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新教育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应该培养出既有着民族情怀,又有着全球视野,既有着本真的生命体验,又拥有全面的科学知识,具有创造能力的未来公民。教师是践行教育使命的使者,我们应先于学生,朝着新教育的目标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素养。</p> 阅读随笔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p><p> 因疫情的影响,今年的寒假特别的漫长,为此也过了一个非常充实的寒假,在闲暇之余看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这本书被称为“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是一本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拜读的教育名著。这本书中共有100条建议,每一条建议都针对一个问题,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文中既有生动的真实事例,也有作者独特又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针对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议向我们娓娓道来,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籍,对我们工作在教育岗位第一线的老师来说,受益匪浅。</p><p> 读了这本书,令我思考最多的就是教师的自身成长。在第二章当中作者提到的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我也不断的在思考,我们的时间究竟从哪儿来?而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两条重要的建议:</p><p> 一、与书本结下终生的友谊。</p><p> 作者在书中给我们列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一位邻校的老师问一个历史老师“你花了所长时间来备这节课?”。历史老师回答:“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于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怎样进行这种备课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p><p> 二、持之以恒的阅读。</p><p> 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交的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是10:1,那么到了他有15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成了20:1、30:1、50:1,而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定期梳理自身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知识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合理的分配好时间,结合阅读计划,一一落实。古人云:“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的确,只要我们持之以恒读书,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p><p>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给教师的建议》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又仿佛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又像慈祥师长,不断地给我们以指引。站得越高,才能看得更远。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会继续研读这本经典巨作。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用这100条建议,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工作。</p><p style="text-align: right;">——魏伟平</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跪着教书》读后感</p><p> 《不跪着教书》是著名教育家吴非对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是作者对一个个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他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没有空洞的说理,分析问题深入透彻,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读后让人受益匪浅。“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p><p> 一、“不跪着教书”,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师德情操。</p><p> 师德是为师之本,是教师的灵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学校里所做的一切,都应当包含深刻的道德意义。” 因此,高尚的师德情操应当成为教师追求的首要目标,而热爱教育,献身教育,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则是高尚师德情操的基石。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保持高尚的情操,这才是一个“ 站直了” 的人,一个头顶天,脚踏实地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给与学生快乐与幸福的人,一个能够感染学生,给与学生良好品德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想起来就会含笑于心的人……</p><p> 二、“不跪着教书”,教师应该具备精湛的教研能力。</p><p> 当一名教师容易,当一名具有精湛的教学能力的教师难,时代在呼唤师德的同时也在呼唤着师能。娴熟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学效果的基础,这个教学能力有些是可以用语言来向别人表述的,有些只能意会。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逐步形成,这无疑要求我们要像对待绿叶上的露珠一样认真精细地善待每一位学生,教师平素的工作一板一眼,要精致每个环节,细雕每个问题,准确地传承文明,科学地启迪智慧,让受教育者真挚地感悟人生。教师在课堂上的人文意识、专业技能,包括他对学生的态度,和蔼可亲的面容、亲和的语言、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影响学生学习知识的信念。我们的教学任务不是单纯教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使他们终生受益,这才是我们每位老师的根本所在。更新知识,学会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力求创新,会用现代化手段教学,身心健康,这是师能的呼唤,这更是“ 站直” 的教师的追求所在。</p><p> 三、“不跪着教书”,教师还应与时俱进,永具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p><p>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需要创造教育。未来教育的挑战,不仅是针对学生,更重要的是针对教师。