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记诗人俞贤同诗歌作品研讨点评会</p><p> </p><p> 2020年6月20日星期六下午2点半至5点,在浦东新区花木街道由由社区管理中心二楼的会议厅,举行了浦东新区作协会员俞贤同诗歌作品研讨点评会。参加今天活动的成员有:严志明社长、俞贤同、王荣根、邵天骏、何国胜、孙金龙、李必新、陈曦浩、朱泰来、杨株光、徐灿平、胡晶青、江菊萍、施钢荣、张明菊、毛恒锅、陈慧敏、陈晓燕、史秀琴、诗意、杜兆伦、杨学俊、康永华、林筱瑾等诗友实到26人。</p> <p> 今天的诗歌研讨点评会议,由严志明社长主持,26位诗人围着环形大圆桌而坐。静静聆听严社长条理清晰的发言和二十多位诗人对俞贤同诗歌作品真知灼见的精彩点评。今天的诗歌作品研讨点评会,其实是向大家奉献出一餐用心灵品尝的精神饕餮盛宴,让在座的二十多位诗人,情趣盎然地欣赏到了俞贤同老师触笔文学界旖旎的情感风光。</p> <p>俞贤同老师作了简单的自我介绍:</p><p> 从他的自我介绍中让我们了解到:上海工作,出生在福建山村,八十年代考入大学后就酷爱文学,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有话就说”成为了他诗歌创作动力,通过诗歌形式代表了自己的心声。来到了上海后,被黄浦江的灯光闪烁,又激起了我的情感,“有话就说”进行了诗歌的创作。</p><p><br></p><p>诗人俞贤同</p><p> </p> <p>王荣根(今音)老师先作了精彩、详细的点评:</p><p> 读俞贤同十七首诗,用一句话概括为八个字“一念及此,能够体会”。比如《母亲》这首诗,讲了一个,人老不以筋骨为能的道理,表达了一个缅怀故人和生命服从规律的随缘,这是从母亲呵护孩子这个角度挖出来的。</p><p>从思考人生的角度出发的《未来的日子》,有意思的是以第一段第一行的“坐”来定下了诗歌的节奏是缓至渐疾,并先由缓来显思的凝练,然后伴之以人物动作的“伸手扯下”、“携着”、“抱着”等趋向阳光和奔放的一面,这是诗歌的先缓后疾的节奏。把握起来是有些难度,比如对现实中难受事实的接受,莫过于你发现你刚刚还在漠视的人,竟然比你厉害的多,这个事实有点棘手。这也是《未来的日子》这首诗所带来的挑战和震撼。</p><p><br></p><p>今音老师</p> <p>这首诗需要生发和想像的空间在这个地方。而这一面被诗歌掩盖着,诗歌只是从正面阐述了想像呈好的一面,而与此相辅相成的还有诗歌潜在的一面,比如说要达到这样的理想化的生活,这其中就要把握好事物和生活的平衡,而平衡是需要依靠两个端面,它就是阳光和风险。如果说这首诗歌好在哪里,好在四个字,灵气复苏。从写景物的诗歌来看,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表现如何提升境界的过程,如《雪域高原遐想》这首诗,其中有一句“用手撑起一片天”。诗歌表达的是一种怎么看事物的观点,这就是境界,境界不同,决定大家眼中的事物都不同,于是褒贬都来。这时候,用手撑天,需要能量和布阵,而能量需要有来源,布阵之后需要维持。 </p> <p>结合这首《雪域高原遐想》谈强大和积累。首先是雪域高原的自身质量,并不是由积累而显示出它的强大,而是它自身的强大,然后才有高原的这个资格,来进行积累,这个积累就是千年文化的传承。然而传承到了作者这一代,才会出现诗歌第一行“据说”这两个字的兴起和逐渐带动了这首诗歌的节奏。其次是诗歌人物的强大,能够用手撑起天,像这样的人物,首先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强大,而不是积累。只因为人物强大了,他也才有资格谈积累,于是,就有了这首诗歌的框架和结构。</p><p>一首诗歌所谓和其它诗歌之间,也有一个竞争,其中有一个关系要处理好和认识到位,就是如何认识一首诗的相对强大,比如景、情、境等,而这首诗的景雪域,它的强大在于域;情的强大在于怀;境的强大在于撑。把这些看作是领悟之后,就会发现欣赏诗歌的方法有所改变,如把领悟的意看作是欣赏的纽带,然后和心气配合起来,这就会有可能产生另外一个新世界。</p> <p>邵天骏点评俞贤同的诗:</p><p> 也许,我在这里可以借用一句作家许晨发表于《文艺报》上的那篇文章,题目是《行走在山海之间》,“山海”的气势磅礴,却又不失唯美的意境。