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期日志(17)记录两会

庸平

<p>  特殊时期的中国两会,值得记录。</p><p> 2020年5月21日至28日是举世瞩目的中国“两会时间”。会议比正常年份延期了两个多月。</p><p> 在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我国面临的防境外输入、防境内反弹任务很重的情况下,两会的召开也有着重要意义。它告诉世人:中国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生产生活秩序基本得到恢复的。</p><p> 从官方报道看大会的安排,新闻发布会、记者会、代表通道、委员通道、部长通道,一个都不少;各个代表团还设立新闻发言人,发布本团重要信息;代表团有新闻联络员协助记者采访,驻地里还设立视频采访室。两会已经尽最大可能、尽最大努力,为信息发布提供有效途径,为社会关注畅通回应渠道。</p><p> 疫情期间的两会,确实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不仅开会时间推迟了两个多月、会期较原来计划缩短了,新闻采访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网络、视频、书面等无接触、远程方式,成了主要手段。而且,代表团不安排开放团组和集中采访活动。防疫要求极严,但依然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安排了三次全体会议,共9项议程。</p> <p>  政府工作报告是改革开放以来最短的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也是民生关切十分突出的一份发展愿景。报告首次对全年经济增速不设具体目标。李总理说“我们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六稳’‘六保’。”</p><p>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史上罕见的严重冲击,不少主要国际组织都预测,今年全球经济的增长是负3%,甚至更多。在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的形势下,中国不可能置身其外,经济运行同样面临较大压力。对此,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不定GDP增长的量化指标,而是确定了“六保”目标任务。</p> <p>  最值得记录的是两会闭幕后的记者见面会。</p><p> 特殊之年的特殊两会,创造了史上首次“屏对屏”隔空答问的总理记者会。李克强总理开场就说:“距离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沟通。”记者单刀直入,总理开诚布公。实际上,纵览总理与中外记者的问答,主要是围绕着世界各国都摊开的两张考卷,一张是疫情防控,一张是恢复经济社会发展。这是一个双重挑战,统筹不好就会此消彼长。因而,无论哪个国家,不管是抗击疫情,还是发展经济,必须在矛盾中平衡、探索中前行。</p><p> 李总理强调:新增赤字和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共两万亿元,资金直达地方、直达基层;减免社保费、国有商业银行让利、自然垄断性企业降价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都是为企业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为了让9亿劳动力成为创造巨大财富的手。他说:“实现了‘六保’的任务,特别是前‘三保’,我们就会实现今年中国经济正增长”。这一判断给中国经济发展灌入战略定力。</p> <p>  李总理不无忧虑地谈到疫情对民生的影响:“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他还看到中国政府网上有三分之二的留言是谈就业,其中有一位农民工说他50多岁了,在外打工30多年,每年如此,但今年还没有找到工作,全家都陷入困境。还有一些个体工商户,已经歇业几个月了。一些外贸企业现在没有订单,影响员工就业。发展还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最关键的基础,要让人民群众对经济增长有直接的感受”。</p><p> 他指出:各级政府都要以人民利益至上,以万家疾苦为重,每出一策都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千家万户、有利于民生。今年我们在应对疫情冲击过程中,要特别认真细致地考虑把各方面困难人群保障起来,扩大低保和失业保障的范围,疫情影响之下,保障民生,就是要稳住上亿市场主体、稳住千万人的就业饭碗,千方百计渡过难关。</p> <p>  李总理强调:要打破一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的政策,让更多就业岗位成长起来。特意提到“西部有城市按照当地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摊位,一夜之间10万人就业”。总理的关注,折射出“地摊经济”对解决就业、创造就业的拉动作用。城市里的中低收入群体、失业下岗人员和小微经营者,没有经济实力进驻商场和写字楼,摆摊创业是最容易实现的营生。</p> <p>  然而,有专家提出“地摊经济”也考量着城市的科学治理,特别是精细化的末端治理。城市摊贩规范化管理,既需要多部门协同谋划、联合推进,也需要政府、经营者、社区、居民等各方主体共同参与。守法经营、文明经营,对店铺商家摊贩而言是必须遵守的底线要求。同时,各职能部门不能“一放了之”,对于噪声污染、卫生清洁、食品安全等可能存在的问题应加强监管和执法,对于融资困难、设施配备、员工招募等问题有关政府部门应有相应的帮扶举措,为“地摊经济”文明营业添一把手、助一把力。</p><p> 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中央文明办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这一顺应民心、合乎时宜的指导方针,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p> <p>  何为民生?近代一位政治家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普通人的民生感受或许更直接一些。 其实,民生是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更是就业岗位、企业发展、市场环境。</p> <p>  最美的城市表情,是百姓笑逐颜开的表情;最暖的城市记忆,是市井寻常生活的记忆。城市烟火气和叫卖声的重现,正是消费逐步恢复、经济逐渐复苏的生动写照,也将会成为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有力注脚。</p><p> 这几天下班回家,发现小区附近有了明显变化:房屋租售信息牌立起来了,水果超市摆出来了,个人零售的小商品也码放起来了,周末小区内空旷地也摆起了沙发以旧翻新,日常零食炒货……网上也晒出不少地摊照片,烟火气升腾起来。</p> <p>  人民日报评论员说:全国两会的顺利召开和闭幕,就是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显著标志;城乡生活的调色盘重回缤纷、醉人烟火味同喧闹市井声交织,便是中国有效控制疫情的生动注脚。</p><p> (所有图片下载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