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的能力,将是21世纪教育的宝贵财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创新的天地,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引导和启发学生发展、创新的同时,自身也要不断创造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价值,做到在继承的同时有所超越。经验诚可贵,创新价更高。可见多读书,不断学习是何等的重要啊!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常教常新,永远流淌着时代的春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开拓创新便是教学的源头活水。</p><p>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的教育放在首位,人文为本,育人为先,重视道德教育,重视人文教育,重要的是关注人的健康成长。</p><p style="text-align: right;">——安新娇</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教人幸福的生活》有感</p><p> 教学首先是一种乐趣,在文本中找寻前人书写下的人生痕迹,孩子们在启发下发现文字本身的美丽趣味和文字背后那无限的意境!教学还是一种智慧,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教学更是一种艺术,因材施教,近取譬论,触类旁通,打开思维的窗扉,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孩子的生命拔节生长。</p><p> 爱心永驻。教师要成为一个博爱的人,爱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成长为有尊严的、有独立人格和精神的人。这个爱,不是溺爱,是一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的爱,这个爱,可以慈祥,可以严厉,可以澎湃,可以内敛;这个爱,是当孩子有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予最大的帮助,当孩子伤心难过的时候及时给予最温暖的抚慰,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及时给予最到位的纠正;这个爱,是有教无类,是因材施教,是弱智固之,强者削之,是要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之。有了这些真挚的爱,才有了教师职业最深远的意义。</p><p> “教育从关注细节入手”人的行为在细节上常常带有无意识性,是内心世界自然、真实地流露。人正是在细节中展示自己,也最容易从细节中接受教育。学生还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行为中的无意识行为更明显,作为教师,要在学习、生活中捕捉学生的德育细节,在关注学生无意识的细节中捕捉教育的良机,从细节入手,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感。我们不能指望瞬息间扭转孩子们某些错误的观念,但有义务给他们一个正确的导向。当导向成形成习惯,化为常识的时候,观念的扭转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p><p style="text-align: right;">——钟倩</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学数学教学策略》随笔</p><p>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怎样才能把教师的外部指导内化为学生的能动活动?怎样才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p><p> 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这本书中,吴正宪老师说过:好课不是靠说出来的,好招不是靠模仿出来的,好教师不是靠教出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爬滚打历练出来的,小学数学教师读书笔记,小学数学教师的读书随笔。从这本书中,我有以下的感悟:</p><p> 1、展示潜力,让学生佩服。有位老师学识十分渊博,他不仅仅仅研究数学,还喜欢人文历史、新闻时事等,讲课的时候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学生们个个都很崇拜他。另一位名师则是计算潜力超级强,再难计算的数据对他来说都是小菜一碟,学生个性敬佩。学生喜欢某一个数学老师,理由很简单,可能只是因为老师随手就能够画出标准的圆和椭圆。</p><p> 2、展示人格魅力,让学生敬服。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很容易感染到学生,比如幽默、严谨。有很多学生喜欢老师的理由是:“她认真负责到家了,天天都有新花样,辩论会什么的,干啥啥行!”</p><p> 3、用心关爱学生。如果想让所有学生都喜欢您,那就平等对待他们吧!课堂上,如果有成绩不好的学生举手发言,明知他会回答地一塌糊涂,也要鼓励和支持他。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进步和学习的乐趣很重要。如果您想改变某个学生的话,那就去“偏爱”他吧!我们以前向学生了解过喜欢老师的原因,不少学生这样说:“我喜欢这位老师,是因为她待我像待自己的妹妹一样。”“有一次我数学考砸了,老师在我的作业本里夹了一张纸条,问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我感动极了!”</p><p> 4、与新潮事物、生活相结合。很多学生不喜欢数学,因为他们觉得数学没有用处,那么我们就要时刻向学生传递“数学有用”的信息,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的数学包括身边的事、新闻时事等,比如:让学生知道自己家里每月消费多少米,多少油,多少盐等,人均消费多少,房屋面积等等,让学生体验到思维的魅力</p><p> 5、跟学生一齐创造成就感。兴趣与成就感往往有很大关系。每个学生都有想成为研究者、发现者的内在愿望,都有被认同和赏识的需要,都期望取得成就和进步。校信通里的名师们十分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上课的时候也会透过轮流提问等方式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传递老师的重视。</p><p> 6、名师推荐,能够鼓励学生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写自己的成功记录。错题本很重要,但只有错题本,学生就只能多关注自己的失败经验,用成功记录本记录自己做出某一道对自己来说比较难的题目的过程,记录下这天比较昨日的点滴进步,能够增强成就感,增加学习兴趣。</p><p style="text-align: right;">——欧阳珍</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p><p> 做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这样才能启迪我们的智慧,受益无穷。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它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处于茫然中的我以指引。如何在教师岗位上能够将工作做好,我从中总结出几个我要努力的方向:</p><p> 一、读书,读好书</p><p>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p><p> 二、赏识学生</p><p> 苏霍姆林斯基还告诉我们要赏识学生,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向善向美。可见,赏识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不过,我们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p><p> 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教育好学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实践,扬帆远航。