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小记

斯泰聋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 父亲的心愿</b></p><p> 马文峰的父亲是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很喜欢读一些艺术类的书籍,尤其是对绘画和书法情有所钟,而且擅长写作,青年时期曾在河南省文学刊物《奔流》杂志发表过文学作品。但是,现实生活并不允许他随心所欲的去做一个职业艺术家。家里有妻儿老小需要照料赡养,他又是弟兄七个中的老大,肩上的担子更重。教书匠的薪酬虽然不甚丰厚,但聊胜于无,加上全家辛勤的田间劳作,维持一家人的温饱尚无困难。所以,眼下还是要把本份工作做好,做一个合格、称职的教书匠。至于对艺术的憧憬,就只好先埋在心里,等待日后有利时机再生萌发吧。</p><p> 望子成龙是每个中国家长的情结。许多人将自己因诸多原因未能实现的理想寄望于下一代,文峰的爸爸也是这样。</p><p> 1982年10月,文峰呱呱坠地,教书匠满心欢喜。望着襁褓中的婴儿,他心里又泛起了一丝旧澜∶孩子,将来好好念书,做一个有文化的人,把我的梦想变成现实……。</p><p> 于是起名文峰,希望儿子长大后努力攀登文化艺术的高峰。</p><p> 小文峰,果能不负父望乎?</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文峰的爸爸青年时代照片。</span></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2.近水楼台</b></p><p> 父亲的言传身教和勤劳忠厚的家风熏染,为小文峰的成长铺就了一条虽有风雨,但从来不乏温馨的阳光小道。幼年的文峰,聪明伶俐,讨人喜爱,常常拿着粉笔头和蜡笔信手涂鸦。父亲看在眼里,心中每每荡漾起一丝喜悦和希冀。</p><p> 也是事有善缘,本县著名艺术家,书画巨擘马本立先生和文峰家是同宗,按辈份文峰该叫他爷爷。这层得天独厚的关系为文峰此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极有利的条件(关于马本立,参见笔者拙文:<a href="https://www.meipian.cn/1wupqsj8?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为艺术的人生</a>)。马本立先生学贯中西,博古知今,尤以中国花鸟、山水画名世。加之为人厚道,德高望重,故尔其斋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文人墨客你来我往。幼年的马文峰,经常看这位爷爷挥毫泼墨,听他和一众朋友谈书论画。有时,还会插上一两句童言稚语∶“这个看着好……”“这个不好看!”惹来人们一片笑声。马本立先生以其艺术家敏锐的直觉,看到这个孩子潜藏着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资,孺子可教。因此有一次他很认真地对文峰爸爸说∶“让这孩子学画画吧,他走这条路应该很合适……”。这话正中教书匠的下怀,自此,小文峰就正式成为了马先生的小学生。这种既是近亲又是师生的特殊关系延续至今,情谊愈浓。</p><p> 那些日子,是文峰父子难忘的一段经历。马先生当时在县文化馆工作,住在单位分给的科技楼一套房子里,文峰家在乡里,距县城十五里地,每逢星期天、节假日,父亲就骑自行车带着文峰到县城马先生家。小文峰坐在自行车的大梁上,双手紧握着车把,听着父亲吃力地蹬着自行车发出的咯吱咯吱的链条声,心里早已飞到了前方……。</p><p>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梦想是有力的翅膀。</p><p> 马老师认真地给小文峰讲解和批改作业,许多时候,还一字一句地给他讲解《芥子园画传》。而每当这时,文峰的爸爸就成为了一个旁听生,也在不失时机地认真倾听,悉心领教。一个发自天真喜欢艺术的人,就如同在心底里埋下了一颗火种,一旦有机缘,这颗火种就会燃起跃动的火苗,升起熊熊的火焰。</p><p> 有一个夏天的午后,小文峰带着自己的作业轻轻地推开马先生的画室,发现老师正在倚床小憇,他就呆呆地站在门口,大气不敢出一声地等待着。直到老师醒来,他才感觉到攥在手里的画纸已被手中的汗水浸湿。</p><p> 这很像是一幕鄢陵版的程门立雪。</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童年文峰</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少年文峰和远房爷爷——著名画家马本立先生在一起。</span></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3.男儿要远行</b></p><p> 2003年,文峰在开封第三师范美术专业学校毕业。有一天,他和往常一样去马先生的画室,先生递给他一份招生简章,系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开办的山水画高研班,地点在天津。