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我生命的长河中,曾经有过十年的军旅生涯。那是一段极其特殊的经历,虽然谈不上惊天地、泣鬼神,但也着实令人刻骨铭心!尤其是当年与我朝夕相处的战友们,那一个个矫健英武的身姿,一张张年青而又调皮的脸庞,还有那充满青春活力的话语,无不鲜活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始终未曾老去。每当我打开陈旧的相册,或是翻开当年在部队的日记本,耳边总是仿佛又响起了嘹亮的军号声,思绪也随之飘向四十余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题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一、风雨飘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上世纪七十年代,唐山大地震刚过去不到半年,在其所辖玉田县境内,一个坐落在燕山脚下的军营里来了一批新兵。这是个新组建的装甲步兵团,隶属于北京军区坦克第一师。这次全团新招的四百多号新兵中,绝大部分来自江苏。我与李长忠、刘占军、李文武、李刚、俞春等几个从徐州市入伍的新兵,被分到双三七高炮连。连里专门成立了新兵排,我们三十一个新兵共分成三个班。我和刘占军分在一班,班长叫金海泉,七六年兵,北京市人。李长忠和俞春分在二班,班长叫张喜荣,七三年兵,山西省陵川县人。李文武和李刚分在三班,班长叫田银乐,七六年兵,河北省藁城县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又经过一个半月的严格集训,艰苦难熬的新兵排的日子才宣告结束。我和刘占军、李刚被分到同一个班——指挥班。营房后头不远就是巍峨绵延的燕山山脉,唐代诗人王昌龄曾在诗中描述过这片古战场:“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虽然昔日的烽烟早已消失殆尽,但只要踏上这片土地,步入军营,胸中顿时就会涌起一股豪迈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然而,豪迈归豪迈,军营里的艰苦程度却让人始料未及。为了防震,我们一开始住的是半地下式窝棚,直到新兵训练结束,才搬入正规的营房宿舍。不料紧接着便是营建施工,工地在一片荒山坡上,我们只好又住进了帐篷。本以为这下可以安枕无忧,再也不用担心余震了,谁知接下来遇到的麻烦更让人头疼。首先是潮湿,每天早晨起床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卷起帐篷晾晒被褥。晴天还好说,就怕阴天下雨,被褥一天不晒都能长毛。其次是闷热,夏天帐篷里简直像蒸笼一样,你想睡个午觉都没法睡。最要命的是这里地处山口,平日无风则罢,有风便是飞沙走石,若再遇上狂风暴雨、电闪雷鸣,那更是风助雨势,雨借风威,帐篷里漏雨漏得一塌糊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有次半夜里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我们班的帐篷被风吹得呼呼直响,风裹着雨水一阵紧似一阵地扑进来,床铺眼瞅着很快就被浇湿了。正当大家不知该如何是好而手足无措时,忽听外面隐约传来连长李民华的叫喊声:“顶住!快顶住!妈了个巴子,还不快过来给我顶住!”班长付全智忙喊道:“不好!连部的帐篷出事了!我们快去看看!”大伙儿一听,连雨衣也顾不上穿,一个个紧跟着班长就冲了出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眼前的一幕颇具戏剧性:连长睡在帐篷的西北角,通信员和文书睡在东北角,不料一阵强风把连长那头的帐篷给掀开了。这时候,通信员和文书非但不过来搭把手,反而只顾忙着收拾自己的枕头包,连长见了能不生气吗?于是他一边用身体拼命撑住歪斜的帐篷,一边忍不住破口大骂。其实也不能全怪通信员和文书,要知道对战士们来说,枕头包实在是太珍贵了,里面不仅有每月节省下来的津贴费,还有未婚妻的照片和家信。就在大家忙着为连长加固帐篷时,后边伙房里加工好的几十斤淀粉却遭了殃——全被雨水泡了!这应该是带班员失职,没有及时发现和报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还有一次也是夜间,当我在睡梦中被一声炸雷惊醒,只见电也停了,周围漆黑一团。趁着一道道闪电划过的瞬间,我发现大家早就醒了,一个个蜷缩在被窝里,甚至还有人披上了雨衣。此时的帐篷已被风吹得摇摇晃晃,正四面跑风漏雨,我盖的被子也被浇湿了一大片。奇怪的是当时谁也不说话,只听见雨水打在帐篷上发出“唰唰”的声音,再就是外面呼啸而过的阵阵风声。时间就这么一分一秒地过去,我一边担心帐篷随时会被大风掀翻,一边盼望着天明尽早到来。突然,黑暗中响起了副班长金海泉低沉而略带沙哑的歌声: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更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金副班长个子不高,性格沉稳,给人感觉就像是入伍多年的老兵,而实际上他只比我早来部队一年。记得刚到新兵班时,有天晚上临睡觉前,他突然叫我:“小贺,走,跟我出去转转!”当时外面正刮着“嗖嗖”的寒风,天冷得出奇,何况他还感冒了。我猜想:“班长这时候喊我出去,莫非有啥急事?”我俩来到炮场后,找了个背风处,靠着炮身闲聊起来。金班长说我们没来之前,全连只有他一个城市兵。他语重心长地给我讲,身为城市兵要特别注意克服“骄娇”二字。最后他说:“经研究,决定由你来担任我们新兵一班的副班长,配合我一道工作。”这话太突然了,我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他见我有推辞的意思,忙又说道:“小贺,既然连里都已经决定了,你就大胆地干吧!”见班长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嘴里还一个劲地咳嗽,我非常感动。我说:“班长,我别的不怕,就怕干不好会让你失望,甚至再拖累了你。”班长听了,对我又是一番鼓励。后来新兵排训练结束,我分到他所在的指挥班,估计也是他的主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金副班长由于长期患有咽炎,嗓子一直不太利索,所以他平时很少唱歌,偶尔唱上几句有时还跑调,让人忍俊不禁。但此时此刻,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夜晚,在这个四面跑风漏雨的帐篷里,歌者的嗓音条件和音准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这首散发着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歌,它来得是那么及时,又是那么庄严神圣,尽管它不时被风雨声所淹没,可大伙儿全都竖起耳朵静静地听着,以至于完全沉浸在歌声里,似乎忘记了疲惫,也忘记了忧虑和恐惧。天亮时雨终于停了,而风还在无休止地刮着。也许是夜里受了寒凉,一大早茅厕里便人满为患,蹿稀拉肚子的人陡增,到最后连报纸也跟着遭殃,还没等你看就没了。正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燕山似黛月如钩,独立中宵思不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荒冢野丘昭烈骨,寒霜夜露带征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烽烟远去存骁气,神武依然贯斗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天国木兰堪笑慰,男儿立志把军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二、余震风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刚到部队那会儿余震接二连三,而且不分白天黑夜,简直闹得人心惶惶。大冷的天也只能在院子里放电影,部队的礼堂几乎成了摆设。但不知为何,到了大年初二那天,竟改在饭堂里放电影了,记得电影名叫《地下热水》,是个科教片。当时我们装甲步兵团才刚组建,还没有自己的营房,各单位都分散住在其他坦克团里,我们连和一00炮连就借住在三团团部,又称“一工地”。营房旁边有个村庄叫麻山寺村,部队每回放电影都成了开放日,允许村里的老百姓随便进出。这次也像往常一样,他们挤在我们队伍前面席地而坐。正看着看着,忽听外面传来“啪啪啪”几声,很像是枪响,接着就听门口有人大喊:“麻山寺的人都赶快出来!”这一喊不要紧,只见坐在前排的村民们一哄而起,饭堂里立刻乱作一团,不管是军人还是老百姓,全都拼了命地往外跑,还有人边跑边喊:“地震了!地震了!”人群把门窗玻璃也挤碎了。谁知等安定下来却发现,这竟然是一场恶作剧!从那以后,直到我们离开营房去工地之前,部队再也不敢在室内放电影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老兵们都参加过唐山抗震救灾,曾亲眼目睹过当时那个惨状,所以对地震的恐惧和敏感度,要远远大于我们新兵。只要遇上刮风下雨的坏天气,老兵们总是提心吊胆,寝食难安,即使后来住进了帐篷,有些老兵依然如此,无形中也把很多新兵弄得神经兮兮的。一次,事先无任何征兆,天亮之前连队突然搞起了紧急集合。当急促的哨音把大家从睡梦中惊醒,很多人都以为是地震了,连衣服也顾不上穿,从床上爬起来就往外跑。黑暗中分不清楚哪是窗户哪是门,一个老兵居然一头撞到墙上,把眉骨也撞破了,流了很多血。起初我也以为是地震,跑到门口时不慎滑了一跤,这才注意到有人在打背包。最惨的是山西籍老兵王通顺,爬起来第一个往外跑,碰巧这时候连长从外面推门进来,这哥们儿直接与门板来了个亲吻,被弹回来后一屁股坐到地上,嘴里拼命叫喊道:“坏了!坏了!出不去了!”当即被连长一顿臭骂才骂醒过来:“扯鸡X蛋!紧急集合,你搞什么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这一带不知什么原因,每年到了六月份就很容易出现冰雹。为此,我们师下辖的一个高炮营和四个团直属高炮连,全都额外担负打冰雹的任务,每个连的增雨防雹弹基数是三千发,由地方增雨防雹指挥部随时给予补充和更新。有天夜里,连队突然接到命令要打冰雹,而且刻不容缓!一时间炮声隆隆,结果周围很多兄弟连队和附近的村民都以为是地震,纷纷从屋内跑出来。刚从装甲兵篮球队回来的二机炮连大个子战士高卫星,在睡梦中被惊醒,见很多人挤在门口一时出不去,便急不可待地从窗户往外跳,慌乱中只感觉右脚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当时也没觉着疼,过后却发现整个大拇趾甲都被掀掉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还有一次,晚上临睡觉前外面突然刮起了大风,并伴随着气温骤降。唐山地震时,这里的营房虽然没有倒塌,但裂缝不少,几乎每栋房子都带有修补的痕迹,抗震性能必然大打折扣。因此,大家都有些担心,很多人辗转反侧就是不敢入睡。可即便如此,由于白天训练实在太累,我还是不知不觉很快就进入了梦乡。正睡得香甜,突然被一阵叫喊声和“乒乒乓乓”的动静惊醒!还没等睁开眼睛,我便下意识地猛地撩开被子,一骨碌爬起来,几乎同时和睡在我邻铺的李刚一起,“噌”地一下就从窗户蹿了出去,幸亏我俩的铺位紧挨着窗台。惊魂甫定,我才发现前后两排宿舍的窗户全都大敞着,每个窗台下面都站着几个穿着内衣、抱着膀子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战友。周围一片嘈杂声和门窗的撞击声,还有人可着嗓子喊:“地震了!都赶快出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可是站了半天,怎么连一点儿地震的感觉也没有呢?从窗外向室内望去,只见副班长金海泉还躺在被窝里,此刻正一脸茫然、睡眼惺忪,看样子才刚醒,而班里其余人都跑出来了。我和李刚冻得实在受不了,又从窗户爬了回去,其他人也都陆续进了屋。大家相互一瞧,忍不住哈哈大笑,只见弟兄们全都光着脚丫子,身上只穿着裤头背心。有人更滑稽,把别人的衣服拿跑了,自己的衣服还挂在床头上。战友侯祥明的手也不知被什么东西划破了。班长喊道:“没事了,都赶快睡吧!”大家连忙用毛巾擦净脚底板上的泥,一个个又都“刺溜、刺溜”地钻进了被窝。灯熄了,除了窗外不断传来阵阵尖啸的风声,整个军营又重新恢复了宁静。躺下后我还在纳闷儿,窗台离地面大约有一米五高,即使穿着鞋站在上面往下跳,恐怕也要卯足了劲才行,刚才光着脚、闭着眼就跳下去了,怎么脚底板一点儿也不觉得疼呢?正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天魔屡屡露峥嵘,余震不分白夜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地颤屋摇生险象,魂飞魄散似惊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风雷阵阵难安寝,雨雪霏霏易挂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夜半人声闻鼎沸,仓皇夺路倒栽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三、哨兵遇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连队炮场的位置以前是一片坟地,而且岗亭子下面正对着一处墓穴,据起棺材时老百姓回忆,里面埋的是一位上吊死的年轻女子。我听说有人站夜岗从来不敢进岗亭子,总是疑神疑鬼。对此,我倒不觉得害怕,因为哨兵真正要提防的不是死人,而是活人。在月朗星稀、云淡风轻的夜晚站岗,感觉心旷神怡,思绪飞扬,一个半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但若碰上刮风下雨的坏天气,尤其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月黑风高之夜,要说一点儿不害怕那是假的。这时候为了给自己壮胆,我经常违反规定,不仅枪压弹,弹上膛,而且还要睁大眼睛,竖起耳朵,警惕地巡视着炮场内的每一个角落,绝不放过任何疑点。有次指导员杨英才深夜冒雨跑来查岗,类似于那种摸哨的形式,被我及时发现,我把枪一举,厉声喝道:“口令!”