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并在2009年,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首个入选的节日。</p> <p>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如《礼记》中记载,端午节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也有人认为端午节是为纪念伍子胥或曹娥。然而在民间,一般都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p> <p>俗语:“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夏小正》中也曾写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古代人认为端午节“五毒并出”,关于五毒,历来说法并不一,通常的说法是:蛇、蝎、蜈蚣、蜘蛛、蟾蜍。</p><p>从周代开始,端午当日便被认为是不洁不吉之日。因此,古人在端午节有驱五毒的习俗,也是意在提醒人们要防病避害。</p> <p>古人在端午节时,还会佩带精心制作的香囊。玲珑剔透的衣香粉荷包和香袋,内装芳香馥郁的药物如白芷、丁香等,其香气具有驱蚊辟秽的功效。亦有心灵手巧的母亲用五色花布做成小辣椒、小黄瓜、胖娃娃、小纱灯和小粽子等各式各样的小玩物,挂在孩子的身上,据说也是为了驱除瘟疫。</p> <p>“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古人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有些地区端午节时会把五彩丝线缠在手腕或挂在身上,传说可以续命,祈盼长命多福。</p> <p>在西北地区,人民群众每逢端午都会手工制作各种样式的香囊,俗称“耍货”。</p> <p>该组图片手机拍摄于旬邑县张洪镇农历五月初二集市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