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之教师说】相遇的美好---刘立春老师教学经验分享

言之命至

学校推荐词: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对待工作总是充满热情,踏实肯干。从她的脸上,你读出的不仅仅是善意和友好,更有宽容和奉献。她用自己的妙手,用最真诚的微笑,收获了学生对她的信任和爱戴。 今年的“爱心嘉年华”活动又开始了,操场上顿时成了小商品市场,人山人海,几个学部师生一齐出动,都在大显身手。我和学生一起备战了好几天,终于持证开业了,我带着几个“小销售员”忙着招呼“顾客”,收券找券,忙得不亦乐乎。 “老师,我买这本书”一个高个子男生挤到我班摊前,指着一本书要买。“来生意了,赶快拿货!”当我把商品递到“顾客”手里时,我才看清原来是我前年教过的小A 同学。现在他个子高了一头,脸依然黑黑瘦瘦,眼睛依然黑黑亮亮。他接过书,咧开嘴腼腆地笑了,说:“老师,你还记得我吗?我就是你教过的那个老背不会课文的学生。” 我当然记得,这个男生在班级里很文静,与大部分学生的活泼,个性张扬相比,他就显得与众不同了。他每天神情显得忧郁,也可能是天生就是这副表情,感觉他像个印度男孩,五官立体,皮肤黑黑,安安静静,从不惹事生非,这点令我很喜欢。印象最深的是他写的作文挺有文采的,是那种需要细细品味的文采——虽然不太明显。照我推测,语文成绩应该很好吧,可惜几次测试,都在中等偏下,特别令我抓狂的是背课文太费劲,短短的一篇课文,挨了几天,还是摇头不会。要是其他学生,我早就狠狠批评了,可是看到他那副无辜的表情,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瘦瘦弱弱的样子,怎么也狠不下心来,依然耐心鼓励,心想:每个孩子资质不同,性格不同,基础不同,也就不再纠结生气,就这样一直到了毕业。 现在小A能主动来和我打招呼,我也确实没想到,因为以我对他沉闷性格的了解,他不属于主动向老师打招呼的类型。现在的师生相遇是美好的,令人愉快的。记得已故台湾作家林清玄在《棒喝与广长舌》里写了王雨苍和郑人贵这两位好老师的极端典型:一个无限慈悲,把人从深谷里拉拔起来,一个是极端的严厉,把人逼到死地,激起前冲的力量,虽然他们的方法不同,但我相信他们都有强烈的爱,才会表现出那么特别的面目。这使我想起中国禅宗里,禅师启示弟子的方法,大凡好的禅师都不是平平常常,不冷不热,而是慈悲的,在生活的细节里找智慧来教化弟子,使弟子在如沐春风中得到开悟,这是伟大的身教,使学生在无形中找到自己的理想和道路。林清玄怀念最慈悲的王雨苍先生,也怀念那最严厉的郑人贵先生。 由此我想到了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常仁尧打师案件:路遇二十年前的老师,常仁尧想到的不是老师的恩,却是老师当年打他的仇恨,为此对已经年迈的老师大打出手。这位可怜的老师也没有感受到和当年的学生邂逅相遇的惊喜,却遇到了一场惊吓,当然打人者也被法律严惩。师生一场,相煎何急! 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无私关怀,每个老师和学生都有一段相遇的美好!因为若在日后还能被学生记起,便已是最大的快乐 ……

老师

学生

课文

慈悲

师生

相遇

林清玄

王雨苍

郑人贵

常仁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