</p><p style="text-align: right;">——黄钰煌</p> 教育随想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对小组合作的点滴尝试</p><p>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他们,而要努力地拓展“研究”的时空,有所选择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广阔的、开发性的时空中,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果实,通过合作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p><p> 小组的组建,我认为一般可安排4—6人,最好是4人一组。分组前,要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组长一般先让能力强、学习好,并且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当。这段时间,教师一定要培养组员友好合作的习惯,培养组长管理、组织的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学习后,可轮流让每个组员当 一当组长,展示展示他们的领导和组织的能力,都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也可增加学生合作的信心。</p><p>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但如果组织不当,学生就很容易出 现拉大差距的现象,学习好的始终唱主角,差的学生总等待别人的帮助,等待别人说出答案 。所以开展小组评比活动,给小组打分是激发每个学生都认真学习的好办法。</p><p>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我们只有不断探讨,不断反思、改进,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适应新课改的教学。</p><p style="text-align: right;">——黄银雪</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插上评价的翅膀,让每块金子都发光</p><p> 音乐教学的评价与其他学科相比,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缺乏绝对唯一的尺寸,音乐课的成绩不能完全用书面的形式统计,一首歌、一张卷子不能评定一个学生的一个学期的学习效果。音乐评价手段的不正确,可能会扼杀学生的音乐学习欲望和兴趣,会把音乐教育引向歧途。多用赏识性的评价,学生不但感到了快乐,同时给周围的学生带来了快乐。在赏识性评价的带动下,学生能够学会与同学的友好相处,能够唤起学生参与合作的信心,课堂上,教师可以用语言、动作、表情适当地、风趣幽默地给予学生评价,对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成绩,都要进行适当的表扬或鼓励。或是鼓掌对其成绩予以肯定,或是送上一句名人名言,或是赠送一件小礼品对学生适当地进行鼓励,例如在班级音乐活动上,我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说、唱、律动、伴奏及情景设计,每个学生均以自己的特长为主,最后学生采用综合自评、互评的方式,评出等级。每位学生既是演员,又是观众也是评委,而他们既想当出色的演员,又想当称职的评委,也想当热情的观众,其乐无穷。在和谐的气氛中,学生们既愉悦了身心,又陶冶了情操;既展示了特长,又增强了兴趣;既体验了成功,又促进了个性发挥。</p><p> 短短三年来的音乐教学,给我留下众多的兴奋点和思考点,也让我看到了学生在积极自发地接触音乐,参与音乐,创造音乐过程中,不断提升了审美能力,更能人人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的邀游于充满创新快乐的音乐殿堂之中。</p><p style="text-align: right;">——胡俊玲</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经验+反思=成长</p><p> 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构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可见,经验和反思对教师的成长有着十分大的好处。</p><p>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你要想跑得更快,要先学会停下来。”这句话是说在跑步中我们要学会停下来,这样能够对自身做全面彻底地调整,也能够积累更多的体力、技巧和方法,以更高的速度冲刺。跑步是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试着在教学中多反思,使自身获得的经验上升到必须的理论高度,那么,我们的专业技能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仅有运用头脑真正地反思,才会有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p><p> 透过我的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反思,使我真正地体会到,反思,对一个教师的成长,真的很重要。记得一个老教师曾经说过,他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回想下今天的教学:哪些是取得了好的效果的?哪些是没达到预期效果的,改怎么改进?今天哪个学生的表现很好,要怎么鼓励她继续保持?哪个学生今天状况不太佳,应该找她聊聊?孔子有云:一日三省吾身。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尚且能日日反思自身,作为一个新老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常常反思呢?</p><p> 我想,仅有坚持不懈做着反思教育的教师,才是真正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所收获的人。一个拥有用心态度的人,总是能在各种逆境中寻找到坚持下去的理由。由此想到我们平时教学中的反思也是一样,仅有首先抱有用心反思的态度,才能真正做到反思,做好反思。</p><p> 所以,想要真正反思成功,先有用心的态度吧。</p><p style="text-align: right;">——黄婷</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快乐体育</p><p> 一个好的体育老师不能只上一节好的体育课,要随时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每堂课都有新感受,喜欢上体育课。第一次上课时,我们可以教学生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学生会很感兴趣,第二次也许也很感兴趣,那第三次呢?第四次呢?若干年后呢?社会在进步,教育教学在创新,依旧是原来的知识和方法学生学久了会感到疲倦,厌烦。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让我们的体育课堂与时俱进,才能促进教学的发展,才能使快乐体育真正快乐起来。</p><p> 除了改良课堂教学模式外,我们还需真正做到关爱关心学生。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老师们要细心的去发现、发扬。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只要付出爱心,枯树也会发芽;只要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是每位老师必备的修养;以爱为根基的情感激励,是做好老师的关键。就让这些含苞的花蕾在阳光的沐浴和雨露的滋润下尽情开放吧。</p><p style="text-align: right;">——黄桂庭</p> 编辑:黄懿<br><br>审核:定南四小新教育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