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

肩上蝶

<p> 端午节的由来</p><p> 每年的五月初五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这一天人们不仅要吃好吃的粽子,而且会在江上举办好看的龙舟比赛。</p><p>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战国时期,其中有一个叫楚国的国家有一位大臣他的名字叫屈原。屈原不仅聪明能干,而且十分热爱自己的祖国。</p><p> 楚国的人民都很喜欢他,屈原一心想使自己的国家更加强大,经常向国君提出好的建议,或是一些谗臣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联合起来要把屈原赶走,他们还经常在楚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王信以为真,居然将屈原流放到了遥远而荒凉的地方,由于不采纳屈原的建议,没过多久楚国就被敌国吞并了,听说自己的祖国灭亡了,屈原非常的伤心,五月初五这一天,屈原抱着一块儿大石头来到了汨罗江边。他跳入了滚滚流淌的江水中,再也没有上来。屈原的仆人听说他跳江了,赶紧沿着江边寻找他的尸体,可是他找啊找找啊找一直走到了洞庭湖,都没有看到屈原的尸体,呜呜呜仆人着急的大哭起来,附近的百姓们听到声音赶忙划着船儿围了过来。“你为什么哭呀?”“我家先生跳江自杀了,我一个人的力量微小,连他的尸体也捞不上来!”百姓们听说敬爱的屈原先生跳江了,既悲痛又着急,“没关系我们帮你一起找!”于是百姓们纷纷滑起自己的小船,像洞庭湖驶去,可是他们找了好久好久都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有位渔夫提议说:“屈原先生是个好人啊,咱们不能让他饿着。”于是他将随身携带的饭团扔进了江中,饭团丢到水里很快就被鱼虾吃掉了。“这该怎么办呢?屈原先生根本吃不到啊!咱们以后用苇叶把饭团包起来,然后再丢到水里,这样鱼虾就吃不了了。”大家都觉得这个建议好,从此以后他们就用苇业包着饭团,再用彩线缠上,渐渐地就演变成了粽子。</p><p>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屈原先生,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以赛龙舟吃粽子的形式来纪念他。随着这时间的推移,这种活动就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端午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