竟然忘了子弹已经上膛,险些酿成大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但时间长了,也就慢慢地习惯了。有次我站头班岗,独自站在黑魆魆、冷嗖嗖的山野里,望着天上时隐时现的月亮,我不禁触景生情,竟随口吟成一首小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这里有宁静的夜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这里的夜晚非同一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随着嘹亮的熄灯号响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沸腾一天的军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立刻变得安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只见一个个窗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收回了灯光和笑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大伙带着忙碌一天的愉快心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轻松而香甜地进入了梦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然而,就在这时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我却开始背着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走向需要警戒的炮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此刻,周围是那般静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以至我能听见,身后大山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传来的狼嚎狐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天空中,月亮在云朵里穿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借着时隐时现的月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我回头望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只见绵延的燕山山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仅剩下弯弯的一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哦,在我警戒的炮场两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是一排排参天的白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随着阵阵山风吹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黑暗中,不断发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嘎巴嘎巴”的声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我记得,白杨树下还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荒冢、沟壑、野草和铁丝围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刺刀尖映射着寒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我警惕地守护在哨位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此刻,有月亮的陪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我并不感到孤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也不觉得害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因为看见了月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我就仿佛看见了妈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瞧,妈妈也在温柔地望着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一双充满慈爱的眼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有天傍晚,空中正飘洒着蒙蒙细雨,各班派人统一乘车去麻山寺老营房取蚊帐。回来时天已经完全黑了,当汽车经过一处山坡时,突然从旁边野地里腾起一颗红色信号弹!早就听说这一带曾有敌特活动,还有几个外国电台经常呼叫我们师的番号和师首长的名字,不知眼下又是何人所为。当天夜里正巧有我的岗,吓得我就没敢进岗亭子,为了既躲雨又隐蔽,我抱着枪钻进炮车底下愣是趴了一个半小时,两眼瞪得溜圆,可最终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净身己吓唬自己了。殊不知我这还是好的,听已调到修理连的李刚说,今年才十六岁、刚到部队时曾和我挨边睡的吴本生胆儿更小。有次他俩闲聊,李刚只是随口说了句:“晚上站岗能看见周围有很多鬼火。”不料第二天排长就责问李刚:“你都对小吴说了些什么话?怎么把他吓得连夜岗都不敢站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说到蚊帐,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刚到部队那年,不知为什么,眼看都要进入伏天了,蚊帐却还在仓库里压着不准动。夜晚睡在帐篷里,盖被子嫌热,不盖就要挨蚊子咬,几乎每晚都要折腾很久才能入睡,可团里宁肯给我们打流脑疫苗,也不让挂蚊帐。等到好不容易解禁了,谁知拿到蚊帐后,我却翻来覆去怎么也找不到“门”。一问老兵才知道,部队里还有这么个顺口溜:“被子不分里和外,帽子一律吹起来晒。蚊帐四边不带门,裤子肥得像口袋。咸菜疙瘩窝窝头,打草喂猪又种菜。酸甜苦辣都尝遍,回到地方是人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哨兵遇袭事件以前只是有所耳闻,但万万没有想到,这种事情有一天会真的发生在我们连队。一九七九年二月,连队抽调部分人员到北戴河装甲兵教导大队施工。这天夜里,一位河南兰考籍新兵在站岗时,由于缺乏经验和警惕性,被歹徒抵近后猛地朝胸口刺了一刀!多亏他穿着军大衣,里面的棉袄和绒衣都被刺穿了,却没有伤及皮肉。当他惊慌失措地跑回连部报告时,新来的指导员曹玉堂发现他身上背的枪不见了,急忙问道:“你的枪呢?是不是被歹徒抢去了?”他说记不清了,只记得在搏斗中还给了对方一个扫堂腿。指导员一听不禁大为光火,说:“扯鸡X蛋!你手里拿的枪呢?那可不是烧火棍!好吧,就算是烧火棍,也总比你的扫堂腿强吧?”等曹指导员带人荷枪实弹赶到现场时,歹徒早跑得没影了。万幸的是在旁边的草地里竟然找到了那支步枪,从而避免了一起特大事故。正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莫笑军营傻大兵,休言盛世享和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燕山不伴男儿梦,易水空怀壮士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商女争春犹未觉,后庭遗曲可堪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君看烽火连天处,民不聊生国不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四、有口难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班长付全智是全连最老的兵,一九七0年入伍,河北省束鹿县人,身材高大,体格健壮,一双小眼睛除了睡觉不动,平时总是滴溜溜地转个不停,一看就是绝顶聪明之人。老班长无论是工作能力,还是人缘儿和威信,在连里都称得上是首屈一指。我之所以到部队两年多就入党、提干,不能不说与老班长对我的提携和言传身教有很大关系。可谁又能想到,我们新兵刚下班时,第一个被他在班务会上不点名批评的就是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当时刘占军干报务员,我和李刚干电话员,还有丰县来的陈福银干侦察员。后来我才知道,什么电话员?其实说白了就是有线兵,而且还是全连最苦最累的兵种。为了尽快掌握收放线本领,我和李刚每天不仅要扛着十八斤重的军用备覆线在漫山野湖里跑来跑去,还要在树上练习徒手攀爬。负责带我俩的老兵叫李现仁,一九七五年入伍,河南省商水县人,肩宽背阔,一身腱子肉。相比之下我和李刚就显得单薄多了,尤其是李刚个头又小,长得眉清目秀,怎么看也不像是干有线兵的料。好在李现仁是个敦厚质朴之人,还算宽宏大量,从不乱发脾气,他总是安慰我俩说:“慢慢来,不急,不急。”其实他一点儿都不明白,俺们哪是着急,而是感到忿忿不平!瞧人家报务员刘占军,平时训练就像电影《英雄儿女》里的王成那样背部电台,单独出去找个背风向阳没人的地方往那儿一坐,然后开始呼叫:“黄河,黄河,我是长江,听到请回答。”对方回复:“长江,长江,我是黄河,收到请讲。”那是一种什么感觉?要多惬意有多惬意!因此,起初我和李刚对刘占军那真是打心眼儿里羡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可谁曾想没过几天,刘占军反倒找我俩诉苦来了。原来,别看他们无线兵野外训练不苦,可是背密码、练发报、抄电文也够让人受的。刘占军为了背密码,嘴里整天叽里咕噜的,在外人看来就跟走火入魔似的。规定十天要背会,他完不成任务,人称“小诸葛”的老报务员贾瑞禄就跟在屁股后面不停地催,把他逼得够呛,以至于患上了神经衰弱症,夜里经常失眠。刘占军原本是个乐天派,平时说话都是眉飞色舞,嘴里一天到晚笑声不断,没想到竟为这件事情陷入苦恼之中不能自拔,情绪一落千丈,整日闷闷不乐,甚至怀疑自己不是干报务员的料,想打退堂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那是个星期六的晚上,已经八点多钟了,刘占军非要叫我陪他出去走走。我说都这么晚了,再说外面又很冷,如果觉得屋里说话不方便,那就明天再说吧。他说很简单就几句话的事。哪知我俩一聊起来竟聊个没完,直到熄灯号响了才匆忙跑回宿舍,害得我脸也没洗,牙也没刷,只简单涮了涮脚丫子就进了被窝。当时我就想,明天一定要早起,先帮刘占军把他床下那堆脏衣服洗了,也好让他腾出空来多背背密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第二天是星期日,晚饭后照例是班务会时间,由班长付全智主持,副连长王庆忠参加旁听。班长先对过去一周的工作进行了小结,真不愧是老班长,讲起话来思维敏捷,条理清晰,而且见微知著,看问题非常透彻。这让我颇为吃惊,想不到班长一副粗犷的外表下,却有着一颗超乎寻常的细腻心。班长在讲话时,不光我们听得入神,只见王副连长也掏出本子时不时地记上几笔。末了,班长说:“今天是星期天,有的同志很自觉,一大早就起床了。这本来是件好事,值得表扬,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这位同志起床后不是为集体和大家服务,而是先忙着处理个人事务。这样不好,希望以后要注意改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一听这话,我当时就傻了,这不明摆着是在说我吗?虽然班长语焉不详,并没有指名道姓,也算是给我留了面子,但我还是能感觉到脸“腾”地一下就红了!很显然,班长并不知道我是在帮刘占军洗衣服,可是像这种事情,又怎么好当面解释呢?再说班务会上也不允许争辩,即使有天大的委屈,最多也只能在会后去找班长平反或评理,像我这等小事根本不值一提,所以话到嘴边又被我咽了回去。起初我还有点担心:“班长不会因此对我、乃至对整个城市兵抱有偏见吧?”后来相处时间久了我发现,班长虽然心细如发,思维缜密,心量却很大,向来都是对事不对人,从不给手下弟兄们小鞋穿。每逢连队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只要他在家,连长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样,因为他不仅能帮着拿主意,而且关键时候总是亲自披挂上阵,一马当先地冲在最前头。有人说,新兵到部队第一个接触的就是班长,班长的言谈举止和做事风格,往往会对新兵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这种影响能贯穿其一生。这段至理名言,我相信凡是当过兵的人都深有体会吧。正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平生最怕人冤枉,敢与天公论短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又见瑕瑜清浊事,奈何欲辩口难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五、一群“饿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团一共有八个直属连队,其中有三个是炮连,分别是双三七高炮连、八五加农炮连、一00迫击炮连。这三个连队有个共同点,那就是穷得叮当响,正所谓:“三七、八五、一00,一个更比一个穷!”特别是我们双三七高炮连,日子最不好过。