先生让他用心准备两幅作品报一下名,争取能够进一步深造提高,文峰欣然遵命。不久,便接到了高研班的录取通知书,他激动得止不住通通地心跳!家里也在为他的远行做准备。</p><p> 文峰的六个叔叔个个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每家都不富裕,但是他们非常和睦,情同手足。几个人你一勺,我一羹地为文峰凑足了学费和其他盘缠。于是文峰怀着七彩梦想准备启程了。</p><p> 这是一个农村孩子第一次出远门,父母的担心是必然的,母亲生怕路上有个闪失,所以把一沓现金用布包好,再缝到贴身的衣服上。‘’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左看看、右看看、前后上下看看,终于还是忍不住偷偷地转身抹了把眼泪。</p><p> 父亲送他到县城汽车站,坐车到了省城郑州,晚上坐上了郑州直达天津的绿皮火车。一声长长的汽笛,宛如一声出征将士的号角,开启了文峰一段新的征程。</p><p> 火车在夜色中疾行,黑色的夜生发着天然的神秘和未知,极易使人产生莫名的恐惧。同时,夜的黑色也使得遐想的翅膀变得更长……。天津是什么样子?一夜没合眼的马文蜂望着车窗外时而一闪而过的灯光,一遍遍地想着。时而下意识地摸摸贴身的那沓焐得发热的钞票。很好,没丢。</p><p> 第二天上午,火车抵达天津站。</p><p> 他开始寻找最终目的地,怯怯地向行人打听,东张西望地寻找公交车站牌。在这座车水马龙的大都市和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他显得有些紧张、茫然、无助。惶恐中,竟然坐了两次反方向的公交车。</p><p> 终于,在快到中午的时候,文峰来到了天津市开发区第三大街22号的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的大门前。</p><p> 他是第5个报到的学员。一位热心的老师接待并带领他交纳了学费,又引领到了寝室,接着又帮助他到一处公用电话处,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报了平安。</p><p> 寝室分三个等级,每个学员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文峰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价格最低的四人间上下铺寝室。</p><p> 一切都安顿好了。按照常理,这时的文峰应该是一身轻松的,然而接下来却发生了一幕如电影中的蒙太奇般的颇具戏剧性的情节:他独自走到寝室,反锁了房门,拉上了窗帘,掀开自己的被子,蒙上头大哭了一场。</p><p> 这,似乎有些匪夷所思……</p><p> 大凡能使人哭泣者,不外乎有如下几种∶一、身体的痛苦,如伤病、劳累等疼痛。二、精神的痛苦,如伤心、失意、委屈等精神打击。三、激动和过度的快乐,如喜极而泣、热泪盈眶等情状。</p><p> 有专家说∶每一滴眼泪都是人们经历的一个缩影。</p><p> 文峰的这场蒙头大哭似乎很难定义,我们只好将他自离开家的那一刻起直到走进寝室的这一段时间的所有经历串连起来进行揣度:离开家后,父母和自己彼此初别后的强烈牵挂;一路上紧张、恐惧情绪的戛然终结;两次乘坐反方向公交车的尴尬和失落感;初来乍到,新环境、新面孔的陌生感;对即将开始的新生活的激动和兴奋……等等情绪的集合,所谓百感交集,于是大脑中以下脑丘为主的专门负责情绪处理的“边缘系统”,通过乙酰胆碱的神经递质,对分泌泪水的系统摸块发布命令,随之发生泪奔。</p><p> 这番搜肠刮肚的释说仍然显得牵强和隔靴搔痒,事实上人的感情世界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中最为复杂的世界。而越是最本质的,最深层的境界越是令语言显得苍白无力,可意会不可言传。那我们就止于意会吧!</p><p> 一场大哭,在有些特定的情景中,其实是很精彩的。也许此时的文峰才有了一身轻松的感觉,犹如盛夏酷暑的午后突然被一场雷雨打破……。</p><p> </p> <p>  本图片来自网络。</p> <p>  本图片来自网络。</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4.开课了,大师云集!</b></p><p> 报到第二天,高研班就开课了。来自全国各地的43名学员,带着各自的梦想,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学习和探求。</p><p> 教师阵容果然强大∶李宝林、孙克、王仲、吕云所、白庚延、陈玉圃、何家安、王隽珠、王春立、梅启林……这些老师们堪称当今中国美术界不同领域的领军人物,大都担任着中国美术家协会的重要职务,他们各显神通,诲人不倦,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拿手好戏和看家绝活儿展示给这些求知心切的学员们。</p><p> 文峰用心聆听着老师讲课,认认真真地记着笔记,课后还对照其他学员的笔记,生怕漏记了老师的哪一句话。