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图。<br><br> 我对端午节和屈原,长期以来,可以说既清晰又迷糊。<br> 我清晰的是,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门前挂艾草,防蚊虫、祛邪。<br> 我迷糊的是,端午节好像又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周边有些国家也过端午节,韩国还跟我们争端午节为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br>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文化的普及,我逐渐认识了端午节和屈原。<br> 先说端午节。<br>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赛龙舟与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两大习俗,这两大习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br>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再加上夏季 “祛病防疫"风尚,在江南一带,愈发隆重。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则起于北方中原,又附会屈原在这一天投江,所以有些敬畏,不像南方那么轰轰烈烈,热热闹闹。<br>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也过端午节。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德国等也有端午期间赛龙舟的活动。2006年5月,我国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我国的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br> 我国于2001年6月25日,发行了一套端午节邮票。] <br> 邮票全套三枚。图案分别描绘了端午节民间赛龙舟、包粽子、避五毒的风俗习惯。 赛龙舟(划龙船)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邮票画面上是两只竞渡的龙舟,船身上刻画着龙头和龙尾。船两侧是手持木桨的壮汉,随着锣鼓点,齐心奋力划桨。两只龙舟绣旗上分别写有“风调雨顺”和“国泰民安”字样,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这幅图,把人带到了唐朝诗人张建封的诗《竞渡歌》:“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古老的民间风俗。邮票图案描绘着,在倒挂的蝙蝠上,悬挂着粽子、香包、长命锁和如意结。端午节在孩子身上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包,香包里装有艾草等香料,是为了驱蚊虫和防止邪祟的侵犯。挂长命锁是对儿童的福佑。挂如意结,意味着吉样如意。画面左侧花瓶中插有艾叶和菖蒲,是因为这两种植物有消毒杀菌、驱除蚊虫、清洁空气的功效。画面右下角所绘的是荷花及荷叶,因为端午节正值夏季荷花盛开之时,而荷花在民间也寓意祥瑞。 “避五毒”是指在端午节这天,按照传统习俗,人们用彩纸将“五毒”(指蛇、蝎子、壁虎、蜈蚣、癞蛤蟆)剪成剪纸,贴于门窗、墙、炕,或系在小孩臂上。邮票图案是葫芦符驱五毒。葫芦符是民间传统驱毒的吉祥图案,图中绘有虎头装饰,取其辟邪和析求安康的心愿。<br><br> 关于端午节,民间流传最广的认为是纪念屈原。而学者则认为,端午节的起源其实和屈原以及其他历史人物都没有关系。邮票是国家的名片。国家出版发行邮票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多方论证的。从国家出版发行的端午节邮票看,三枚邮票没有一枚提到屈原。看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之说是不成立的。<br> “端午”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西晋周处所著的《风土记》里,这部文献也成了现代人们查考端午节、七夕、重阳节等等传统节日的重要参考。周处写《风土记》时,离屈原已经五百年了。周处在书中首次提到“端午”及其风俗,但没有提到屈原。又过了二百年,南朝梁人吴均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是为了驳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曹娥。到了唐朝,端午节成为当时的重大节日。唐朝的诗人们自然倾向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毕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诗人。于是屈原就成了文人寄托自己精神境界的载体。从此,端午节就和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了,而且越来越深入民心。<br> 我知道端午节,缘于吃粽子。那时是小孩,记吃不记打的岁数。大人可能讲过有关端午节的事,我隐隐约约记得好像是说,把粽子扔入水中,是为了让水中的鱼鳖不要吃屈原。<br> <br> 下面说屈原。<br> 我有所了解屈原,是我1954年集邮后,收集到一套纪念世界四大文化名人的邮票,四枚邮票中第一枚就是我国的屈原。于是我就留心屈原、崇拜屈原。 图为1953年发行的屈原邮票。<br> <br> 我真正了解了屈原,是上初中后,语文课中有了文言文,开始学习古代汉语,课文中有屈原的《离骚》,以及大量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和诗歌之后。<br>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生于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br>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被誉为“辞赋之祖”和“中华诗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由集体传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br> 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刘向(前77年—前6年),沛郡丰邑(今江苏徐州)人。汉朝宗室大臣,文学家,楚元王刘交五世孙,经学家刘歆之父,中国目录学鼻祖。}和王逸的注本,屈原的诗作有25篇,即《离骚》一篇,《天问》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远游》、《卜居》、《渔父》各一篇。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说,还有《招魂》一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并非出自屈原手笔。据郭沫若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br>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br>这就是我了解的端午节和屈原。<br> <br> 不管怎么说,我愿意把端午节与屈原联系在一起。因为屈原投江殉国那一天,是端午节。<br> 于是,在端午节到来之前,我从网上阅读了屈原的部分诗作,并从其诗作中选出了一些诗句,写成9篇(加过去写的1篇)书法作品,算是对屈原的缅怀和纪念。<br> 因为屈原所处时代是战国时代,那时秦还没有统一中国,也没有统一的文字(小篆),所以我都用春秋战国时期的大篆写,而且尽量选用楚国的大篆。这些字,许多人不认得,但不要紧,我照片下面有释文。大篆象形文字多,很有欣赏乐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摘自屈原《离骚》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摘自屈原《九章·涉江》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摘自屈原《九章·抽思》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摘自屈原《九歌·湘夫人》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摘自屈原《九歌·东君》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扬波。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摘自屈原《九歌·河伯》<br> 这是2016年写的。在《诗人的梦》专题里,是小篆。 女娲有体,孰制匠之。舜服厥弟,终然为害。——摘自屈原《天问》 谁可与玩斯遗芳兮,长向风而舒情。——摘自屈原《远游》 青春受谢,白日昭之。春气奋发,万物遽之。冥凌浃行,魂无逃之。魂魄归来,无远遥之。——摘自屈原《大招》<br> <br> 以上所选的诗句,是把屈原的主要诗作都照顾到了。《九章》中有9篇,我选取其中2篇中的诗句;《九歌》中有11篇,我选取3篇中的诗句。《渔夫》中有句话很好,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但这句话不是屈原说的,而是渔夫说的。而且渔夫说了这话后,就扬长而去,不理屈原了。所以我就没在这里中选取这篇文章的诗句。<br> <br> 2014年秋,我与老伴搞了一次川渝鄂自由行,过三峡到宜昌后,我动员老伴到秭归,拜谒屈原故里。老伴腿脚不好,不能爬山和走太长的路,但还是满足了我的心愿,陪我去了。这使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屈原。 屈原故里。 屈原故里城门上竖着大端午。 在屈原雕像前磕了头,算是拜师。 在屈原读书的地方。我装模作样,看的是旅游图。 屈原祠。<br> 屈原祠最早建于唐朝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建设三峡工程时,屈原祠与张飞庙、白鹤梁、石宝寨,成为三峡库区文物搬迁复建的四大单体建筑。复建的新屈原祠占地2万多平方米,投资5000多万元。新屈原祠采用石木结构,继承了老屈原祠的地域特色和传统工艺。 屈原墓。<br> 屈原墓有两处。一处位于湖北宜昌秭归县凤凰山屈原故里。<br> 另一处位于湖南汨罗市的汨罗山顶。因在2公里范围内有12个高大的墓冢,这些墓冢前都立有“故楚三闾大夫墓”或“楚三闾大夫墓”石碑,相传为屈原的“十二疑冢”。 魂魄归来,无远遥之。 美篇的封面我用的是屈原在汨罗江,模板我用的是端午节赛龙舟,音乐我用的是湖北编钟乐团演奏的《楚商》。屈原看了,听了,应归去来兮。<br><br> 钮鲁生 20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