由于在唐山抗震救灾中细粮消耗过大,等到一九七七年初我们下连队时,连里已经亏损细粮达六千多斤,伙食费也亏损严重。尽管还有建团时发的一千多斤稻谷没动,连长打算留着等将来施工时再吃,另外粗粮和生产费也略有节余,有些干草还没卖,两项相抵,实际亏损看似不过六百多元钱,但在那个年代,这已经不算是小数目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要知道我们连队是一类灶,每人每天伙食费标准只有四角七分钱,其中主食两角三分钱(由团里扣下,发给主食票),副食两角四分钱,少得可怜。全连满打满算不过百十来号人,中午一顿细粮,一百斤大米都不够吃,而早晚两顿粗粮,每顿二十斤高粱米或玉米面都还剩,大伙儿宁肯饿着肚子也要等中午那顿细粮。也难怪,连队一天两顿粗粮,不是高粱米就是玉米面,而且据说还是杂交高粱,要多难吃有多难吃,玉米面窝头更是硬得拉嗓子,被战士们形象地比喻为“穿甲弹”,就连附近村里的老百姓见了都说:“这家伙雷子!瞅瞅你们这些大兵吃的饭,咋儿还不如我家毛驴吃得好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伙房切剩下来的白菜根儿也舍不得扔掉,而是拿盐腌了切成薄片,早饭当咸菜吃,就这每桌也只给一小盘,多一点儿都没有。开饭时,经常见有人走到大咸菜缸前,趁连长不注意,伸手捞起个白菜根儿就啃,老兵新兵都这么干。平时菜里很少能见到荤腥儿,只有到了节假日,或是建连、建团纪念日,连队才能大大方方地吃顿肉。由于严重缺乏油水和蔬菜,很多人开始便秘,无奈之下我想了个土办法:冬天喝凉水强迫自己泻肚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到了部队才知道,像吃饭这么简单的事情,竟也暗藏玄机。遇到吃白米干饭时,第一碗千万不要盛太满,吃完赶紧去盛第二碗,这时候要尽量多盛,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很少再有机会盛第三碗了。喝粥时要用单手托碗底,嘴贴碗边儿,手腕儿一转,一口喝一圈儿。盛汤时要快下勺,慢起瓢,哪儿有面片往哪儿捞。长此以往,大家都养成了吃饭过快的毛病,没办法,直到现在我还是积习难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像我们三七、八五、一00这些穷连队的兵,都希望能有几个老乡在富连队干炊事员,有什么好吃的也能私底下分享一下。我就见连里有些河北、河南和山东的兵,隔三差五从外面揣几个肉包子回来,嘴巴吃的油汪汪的,让人馋得直流口水。我们这批徐州兵,只有厉公平和符化学两人干炊事员,小厉一直随连队在沧州装甲兵炼油厂,指望不上;符化学在一机炮连,远倒是不远,但搁不住这么多老乡轮番轰炸。有天晚上,李长忠、李文武把我和刘占军叫出去,悄悄塞给我俩几个白面馒头。我问从哪儿弄的?长忠说你别问了,赶快吃吧!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那几个馒头到底是哪来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部队有句口头禅叫:“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我看还应该再加上一句:“不是不积极,奈何粮它分粗细。”早晨吃剩下的粗面窝头,到了中午又摆出来,尽管连长再三强调要先吃剩、后吃新,岂不知当香喷喷的白米干饭,跟又苦又硬难以下咽的玉米面窝头摆在一起,哪怕你就是个圣人,也抵挡不住那白色的诱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不过后来随着施工强度越来越大,人们也就顾不上粗细粮之分了,饭再难吃也得吃饱,不吃饱哪有力气干活?俗话说饥不择食,人在极端劳累、饥饿的状态下,食物的质量好坏已经不重要了,只要能填饱肚子,高粱米、玉米面也是好的。有天中午,司务长席德仁在公布伙食账目时惊讶地说:“怎么也想不到,咱们连队上个月竟然是钱粮双超!”依我看超就对了,以前吃粗粮每顿饭都剩,现在平常人一顿吃六七个、甚至八九个窝头都不算稀奇,我见过有人最多一次吃了十二个,当时我就想:“天哪!都吃到哪儿去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有次连队奉命抽调三十名战士,到沧州装甲兵炼油厂帮助工作。刚去的那天中午,听说厂里的食堂在蒸肉包子,连长担心别蒸少了不够吃,赶紧找到食堂负责人先打声招呼。谁知对方却不以为然,口气大得不得了:“你尽管放心好了,我们今天特意蒸得多,别说你们只来三十个人,就是全连人都来了,我敢保证你们也吃不完!”结果端上来一笼屉,吃空一笼屉,吃到最后,不仅把所有笼屉的包子全吃光了,而且连早晨剩下的油炸馒头片儿也吃得一干二净。见大家还不肯走,还都在座位上眼巴巴地等着,这哥们儿一下子傻了眼,说:“我的娘啊,这哪像当兵的?这简直就是一群饿狼!”正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一天两顿是窝头,苦涩难吞鬼见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宁肯餐前饥腹辘,不挨饭后胃酸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腰躬乏劲流虚汗,肚瘪无食饿死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哪怕真如穿甲弹,也须强忍咽枯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六、施工烂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一九七七年四月三号,我们连正式进驻营建施工工地,地址在河北省玉田县彩亭桥公社小山王庄和大山王庄之间,离我们之前借住的麻山寺老营房大约有二十来华里地。工地占地面积很大,整个工程前后历时两年。尤其是第一年,任务最重,刚去时脚下还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山,人只能住在帐篷里;到十一月底全部搬进新房子,仅用了短短半年时间,便将整个营区基本建成,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实属罕见。夏天施工紧张阶段,战士们身上的汗水从早到晚就没断过,衣服上全是白花花的汗碱,穿在身上硬邦邦的,早晨起来一摸又湿乎乎的,实在不愿意往身上套。一双原本细皮嫩肉的手,到最后竟变得粗糙皲裂,茧子摞茧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工地上很少有休息日,又经常加班加点,而且隔三岔五还要搞些突击性活动,或是助民劳动,大家身上的汗都几乎要流干了,每个人的床下都有一堆来不及洗的散发着酸臭味的脏衣服。许多人都得了夜盲症,一到晚上视力明显减退。这倒还不算什么,更恐怖的是由于体力严重透支,又不能经常洗澡,也没那么多裤头换,再加上缺乏营养,免疫力下降,随着高温潮湿季节的来临,一种十分奇怪的病在营区内迅速蔓延!后来才知道它的学名叫阴囊炎,俗称“烂裆”。它不但发病率高,而且传染性极强,一开始只是瘙痒,痒得让你非挠不可,一旦挠破就要溃烂,到最后是痛痒交加,那种疼痛难忍而又羞耻的感觉,简直让人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平时别说正常活动了,连睡觉都不敢穿裤衩,所以只要看见大白天撇着腿走路,晚上光着屁股睡觉的,就知道那准是“烂裆”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眼看施工正处在最紧张阶段,却不断出现非战斗减员,把李民华连长急得抓耳挠腮,有时直眉瞪眼地冲着卫生员路森林发火。殊不知卫生员啥办法都试过了,可就是不见效果。见卫生员一脸无辜的样子,我帮他出了个点子:既然这怪病是由于裆部潮湿引起的,那就干脆找个没人的地方,让那个部位多晒晒太阳呗!此法究竟有没有人尝试过,我不得而知。不过“烂裆”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吃饭不用排队。所以每到开饭时,这边大家排好队之后,先让那边一二十个“烂裆”的战友慢慢挪着步子去盛饭,见他们一个个疼得龇牙咧嘴的样子,大家都觉得既心疼又好笑。有人很快编了个顺口溜:“吃了三七连的饭,不烂鸡×就烂蛋!”听说施工打夯时,五班丰县籍战士史志崇竟拿它当号子喊,当即被二排长佟云宽狠狠训斥了一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自打施工以来,已经没有星期几的概念了,因为两周才休息一次。施工间隙,各班还要争先恐后地去田间地头打猪草,然后晒干了集中起来卖给当地养殖户,其目的是为了攒钱买电视机。我们连队一直没有电视看,每次去别的连队看电视,弟兄们都觉得很没面子。有些老兵临复员时,竟给连队党支部摞下这样的话:“我们平时起早贪黑地打草拾粪,看来都白忙活了,可惜到最后临走也没能看上咱们连队自己的电视!”是啊,大家都羡慕坦克团和装甲连的伙食,但更羡慕人家还有电视看,白天施工累了一整天,晚上收工回来还可以消遣消遣,乐呵乐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直到一九七七年的夏末,连队好不容易积攒了一万一千六百斤干草,每斤卖七分五厘,共得款八百七十元钱。战士们用辛勤的汗水,为连队换来一笔不小的收入,终于如愿以偿拥有了自己的电视机!七月二十三号那天是周末,正值大暑节气,酷热难耐,着实令人烦躁不安。傍晚,尽管外面还在下着毛毛细雨,但连长命令立刻开机,等架起了天线,一试机效果非常好。指导员杨英才兴奋地对大家说:“同志们,今天是我们双三七高炮连建连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经过全连干部战士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电视机!请大家不要忘了,一定要记住今天这个不寻常的日子!”大伙儿当时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身上所有的劳累和疲倦,烦躁和不安,仿佛都在那一刻消失得一干二净,就连那些个仍在饱受“烂裆”痛苦折磨的战友们,也都纷纷露出了久违的笑脸。正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暑季施工竟烂裆,抓挠无度甚荒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浑身臭汗衣生碱,再世华佗缺妙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七、井下惊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四月末的冀东大地,尽管春意盎然,但最低温度仍不到十度。这天突然接到连长的命令,让我们班从明天起,到蓟县于桥水库打水草。听说那儿蚊蝇特别多,团卫生队特地派了两名护士过来,给我们打了预防霍乱、伤寒、痢疾和破伤风的针。当时没啥反应,次日一早起床后都觉得不对劲,头晕脑涨,浑身乏力,还老想睡觉。但反应归反应,命令还是要不折不扣地执行。除了留下王晓银和贾瑞禄两个老兵看家外,其余人包括老病号李玉春在内,全部被连长一车拉走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于桥水库离师部不远,司务长席德仁曾在师部警卫连当过六年的炊事班长,与这一带的老乡都很熟悉,已提前在水库边上一个叫三家店的村里给我们联系好了住处。水库面积很大,一眼望去整个湖面波光潋滟,清澈碧绿,湖风迎面袭来,让人顿觉心旷神怡,但水草似乎寥寥无几。在湖畔稻田地里,一种大肚蚊子竟成群结队地往人身上扑,隔着衣服都能咬到肉。刘占军油嘴滑舌地说:“班长,看来咱们以后不愁没肉吃了,这里随便抓几个蚊子就够炒盘儿菜的!”眼下水温还很低,我和刘占军用脚试了试,果真冰渣凉。刘占军不无夸张地说:“哎哟,我的娘啊!这要是下去不得关节炎才怪呢!班长,不信你来试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大概由于水太深,等了几天也不见有水草长上来,连长只好又让我们返回工地,不干别的,专门负责打井种菜。不知是不是对我们无功而返感到不满,刚一见面连长就下了道死命令,要我们班拿出最大的干劲,用最快的速度,把原先已被老百姓抛弃的两口废井,再进一步往深了打,不仅要打出水来,而且还要确保整个菜地一年四季供水源源不断!要知道当地辘轳井有十几米深,井口狭窄,打水全凭一根小拇指粗的钢丝绳吊着铁罐子,靠人工摇动辘轳架往上提,因此打井的难度和危险性大大超乎寻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第二天上午九点多钟,见太阳出来了,我们开始干活。当我穿上雨衣,戴上柳条帽,站在罐子里,即将第一个被辘轳架送到漆黑的井下时,我突然感觉后背脊梁骨直冒冷风!长这么大别说下井了,就连山洞也没敢钻过。再说也不知井下到底是什么情况,光有水还好说,要是还有其他活体动物,比如蛇、蝎子、老鼠什么的,那可就要了命了!再看那仅能容下一肩多宽、冒着丝丝寒气的细小井口,我心里更是不由得一阵阵发毛。我咬紧牙关暗暗告诫自己:“关键时刻绝不能草鸡!真正为咱城市兵正名的时候到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由于雨衣里面只穿了件裤头,班长让我先喝两口衡水老白干再下去,我说我从来不沾白酒。谁知到了井下,猛地站在齐腰深的水里,还没等我缓过神儿来,浑身就开始打冷颤了,上下牙板儿不由自主地直打架。我先四下里仔细摸了个遍,还好水里除了我并没有其他活物,这让我稍微松了口气。可是当我抬头往上一瞧,我的妈呀!头顶上距离很远的地方,只有脸盆大小的一束亮光透进来,而且周围井壁看上去湿漉漉、阴森森的,似乎随时都有塌陷的危险,我的心一下子又提到了嗓子眼儿!班长规定,每人在井下不得少于二十分钟,而且还要多挖泥,假如只见上水不见上泥,罚延长一倍时间。站在井底下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要不是来部队,像这种极端严酷的生活经历,你恐怕一辈子也体验不到。你不是好以文学青年自居吗?那就好好地体验一番吧!你不是一心想为城市兵正名吗?那就老老实实地干吧!”等我干完上来,两条腿已经冻得乌紫烂青,班长连忙拿来一件晒热的雨衣给我换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接替我下井的是专门负责管理菜园子的王通顺,一九七三年兵,山西运城人,个子不高,模样儿十分憨厚。