用在此处,就自然而然地演绎成“蓝天云海”的蔚为壮观,风景同样美不胜收。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联想,一是诗人俞贤同微信名取意蓝天云海,似有对自己写诗宽广的基本需求;二是诗人俞贤同诗歌已经呈现蓝天云海的美丽画卷,给人带来不一般的感受。诗人的诗歌意境建构,诗人的诗歌韵味流淌,诗人的诗歌细语呢喃,似乎皆有一种老道的艺术手法再现,浸润着深厚功力与感染力的鲜明底色。</p><p>俞贤同的不少诗歌里,风景的蓝天云海近在眼前,人间的烟火气息愈加弥漫,生活的丰富阅历异常清晰,亲情的纽带连接血浓于水。我欣赏到的许多诗歌,如果加以一些归类,写自然风貌的,有《秋天多美景》《乡村的早晨》;写思绪敞开的,有《今天想起了一条河流》《雪域高原遐想》《未来的日子》《坐在河边》《梅溪是流淌在我一生的河流》;写身边亲人的,有《母亲》《我不敢说父爱是天》;写四季变化的,有《立夏》《时间》《台历翻过一页》;写生活感受的,有《这样的时光》《把生活煮成茶》《理想是一首歌》《清风洒向路两边》《劳动的果实》等。从中大致可以窥见诗人诗歌创作的脉络,发现许多诗歌意境与韵味建构的独特处理方式。</p><p><br></p><p><br></p><p>邵天骏老师</p> <p>在这些诗歌中可以发现,俞贤同的诗歌多有一种立意的清新之风拂面。即使只是很小的画面,也依然升腾起令人如痴如醉的氤氲灯火。像《秋天多美景》,“山坳中的那棵枫树/燃烧着一团火焰/田野一望无际金光闪闪/……”,这是描写太阳即将西下的山村景象,枫叶与阳光的心灵碰撞,犹如“燃烧着一团火焰”。俞贤同的想象力和借喻的贴切程度,很容易使人难忘那种美丽的景色。然而,这里的画面并没有仅仅停留在一棵枫树上,诗人又将“蓝天云海”般的笔法通过枫树的传递,带到了更加一望无际的田野,“金光闪闪”使之分外迷人。借喻、想象的相互叠加,意境十分优美。</p><p>这首诗,还有太阳落山后,暮色开始笼罩的大幕开启,“夜色把稻穗/长成了月亮的模样”;清晨的一缕阳光,“推开了惺忪的大门/两只小燕子在房前树上/东张西望”。秋天多美景。诗人以一天中的山村来加以勾勒,再加上开头的太阳西下,顿时就把山村的妩媚、秀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整个画面透着晶莹、简洁、原生、朴素的光亮。诗歌的意境与韵味,张力与美学,在此悄然袒露开来。意境与韵味,往往反映了诗人对于诗性的表达能力;张力与美学,则往往反映了诗人对于诗性的把控能力。两者要是处理得好,自然就会使诗歌的唯美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p> <p>诗歌《坐在河边》,可以说思绪敞开中放飞自我的一次意境融化。诗人与诗歌的始终如影随形,以及内心留有的诗歌澎湃烙印,让诗歌的寓意也有了更多诗情的呢喃,“坐在河边/想象着童话的故事/编织一只小船/放进一条小溪/缓缓流去/……”,河边的风景是最为撩人的,甚至是最具有静动相间的梦幻色彩的。这周围的树木几乎一动不动地凝望着大地,这潺潺的河水随风起舞的可爱模样,自然地就延伸出了“童话的故事”。于是,想象力十分丰富的俞贤同在意境与韵味的建构中,展开了一双飞翔的翅膀,果然是缤纷的元素相继显现。“编织”“放进”既有对应的内涵意境,又有并列的趋同效应。而“小船”与“小溪”则是鱼和水的因果关系,由此强化了美丽画卷中的一个重要看点。</p><p>接着,诗人的笔端突然一转,很快进入到了另一层的意境里,却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有“河流”与“坐在河边”凝神观望的铺垫影子,“少年的梦境/开始在每天的书本中遨游/……/总有一天/会跃过山头看世界的大海/波涛汹涌百舸竞争流/恍惚之间那只小船/也进入了大海竖起风帆”,最终的立意如一块硕大的基石,使人感悟到了“小溪”已经容不下“小船”了,汲取知识的“小船”随着舱内物什的日积月累,开始不再满足于“小溪”的平淡波纹,它还有更大的抱负,要在大海的波涛里闯荡。“竖起风帆”是为了能使自己的“小船”行驶得更平稳,更有前进的内在动力。