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童年之(二)---百变魔尺

rainbow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如果说,“翻花绳”是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中国特色和中国记忆,那么,百变魔尺就是近代西方世界人类的发明。</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有人为了记录魔尺的玩法,编制了一种简易记录法,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第几块方块,用中文数字表示旋转的方向,这样,再复杂的图案都可以用一小段数字给精确地记录下来。掌握了这套方法后,人们就像看简谱能唱歌一样,只要看着那些数字,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用魔尺变出各种造型,不需要借助视频、图片玩魔棍。魔尺的学名是Rubik's Snake(官方名称是Rubik's Twist),和魔方一样,都是由匈牙利人厄尔诺•鲁比克(Ernő Rubik )在70年代发明的。</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百变魔尺又叫"鲁比克蛇",是高智能的智力玩具,可随意变化,自由组合。家长与孩子共同玩乐,可培养孩子的娱乐兴趣,开发智力,锻炼耐心,培养空间感。它可以变化成各种形状,比如:单个24段的魔尺可以变100多种精美图案,有天上飞的小鸟,地上跑的长颈鹿,水里游的小鸭子,地面爬的小乌龟,还可以变成鸵鸟、篮子,球,十字架,小蛇、骆驼、麦克风、汤勺;2个以上魔尺可以组装成更复杂,精美的花式。</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因此,继“翻花绳”后,四年(2)班的同学们在上两周又开展了新的课间小游戏---“百变魔尺”。</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快来看看我们的同学用百变魔尺可以变出什么来吧!</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喂~是妈妈吗?”</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好凶的“眼镜蛇”哦</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谁做的“剑”比较好?</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我还会做双球</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三角形可以挂在我的小脸上</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像不像小锤锤?</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还有各式各样的款式~~~</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老师还专门组织我们进行了激烈的比赛。比赛的结果:陈正炀19秒,李罡智20秒,胡茗哲35秒,范语晞13秒,许家仁11秒,邹铭洋15秒,魏宸13秒,俞凌冲16秒,郑雅迎17秒。让我们为这些同学鼓掌吧!</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小小的一根魔尺,在我们手中翻转拼摆,就创造出了这么多精彩的造型。</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老师们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即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把“学”变成“玩”,“教”变成引领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发现,全面提升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素质、体验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