也不知班长他们刚才是怎么撺掇的,这位王菜头居然敢主动要求下井。站在罐子里,他不仅面无惧色,而且还朝大家挥动手臂风趣地来了句:“空中见!”哪知刚到井底,就听他在下面没命地叫喊:“哎呀!哎呀!我不行了!快把我拽上去!”任凭班长在上面怎么劝,他站在罐子里死抱着钢缆就是不撒手。气得班长趴在井口朝里面大声吼道:“你小子,人家新兵都能坚持,你一个老兵就这副熊样子!你还算是老兵吗?你听好了,给我老老实实地干满二十分钟,不然先泡你半个时辰再说!”一听这话,王通顺没辄了,只好从罐子里下来答应干。不料提上来一罐子是水,再提上来一罐子还是水,班长又来气了,责令他必须挖泥。他说:“好吧,好吧,我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你不知道在井下挖泥有多难,要尽量弯下腰,用手把铁罐子牢牢扣在井底泥层里,再用脚使劲踩住,然后借助上面的拉力才能把泥抠掉,因此整个身子,甚至连头都要浸入水中。尤其当铁罐子晃晃悠悠悬吊在半空中时最吓人,连泥带水加上罐子本身重量足有上百斤,一旦弄不好掉下来,人在下面想躲都没处躲。过了一会儿,只听王通顺在井下喊:“好了,快拽吧!”我们几个便开始摇动辘轳架。摇到半截时感觉有点不对劲,这一罐子泥咋这么沉呢?班长再次俯下身子,趴在井口朝里面仔细瞧了瞧,这才发现原来是王通顺正盘腿坐在罐子上!于是班长一声令下,大伙儿齐松手,只听辘轳架“咕噜、咕噜”半天,然后“咣!——”地一声,整个连人带罐子竟被硬生生地抛到了井底!不幸的王通顺就这么愣是被泡了半个时辰,等上来时简直没有人样了,不知是吓得还是冻得,只见他脸色苍白,浑身上下都在哆嗦,先前那种雄赳赳、气昂昂的神态已荡然无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全班用了不到五天时间就把两口井打好了,期间还遭遇过几次余震。人站在井下,看着头顶上歪歪斜斜、摇摇晃晃的铁罐子,被震得泥水不断往下掉,我的心始终紧悬着!工程结束的那天晚上,全连正准备突击栽白薯秧,附近四连的连长亲自打电话过来,让我们连去他们那儿看电视《跟踪追击》。指导员命令炊事班和驾驶班留下来栽秧,我们因为前几天在师部看过电影了,便主动提出来要替换驾驶班。结果三个班都没去,大伙儿一鼓作气,终于赶在电视放映前把白薯秧栽完了。考虑到白天打井时没见太阳,而且还淋了场雨,班长让我们留下来,他亲自用白酒挨个给我们擦腰搓腿驱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班长的这个举动把大家感动得一塌糊涂,尤其是刘占军眼泪都快出来了,他悄悄对我说:“我真不该给班长乱起外号!”原来,最近连长命令各班一律放弃午休,到各自的小片儿荒拔草施肥。我们班虽说没有小片儿荒,只负责种菜,但也不能眼瞅着别人干活,我们在家里闲躺着,所以班长也只好把弟兄们往菜地里撵。刘占军不敢拿连长开涮,只好拿班长撒气,私下里忿忿地说:“弟兄们都累成这个样子了,竟然连午觉也不让睡,班长简直就是冯少怀!”于是此话不胫而走,那些天不管新兵老兵背后都不喊班长了,而是一律改称“少怀”。想不到电影《金光大道》里那个富农冯少怀的名字,经刘占军移花接木竟成了我们班长的绰号。别看平时干活儿班长指挥别人干的多,但到了节骨眼儿上他可从来不含糊,经常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干得比谁都欢,有时甚至还连续下井。他自己也冻得浑身发紫,却首先想着要照顾手下这帮弟兄们,这不禁让我想起拿破仑说过的一句名言:“班长是军中之父。”正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无惧井深水亦寒,士兵勇闯鬼门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平时哪敢探幽洞,此刻安能腿打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惟有军魂开义胆,愿将热血谱华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头悬辘罐惊心魄,生死安危一线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八、饱汉饿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部队施工就住在山坡上临时搭起的一排排帐篷里,周围除了大山和农田,再也没有别的景物了。而且眼前全是清一色的和尚头,除非你下到村子里去,否则十天半月也别想看见一个异性,真可谓:“白天兵看兵,晚上看星星。”在新营房没建好之前,干部家属来队都集中住在麻山寺老营房,工地的条件太艰苦,谁也不忍心把老婆孩子往这儿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有一天早晨,二排长佟云宽带领大家出操。跑完操回来,佟排长正在整理队伍准备讲评。这时候,碰巧团卫生队的几个女兵嬉笑着打旁边经过,用现在的话说不亚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队伍里立刻有人斜着眼、歪着头往那边瞅。佟排长大声喝斥道:“看什么看?一个个没出息!啊,新兵没出息,老兵也这么没出息!你们居然还笑?注意听口令:向左——转!我让你们这帮小子看个够!”而此时,那几个女兵早已加快脚步走远了。队伍解散后,有老兵背后插科打诨地说:“敢情你二排长家属来队才刚走,你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那股子热乎劲儿还没过去不觉着啥,可是弟兄们呢?真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佟排长是满族人,满族的佟姓是佟佳氏的简称,是女真人的直系后裔,又是清朝后族的主要族群。佟佳氏女子向来以容貌出众闻名,曾先后出了三位皇后。其男子也大多是五官端正,相貌堂堂,这在佟排长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一副有棱有角、黑里透红的脸膛,一头浓密的黑发向后梳着,一双浓眉大眼显得英气十足,就连行为风格也是十分慓悍,一看就是个猛汉子。二排是连里响当当的硬骨头排,他手下三位班长张虎清、田银乐、李俊路堪称三员虎将,还有我们的老班长付全智,当年也是他麾下一员猛将。一排三班七六年入伍的米彦军力大无比,拿大头铁锨往汽车上装沙子,别人铲好后得在手里掂一掂,好运足劲儿,他不用,只见胳膊一伸一扬,满满一锨沙子“哗”地一声就抛上了车。佟排长力气不如他,摔跤却打了个平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记得在新兵排时,本来是一排长李金锁兼任我们新兵排排长,有次他探家去了,便由二排长佟云宽临时代理。谁知佟排长到任的第一天就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早晨出操居然让我们迎着凛冽刺骨的寒风练军姿、学敬礼,而且一律不准戴手套,也不准放下帽耳!当时室外温度在零下十几度,我们一动不动地站在操场上,还要挺胸抬头,收腹提臀,双腿加紧,手和耳朵很快就被冻僵了,如同刀割针扎一般生疼!练敬礼时,没有命令,右手要始终保持敬礼姿势不准放下来,挨冻不说,胃也跟着难受,时间长了直犯恶心。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我感觉身子不由自主地在晃动,而且眼前发黑,头也发晕。就在我快要坚持不住时,队伍里已经有人开始接二连三地倒下,还有人实在受不住了,便不管不顾地蹲在地上抱着手直哎呦。眼看队伍前佟排长的身影在我眼里逐渐变得模糊,我几次想喊报告,但每次话到嘴边,又都被我强行咽了回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等到好不容易解散了,大家都想赶紧往窝棚里跑,可是步子却怎么也迈不快,因为整个身体都冻僵了,四肢麻木,别说跑了,连转身都困难。回到宿舍后,乍一暖和,手和耳朵反倒疼得更加厉害,一个个全都抱着手、捂着耳朵“哎呦,哎呦”直叫唤!有人甚至疼得掉眼泪,都说这个佟排长心太狠,下步谁要是分到他那个排,准没有好日子过!那天早饭我只吃了一个窝头。上午指导员给我们讲“继承和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我坐在下面怎么也打不起精神,胃里一个劲地翻江倒海,却又吐不出来,那股难受劲就甭提了!但即便如此,心里还是认为佟排长的这种做法无可指摘,虽说有点粗暴,可那又怎样?跟枪林弹雨的战场比,这就是小菜一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团卫生队那几个丫头片子平时很少露面,大家难得见到她们的身影,再说谁也不好意思没事老往卫生队跑,只有当她们下连给我们体检或是打预防针时,才能有机会近距离欣赏她们漂亮的身姿和容貌。有一次,卫生队队长董才带着几个女兵来给大家量血压,只见五班战士陈XX把平时舍不得穿的新军装找出来换上,然后又是洗脸,又是刷牙,四毛多钱一袋的郁美净多效硅酮霜,竟往脸上抹了半袋子,这才进屋去量血压,而且出来进去前后共量了三次,整个人兴奋得就跟什么似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这天晚饭后,一群人围着李民华连长闲聊。只听连长如数家珍地说:“工地这儿有八亩菜地,麻山寺老营房还有五亩菜地。去年连队共收了五万多斤白菜,今年争取收七万斤以上,这样一冬天就不愁没菜吃了。另外,各班开垦的小片儿荒还能收些粮食。连队现有大小三十多头猪,明年争取一个月宰一头改善伙食。最近几个坦克团表现不错,终于大发慈悲了,支援我团不少玉米,每斤才卖五分钱,咱们连一下子买了三千多斤!”谁知连长话音儿还未落,一个老兵立刻接过话茬儿说:“狗屁!这算什么慈悲?谁不知道坦克团富得流油,就这点儿粗粮,人家根本瞧不上眼!我们现在还在吃高粱米和玉米面,没听说吗?坦克团拿它喂猪都嫌孬!真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大伙儿一听,全都会心地笑了,只有连长一头雾水,想笑没笑出来。正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燕山古漠草萋萋,犹记暝光照铁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霪雨凄风愁戍客,残星冷月度晨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悲凉寂寥思情切,苦累辛劳怨语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美馔珍馐常入梦,饱人不懂饿人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九、新兵想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常言道:“新兵信多,老兵话多,不老不新毛病多。”那个年代电话还没有普及,唯一的联系方式就是通信。当年一枚小小的邮票,不知牵动着多少官兵的情感,也承载过无数的悲欢离合。我们部队营房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一封平信寄出,大概要十天半月才能收到,若等回复至少也要一个月左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写信、盼信,盼信、写信,也就成了战士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傍晚,只要看见通信员从团部取报纸和信件回来,大伙儿总是蜂拥而上,争着抢着看有没有自己的家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有一次,我正在团里参加理论骨干读书学习班,已经调到修理连的李刚给我捎来两封信,说是刚才有事经过我们连队时,李现仁交给他的。一听说是现仁,不用看我就知道信已经拆开过了。李刚一脸坏笑地说:“现仁交给我就是这个样子,里面写的什么内容,我可没有看啊!”像这种事情在部队里经常发生,你生气也好,发脾气也罢,都没有用,下次你不在时还会有人拆。我们班大概除了班长、副班长之外,其他人都遭遇过如此尴尬、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我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至于老乡之间,拆信、看信、藏信更是家常便饭,大家早就见怪不怪了。李文武自从当了连部通信员之后,我和李长忠、刘占军各人心中的那点小秘密,全都被他掌握得一清二楚。有次他拿着一封信急匆匆跑来找我和刘占军,说:“你们快看,长忠对象的信!两人好像闹矛盾了,而且还被长忠气得不轻,不然最后这两个字‘唿你’是啥意思?”徐州方言“唿你”,就是“扇你耳瓜子”的意思。我俩接过信一看,原来人家写的是“吻你”。要不怎么说没文化真可怕呢,一字之差,竟差点儿闹出个大笑话!杜甫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好在拿到信后的那种幸福感和高兴劲儿,足以让人忘掉世间一切烦恼,至于旁人拆不拆、看不看也就无所谓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当兵没有不想家的,诚如唐朝诗人王维所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记得刚到部队那年过春节,年三十上午会餐,当时老兵复员还没走,全连一百几十号人,八人一桌共摆了十六桌,每桌八个菜、两瓶红葡萄酒。连长李民华休假去了,指导员杨英才挨个桌敬酒。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外过春节,又是个大集体,感觉好像从来没有这么热闹和痛快过,无形中也冲淡了我对家人的思念。正吃着饭,我忽然发现刘占军不见了,有人说他胃不舒服,只吃了几口就回宿舍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跑过去一看,只见刘占军正站在窝棚外,一手扶着树,一手捂着肚子在呕吐,脸色蜡黄,浑身打着冷颤,额头上渗满了汗珠。我连忙扶他进屋躺下,问他是否想家了?他嘴上不承认,眼泪却止不住地往外淌。占军的父亲原是六十八军炮团副团长,前年刚病故,家里还有老母亲、一个弟弟和三个姐姐。