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6月20日,雨过天晴,空气清新,没了前些天的炎热酷暑,让人神清气爽,真是一个聚会的好日子!</p><p> 盼望已久的与恩师饶一贤、罗淑全夫妇相见,终于可以如愿以偿了。</p> <p>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和学长黄甲地一早就从县城驱车赶到柏祥镇十步中学(2007年改成中心小学),不时站到校门前翘首以待。</p><p> </p> <p> 负责接送的方兴旺、刘秋军学长,昨天下午就迫不及待去恩师住地省城长沙了。</p> <p> 师父师母身体都还好吗?还认识我们吗?应该都上80岁了吧?我脑海里,一次又一次浮现当年恩师一家人的身影。</p><p> 饶老师当年是语文教师,学识渊博,诗琴书画样样精通,古今中外无一不晓。</p><p> 罗老师当年教数学,教学功底扎实,逻辑思维严密,工作一丝不苟,对学生严中有爱。</p> <p> 10点32分,一辆天蓝色迎宾小车缓缓驶进了校园。</p><p> 我们连忙迎上去。30多年不见,两位恩师仍能叫出我们的名字,不觉心头一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p><p> 特别令人亲切的是,恩师都还是一口的十步桥腔。</p> <p> 中心小学陈勇校长对两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p> <p> 师生见面,激动万分,双手紧握,相互诉说着几十年的师生情缘,气氛热烈。</p> <p> 四十年后故地重游,两位恩师感慨万千,学校虽还在老地方,但已旧貌换新颜。</p><p> 校园徜徉,老校区历历在目,哪里是教室,哪里是球场,哪里是厨房,哪里是猪场,哪里是农场……恩师记忆犹新,讲起来滔滔不绝,如数家珍。</p> <p> 据恩师讲,十步中学的一砖一瓦都是1970年从老桂林完小搬过来的。开始办的是初中,第二年才办起高中。</p><p> 那时搬家没有运货车,没有起重机,梁椽砖瓦、桌椅黑板就靠着师生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移山造坪打操场,挖井抽沟围园,开荒种地办农场勤工俭学,师生们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不知挥洒了多少汗水,留下了多少难以磨灭的记忆。</p> <p> 时光倒流,往日的同事都有谁;哪些学生读书发奋考起了大学;哪些学生调皮捣蛋,天性好玩,不想读书;哪些家庭贫穷交不起学费;哪些家长叫什么名字,他们的子女有几个,都叫什么名字,住哪个屋场……还有师生之间的许多趣事,两位恩师都娓娓道来,记忆力超人。</p><p> 一切恍如昨日,一切又仿佛近在眼前,一下唤醒了我们多少沉睡的记忆。</p> <p> 交流中我们了解到,饶老师是常德汉寿人,出生于1937年,毕业于宁乡师范。1956年分配到白羊完小,1961年又调入桂林完小,1970年随学校搬迁到十步桥。79年才离开十步中学调往步仙桥区高,87年又调到了县二中,直至97年退休。</p> <p> 罗老师是长沙县人,出生于1941年,毕业于湘潭师范。1960年分配到桂林完小任教。1970年随着学校搬迁来到十步中学。1980年跟饶老师到步仙区高,后又到县二中任教,直至96年退休。他们的三个孩子都是在十步桥出生的。</p> <p> 饶老师夫妇优秀,孩子也很有出息。大儿子饶翔是湖南省的第一个理工科状元,1981年8月被北京大学录取,毕业后去美国深造,现在美国亚特兰大一个大公司工作;二女儿在省工商银行上班;小儿子饶勇在中山大学担任博士生导师。</p> <p> 校长陈勇及学长古双件,还就老师关心的学校变更,办学规模,教育教学等情况,以及未来规划,作了简单介绍。</p> <p> 接待室内,师生相聊甚欢。</p><p> 饶老师说:“我们在这教书育人,在这成家立业,在这生儿育女,一呆二十年,人生最美好的年轮就是在这度过的。这里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有着太多的美好回忆。</p><p><br></p> <p> 中心小学盛情,准备了一桌子的饭菜,满满的家乡味。两位老师吃后连夸,还是故乡的饭菜最香、最可口。</p> <p> “欢迎恩师,常回家看看!”恩师曾把这里当家,把我们当子女,我们学生也早已把恩师当父母。这块欢迎标牌道出了我们所有做学生的心声。</p> <p> 下午,根据我们的行程安排,饶老师夫妇来到他们曾经工作了十年的岳阳县二中。