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五年,今年整66岁。父亲读完高中,考上我们西华县卫校,中专毕业后回到村子开始了他的行医之路,那年他十九岁。今天父亲节,作为儿子,我无意为父亲歌功立传,只是想将他的事迹行文为念,以表达对父亲的敬仰之情。 那时候,乡村医生被称为“赤脚医生”——“身背红药箱,千家万户留脚印”。从医四十七年来,父亲没有得到过任何荣誉勋章,也没有获得过任何证书。但是,在我心目中,他是一名全科医生。父亲走遍了村中的大街小巷!全村哪一家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乃至祖孙几代都接受过他的诊疗,都吃过他拿的药。这就是我的父亲,一名坚守着自己医者职责的乡村医生。把他的毕生心血奉献给了乡村医疗卫生事业。 父亲救死扶伤的情形在我脑海里不断闪现,有几个场景我记忆犹新。场景一:他的外科手术。那时医疗条件不好,有的腿上划了口子,父亲就用“钓鱼钩”样子的医用缝针把伤口缝上,包扎好。场景二:他救治喝农药自杀的。那是我小学二三年级,夏天,一个论辈分叫爷爷的人,抱着媳妇声嘶力竭的大叫:“相社,快快快,你婶子喝农药了。”在我家院子里,铺上凉席,几个人帮忙摁着喝药者,其中一人用棍别着她的嘴,往她肚子里灌蓝帆,后来得救了。场景三:救治农药中毒的人。小时候,我们那边种棉花的特别多,棉花生虫,必须打农药,几乎每天都有农药中毒的。记忆中一天最多的有二十多人输液,用阿托品,解磷定等药物治疗,印象里病人即将痊愈的时候会说胡话,那时不懂事的我“最爱”看这个场景。现在想来,盼病人赶快说胡话,心里何不是在为父亲助力啊。场景四:为夜间求医者治病,但凡夜间就医就是比较着急,患者为了使父亲赶快回应,就大声呼叫,用劲敲门。把我们从睡梦中惊醒。每当这时,父亲总是立马起床来,一边应着,一边穿衣。动作迅速而又敏捷,如受命出征的士兵一样,父亲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场景五:村里人习惯在吃饭时间看病,这个时间前来买药和看病的也特别多。只要有病号来,父亲总是把饭碗一推先接待病号,不让病号久等是他行医的原则和雷打不动的习惯。场景六:帮父亲去镇上“qi”药,就是批发药。这事大多是在大学后的假期里,父亲忙的时候就会说:“虎子,你去买几样药去吧。”我都会很乐意接受这种差事,觉得很神圣!骑个摩托车就去了。<br>后来参加工作后,开着车拉着父亲还去过几次。还有很多场景伴随我的童年,我的每一个寒暑假。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学会了打针,抓药,静脉穿刺等,到现在有个“随来小去,小小不然(老家土话)”的病,都会自己拿点药。<br> 在父亲的影响下,大姐学了医学,而我因为物理化学不好,不得不放弃。如今在一所医学院校工作,和医学相关的人和事我都会有别样的亲切,也许就是因为父亲是名医生的缘故,这就是爱屋及乌吧! 念父恩,情深似海,日月可鉴。父亲节上,六百里传音诉牵挂:儿在外,一切安好,每天都很努力。愿父母宽心无挂快乐每一天,身康体键幸福长!<div> </div><div> 写在父亲节的晚上</div><div> 2020年6月21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