坐在占军床边,看他闭着眼睛无声地哭泣,我心里特别难受,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竟连一句安慰的话也说不出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由于施工进度太快,有段时间材料跟不上出现了缺口,工地急需大量钉子和铁丝。为解燃眉之急,基建办只好发动全团所有连队想办法。李文武自告奋勇,说在徐州能买到这两样东西。李民华连长立刻批准他速去速回,并一再嘱咐他要尽量多买。谁知这哥们儿一走就是半个多月,而且音讯全无。这下可把连长急坏了,要知道他可是向团基建办打了包票的,东西买不回来,他没法向团里交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这天终于等来了李文武从彩亭桥火车站打来的电话,说他到了,让连队赶紧派车去接。连长担心小车装不下,让驾驶班派了一辆老解放CA30A牵引车。回来时还没等车停稳,连长便兴冲冲地迎了过去。不料眼前的情景让他大吃一惊,只见车上除了两捆铁丝,另外李文武手里拎着个不大不小的塑料提包,其他什么也没有。连长忙问:“你买的钉子呢?”李文武把提包往连长跟前一递,说:“这不是吗?”“怎么就这点儿?这点儿铁丝和钉子能顶个屁用?还不够塞牙缝的!”连长顿时气得火冒三丈,旋即爆出一连串的粗口!周围人看了全都忍俊不禁,纷纷捂着嘴跑到旁边去偷笑,一个个直笑得肚子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依我看,这件事情也不能全怪李文武。在我们这批战友当中,他不仅年龄小,个头也小,又是全连唯一的少数民族,连队条件如此艰苦,平时很难照顾到他,可他从未向连里提出过任何要求。只有一次,我见他跟炊事班的人急眼了。那是个星期天,照例是两顿饭。见上午两个菜全是荤的,李文武就到伙房问还有没有素菜。当时炊事班上下正在为饭不够吃而着急,其中一位不耐烦地随口说道:“没有了!你就凑合着吃吧!”文武一听气坏了,于是双方争执起来。连长闻讯后,当即把炊事班长叫过来狠狠批评了一通,这反倒弄得文武有些不好意思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还有一次,连队吃猪肉炖粉条。刚吃完饭,我忽然发现李文武一个人躲在帐篷后面,一边翻肠倒肚地呕吐,一边泪流满面。我问他怎么了?究竟哪儿不舒服?他光摇头就是不说话。文武的父亲是个老军人,后来双目失明,身体一直不太好。文武当兵后,听说老人家经常想儿子想得掉眼泪,家里也很想让他回去一趟。因此在我看来,这趟差事,大概连文武自己都没料到会是这么个结果。再说贡献不在大小,只要尽力就好,不像有的人花花肠子多,为了能额外回趟家,居然不惜让家里拍假电报:“母病重,见电速回!”正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连队新兵过大年,三荤四素胜琼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欢娱过后思亲痛,梦入乡关和泪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鸿雁北飞传尺素,戌楼南望拨心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男儿虽有浩然气,怎奈燕山月正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十、抗洪抢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一九七七年,自从进入夏季,京津唐地区便开始阴雨连绵。这下可把我们害苦了,雨水透过帐篷,像无数条蜘蛛丝一样飘然而落,弄得里面潮气袭人。不仅衣服潮,被褥潮,就连身上的皮肤也潮,让人坐卧不宁,寝食不安。炊事班更是三天两头误饭,引火用的木柴由于潮湿,上面居然长出了蘑菇,只有浇上汽油才能点燃。班长说:“照这样下去,说不定又要抗洪抢险了!”果然,到了八月初,因连日暴雨,导致蓟县于桥水库的水位一下子超过了警戒线。不仅库区自身安全受到威胁,而且由于泄洪放水,致使下游一些河流长时间处在高水位运行状态,尤其是蓟运河,部分河堤已经出现了险况!据说这次汛情仅次于一九四九年,比一九六三年那场水患还要严重。当时天津市区已经进水,中央果断决定:保天津和玉田,必要时淹遵化!我团紧急奉命:一是保卫于桥水库,二是负责保卫玉田县城以南石臼窝一带老百姓的安全。经统计,全连会游泳的共有三十八人,由连长亲自率领,负责下水抢险救人;其余不会游泳的由指导员带领,负责岸上救护和运输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八月八日凌晨三点多钟,大家突然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只听见连部帐篷内连长正在领受任务。得知部队很快就要开拔,一早起来,各班、排及个人纷纷向连队党支部递交决心书,都表示要发扬唐山抗震救灾精神,争取在这次抗洪抢险中,为人民再立新功!有人甚至说:“去了就不打算活着回来!”颇有几分慷慨赴死的悲壮感。上午全连进行战前动员,下午杨英才指导员又专门给党、团员们上了一堂针对性很强的党课。坐在下面,听着指导员那铿锵有力的话语,我不禁热血沸腾,又想起前不久他曾对我说过的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那是一个休息日的中午,大家都去团部洗澡了,副指导员王喜芝安排我在家写标语:“学六连,见行动,促营建。”刚写完,指导员杨英才要去师里参加学习班,让我用自行车载着行李送他去团部。我俩一路上边走边聊,他说:“小贺,你是从工厂来的,我问你,假如拿部队跟工厂比,你会怎么看?”我说这好像没法比吧。他说:“怎么没法比?工厂是靠机器来锻造零部件的,而我们部队是靠铁的纪律和艰苦环境来锻炼人的,是不是?”说完,还没等我搭话,他先爽朗地笑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杨指导员是五九年兵,看上去比连长的岁数还大,个头有一米八多,身材瘦削,腰板儿挺直,说话有个特点,每句话后面都要带上个“是不是”,而且眉毛还相应往上一挑一挑的,脸上始终笑意盎然。然而,此时此刻,面对防汛抗洪的严峻形势,指导员脸上的笑容不见了,只见他表情严肃、语调凝重地说:“同志们,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又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斯大林同志说过,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我们不仅要经得起战火考验,生死考验,还要经得起各种艰难险阻的考验!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遇到危险时,我们一定要挺身而出,勇往直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部队晚上十点钟开始乘车出发,一小时后到达了指定地点。眼前是一条长长的一人多高的堤坝,坝子这边是村庄和田地,那边就是几乎与坝顶齐平的洪水!夜晚看不清水面上的情形,只感觉脚下的堤坝异常松软,泥泞不堪。大坝上停放着很多汽车、拖拉机和马车,军民正在携手拼命加固坝体,另外还有不少背着枪的民兵在三三两两地巡逻。队伍下车后,又沿着河堤大约走了十多里路,最后来到一座电力扬水站附近停了下来。前方传来原地休息的命令,大家不顾地上又是泥又是水,两个人一组背靠背坐下,有人头一歪就睡着了。还有人干脆裹着雨衣往地上一躺,头枕着铁锹,再拉块儿草垫子盖在身上照样睡。每班轮流站岗巡逻。我躺在地上刚眯糊着就被冻醒了,伸手拉过一个湿漉漉的草垫子抱在怀里,这才感觉好受些。我们没有救生衣和救生圈,浑身上下就是一套军夏装,被泥水浸透后,哪怕小风一吹都觉得凉。望着眼前那滚滚流淌的洪水,我担心堤坝一旦被冲开,坝子上的人将会像蚂蚁一样被席卷一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终于,最危险也是最难熬的一夜总算过去了。天刚放亮,大家连忙起身察看水情,这才发现水面十分宽阔,好多大树都泡在水里,还有一些淹死的牲畜。不一会儿,只见副团长高增仁急匆匆地跑过来,大声对我们连长说:“那边坝体发现有几处正在往外渗水,你们马上挑选十几个身强力壮的战士,赶快过去帮助砸夯打桩!”连长第一个点到我,“到!”一声响亮地回答。高副团长看着我们一个个生龙活虎的样子,满意地一边走,一边直点头。大伙儿正干得起劲儿,副指导员王喜芝跑来找我,让我替连队党支部给战地广播室写份决心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这原本应该是文书贾来勇的份内事,但此刻已容不得推却,我趴在一堆沙袋上用最快的速度赶写出来: “首长,同志们,我们五一二八六部队一分队参加抗洪抢险救灾的全体指战员,向敬爱的党,向首长们,向灾区的父老乡亲们,表示我们战斗到底的决心和誓言!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人民群众就好比是我们的母亲,眼看灾区人民遭受这么大的苦难,我们感到万分痛心!水情就是敌情,人民群众的呼声,就是我们冲锋陷阵的号令!哪里有危险,我们就往哪里冲!我们是一支具有唐山抗震救灾光荣传统的连队,那时候我们能叫大地屈服,震灾减威,今日我们也一定能叫老天低头,洪水让路!听听我们干部战士豪迈的誓言吧: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们就是玉皇,我们就是龙王!喝令洪水让道,我们来了!在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战士面前,任何艰难险阻都是可以战胜的!请首长和灾区人民放心,我们保证人在阵地在,宁死也要守住大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早饭吃自带的干粮,每人五个葱花油盐卷子。那年头还没有瓶装水,渴了只能舀洪水烧开了喝,大伙儿倒没觉得有什么异样,可是我听说,炊事班负责烧开水的人,一口也咽不下去。正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风雨飘摇水接天,汛情凶猛史无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抗洪抢险争骁勇,固守严防保玉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誓与决堤拼恶仗,肯拿性命挽狂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死神侥幸擦肩过,将士山呼奏凯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十一、功不可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军人对荣誉看得很重,或者换句话说,对荣誉的崇尚和向往是军人的本能和职责所在,也是部队战斗力最好的体现。尤其是集体荣誉,更是凝心聚力的最佳保证,总是志在必得,当仁不让。它不同于一般的好大喜功,它所彰显的是那种力争上游、不甘落后、奋发图强、永不服输的拼搏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一九七七年七月二日,为表彰我团一营在唐山抗震救灾中荣立集体一等功,以及一营三连荣立“抗震英雄模范连”称号,团里打算借庆祝“七一”和建团一周年之际,在二营召开庆功大会。一早五点半钟起床,六点钟开饭,然后大家顶着毛毛细雨排队走到二营。一到那儿我就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会标上别的字都写得非常工整,唯独那个“功”字却写得“工”小“力”大,看上去既别扭又扎眼。当时很多人都在窃窃私语,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一位副主任和我们师长都在台上坐着,不知当下他们心里会怎么想。很明显,这是二营的官兵在采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向上级领导发泄不满。据老兵们讲,在唐山抗震救灾中,弟兄们不顾炎热酷暑和尸体腐烂后散发出的恶臭气味,没日没夜地奋战在废墟中,可以说随便挑出一个连队,或者任何一个人,都够得上立大功的。再说这本来是一营的喜事,干嘛非要跑到二营来开庆功会?这就好比张三家娶媳妇,竟把喜事办到隔壁光棍汉李四家去了,岂不是没事找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当年为了预防地震,蓟县二六九野战医院曾经搭建过一批简易病房,可惜没过多长时间就被一场大火全部化为了灰烬!失火那天,我团八五炮连和一00炮连正在附近的师干休所施工,等他们赶到现场时,火焰已窜起有两层楼高。虽然人都跑出来了,但有几个氧气瓶还在里面,随时可能爆炸!在这万分危急关头,只见有两名战士毫不畏惧,带头冲了进去!氧气瓶外壳已被大火烤得发烫,他俩迅速脱下棉袄裹住了往外扛,其中一人不幸被顶棚烧断的木棒砸中头部,造成轻微脑震荡。为此,二人都荣立了三等功。让我引以为傲的是,这两位战友都是和我同年入伍的徐州兵,一个是八五炮连的王军,另一个是一00炮连的祁开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不料,仅仅过了大半年时间,其中一位老兄竟因为脱岗又受到警告处分。那天晚上,电视里正在播放日本电影《追捕》。我们连的电视机就摆在露天里,不仅把其他连队的人吸引来了,而且还来了很多老百姓。随着剧情跌宕起伏,观众看得如痴如醉。这哥们儿站岗的地点偏偏又离我们连很近,现场不断爆发出的叫喊声,让他心里直痒痒,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干脆把枪往大衣里一裹,趁人不注意悄悄离开了哨位。他原本打算看一会儿就走,谁知不知不觉竟看入迷了,前去换岗的伙计发现人不在,于是报告了连长。连长一听哨兵连人带枪都不见了,顿时大惊失色,赶紧派人四下里去找,最后终于在我们连看电视的人群中找到了他。假如过一会儿还找不到,连长就要向团部报告了,其后果要比连队给的警告处分严重得多。这样一来,在我们这批徐州兵当中,他不仅是第一个立功的,也是第一个受处分的,据说还创下了在这么短时间内,又立功又受处分的先例。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历来是治军之本,这哥们儿只能认了。