他在学习期间按照老师的安排,先后临摹了古人的多幅山水名作,有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李成的《晴峦萧寺图》、郭熙的《早春图》、王蒙的《青卞隐居图》、沈周的《庐山高图》、龚贤的《千岩万壑图》等等。虚心地听从老师的指导,观看老师的临画示范,每一天他都觉得有着满满的收获,那种感觉犹如金秋时节在农田里收割的农夫一般辛劳而充实。除了作画,还有画理画论,幻灯讲解、外出写生、个人创作等等。这些系统而规范的学习令学员们眼界大开。</p><p> 文峰的作画水平在一步一个台阶地提高,他在结业前夕创作的《秋江帆影》受到老师好评并被培训中心收藏。</p><p> 课堂上的马文峰狼吞虎咽,狠不得把老师讲的内容一字不漏地收揽于心。而学习班的饭堂里,却几乎见不到他的身影,为了节省饭费,他主要以廉价的方便面充饥,偶尔去饭堂买一份菜,还会伴生一丝愧疚和自责。生日那天,他狠狠心,到饭堂去买了一个鸡蛋,为自己隆重地排场了一下。</p><p>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萦绕在他的心中,他时刻记着自己囊中的一点儿银子来自父辈们的滴滴汗水,他们是多么的不容易!每次端起饭碗,面前就浮现出了父亲、母亲、叔叔们一张张沧桑甚至憔悴的面孔,也念念不忘恩师爷爷马本立先生“德艺双馨,从艺先学做人!”的谆谆教诲。</p><p> 这个来自农家的孩子啊,没有忘本!</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5.结业不歇业</b></p><p> 2003年12月,文峰与朝夕相处的同窗师友依依惜别,紧张艰苦的学习日子结束了。回到家里又吃上了妈妈做的可口饭菜。他本该好好歇息一段时间了,可是,我们的主人公非但没有一丝懈怠,反而更加珍惜时间,努力认真地把学习到的东西进行巩固、消化,读书不倦,画笔不辍。为了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常常让父母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一个人伴着笔墨纸砚刻苦钻研。三伏天房间里闷热难耐,他就不停地用凉水毛巾擦拭自己的脸和胳膊,生怕汗水弄脏了画纸。隆冬季节,画案上的墨汁结了一层薄冰,他就在墨碟下面放碗热水。就这样一天天闻鸡起舞,周而复始。有一天母亲惊讶地发现儿子的头发在一缕一缕往下掉,慈爱的母亲再也忍不住了,强令儿子搁下画笔到外面活动活动,到地里做一些农活儿。文峰理解父母的心情,但是对绘画的一往深情是难以抑制的,常常,他手里握着农具,心里却在琢磨着“披麻皴、斧劈皴、解索皴,章法布局;六要、六长、三病、十二忌”……</p><p> 勤劳的农夫在田地里耕耘、播种,盼望着秋日的丰稔收获。马文峰在属于自己的一块田地里,苦苦地求索着,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着,期盼着。</p><p> 前方的路还有多远?有尽头吗?</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6.军营无悔</b></p><p> 2004年的冬天,文峰穿上了军装,奔赴烟台某部炮兵部队服役。</p><p> 走的时候,父亲、母亲送文峰到县城,目送文峰登上部队的卡车,两人的心里五味杂陈,既高兴又充满怅惘,也没了坐公交车的心情了,索性安步当车往家走。有意无意地将难捱的时间丢撒在路上。两人谁也不说话,只是各自不时地擦拭自己热热的泪水,不觉间,已经走完了十五里的路程到了家门口……</p><p> 当兵,其实是几乎所有男孩子与生俱来的愿望。从军习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热血男儿心向往之的选择。这一部分是由先天属性所决定,一部分是由社会和时代背景所决定。而且古今中外许多画家也都曾有过从军的经历。</p><p> 文峰负笈从军,到部队的第一天,新兵班长看到文峰包中的一捆毛笔和画稿,他诧异地问∶你是卖毛笔的吗?</p><p> 在军营里但凡有一技之长者,大都会有用武之地。毛主席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文峰的绘画特长,在部队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和发挥,他做了大量的文化宣传工作。写标语、办宣传栏、编辑军训简报等等都是他的拿手好戏,深受首长喜爱和战友的欢迎。鉴于部队还有一些业余美术爱好者,首长就让文峰挂帅,开办了长期的军营美术培训班。昔日在天津美术高研班端坐听讲的学生,此时堂而皇之地成了老师,一本正经地为一群端坐着的战友们传授绘画技艺。</p><p> 为了鼓励这个品学兼优的好兵,部队先后为文峰举办了两次个人书画展。展览可谓大获成功,数幅精彩作品为军区首长和社会名流收藏。他一时成为了所在连队和营部乃至旅里的战士名星。旅长啧啧称赞说:‘马文峰是咱旅里的小能人啊’!入伍第二年,他就光荣入党,还荣获了营嘉奖和优秀士兵称号,并荣立三等功一次。