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发展求同存异、不忘根坚守自我”的初中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

Lyu☀Jing

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而英语作为被世界广泛使用的国际性语言,成为了我国初中生的必修科目。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6月21日,我市红山中学的吕静老师在由“学习强国、央视频、一起教育”联合推出的“洞见与实践•数字化教育与未来”大讲堂之“中学英语论坛”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了题为《跨文化交际意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及实践反思》的主题讲座。 吕静老师的讲座包含“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和类型、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必要性、个人教学实践反思、 改进实践及感悟”四个方面。她首先介绍了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和内容、常见的跨文化交际类型,以及我国历史上跨文化交际的代表人物,并指出当代英语教师之所以要在英语课堂中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主要是基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全球化的需求、课程标准的要求”三个方面。 随后,吕静老师反思了自己课堂中“跨文化交际教学”方面的不足,如教师“唯考试分数论”、未能充分开发课内外教学素材、教学文化内容浅显零散,从而导致学生所学知识未能形成体系且多为被动接受,缺乏主动学习和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针对上述不足,吕静老师从“改进教学方法、精选教学素材、完善课程与考核”三个方面分享了她的改进实践。 改进教学方法:①通过阅读跨文化方面的相关书籍,提升知识储备、革新教学理念。 ②开发和丰富教学素材,运用多种方式将文化融入教学。如通过中外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西方商业文明和中国农业文明的区别;结合地缘优势、开展“蒙古族”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学习蒙古族人民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民俗风情和民族性格特征,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并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③开展文化体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交际实践。如通过英文短剧表演,学生将中国古典神话“哪吒闹海”与英语进行了中西合璧,并通过以感恩节为主题的短剧“奇异恩典”,了解了感恩节的由来;又如让学生通过国外研学,亲自来到异国他乡,体会文化差异性;再如通过在课堂上引入英文原著名篇,使学生明确各种文学体裁的文体特征、并感受英文的语言魅力和书中的世间百态。 ④发挥英语的工具性, 进行学科融合教学 ⑤注重学科立德树人功能 。 精选教学素材:①遵循“导向性、交际性、阶段性”原则精选教学素材。教学素材应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且语言是真实的交际性语言,并符合学生的现阶段的心智特征和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学习。②丰富各文化主题类型、均衡各阶段分布。教学素材应对外显文化和深层文化进行均衡呈现,并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视作同等重要。③适当调整各类文化的配置比例,均衡英语文化代表的目标语文化、中华文化代表的源文化、非英语文化代表的国际文化的呈现比例及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并体会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④弘扬中华文化,避免母语文化失语,增强文化自信。如通过在学习“饮食”这一话题时,将中国节气养生饮食文化、李子柒的时令美食、家乡赤峰的特色美食引入教学,使学生感受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鼓励学生依靠英语的交际性和实用性,抒发家国情怀,讲好中国故事,充分体现英语的语用功能。 完善课程与考核:①将跨文化交际内容纳入校本课程。以其所在的红山中学为例,吕静老师结合学校的“创办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名校”的办学理念和课程框架图,展示了该校所设置的“一带一路看历史、看世界、国际理解日”等跨文化交际相关课程。②细化交际能力考核评估。随着跨文化交际内容成为教学的重要部分,考核方式及内容也应随之做出调整,如将跨文化的意识、技能、态度、知识、语言水平纳入考核内容。、 随后,吕静老师指出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对不同文化持有开放、理解、包容的积极态度;帮助学生从全新的角度更好的看待和理解中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通过教师教学,帮助学生在面临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时,更有效. <br> 最后,吕静老师说:国际教育界一直倡导“to know(学知识), to do(学做事), to be(学做人) ”,外语教育应紧扣世界教育发展方向,为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世界公民而努力。周恩来总理曾用“求同存异”四字作为世界各国和平共存、共同发展的方针,而这四个字也可以成为我们给学生渗透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核心思想,文化没有优劣,只有区别。英语教师应引导学生采取一种客观、宽容的态度对待异国文化,避免以我们自己的文化、道德和价值观作为衡量标准,评判异国文化,同时又要避免盲目的追随、模仿异国文化,坚守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br> 吕静老师的讲座将跨文化交际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既融合了内蒙古地区的民族特色,又展现了英语学科的工具性特征,还显示了跨学科的人文底蕴。同时注意结合时事特点、弘扬传统文化,内容详实,有理有据,受到了参会老师们的广泛好评,老师们反响强烈,表示收获满满,颇受启发。

跨文化

交际

教学

文化

学生

吕静

英语

初中英语

老师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