但他发誓一定要好好干,争取在退伍之前,把这个不大不小的污点抹掉。有诗为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火海熊熊他敢钻,燕山脚下美名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旃戎豪气填胸臆,楚汉雄风铸猛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只恨贪顽离哨位,奈何处分聚眉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几多懊悔羞无地,汗马嘶风另起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b><b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营房距离彩亭桥公社大约有十几里路,沿途要经过五六个村庄,一条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乡间小路贯穿其中。一日,李长忠、刘占军和团后勤处的庞德柱三人结伴去彩亭桥邮局取包裹。在回来的路上,迎面遇见一位老农赶着辆牛车。那牛本来走得好好的,谁知车上突然颠掉一块木板,一下子把牛惊着了,只见它尥开蹄子一路狂奔起来,车把式在后面追也追不上,吓得路人纷纷躲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见此情景,他们三人没有任何犹豫,迅速扑上前去合力拽住了缰绳。不料那畜牲一扭身,竟连牛带车一头栽进路旁的河沟里,接着又挣脱缰绳,爬起来往一片麦茬儿地里跑去。最后三人几经周折,费了好大的劲,用了很长时间才把这头蛮牛降伏住。车把式感激不尽,一再地说:“我回去一定要写封表扬信寄给你们连队!”后来也不知道是车把式忘了,还是记错了地址,总之他们三人回来后,满怀期待地盼望了很长时间,却始终也没有等来那封信。这件事情很快就在我们徐州兵中间传开了,众人的评论可以概括成十二个字:行为可嘉,结局滑稽,功不可没。正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惊牛一怒路人慌,战士临危力挽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荣誉功勋思迫切,人名地址告端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空怀良愿差囊气,怎怪牲刍带老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刘李二人多逸趣,传成笑料几箩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十二、半夜出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部队夜间搞紧急集合实属正常,为了提高官兵的军事素养无可厚非。但谁能想到,有时连队竟以此为名,半夜里让大家爬起来去出窑。我团二营四连专门负责制作泥坯砖加烧窑,出窑的任务则由其他连队轮流承担。为了保证施工进度,窑场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的运转,因此逼得有些连队不得不出此下策。没出过窑的绝对想象不到它有多辛苦,累还不说,关键是窑里又脏又闷热,给人感觉就是个密封的大蒸笼,让人汗如雨下,而且四处弥漫的雾气中夹杂着大量粉尘,几乎让人睁不开眼,口鼻都得拿湿毛巾捂上。一次只能进去一辆手推车,冬天里面的温度至少有四十多度,夏天竟高达五六十度,酷热难耐,炙热的砖块儿隔着手套都烫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第一次出窑时,见窑内墙壁由于砖坯热涨后的挤压,已经严重变形,我终于明白当年张思德是怎么牺牲的了。刘占军这时候还不忘开玩笑,说:“弟兄们不要怕,在砖窑里就是死了也光荣,最起码能落个重于泰山的美名!”等干完活儿出来一瞧,我的妈呀!一个个灰头土脸,头发、鼻孔、耳朵、嘴巴里全是煤灰和砖沫,就连吐出来的唾沫都是红色的,看上去人不像人,鬼不像鬼,那样子要多滑稽有多滑稽!回到连队后,我马上给工地广播站写了篇稿件:《我们连都是硬骨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一次,连队奉命抽调两个班——三班和五班,连夜去窑场出砖。那几天由于帐篷不够用,指挥班被临时拆散,人员分别住在其他班里,我当时就住在五班。睡到半夜,我突然被一阵动静惊醒,睁开眼一看,有人背着五班战士刘化德进来了,他的右脚在窑场被砖头砸伤,鲜血已经浸透了鞋袜。我连忙起身把他接过来背到连部,找卫生员路森林给他缝合完伤口,又将他背回来躺下。此时已是拂晓时分,出窑的弟兄们也都陆陆续续地回来了,只见一个个挽着高高的裤腿,蓬头垢面,耷拉着脑袋,汗水把衣服都湿透了,因为累得精疲力竭,很多人连句话都不愿意多说。每当这个时候,炊事班都要安排专人给他们擀面条吃。在部队里手擀面可是稀罕物,堪称“病号饭”中的精品,一般情况下是享受不到这个待遇和口福的。因此,不为别的,就为了这碗香喷喷、漂着一层葱油花儿的手擀面,似乎再苦再累也值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还有一次,临睡觉前突然接到团部通知,要我们连队凌晨三点半钟起床,用小手推车从窑场往工地运砖,任务是一万五千块砖,必须保证在天亮前完成!一块砖大约重五斤左右,一万五千块砖的重量就是三万七千五百公斤,即三十七点五吨,这相当于九辆解放牌卡车的载重量!一开始大家还戴着手套,但很快就被砖头磨破了,到最后十个手指肚都被磨得往外渗血,甚至连指纹也磨平了,火辣辣地疼,而且由于空腹,许多人竟累得干哕!即便是这样,全连也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更没有人掉队,大家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虽说有时累极了,也难免发几句牢骚,但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严酷的部队生活,早已铸就了战士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有句话是怎么说来着,“只要累不死,就往死里干!”这恰是那个年代中国军人的精神风貌和战斗作风的真实写照。正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半夜三更去出窑,烟熏火烤受煎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浑身汗水未曾怨,满脸煤灰不忍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瓮壁渐斜惊颤胆,砖头成垛累弯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愈加敬重张思德,何惧窑崩把命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十三、浴火重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唐山大地震发生在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凌晨三点四十二分。我们连是当天上午九点钟接到的命令,中午十一点钟之前便赶到了唐山市。一开始在交际处(唐山宾馆)实施救助,因为这里正在召开一个国家级的电力会议,住有外国专家和电力部的官员。以后又相继转战于西山口百货大楼、工人文化宫、凤凰山公园等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据说当时余震不断,而且由于阴雨潮湿,加上高温天气,很多尸体已经开始腐烂发臭,但战士们全然不顾,始终没日没夜地在废墟中搜寻幸存者、挖掘死难者。由于整个城市供水系统已被破坏,没有干净水喝,渴了只能喝公园里长满绿苔的池水。防空洞里的积水稍微干净些,但要让老百姓先喝,战士们只能喝剩下的。因此,连里很多人都患上了细菌性痢疾,再加上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后来竟转化为慢性病,每年一到这个时候,许多老兵就开始闹肚子,显然是落下了病根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团用煤都是去唐山市拉,来回需要一天时间,四人一车,连装带卸辛苦不说,还浑身上下抹得就像个黑猴子。可即便如此,只要听说到唐山市拉煤,大伙儿都争着抢着去,说实话不为别的,就为了到市里下馆子吃顿好饭解解馋。我去的时候正是夏天,尽管地震已经过去快两年了,但那个惨状依然令人触目惊心!大街小巷残垣断壁随处可见,许多楼房还在歪斜着,一些悬挂在废墟上的楼板摇摇欲坠。市内到处龌龊不堪,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奇怪而又难闻的气息。简易商店里人群摩肩接踵,强烈的汗臭味儿熏得人几乎喘不过气来。也许是心理作用,刚买的冰糕才吃了几口,我就感觉好像味道不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中午在饭馆,班长他们点了好多菜,可我只吃了一碗凉面,喝了杯啤酒,竟一口菜也咽不下去。中间休息时,我除了去趟新华书店,哪儿也不想去,坐在新建的开滦煤矿医院门前的台阶上,眼瞅着马路上来来往往的人流和车辆,我不由得揣摩起这座城市和那些幸存下来的市民们:“这么快就从一场万劫不复的灾难中重新站立起来,得以浴火重生,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力量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这场地震也使得唐山老百姓与我们军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那几年军车在当地一律畅行无阻,军人不论走到哪儿都会受到热情接待。我们连负责抢救的西山口百货大楼,书记多次带人来部队慰问,直到一九七八年底,他们还在使用我们帮助建起来的简易商店,当初连图纸都是王庆忠副连长亲自设计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有次我跟二排长佟云宽搭团里的便车,去蓟县二六九野战医院看望两位住院的战友。不料中间竟错过了饭时,直到下午三点多钟才返回蓟县城里。在饭馆吃饭时,佟排长说:“看来咱们今天是回不去了,过会儿到县武装部开个介绍信,随便找个招待所先住下,等明天再想办法搭车回玉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碰巧这时候旁边就坐着一位唐山来的货车司机,听说我们部队在玉田,便主动热情地跟我俩打招呼,说:“我回头正好路过玉田,如果你们二位要急着赶路的话,那就跟我的车走吧!”路上闲聊得知,这位司机大哥的母亲和一个孩子都在去年那场地震中不幸遇难了,他本人也是被解放军从废墟中给扒出来的。他说平时开车不管到了哪儿,只要见到当兵的,感觉就跟见到自家亲人一样。正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山崩地裂把城吞,无数生灵变鬼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断壁残垣寻旧址,阴风冥气绕新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平安厄祸悬根线,地狱天堂隔扇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折翼凤凰啼血泪,涅槃依旧展乾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十四、侥幸脱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老班长付全智平时对我们要求很严,如果你训练不过关的话,他会亲自带领或督促你去完成规定动作。同时他又像老大哥一样关心爱护你,当你遇到头疼脑热时,他会主动安排你休息,并通知炊事班做病号饭。他虽然是全连最老的兵,却从不以老资格自居,为人非常随和,平时也喜欢跟弟兄们开开玩笑。可是在任务面前,尤其是在遵守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方面,他又是个非常较真儿的人,发起火来也是丝毫不留情面,我至今都还记得头一次见他生气动怒的样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那是一九七七年五月一日,是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个国际劳动节,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已事先做出决定:今年的庆祝“五一”活动,要比往年办得更加红火!当时我们班正在蓟县于桥水库打水草,就住在水库边上一个名叫三家店的村里,那儿离师部很近,步行也就十来分钟的路程。这天上午,经班长批准,我们几个高高兴兴地去师部买蜡烛,大家一路上说说笑笑,可着劲地撒欢儿!听说晚上师部有电影,我们回来后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班长。班长同意除留下两人值守以外,其余人可以去看,但不准单独行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和七六年兵张玉海被班长指名留下来值班。谁知到了晚上该动身的时候,却发现张玉海和另外一个老兵苏志鸣不见了。班长一下子来火了,说:“都别看了!把他俩找回来开会!简直是无组织、无纪律!”其结果便是大家一起守着蜡烛,干坐着听班长训话,然后九点钟不到就被命令上床睡觉了。那一刻,村里的广播喇叭正在播放北京“五一”联欢会的实况录音。听着那愉快的歌声,激扬的乐曲,还有阵阵的欢闹声,我怎么也睡不着,心想班长这通火发得真不是时候!今天原本是个喜庆日子,大伙儿一整天都兴致勃勃的,没想到却被班长兜头浇了一盆冷水,你说扫兴不扫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这还不算什么,最怕的是班长的执拗与较真儿,凡是他认准的理儿和决定的事情,即便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我刚当兵那年,身为有线兵,五百米收放线一直是我的弱项。