饶老师曾在这里担任副校长。</p> <p> 二中的领导、曾教过的学生闻讯赶来热情迎接。</p> <p> 随后,我们开车去下榻的荣湖大酒店。一周前,我们就为老师预定了房间。</p> <p> 远的、近的,只要得了讯的十步桥的同学,都带着三、四十年的情谊,各自纷纷赶来,拜见两位恩师。</p> <p> 人逢喜事精神爽。两位老师容光焕发,精神矍铄,与学生谈笑风生。</p> <p> 学生们看到耄耋之年的恩师,耳不聋,眼不花,依然身板硬朗,说话精气十足,个个也欣喜不已。</p> <p> 中途,还不断有在外地工作不能赶来的学生,打电话或微信视频过来,问候恩师,表达歉意。</p> <p> 跟恩师照相合影,留下永恒的记忆。今天的相逢,是美好幸福的时刻;今天的相聚,是吉祥如意的开端。</p> <p> 大合照前,我们笑容满面。美丽的相聚瞬间,却是今后最美好的一段回忆。</p> <p> 致欢迎词的是在县政府工作的黄甲地学长。他说,两位恩师在十步桥这块热土上,工作了20年,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十步桥的教育事业。十步桥许多事业有成的中老年人,都出自他俩老人家的门下。金杯银杯,不如家长、学生的口碑。饶老师、罗老师离开了十步桥40年,父老乡亲都记得他们,学生都思念他们,这就是对两位恩师在十步桥辛勤工作20年的最大肯定、最好的佐证。</p><p> 希望恩师们今后常来,师生们常聚。</p><p> </p> <p> 同学们也踊跃发言。公安局的一个同学说,我的数学是“跛脚”,高考前头一晚,罗老师还丢下三个孩子来考前辅导,我终生难忘;</p><p> 另一个也在公安局工作的同学说,81年,我高考落榜,回家准备去学油匠。饶老师骑单车几次来家动员我复读,还做我父母工作,说我聪颖,只要认真一点,保证可以考起大学。我能有今天,都是饶老师所赐;</p><p> 还有一个在市一中工作的女同学说,我高考落榜,回家务农,是饶老师上门做工作,我才重返校园,并在饶老师等一班老师的精心辅导下,得以考取湖师大。是饶老师改变了我的命运,我没齿不忘。</p> <p> 有一个在县一中工作的女同学说,我们一家五兄妹都是饶老师、罗老师的学生。现在我们兄妹都事业有成,这与两位恩师当年的悉心教导是分不开的。60年代末,我家里穷,兄弟姐妹多,大哥连2元学费都交不起,还靠班主任饶老师资助才得以复学。饶老师、罗老师是我们一家的恩人。 </p><p> 另一个在水务局工作的男同学说,我能在部队考起军校,这与两位恩师之前的培养、之后的鼓励是分不开的。是老师的辛勤劳动,成就了我们这些农村娃。</p> <p> 有一个在医院工作的男同学说,罗老师教书从没骂过学生,但她双眼特别有神,不怒自威。有一次,我上课做小动手,我忽然感觉有一道刺眼的光芒射过来,抬头正好与罗老师严厉的目光相遇,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有时上课钟刚响,教室里闹哄哄的。来上数学课的罗老师站在门前,只要双眼往教室里扫视一下,教室里顿时就鸦雀无声。同学们最怕的是罗老师的火眼金晴。</p><p> 另一个在政府工作的同学说,罗老师是一个非常有心的人,认学生最厉害。开学只要三天,班里学生都能叫出名字。哪个学生听讲不专心,就会直呼其名提问。弄得班里几个调皮的同学提心吊胆,听讲不敢分神。我们班同学的数学都能考高分,得益于罗老师的悉心教导和无倦的教诲。</p> <p> 还有几个在学校教书的同学都在发言中提到,今天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以及爱生如子的情怀,都是师承两位恩师的。恩师做人、做事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p> <p> 同学们畅所欲言。从许多同学的发言中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一个好的老师,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可以成就学生的一生。</p><p> 最后,同学们一致恳请老师再为我们上精彩的一课。</p> <p> 饶老师的即兴发言非常精彩:“能与各位学生见面,能实现四十年后重返十步桥的夙愿,心情激动难抑……</p><p> 在分配到岳阳县教书的40多年里头,与罗老师在十步桥这块热土上,就占了20年。十步桥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现在讲的还是一口的十步桥话,早没了汉寿、长沙自己家乡的口音。