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文刀

<p>父亲节,思念。</p><p>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十三年了 ,每每想到父亲,出现在眼前的却总是背影。父亲和母亲的相识虽然颇具传奇色彩,但结婚后却总是聚少离多。年轻时父亲总是外出,后来就是工作的调动,去个新地方先做几年单身然后家再跟着过去,没待几年又是调动。就这样直到休息了才算安定下来。所以,小时候父亲的形象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背影了。那时候总是清晨趴在窗户上看父亲离家的背影,那是父亲经常的工作内容,去野外的演习场。一去就是十天半个月,甚至一两个月都有。那时候,父亲的背影是高大的,直着腰板,挺着胸膛。</p> <p> 父亲母亲</p> <p>  父亲有个照相机,那还是上海相机厂为了国庆十周年出产的一批仿徕卡的限量版。每当父亲拉着我们拍照的时候,也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就是这部相机为我们留住了很多美好的时光,也算是一种奢侈的纪念了。</p> <p> 我和妹妹</p> <p>  小时候的欢乐时光还有就是跟着父亲去官厅水库游泳了,一是可以坐在车上看着窗外风驰电掣般向后飞过的树影和大路两旁宽阔的庄稼地,那感觉就像是自已在飞一样。二是可以在自然的大片水域中嬉戏打闹,虽然我们只不过是在岸边两三米的地方呆着,那也觉得很高兴很满足了。父亲游泳时总是穿着一件短袖衫,那是因为他的前胸后背有大大小小的十几处战争留下的伤疤。他说不好看,怕吓着别人。但是在我看来,那正是一枚枚抹不掉的军功章。父亲的一只手腕上有一处贯穿伤,那是在朝鲜战场上留下的,依照当时战地医院的条件是要截肢的,还是当时他的团长要求医生力保,才保住了那只手。后来每到阴天下雨那伤疤还是隐隐作痛,好像在提醒着父亲别忘了那场残酷的战争和来之不易的和平。</p> <p> 朝鲜战场上的父亲</p> <p>  父亲是个乐观的人,无论身处顺境或是逆境总能积极的面对,他的座右铭是——老实人终究是不会吃亏的。这是父亲一生做人的标准,也是教育子女的信条。文革中,父亲和许多人一样被安上了莫须有的罪名批斗,劳动改造。那时我上小学三,四年级,劳改人员的家属是不能随便探望的。一天,一个同学告诉我说吃饭的时候能看到父亲,于是中午放学我冒着回家晚了挨骂的风险跑着去了另一个生活区。果然,吃饭的时间到了,几个穿着旧军装,没有领章帽徽的军人排着队向食堂的方向走着,那其中就有我的父亲。我不敢走的太近,只是远远的看着父亲走过。父亲的背影依然那么高大,直着腰板,挺着胸膛。我想,正是这种精神,让他挺过了那场浩劫。</p><p><br></p> <p>  父亲是个闲不住的人,休息后在家学着做根雕,刻牌匾。自己上山挖树根回来雕刻,打磨,抛光。做出的东西虽然不入大师的法眼,却也玩的不亦乐乎。</p> <p> 父亲的手工和限量版相机</p> <p>  我见过父亲最温情的一幕,是在母亲生命的最后那几天。父亲每天都会去医院坐在母亲的病床边拉着母亲的手,不管母亲醒着还是昏迷着,说话或者不说话,就那么拉着手坐上一阵。那一刻,我发现父亲的背影已不再那么挺拔……</p><p> </p><p><br></p><p><br></p><p> 天堂里的父亲,您和母亲一定还是一对神仙眷侣,那里没有动荡别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