尽管我也很着急,但那需要强大的体能支撑,想达标哪有那么容易?再说平时施工任务又十分繁重,要练也只有星期六上午炮场日能抽出点时间,可是体力已经严重透支了,谁还有劲再去跑五百米收放线?我记得很清楚,那是一九七七年七月末的一天。由于正值雨季,一连几天老是下雨,工地只好暂时歇工。这天上午,雨虽然停了,但天空还是阴沉沉的。下午班长从麻山寺老营房回来,见大伙儿都在帐篷里闲着没事干,他竟心血来潮,非叫我和李现仁扛上线拐子跟他走。像这种鬼天气根本不适合野外训练,可是怎么解释他都不听,说:“这要是打起仗来,难道还要看天气不成?”一句话让你哑口无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低洼地泥泞不堪,班长就把我们带到了后山坡上。这儿有一条通往山后的路,地势高,视野开阔,是个训练的好地方。可我却隐约感觉到,阴雨天来这里似乎不太安全,因为此刻正乌云压头,云层很低,一旦打起雷来,云层与地面之间很容易产生放电。再说这里地势本来就高,周围全是旷野无遮无拦,而我们扛的线拐子又是金属物,因此遭雷击的危险性非常大!当时我只是心里这么想,嘴巴却没敢说出来,我怕说了班长会耻笑我,嫌我胆子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果然是怕什么来什么,不一会儿只听见“噼里啪啦”,先是铜钱大的雨点子打在地上,很快随着一道刺眼的亮光闪过,一声巨雷仿佛就在耳边炸响,紧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班长大喊一声:“快撤!”然后从我怀里猛地夺过线拐子撒腿就跑。班长和李现仁一个膀阔腰圆,一个身强力壮,我虽然没有负重,但还是跑不过他俩,很快就落在了后面。这时候,我最担心、也是最害怕的事情出现了!只见闪电就像一条条金蛇赤龙,飞快地在头顶上划来划去,有的甚至从天而降,眼瞅着就在我们身边蛇形般地钻入地下!我想大声对他俩喊:“快把线拐子扔掉!这样太危险!”但迎面吹来的强风和雨水,呛得我连呼吸都困难,根本张不开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最后谢天谢地,多亏老天爷保佑,我们总算是毫发无损、一路狂奔回到了营地。尽管浑身上下被雨水淋成了落汤鸡,可我还是暗自庆幸不已!刚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无异于在与死神擦肩而过,把我和李现仁脸都吓白了,气喘吁吁半天说不出话来;而班长就像刚刚经历了一场冒险游戏一样,居然还能笑出声来,如此胆量和气魄着实令我惊叹!他明知金属物容易遭雷击,却毫不犹豫地把安全让给我,把危险留给自己。想想班长刚才的举动,以及打井时对弟兄们的关爱,我非但没有了半点儿怨气,反而让我对他充满了发自内心的敬佩!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老班长当年的英姿和壮举,还一直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始终心存感激。正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人高马大气如虹,满腹经纶藏锐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筹幄有方堪智士,操戈无畏赛蛟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搓身擦酒驱寒症,电闪雷鸣壮胆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锦瑟年华风雨度,燕山一别杳无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十五、渔村见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一九七八年的深冬,正值数九寒天,师里组织高炮部队到渤海湾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打靶训练。我们连的驻训点在河北省黄骅县赵家堡公社冯家堡大队,这是个紧靠海边、回汉杂居的小渔村。我以前从未见过大海,所以刚到的那天晚上,尽管外面正在刮着犀利强劲的偏北风,风力至少在八九级以上,我却天真地迎着刺骨的寒风站在村口,面朝大海,一心想领略被海风吹拂的滋味儿。不料除了被呛得喘不过气来,其他什么感觉也没有。更加糟糕的是,这场寒流一夜之间竟给我们连队带来八九个高烧病号,个个体温都在三十九度以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这里没有农田,家家户户都吃商品粮,收入来源主要靠渔业和晒盐业,另外很多家庭还养殖水貂。就拿我的房东来说,八口人六个劳力,老大辛月波和老二辛月楼在船上,每年除去买粮款,全家还能净余八九百元钱,这在那个年代,绝非内地一般农民家庭所能比拟。辛月楼和同村的赵金明都比我小三岁,他俩很快和我成了好朋友,经常像跟屁虫一样,跟在我身后一口一个大哥的叫着。金明全家七口人,大哥和大姐已成家单过,剩下五口人只有他在船上干活,二姐正待字闺中,妹妹刚初中毕业。他家生活条件不错,家中腌了很多螃蟹和鱼,还有不少干对虾和虾酱。他妈妈一再对我说:“你什么时候要探家了,一定提前来信告诉金明,俺好给你带点儿海货回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与大海朝夕相处了一个月。都说冬日的海景不如夏时迷人,可我还是被它的魅力所折服。几乎每天傍晚,我都要沿着海边在沙滩上散步,一边捡拾贝壳和小海螺,一边听着澎湃的浪涛声,心情无比舒畅。什么叫大海一样宽阔的胸怀?我终于切身感受到了。另外我发现,当地人除了善良淳朴之外,还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头发普遍乌黑发亮,这也许跟吃盐有关;二是村里的男人由于长年风吹日晒,大多又黑又瘦,而女子们却出落得水灵灵的,皮肤白皙,风姿绰约,看上去一个比一个漂亮。有次跟车去沧州市里办事,同行的一位战友突然惊讶地说:“哎,你们发现没有?这沧州市满大街甚漂亮的姑娘不多!”此话立即招来一片嘲笑声:“别胡扯了!那是因为你在冯家堡见漂亮姑娘见得太多了,眼眶子高显的!”“照你这么说,你以后想娶媳妇都难了,要娶也只能到冯家堡去娶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时隔六年后的一九八四年,我已调到团宣传股当干事有一年多了。这年夏天,得知我的老连队在渤海湾驻训将要结束,政治处派我和炮兵股的人一起去点上接他们。当我再次来到这个小渔村时,两位朋友赵金明和辛月楼都已成家,金明的儿子才刚出生七天,比我儿子小四个月零四天。金明每天早晨六点钟准时出海打鱼,傍晚六点钟归来后,还要在船上做好第二天出海的准备工作,等忙完回到家已经是晚上八九点钟了。月楼在家开手扶拖拉机干些拉脚的活儿,通常忙起来也是脚不沾地。此时的冯家堡家家户户都在银行贷款,不是买船就是买拖拉机,大队也撤销了,全是单干。早些年,这里的姑娘还有嫁给内地庄稼户的,而现在几乎没人愿意离开。村里电视天线如林,多数人家都在养貂,玉米面已经没人吃了,全都做成饼子蒸熟了喂貂。但有一样,煤炭在这里是个宝,五六十元钱一吨都很难买到。部队每次来打靶都要捎带着拉不少盐回去,虽说是一百八十元钱一吨买的,但开一吨的票实际上能装四吨,这个时候煤炭就派上了用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因为是夏季,所以这次部队打靶没有住老百姓家,就住在炮车上,白天迎着海风训练,夜晚伴着涛声入眠,虽然条件艰苦了点,但也别有一番乐趣。有天傍晚涨大潮时,我正在海边散步,忽见海面上有一团白乎乎的东西,正随着浪涌向岸边漂来。等我捞起一看,只见它颜色雪白就跟凉粉似的,比蒲扇还大,足有八九斤重。我小心翼翼地拿回去问月楼:“这是什么海洋生物?”他说这是一只死了的水母,也就是海蜇,并告诉我这玩意儿有毒,如果是活的千万不能用手去抓。此后不久,我便调往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延吉市,与月楼和金明也就慢慢失去了联系。如今黄骅县已变成黄骅市了,从地图上看,冯家堡隶属于黄骅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昔日村里遍地是盐碱滩,满目荒凉,想必现在应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知道当年那两位小兄弟还好吗?是否还记得我?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相信村里的姑娘们一定会越来越漂亮,但愿个个貌美如花。正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柳姿妩媚淡梳妆,箬笠羞遮小脸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爱唱渔歌迷织网,惯牵帆影蹙眉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滩头笑靥迎归棹,樯尾桃腮候玉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鹭啭鸥鸣生妒意,海风吹过有疏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十六、祸不单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一九七九年的元旦前后,我团曾屡屡发生木料被盗事件,保卫股断定是外来人员夜间翻墙作案。于是,团政委臧增臣便把抓贼的任务交给了我们连。当时老连长李民华已调到团炮兵股任股长,副连长王庆忠刚接任连长不久,他命令指挥班抽出五个人,白天在家睡觉,夜晚到工地守株待兔,争取来个人赃俱获!此时老班长付全智已代理司务长,新任班长金海泉又探家去了,副班长李现仁便亲自带着侯祥明、贾瑞禄、刘占军、臧秀荣等人,每天夜里拿着手电筒、绳索、木棍埋伏在工地旁,为了预防万一还带了支步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想不到那贼比猴儿还精,弟兄们辛辛苦苦连续蹲守了多日,却连个贼影儿也没见着。这天夜里,李现仁见大家又困又冷,看样子实在撑不住劲了,便让新兵小臧继续守候,其余人躲进一间毛坯房里,裹着大衣挤坐在一起,打算眯一会儿,哪怕打个盹儿也行。不料,由于小臧害怕老是拿手电筒乱照,结果被臧政委夜间起来查哨逮了个正着!政委当场命令李现仁背诵卫兵职责,只见他吭哧了半天也没回答上来,再问其他人也都是大眼瞪小眼,弟兄们哪见过这种阵势,一个个全吓懵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那个年代,即便是营连级干部,见了团首长也都是毕恭毕敬,更别说是这几个半新不老的大头兵了。有次我去厕所,碰巧团长也来这儿蹲坑,我正隐约感觉有点不自在,这时候突然进来一位新兵,一看团长在,慌得连忙举手敬礼:“报告团长,我们连正在组织学习,我出来撒尿!”只见团长尴尬地直摆手:“好,好,开始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李现仁觉得自己好歹也是个副班长,当着手下弟兄们的面,如果就这么捏着鼻子认怂了,未免也太瓤了吧!于是他支支吾吾地辩解道:“我,我以为天都快亮了,不会再有事了,所以……”谁知他话还没说完,就被政委一声怒喝打断了,吓得他一激灵。“什么天都快亮了?国民党的飞机大白天还扔炸弹呢!回去告诉你们连长,叫他天一亮马上到团部来见我!”政委前脚刚走,刘占军就憋不住了,忿忿地说:“现仁,弟兄们可是跟你来抓小偷的!这下倒好,小偷一个没抓着,咱哥几个反倒被政委连窝端了!你说这叫什么事儿?真他妈窝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然而,事情并未到此结束。常言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没隔几天,李现仁他们又出事了!全团开展武器大检查,当团部检查人员来到我们双三七高炮连时,一眼就发现,指挥班里有支步枪不但没有放入枪库,而且上面还锈迹斑斑!检查组当即就把这支步枪收走了,说其他枪不用查了,单看这支枪就足以说明问题很严重,必须责令连队马上整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原来,这正是李现仁他们夜间抓贼背的那支步枪。由于夜晚露水重,再不及时擦拭,枪不生锈才怪呢!就这样,副班长李现仁先后两次在全连军人大会上作检讨。刘占军仍旧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既自嘲又不无揶揄地说:“现仁,这人要是倒霉啊,喝凉水都塞牙,放屁都砸脚后跟!你说咱哥几个最近是不是有点儿背?怎么净干些光腚推磨转着圈丢人的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别看李现仁长得人高马大,强壮如牛,却是个好脾气,从来不跟新兵计较,况且他知道刘占军嘴皮子厉害,说实话也拿他没办法。通常他心里受了窝囊气,大不了一个人跑出去对着空旷的田野,扯着喉咙再唱上一段他家乡的豫剧:“我好比失舵的船顺水漂流。走一步退两步不如不走,千层山遮不住我满面羞!”正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忽闻营地夜贼猖,战士埋伏料库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人困马乏刚闭眼,神差鬼使竟挨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现仁狡辩连声颤,政委批评满脸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世上冤烦千万种,平生最怕是窝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十七、铁骨铮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一九七六年,坦克一师装甲步兵团刚组建时,三十六岁的李民华从师炮兵科下到我们双三七高炮连担任连长,一九七八年底调到团炮兵股当股长,次年升任团副参谋长,一九八二年转业到蓟县“廊坊电杆厂”。