<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60年前赴巴陵,三尺讲台见赤诚。难忘十步山水秀,更惜当年师友情。’</span>我写的这首打油诗,正是我们几十年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p><p> 同学们那时都是风华正茂的少年,我们也可以说是血气方刚的青壮年。那时候条件虽然非常艰苦,但师生之间,校友之间感情十分真挚。我们教学生,尽职尽责;干工作也是全心全意。无论是在十步中学那里打水井,开辟大操场,还是开垦几十亩荒地搞种植,我们都吃苦耐劳,不遗余力。</p><p> 在十步桥的二十年时间,虽然我们是外乡人,但不是故乡胜似故乡。无论是当地的领导也好,家长也好,同学也好,对我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所以我们这么怀念十步桥,实在是对那里感情太深了。十步桥大大小小的村庄,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正如刚才同学们回忆的,有好多同学的兄弟姊妹,都是我们的学生,有的甚至爷崽两代都是我们的学生……</p><p> 让我感到惭愧的是,我们本来是国家培养教小学的师范生,却像朱德委员长当年从士兵做到元帅一样,也从初小一年级教到了高三,也勉勉强强送出了不少大学生。我记得在区高教得最好的一个高考班,38个学生竟考取了32个,这对我们老师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励。让我更感到惭愧的是,由于自己知识水平有限,再加上性格比较急躁,对同学要求相当严格,在这里向大家表示歉意。</p><p> 但值得欣慰的是,学生无论是从政的,从军的,从警的,从医的,从教的,从商的,还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家都干得不错,都有理想的工作,幸福的伴侣,美满的家庭,孝顺的儿孙…… </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18px;"> 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希望同学们从政的要清正廉明,一心为公;从医的要救死扶伤,悬壶济世;从教的要呕心沥血,精心育人;从警的要扫黑除恶,匡扶正义……不管是干什么的,我们都到了这样的年纪,一定要保持好晚节。用这句话,我们一起来共勉……”</span></p> <p> 饶老师侃侃而谈,再现了当年上课的风采,向我们传播的是满满的正能量。他的谦逊,他的进取,他的为人…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p><p> 他最后语重心长的谆谆告诫,我们会铭记于心,终生受益。</p> <p> 学生们频频上前敬酒,祝两位恩师身体健康,寿比南山,福如东海。</p> <p> 酒尽人散,学生依依惜别。</p> <p> 不忍离去,只想在老师身边多呆一会儿。</p> <p> 夜深人静了,还有匆匆赶来看望老师的学生们。只为、只为见上恩师一面,因为下一次相见,不知又要等到何时。</p> <p> 再陪恩师吃一次早餐吧。一次短暂的相聚,能了却我们一时的惦记,但了却不了我们一生的思念。</p> <p> 四十年前,在十步中学挥手告别老师,奔向各自的人生道路,那时我们还是风华正茂的翩翩少年,老师也是血气方刚的青壮年;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齐聚到老师身边,我们已两鬓斑白,人生过半,而老师也已到了白发苍苍的暮年 。我们向恩师汇报分开这些年的工作、生活经历,并一起回忆过去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感慨万千。</p> <p> 四十年虽然是历史老人的眨眼之间,对我们而言却是耗尽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p><p> 岁月流淌,时光不复。只愿时光放慢匆匆的脚步,让我们多一点与恩师相聚的时光,再多聆听一点恩师的教诲。 </p><p> 岁月静好,各自安好。我们衷心祝愿两位恩师健康长寿,期待下一次的相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