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抗美援朝亲历者陈凤桐、李加兰夫妇

九九

<p>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70周年。</p><p><br></p><p>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与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联手打制“口述—亲历抗美援朝”,对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进行采访。</p> <p>6月19日下午,联合采访组采访了抗美援朝亲历者陈凤桐、李加兰夫妇。</p> <p>陈凤桐,男,96岁,河北人。1945年参加革命,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任朝鲜新城川、阳德地区军代表(1954年一度回国,在铁道部任职,后又赴朝鲜参与管理战俘遣返运输工作);1955年回国。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和军功章。1959年调福建工作,是第一任福州铁路局运输处处长。后任福建铁路两线工程指挥部党委书记兼总指挥。1985年离休(正厅级)。</p> <p>(陈凤桐保存的历史照片)</p><p><br></p><p>1951年,在太原铁路分局从事运输管理工作的陈凤桐,听说志愿军急需派懂铁路运输业务的军代表赴朝,就报了名。不久,他接到任命,便立即整装前往朝鲜。那天,他一个人冒着大雪跨过鸭绿江,到朝鲜897部队司令部报到。</p><p><br></p><p>在朝鲜,他历任朝鲜新城川铁路分局阳德地区军代表,沙里院分局、咸兴铁路局分局长,军运处长等职务。自此,一直战斗在铁路运输第一线,直到抗美援朝战争全面胜利。</p> <p>(陈凤桐保存的历史照片)</p><p><br></p><p>阳德是个四面环山的小城镇,是铁路编集列车的火车站,也是敌机轰炸的重点目标。陈凤桐到阳德的第二天,美军机群即对阳德狂轰滥炸。先是环山轰炸扫射,接着是狂扔燃烧弹。阳德镇瞬间火光冲天,变成一片火海,横尸遍野,惨不忍睹。火车站被炸的只剩下歪曲零乱的轨道。车站附近都是水稻田,敌机轰炸后到处都是2米多深的坑,无法架设铁轨。附近没处取土填埋,时间非常紧迫,而铁路运输线不能瘫痪!陈凤桐果断决定:让战友们把列车上部分成箱的罐头和袋装大米暂时填充到弹坑内代替路基,将被炸毁的铁路钢轨一段一段连接起来,铺在上面,让列车慢行驶向前线。</p> <p>(陈凤桐保存的历史照片)</p><p><br></p><p>为避开敌机的轰炸,陈凤桐及战友们利用地形在山沟隐蔽处挖建洞穴,白天将所有的军用列车停在山洞里,晚上用口吹哨子做信号,引导军列出洞进车站,给蒸汽机车加满水后,将军用物资运往前线。</p><p><br></p><p>同时,他们在山洞顶上隐蔽处架起机枪,对敢来轰炸破坏的敌机给于反击,成功击落数架敌机。</p> <p>(抗美援朝历史照片)</p><p><br></p><p>顺川泉城铁路运输也属阳德管辖。顺川的大同江铁路大桥是敌军的重点封锁线,更是我军重要的运输枢纽。美军凭着强大的空中优势,对我铁路运输线路狂轰滥炸,大桥被敌B29轰炸机炸毁。为保证前线军用物资及时运到,陈凤桐等配合铁道兵战士们在临侧抢修了一个便桥通车。之后,便桥又几次被敌机炸断。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没有气馁,很快想出了对付敌人的办法。傍晚开始在便桥上铺上钢轨通车,快天亮时再把钢轨拆掉,这样,白天敌机侦查没有发现轨道和列车就飞走了。而我们的军列每夜无间断徐徐通过了大同江敌机封锁线。</p><p><br></p><p>在不能使用信号灯的情况下,陈凤桐想出了一个办法,组织大家把旧钢轨锯成小段架起来,每200米左右设置一个点,将敲打旧钢轨的声音传递给列车司机,作为列车前进或停车的信号。