如此意境与韵味建构,凸显了诗人平时中的大量阅读体验,包括对意象的描述,对意味的渲染,对意趣的表达,对意蕴的烘托。</p><p>对于原汁原味的生活驻守,诗歌《把生活煮成茶》似乎自有味醇的美感和陶醉感溢出。仅看这六个字的标题,诗眼的朦胧意味其实是带有某种希望寄托的,“把生活煮成茶/放进日常使用的茶杯/茶水融为一体/慢慢的品味/水无形茶有色/人生路上相伴随/……”,生活与茶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的生活有快乐,也有痛苦;有的生活有甘甜,也有苦涩;有的生活有希望,也有迷茫;有的生活有激情,也有平淡。茶也一样,有的茶叶是袖珍的叶子,却茶中珍品;有的茶叶是大片的叶子,却清香无比;有的茶叶是嫩头的骄傲,却淡中留香;有的茶叶有偏暗的外貌,却回味无穷。把生活煮成茶,在两者的诗意接连碰撞中,无疑就有了“生活如歌”的味感书写。</p> <p>再看下面的意境与韵味,同样充满恬淡和生活哲思,“选择不同的茶/有讲究/看似水一样/其实也不同/喝茶也有喝茶的道”,由此连惯成了茶叶的选择、茶水的选用、茶杯的选取,加上前面已有的茶味,原来喝茶并喝出意境来并不是那么简简单单的。至此,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是不是就有了某种与茶的相似成分。品味俞贤同的诗歌,更多地反映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茶叶的喜欢,并将后者引申为思考的一些解读,自然就能在诗歌中将生活的这一社会现象予以精彩到位的描述。</p><p>俞贤同的诗歌充盈了诗人之眼的浓厚气息,呈现了蓝天云海的美丽画卷。诗歌的意境与韵味建构,使他的诗歌灵动跳跃,美意点点,缤纷无限。不断拓展的诗歌创作之路,一直追寻的独特影像之魅,始终行吟在蓝天云海之中,让人百读不厌。此时,我仿佛对俞贤同的微信名“蓝天云海”有了更多诗意上的认识。一个诗人,他既然对自己写诗有蓝天云海般的空间渴望,对自己写诗有心胸宽广般的现实要求,那么他就会对自己写诗有站在高处般的意境捕捉,就会对自己写诗有喷薄而出般的唯美呈现。从这一点上来说,俞贤同的诗歌建构了美的意境,发现了美的价值,营造了美的韵味,带来了美的体验。</p><p> </p> <p>何国胜的点评:</p><p> 读俞贤同的诗,仿佛自己朦胧在这诗情画意之中。诗中的纯朴感情,用语言表达对景物的情感,通过审美的艺术手法,抒发自己对景物的描写和感悟。他的诗是反映了生活,并且有艺术的境界,给读者留下了诸多回味。《坐在河边》的形象鲜明生动,诗歌体现诗人的情感,用生活的细节去解读生活和社会。</p><p><br></p><p><br></p><p>何国胜老师</p> <p>接下来在座的徐灿平、孙金龙、陈曦浩、李必新、杨株光、杜兆伦、胡晶青、施纲荣、江菊萍、陈晓燕、史秀琴、诗意、康永华、林筱瑾等诸位老师进行了发言。</p><p><br></p><p><br></p><p>徐灿平</p> <p>孙金龙</p> <p>李必新</p> <p>江菊萍</p> <p>杨株光</p> <p>朱泰来</p> <p>姚学俊</p> <p>陈晓燕</p> <p>杜兆伦</p> <p>施钢荣</p> <p>胡晶青</p> <p>康永华</p> <p>毛恒锅</p> <p>陈曦浩</p> <p>张明菊</p> <p>叶坚武</p> <p>陈慧敏</p> <p>史秀琴</p> <p>林筱瑾</p> <p>总的来说:诗人俞贤同的诗歌作品朴实、自然、朦胧、诱惑。尤其诗歌中通过浪漫主义的写法,更是展示了诗歌的气魄和诗歌的灵魂。动词运用恰到好处,张扬了诗歌的语言之美。</p><p><br></p><p><br></p><p> </p><p> 诗人 俞贤同 </p> <p>最后严志明社长作了总结性的发言,他称赞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观点鲜明,让人受益匪浅。然后他宣布今天的俞贤同诗歌作品研讨点评会圆满结束。会后全体与会者拍了几张集体照,然后26位诗人踏上了愉快的归途!</p><p> </p><p><br></p><p> 上海浦东诗社</p><p> 2020年6月2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