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是父亲节,一大早看到女儿在微信上发来的祝福,心中暖流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而对我来说却是一个没有父亲的父亲节,尽管我还保留着他的手机号,但我的祝福已不能再发送到他,只能将祝福语化作对他的怀念。</p> <p> 父亲是大学里从事汉语和语言学教学的副教授,除了学术论作、授业解惑外,几十年来伴随他最久的就是书法了。</p><p> 父亲一手好书法,源于幼时私塾先生的严格要求和训练,也养成了他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风格。</p><p>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艺术库中的瑰宝。父亲热爱书法,终生勤研书学,遍临金石善本,从而篆隶楷行草乃至金石篆刻、甲骨金文样样皆通。并且在研习各派名家风格的基础上潜心探究、创作形成自己的风格。 </p> <p> 父亲的书法以篆体和行草体见长,浑厚的文字功底和专业知识,是他篆书创作的基础和源泉。其实他的小楷也很精美,只是写小楷太难,如今也鲜有人欣赏小楷作品。</p><p> 唐牛先生评论曰:“周君启模先生之书,以筋骨胜。运笔雄健,用笔凝重,结构工稳。无奇崌飘逸之态,有端庄典雅之姿。吾观其所临古人之书,上起甲骨,下迄板桥,用功之勤奋,实为少见,且多为意临,以我神御之,师古而不泥古,博采众长,而有自家笔墨存焉。周君所习之书体备矣,篆隶楷行草,十八般武艺,件件皆通,动静相参,变化流贯,藏露得体。巍巍乎壮哉,周君之书!求之者众矣。”</p> 父亲是湖南省老年书画家协会会员,其书法作品在1999年“世纪名家”书画展获创作奖并收入《世纪中国名家艺术大典》,在2001年“长江魂”书画艺术大奖赛获优秀奖并被南京长江书画院永久收藏,在北京2001年《老骥伏枥志在奥运》全国老年书画展获金奖,在第二届中国书画“兰亭杯”大奖赛获德高望重终身成就奖,并授予“2010年度中国书画领袖人物”称号。 <p>得失塞翁马 进退儒子牛</p><p> 父亲有幅篆书作品,上书“得失塞翁马 进退儒子牛”。这是他的励志格言,也是他做人的真实写照。图片</p><p> 父亲热爱教育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工作,认认真真教学,深受师生称赞和爱戴。他教学严谨,备课深入细微,经常以新观点和新元素充实教学内容,深受学生们欢迎。学生们普遍放映:“周启模老师的《语言学概论》课内知识丰富,知识面广,深入浅出,是我们最喜欢听的课”。</p><p> 父亲文革期间曾在中学工作,那时候一些青年教师文化基础比较差,父亲负责青年教师的业务辅导。他耐心细致、不厌其烦指导这些青年教师,成了他们的良师益友。他在汉语领域造诣很深,不但很多青年教师向他请教,一些从教多年的教师遇到汉语方面的疑难或争论时,也往往来找父亲解答,而他也总是倾其所能、毫无保留、诲人不倦。</p><p> 记得那时候考试卷都是学校自己油印的,需要在钢板上刻好蜡纸再印刷。因为父亲钢板字写得好,学校总有很多各科目的试卷交给他刻,我经常是在灯光下伴着他那刻钢板的声音做完我的作业。也是因为这一手好字的缘故,学校里大到标语横幅小到宣传栏里的通告总会找他去写,父亲从不拒绝学校交给他这些本职工作以外的工作,总是积极肯干,任劳任怨,不求回报。</p> 他八十寿辰时,他的学生从美国写来:“虽然三十多年已经过去,但是当年您在讲台上教我们念唐诗宋词的样子仍历历在目。如果我现在还能背两句唐诗的话,全是当年您督促我们背的。我还记得那年的冬天,您给我们上语文课的时候,教室里特别冷。您把自己生的火炉子提到了教室,而且隔段时间提着火炉换一个地方,让教室里的每个角落都暖和起来,让我特别感动,至今记忆犹新。您不但教了我的语文,也教了我怎样做人。从您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老一代的知识分子的真诚、善良和正直的品德。这对我的人生历程有着很大的影响。您不但教了我们的语文,也教了我们怎样做人。”<br> 学识渊博,淡定从容,宽厚豁达,这是父亲留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br> “见字如见人,字如其人”。