杀名单之上,多次收到“警告”的傅冬菊顶着巨大的压力依旧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之上。</h3></br><h3>1947年傅冬菊加入了我党,正式成为了一名战斗在秘密战线上的党员。这时候的傅冬菊因为思想和立场上的差异,与自己的父亲傅作义可谓是水火不容。但是傅冬菊知道自己的父亲有多么的爱自己的女儿,在他心里面一直想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与自己的父亲又一次畅谈,也希望自己能够影响到父亲。</h3></br><h3> <h3>和平解放北平</h3></br><h3>1948年11月29日。平津战役正式打响。面对双方的僵持,面对即将生灵涂炭的北平。傅冬菊知道这时候自己应当做点什么,也知道这是自己和父亲沟通的最后机会。北平城内百姓的安危,城外百万将士的性命,全都在自己父亲的一念之间。于是傅冬菊主动请缨深入城内见到了自己的父亲。</h3></br><h3>在见到父亲的那一刻,作为一个阔别父亲多年的女儿,强忍着眼里面即将夺眶而出的泪水。见到女儿之后的傅作义同样心绪澎湃。但是作为一个战场上的司令官,傅作义只能将这样的情感深深的埋在心里。</h3></br><h3>用最为严肃的神情对待着自己的女儿,甚至吓唬她要将她下狱。但是傅冬菊并不恼,而是与父亲谈起了少年时候的往事。渐渐地将父亲的心结打开之后,在想父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揭露当时国民政府上层的反动本质,劝说自己的父亲要以人民和大局为重。</h3></br><h3>终于在傅冬菊的劝说之下,傅作义答应与围城的解放军谈判。最终傅作义与解放军达成了《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协议》北平终于和平解放。后来,解放后的傅作义,正是因为当初这个正确的决策,依旧在人民政府,政协等部门担任重要职务。女儿傅冬菊也终于同父亲冰释前嫌。</h3></br><h3> <h3>为理想不懈奋斗</h3></br><h3>解放后的傅冬菊并没有停止追求的脚步,为了自己的理想与信仰依旧工作在最为需要自己的地方。傅冬菊放弃了北平优厚的生活条件加入了第二野战军西南服务团,做了一名战地记者。后来因为熟悉报业媒体的工作,在《云南日报》的创办上也是积极的出谋划策。</h3></br><h3>西南战事稳定后,傅冬菊也没有停下脚步,先后在新华社,新华社香港分社担任重要职务。1982年,56岁的傅冬菊在得知新华社香港分社人力不足的情况下依旧主动请缨前往香港,在那里继续宣传党的政策,为统战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直到1995年,将近70岁的傅冬菊才从自己的岗位上离休。2007年,83岁的傅冬菊因病去世。</h3></br><h3>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傅冬菊与自己的父亲在战时因为不同的思想和立场对立,但是改变不了的是血浓于水的父女情深。改变不了的是两者对于祖国的热爱以及对于人们的这份忠诚。立场不同,两人曾用不同的观点看待国事;但是相同的热忱又让父女两人一起为新中国的繁荣奉献自己的力量。</h3></br><h3>在思想上,傅冬菊敢于寻找独立的思想,敢于与自己的父亲对立。在生活上傅冬菊全然没有官家小姐的做派。为了国家与人民的利益,坚持战斗在一线。用一支文笔,在人民解放事业中贡献了巨大的力量。</h3></br><h3>文/史海观复</h3></br> <a href="https://mz.mbd.baidu.com/r/51OGZHA46c?f=cp&u=9f8b46a63f773dd1"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mz.mbd.baidu.com,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