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观察地点: 中二班幼儿建构区</p><p>观察对象: 于可馨 卓俊航 杨雨璇 </p><p>观察者: 闫悦悦</p><p>观察目的: </p><p> 观察幼儿在建构区的游戏情况,培养幼儿对积木的搭建兴趣、搭建技能,与同伴的交往情况,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指导策略。</p><p>观察内容:</p><p> 师:今天我们来试试用这些积木搭建一座桥,好吗?</p><p>幼:好。</p><p> 师:那你打算搭建什么样子的桥?</p><p>幼:弯的、平的、拱的等等。</p><p> 师:那你们知道桥是由什么部分组建的吗?有桥墩、桥面、栏杆、斜坡这4个部分组成。我们一起试试吧。</p> <p>第一次</p><p> 一开始,他们各自从积木中选择自己想要的开始拼搭。馨馨先选择了长方形的积木,并将积木横着放在地上。又去拿了一块正方形积木,很快他将手上的积木与之前的积木连接在一起,并高兴的对我说:"闫老师,你看,我的桥搭好了。"我追问:"你搭的桥的哪个部分?"他说:"是桥面还有桥的下面。"而一旁的杨雨璇手里正拿着两个长方体积木跑过来跟我说:"老师,他还少桥的上去和下去的东西,我妈妈带我去看过桥,桥的两边还有两个斜斜的东西。我解释说:"那是斜坡。"说着,杨雨璇就把手里的长方形积木放到他刚才搭的桥的两边。</p><p> 第一次搭建就在两人的合作下,老师的讲解下完成。在作品交流时,我将馨馨与杨雨璇一起搭的桥介绍给孩子,并进行了解说。也因为有了孩子们的合作搭建,孩子们自我交流,让其他孩子也有了更多的创新想法和搭建技能,也知道要先搭桥的哪些部分。</p> <p> 师:有了第一次的模仿搭建和一些搭建技能,我们这次还是更深入的来搭桥,但是,这次的桥跟上次的桥有点不一样哦,看看图片有什么区别?</p><p> 幼:桥变好多了、桥变宽了、桥上有亭子可以坐等等。</p><p> 师:那你们知道这样的桥又要先搭哪个部分吗?对,我们还是要先搭桥墩、桥面、斜坡、栏杆,然后在此基础上把桥变宽或再在桥面上增加亭子等等,你们能尝试搭搭看吗?</p><p>幼:好。</p> <p>第二次</p><p> 孩子们自由选择区域进行游戏。只见航航跟璇璇两人手拉手一起进入建构区,两人一起头靠头说着什么,说完两人就开始选择积木拼搭,这次两人选择了长方形的积木做了桥面,圆柱形积木做桥墩,三角形跟长方形积木做栏杆,他们一边很认真的在搭建,一边还在说桥面要放好了,不然要倒。中途也有其他孩子过来帮忙拿积木搭建,不一会儿,一座桥就搭好了,两人很开心,还像其他孩子介绍自己的桥。</p> <p><br></p><p>分析与策略:</p><p> 《0- 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它伴随着幼儿的成长,是促进其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了解幼儿发展的最好场所就是幼儿的游戏现场,教师通过对幼儿建构游戏的观察,了解幼儿在进行建构游戏时的需要。</p><p> 1.为幼儿创设多次尝试的机会,帮幼儿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进行提升,获得发展,就要让幼儿勇于不断尝试。在多次尝试中幼儿会得到不同的经验,而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幼儿将经验提升和总结。</p><p> 2.帮助幼儿积累建构技能和方法,这种技能是需要通过学习、经历、引导与示范来获取。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使其获得建构技能和方法。</p><p> 3.为幼儿提供广阔的创造空间和建构物信息,激发幼儿的创造灵感。</p><p>策略:</p><p> 1. 发挥"同伴教师"作用,与孩子一起坐下来研究建筑物,讨论建筑物需要用的哪些图形积木,让幼儿深入了解建筑物的特点。比如说桥,引导孩子仔细地观察照片,让家长带幼儿观看实物桥,让幼儿结合桥的样子说出桥的特点及组成部分,充分理解桥。</p><p> 2. 利用晨间谈话、午睡故事、教学活动等等,将桥通过阅读区的绘本等多种方式呈现给孩子,让孩子画、看、摸,使孩子们对桥产生了解、熟悉和兴趣。</p><p> 3.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建构区可以充分为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促进他们在区角游戏与交流中其语言的发展,我们要让孩子的兴趣由被动到主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