他们就是用这种土办法,在敌机封锁线下多次顺利地集结列车运往前线。</p> <p>(抗美援朝历史照片)</p><p><br></p><p>在敌我双方武器装备力量悬殊的朝鲜战场,为了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畅通,为了保证战争的顺利进行,陈凤桐和战友们置生死于度外,在敌机密集轰炸、严密防守之下,建立起了一条炸不烂、摧不垮、掐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粉碎了敌人的狂妄与阴谋,也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p><p><br></p><p>1953年7月,陈凤桐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三级功勋章。同年11月,他和同在朝鲜战场上的未婚妻回国完婚后,又赶赴朝鲜沙里院铁路分局,管理平壤至开成区段的美军和李承晚战俘遣返运输工作。</p><p><br></p><p>1954年1月,陈凤桐调到咸兴铁路局军事交通处,帮助朝鲜恢复铁路建设和起复堆在路基两侧的车辆及机车回国。1956年4月,陈凤桐奉调回国。</p> <p>李加兰,女,89岁,山西人。1949年参加革命,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任阳德地区电话所主任;1954年回国,在铁道部任职。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1959年调入福建福州铁路局任职。1987年退休(主任科员)。</p> <p>(李加兰保存的历史照片)</p><p><br></p><p>1951年8月,领导批准李加兰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编制在05部队。她们乘坐太原--沈阳专列到达沈阳办事处,领了军装、装备等物品后,随志愿军部队继续前行。刚跨过鸭绿江,就遭遇敌机一小时一次的狂轰滥炸。飞机的轰鸣、机枪的扫射、炸弹的爆炸和呼啸的风在耳边响成一片,震耳欲聋。她们只好一会儿快步走,一会儿趴在草地里躲避飞机。满山遍野都是炸弹坑,直径都有三四米宽,三四米深,一不小心掉进坑里就很难爬上来。就这样一路坎坷,行军一个多月,才到达目的地--朝鲜高元铁路分局电话所。电话总机隐蔽在山洞里,周围有乱草遮盖目标。</p><p><br></p><p>在高元铁路分局电话所,李加兰作为主任,工作任务很艰巨,要保证电话及时通畅,迅速将上级领导的指示命令传达下去,保证铁路军运列车运往前线的任务顺利完成。她们的营房在离电话总机山洞五六十米的一个简易小房子里。朝鲜的房子是进门上炕,鞋子脱在门外。她们开始也照当地风俗,将鞋子放在门外,哪知美军燕马式飞机飞得很低,门口放的鞋子暴露了目标。敌机又是扫射,又是扔炸弹。还好炸弹掉在离门口两米多远的地方,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经过这次轰炸,她们有了经验,再也不把鞋子放在门口了。后来,她们逐渐积累了战场经验,一听到敌机轰鸣声,就赶紧靠着后墙坐下(后墙是大山)。</p><p><br></p><p>在朝鲜战场,铁路通信工作任务不仅艰巨繁忙而且十分重要。电话线往往是刚刚修好又被敌机炸断。查线接线躲敌机,通信人员日夜忙个不停。正是因为她们日以继夜不辞辛苦,才保证了军运列车前运任务的完成。同时,由于朝鲜战争飞机多,炸弹多,天空经常灰茫茫的,空气中尘土飞扬,电话线路受此影响,经常出现地气、混线、杂音等情况,双方通话听不清楚。遇到这种情况,话务员们都耐心细致地一字一句帮忙传达,或者用其他办法转达。</p> <p>(李加兰保存的历史照片)</p><p><br></p><p>1952年,局势紧张。领导指派李加兰去平壤铁路管理局参加一个紧急重要的战备会议。那时她只有20岁,到朝鲜后是第一次单独执行任务。高元距离平壤百十多公里,在异国他乡,又是战争时期,公路、汽车、火车什么也没有,只有“四多”,即:敌特多、敌机多、炸弹多、弹坑多。