</p><p>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p><p> 有一个谚语说∶“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其实对大部分有过从军经历的人来说,这样说或许更确切∶“当兵从不后悔,不当兵后悔一辈子!”。</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文峰的爸爸妈妈。</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7.而立有成</b></p><p> 2006年,文峰服役期满,载着橄榄绿的荣誉回到了家乡。辗转分配到县教体局工作。自然,除了完成好本职工作之外,他对绘画艺术的追求是永远不改初衷的。经过了多年的绘画专业学习和实践,再加上在部队大熔炉的锻炼,更增强了矢志不移、吃苦耐劳、永不放弃的坚韧性格。</p><p> 执着的追求,不懈的努力,使文峰在县、市书画圈脱颖而出。2010年,文峰被吸收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后又被当选为许昌市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许昌画院院士,众望所归地担任了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对大家的信赖和认可,文峰果然不负众望,他尽职尽责地做着自己的工作。凡美协有活动,他总是及时把具体事宜告知各位老师同仁,收集作品、现场布展,常常忙得不亦乐乎。热情周到的服务意识和有条不紊的办事效率深受大家好评。</p><p> 文峰为自己取号琮隐,他说并非要做隐士,而是指从艺者应保持低调,不得太张扬,注重内在修养而忌哗众取宠,招摇过市。他的座右铭∶成功=不懈的努力+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p><p> 文峰居一栋单元楼的顶层,后又顺势在楼顶打造一处简易板材结构的专门画室,因该小区名梅苑新村,所以画室取名梅里草堂,如此,便有了更加适合创作的环境。文峰好友,时常有诸多画界同仁在此雅集。烹茗煮茶、谈书论画,宾客你书我画,满室佳作生辉。此情此景,不禁令人遥想当年兰亭曲水、睢园绿竹、邺水朱华……</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8.梅里草堂乐融融</b></p><p> 文峰的爸爸退休以后,文峰把二老从乡里接到县城同住。文峰自己也做了父亲,三世同堂,其乐融融。文峰对父母不仅仅是止于孝顺,更因为父子二人有着共同的对艺术的爱好和追求,所以他们之间有着超越一般父子亲情的更高层次的相知和相通。两人可以畅所欲言地交流讨论,也可对彼此的作品品长论短。于是看起来,他们既是亲密的父子,也是志趣相投的朋友。競競业业做了一辈子园丁的教书匠,离开了三尺讲台,告别了莘莘学子,现在有了充裕的时间来回头打理自己的丹青梦想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启程艺术之旅,他只是迟到,并没有缺席。</p><p> 曾经在梅里草堂看到这样一幕∶文峰在自已的大画案上作画,在屋子另一边的小画案上,父亲也在认真地画一张小幅的山水画,旁边摆放着一本《芥子园画传》。</p><p> 这场景多像童话里的故事,美丽、动人!这气氛有高山流水的和谐、温馨。当年为了培养儿子所付出的心血,已经绽放为灿烂的春华,如今父子同在一个画室挥毫舞墨,互相切磋,沉浸在丹青芬芳和笔墨的妙趣之中,这番情景,岂是金钱和权势能换得的?岂是豪车、豪宅可媲美乎! 人们对幸福的阐释各有不同,但,有许多幸福,真的不是金钱可以买到的。</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父子情深——文峰在画室里作画,老教书匠在旁边观看。这时候,谁是老师,谁是学生呢?😊</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文峰的父母、爱人和爱子。文峰没有出现在画面上,但此刻他并没有走远,因为,他是这张照片的摄影师📷~~</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多么和睦、幸福、美满的一家人!</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9.路遥遥,骏马莫停步</b></p><p> 文峰长得很帅,红扑扑的圆脸庞,苹果一般,用眼下少男少女的话叫很萌萌哒;高而结实的身材挺透着无价的青春和健康;常常弃车步行去单位上班,以便享受一公里快走的乐趣;一幅近视镜制约着他走路时很专注前方,并不左顾右盼;走路的步伐不大,但步频很快,显示着昨日军营遗风犹存……</p><p> 屈子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p><p> 文峰,向前走,莫负好时光,莫停步。趁着年轻,望你走得更远,更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