确实,父亲的字就如同他做人,无论是大字小楷甚至是钢笔字,不管是写书法还是写教案甚至是写包书的封皮,每个字都是那么认真那么一丝不苟,给人以养眼享受,都可以成为我的临摹帖。他的人品、他对工作对生活的态度也如同他写的字,从来都是全心奉献、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br> 父亲淡泊名利,书法是他的爱好和修养。风格及人格,书艺蕴人品。他终身从教一生清贫,他的财富是桃李满天下。<br> 我小时候就已经知道他的书法造诣很深了,上初中时常见父亲与前辈们研习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王羲之《草诀歌》碑帖,看他们运笔如飞,那些潦草的连笔字在我眼里如同天书几乎认不出几个。<br> 父亲在职时忙于学术论作和教学,很少参加大赛和书画展,直到退休后才有时间创作参展。<br> 父亲热爱生活,在他晚年与疾病抗争的十年里,对疾病从容、淡定,对书法的爱好和追求给了他战胜病痛的精神力量。他经常在病房写书法,不少医生护士都求得过他的作品。因病卧床不起的日子里,父亲也对人生抱着积极的态度,虽然不能再写书法,他还躺在病床上写诗,诗曰:<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梦圆》</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僵卧病床不自哀</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尚思清洗旧砚台</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夜阑人静思书稿</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品成千入梦来</div></div> 文化有传承<br> 除了个人爱好、修养之外,父亲对书法教育、文化传承的理念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己任。<br> 父亲曾给学生上书法课,那时书店除了《描红本》和样板戏钢笔字帖外,没有这方面的书帖。没有字帖买,他就自己动手写,发给学生临摹。其实他精心准备的教案就是最好的书帖,既有范本又有运笔方法和要点。<br> 父亲还根据学生的书法特点和爱好,因才施教,单独辅导那些对隶书、柳体、颜体感兴趣的同学,提高了他们学习书法的热情和兴趣,更是培养了一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br> 我学书法的时候,父亲建议我学颜体:“颜筋柳骨,颜书大气磅礴,用笔上沉着、雄毅,以健力立骨体,敷以较厚之肉彩;结体上整密、端庄、深稳。字如其人,学写字也是学做人。”父亲希望我学颜真卿,不但学字,也学做正直、沉稳的人,做有文化底蕴的人。<br> 无论是课堂知识还是古诗书法,也无论是否他所教班的学生,只要有人跟他讨教,他都会热诚地跟人家讲解,有求必应。有书法爱好者访日前夕来找父亲求幅书法作品,准备作为馈赠主人的礼物,父亲认为是弘扬中华文化,欣然应诺。<br><div> 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学生还记得,是父亲那时的谆谆教导、诲人不倦,使他们喜欢上了古诗词、喜欢上古汉语、喜欢上书法。<br></div> <br> 退休后他把余力奉献出来,为青少年们举办暑假书法兴趣培训班,还与母亲一书一画联手办起了个人书画作品展等,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书法,他总是那样孜孜不倦。 父亲在他的《启模、彩菊书画作品选》前言中写到:“中国书画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享誉世界的艺术奇葩。作为对祖国书画艺术的爱好者和追求者,多年来,我们在忙碌的工作中,仍然没有放弃对书画艺术的向往和投入。...在这里我们把部分作品遍印成册,以便就教于方家和同道,并希望能激起更多的人对祖国书画艺术的热爱和投入,共同促进祖国的书画艺术不断发扬光大。”<br> 这就是父亲对自己一生爱好、追求书法的诠释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