对于一位女战士来说,困难和危险可想而知。幸亏她刚学会了简单的朝鲜话,拿着地图一路走一路问。晚上就找一处残垣断壁处休息,天亮继续赶路。途中,她在一堆炸弹坑旁遇见一位朝鲜人,便向他问路。没想到此人竟是这个不知名的小车站里的站长。这个姓朴的朝鲜站长听说李加兰要去平壤参加紧急会议,二话没说,随即从不远的山洞里开出一个挂有一节破车皮的火车头。于是,一个车头、一节车皮、一个司机、一个乘客,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把她送到了平壤。</p><p><br></p><p>紧急会议的主要内容是:防范敌人实施的细菌战阴谋。美帝侵略者为了达到侵略目的,不仅狂轰滥炸,还使用细菌武器。他们用飞机投下很多貌似“贵重”、“好看”的物品,如金手镯、金戒指、金项链,以及蚊子、苍蝇等,用以散播细菌,达到毁灭中朝人民的罪恶目的。会议要求大家做好反细菌战工作,加强防卫与防护,并把报告内容迅速传达给每一个同志,彻底粉碎美帝国主义的阴谋。</p> <p>(李加兰保存的历史照片)</p><p><br></p><p>通讯工作是两班制,但在朝鲜休班和当班一样忙碌。当班时,要认真接通每一个电话,迅速传达上级命令;休班,要站岗、放哨、巡逻,打击和防范敌特及敌伞兵的偷袭,还要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去抢修敌机炸断的电话线。敌机经常在铁沿线轰炸,除了细菌弹外,还有定时炸弹,严重威胁着志愿军的工作和行动。每一次敌机轰炸后,战士们都要冒着生命危险,在工作区周围寻找定时炸弹和带有细菌的毒物。</p><p><br></p><p>“定时炸弹会发出滴答声响,趴在地面听可以发现;发现后就要尽快把它挖出来,安全引爆。发现细菌毒物,则必须挖深坑全部掩埋。”李加兰在回忆录中写道。不管是排除定时炸弹,还是处理带有细菌的毒物,那可都是生死考验啊!</p><p><br></p><p>在朝鲜的几年里,李加兰及战友们置生死于度外,对工作尽心尽责,保证了铁路军运任务的完成,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好评,并荣立了集体二等功。</p><p><br></p><p>1953年7月25日,朝鲜停战。领导给李加兰一个月的假,与同在朝鲜战场的未婚夫陈凤桐回国完婚。</p><p><br></p><p>1954年,李加兰奉调回国。</p> <p>(神仙伴侣)</p> <p>(神仙伴侣)</p> <p>(神仙伴侣)</p> <p>(神仙伴侣)</p> <p>(神仙伴侣)</p> <p>(两代人)</p> <p>(全家福)</p> <p>(全家福)</p> <p>(全家福)</p> <p>(四世同堂全家福)</p> <p>(陈凤桐的任命书)</p> <p>(陈凤桐的任命书)</p> <p>(陈凤桐的任命书)</p> <p>(陈凤桐获得的朝鲜三级国旗勋章)</p> <p>(陈凤桐获得的朝鲜军功章)</p> <p>(纪念章)</p> <p>(陈凤桐的持枪证)</p> <p>(2019年,陈凤桐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p> <p>(历史资料)</p> <p>(新闻报导)</p> <p>(老照片)</p> <p>(老照片)</p> <p>(儿女们的心意)</p> <p>(儿女们的心意)</p> <p>(采访陈凤桐)</p> <p>(采访陈凤桐)</p> <p>(为陈凤桐采集影像)</p> <p>(为陈凤桐采集影像)</p> <p>(为陈凤桐采集影像)</p> <p>(为陈凤桐采集手模)</p> <p>(为李加兰采集影像)</p> <p>(为李加兰采集手模)</p> <p>(为李加兰采集手模)</p> <p>(采访花絮)</p> <p>(采访花絮)</p> <p>(采访花絮)</p> <p>(采访花絮)</p> <p>(采访花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