李连长虽然是军事干部,但绝非一介武夫;虽然平时好骂骂咧咧,动不动就疾言厉色,却爱兵如子;他的口头禅虽然有些粗鲁,但战士们、尤其是老兵都爱听,私下里还经常模仿。我记得很清楚,一九七七年三月初我们新兵训练完,才刚下到班里没几天,我就领教了李连长的火爆脾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那天,班长叫我和老兵侯祥明、贾瑞禄一起去帮助饲养员陈士军起猪粪、修猪圈门。见那门破损得实在厉害,侯祥明便让陈士军去找些木料来,结果他扛来一块旧铺板说可以拆了用,于是我们几个上去三下五除二就把它拆散了。最后猪圈门倒是修好了,可碰巧被路过的李民华连长看见,他不但没有表扬我们,反而怒不可遏地厉声责问道:“你们这帮混蛋!是谁让你们拆铺板的?简直是败家子!”当场就把我们几个劈头盖脸臭骂了一顿。我用剩下的边角料给班里做了两个马扎子,幸亏连长没发现,不然他会骂得更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当时真有点搞不懂,心想拆铺板也是用在连队建设上,并没有造成浪费呀?但见几个老兵被连长骂得屁都不敢放,我也只好学他们的样子乖乖地站着。直到连长骂够了,人走了,我们这才灰溜溜地回到班里。没想到晚饭后,副连长王庆忠把侯祥明、贾瑞禄、陈士军叫到连部里,又狠狠训斥了一通,但不知为何没有叫我。晚上读报时班长讲了这件事情,我才知道连队铺板都是有数的,即使破损得不能用了,还可以拿到团后勤处以旧换新,绝不能随意拆除或丢弃,于是我也主动在班里作了检讨。不过,那两个马扎子班长拿在手里掂了掂说:“嗯,还不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王庆忠副连长只比李连长小两岁,虽然脾气不如李连长那样暴躁,但也常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他曾参加过抗美援越战争,堪称炮兵专家。他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彰显着部队军事干部的气派与威严。他主要负责炮排训练,跟我们指挥班接触较少,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他都不甚了解。记得新兵下连第一天,他给我们训话时说:“我看你们城市兵就不要到驾驶班去了,还是把学习驾驶的机会留给农村兵吧,因为他们比你们更需要这门技术!” 一听这话,我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心想:“简直没道理啊!分班应该根据个人素质和自身条件而定,这跟是不是城市兵或农村兵有啥关系?这也太不公平了吧!”从此我便对王副连长产生了一种莫名的距离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有一次,大部队去石臼窝帮助老百姓收割麦子,我们留守人员照常施工,任务是灌浆垒地基。我本来是负责和灰和运灰,干到半截时,王副连长突然叫我过去帮他抱石头。其他人都是连抱带垒,他因为腰疼抱不动,只能负责垒。殊不知垒石头容易抱石头难,垒起来很快,抱石头有个挑选的过程,既耗时又费力,单靠我一个人哪能供得上?到最后把我累得实在够呛,可又不能说不干,只好咬着牙硬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见王副连长始终是紧催慢催,丝毫没有让我歇一歇的意思,我踅摸着他也许是在故意出我的洋相。但又一想,这些天他好像一直不太高兴,大概是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了,可那也不能迁怒于我呀!于是接下来我做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我咬牙抱起一块大石头,递到王副连长跟前时手一松,只听“砰”的一声,正砸在刚铺好灰的地基上,溅了他一身一脸都是水泥。说是故意的,其实也是抱不动了。当时我就想,这下算是跟王副连长结下梁子了!但没想到隔天连队晚点名时,他着重表扬了我和李现仁、刘占军,顿时让我感觉面红耳赤,反倒有点不好意思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这天晚上,全连集合,先由指导员宣读北京军区参加“十一大”代表名单:陈锡联、纪登奎、傅崇碧、康林、谭启龙。大家一致鼓掌通过。接着又去“五工地”(团部所在地)听政委传达总政七号文件:《关于贯彻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的通知》。我因为正在参加团里组织的基层理论骨干读书班,便借故留下来整理学习笔记。正写着,突然王副连长撩开帐篷笑眯眯地走了进来,这让我颇为诧异。因为他平时给我的印象是个非常严肃的人,经常板着脸,也很少见他主动到哪个帐篷里找人聊天。他问我来部队这半年有没有收获,我说收获很大;又问我在部队比在工厂如何,我说在部队更锻炼人。头一回单独和王副连长面对面交谈,心里多少有些紧张。我以为他会看出我的拘谨,说上几句话就走,谁知他竟一屁股坐在对面床上,拉开架势正式和我聊上了。恰恰是这次推心置腹的谈话,让我对王副连长有了新的认识,也彻底打消了我对他的成见和误解。坦率的说,王副连长对我们城市兵是有些偏见,但他绝对是个正直豪爽的汉子,也是一位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军事干部,历来为部属所钦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军事训练有王副连长一手主抓,李民华连长几乎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后勤管理上。他平时最关心的就是养猪种菜,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那个年代部队都兴养猪,我们连一开始也养了十几头,但由于家底子薄,伙食差,泔水稀少,所以猪的存栏数曾一度在全团倒挂。最可笑的是,这仅有的十来头猪还胖瘦不均,只有两头将近二百来斤重的肥猪,听说那是连长的宝贝疙瘩,他不发话,谁也别想动它们一根毫毛。其余的猪全都瘦了吧唧的,有几头竟瘦得跟狼狗似的整天夹着尾巴。饲养员陈士军为了讨好连长,有点好吃的泔水全喂那两头大猪了,别的猪就跟人一样,吃了上顿没下顿能不瘦吗?我到部队后过的第一个春节,恰逢连长探家去了,指导员杨英才只好挑两个小点的猪杀了,到底也没敢碰那俩宝贝。丰县籍战士刘化德接替饲养员后,决心改变这种现状。他三番五次去坦克团,向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饲养员”称号的叶洪海请教,不仅学习饲料发酵技术,有时还把叶处长请来,让他亲自给几头病殃殃的猪扎针,结果有扎好的,也有扎得口眼歪斜、步履蹒跚的,令人哭笑不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有一回,工地上连续下了四天四夜的雨,我们被封在帐篷里始终无法动弹。这天早晨,雨终于停了,人们一下子全都涌到了帐篷外。大家正在欢呼雀跃,不料却被告知伙房的后墙塌了,由于面板被砸坏无法做干粮,早餐只能供应稀饭。更糟糕的是,工地上原先没填好的地基槽里灌满了雨水,现在不仅要设法排水,而且还要把石头挖出来重新再垒。听带班员侯祥明讲,昨夜里猪刚叫唤几声,连部帐篷里的灯就亮了,连长很快披着衣服出来,让他赶紧把猪弄回圈里去。他当时还有点怀疑,心想连长是不是睡魔怔了,猪一叫唤就说明猪跑出来了?谁信呢!没想到过去一瞧,嘿,猪还真的跑出来了!你说连长睡在帐篷里,隔那么老远他是怎么知道的?就凭那几声猪叫?大伙都说连长真是太神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有次工地因为缺料暂时停工,其他连队都在抓紧时间让战士们休息,我们连长却命令各班去地里打猪草。当时天阴得厉害,大伙儿都担心会不会下雨,只有连长一意孤行,仍坚持命令不改。结果草没打多少,一场大雨如期而至,把弟兄们全都淋成了落汤鸡!眼看雨越下越大,大家连跑的劲都没有了,一个个背着草捆在雨里垂头丧气地往回走,雨水夹杂着泥水顺着裤腿往下淌。每个人心里都憋着一股怨气,都怪连长心太狠,为了这点儿烂草,不惜把我们淋成这个样子!大家一边走,一边抱怨着。不料一抬头,却发现连长正冒雨站在地头上,他浑身上下也淋透了,而他身旁通信员手上就拿着一件雨衣!见此情景,你说弟兄们还有什么话好讲?原先心中的那股怨气,顷刻间冰消瓦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一九八四年七月里的一天,已经转业两年多的李民华老连长听说我有儿子了,专门从地方上打来电话向我道喜,这让我非常感动。时隔不久,我去蓟县招生办报名参加天津市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碰巧在县城里与老连长不期而遇。他向我诉说了地方上一大堆关于派性、文革遗风、勾心斗角的事情,他说作为一个老兵实在是看不惯,依他的脾气,这要搁在部队里,非把他们一个个骂得狗血喷头不可!瞧,这就是我的老连长,一个眼睛里容不得半点儿灰尘的汉子,一个铁骨铮铮的老兵。正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气宇轩昂双目炯,激情豪迈骨铮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爱兵如子军心铁,砺伍生威虎士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口爆粗言人不厌,胸怀壮志岁峥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路殊音杳成遗憾,难忘燕山那段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十八、悲哉壮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一九七七年八月十四日,我们连私自动用战备车去遵化县城拉化肥,不料途中竟出车祸压死一个小男孩儿!当时连队正担负最艰巨的施工任务,本来就苦不堪言,这下无异于雪上加霜。尤其是指导员杨英才的思想压力极大,短短几天,整个人看上去似乎又苍老了许多。战士们的情绪也都十分低落,很多人竟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听炊事班讲,伙房的剩饭也越来越多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这天上午又是吊装房梁。这活儿既累人又危险,在下面拽绳子还相对轻松点,站在房顶上的人,既要负责捆扎钢丝绳,又要确保房梁安放到位,一不小心很容易出事。我的两支胳膊已被水泥梁划破了好几道口子,嘴唇前两天也被钢丝绳碰肿了。眼看都快到十点钟了,还没有完成上午一半的活儿,指导员情急之下,只好把班排长召集起来作动员。他要求在十一点半钟之前,务必把上午的活儿全部干完。他问大家有没有信心?不料现场竟然没有一个人回答。指导员生气了,命令各班立即停工,就地坐下来讨论这活儿还能不能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眼瞅着指导员胡子拉碴的,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跟我们干一样的活儿,出一样的力,况且他思想上还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大家实在是于心不忍,纷纷说道:“指导员,您就放心吧,我们保证完成任务!”见指导员笑了,大伙儿强打精神,一鼓作气干起来,个个挥汗如雨,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到底没让指导员失望。下午又一直干到晚上七点多钟才收工,紧接着饭也顾不上吃,先忙着组织收看重要新闻:庆祝党的“十一大”胜利召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团刚组建时还没有工兵连,整个营建工程一直由特务连负责开山放炮采石头,这是全团最艰苦、也是最危险的任务。那时候打炮眼主要靠人工凿,作业面一般选在陡峭的崖壁上,两人一组,其中一人手扶钢钎,另一人负责抡大锤,硬是将钢钎一点点打进岩石中。直到打出半米多深的孔,才开始装填炸药、雷管和导火索,再用土和碎石将炮眼封上。最后一道工序是放炮,每班最多一次只能放五六炮,因为现场需要有人计数,炮放多了就怕计错。一旦炮声计少了,这时候千万不能急着上前察看,大约要等上一袋烟的工夫。最怕的是有的炮还没响,却因为麻痹大意或一时疏忽造成误判,最终势必要酿成大祸。不过像这种事故在部队里极为罕见,但不幸的是偏偏就被我的老乡、特务连战士崔玉训摊上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这天,特务连有两个班分别在相邻两个作业面实施爆破。由于事先没有沟通好,结果犯了大忌,两个班竟然同时在放炮!崔玉训所在的二班有一个炮还没有响,但在计数时,不慎把另一个班的炮声误计在内了。就在大家毫无防备地上前察看时,只听一声巨响,气浪裹着大量碎石,把走在最前面的崔玉训当场掀翻在地!等战友们跑到跟前时,发现崔玉训满脸是血,右眼窝竟成了血窟窿,头上的军帽也被炸飞了,胸前殷红的鲜血已经浸透了绒衣!大伙儿连忙将他抬到团卫生队,先简单进行了清创和包扎,接着派车紧急送往蓟县二六九野战医院。崔玉训身材宽大,体格比一般人都要健壮,平时施工爆破总是冲在最前头。多亏他用高大宽厚的身躯,挡住了爆炸时的气浪和碎石,身后的战友们才得以毫发无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崔玉训身负重伤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军营。当时眼看就要过年了,军营里到处张灯结彩,本来是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现在却蒙上了一层阴影。尤其是我们这批徐州兵,心里都在默默地为小崔祈祷,一想到他和他的家人此刻正沉浸在悲痛之中,大家不禁黯然神伤,情绪一下子跌入了谷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为了排解心中的郁闷和伤感,这天趁着休息,几个平时和崔玉训比较要好的徐州战友,相约来到我们连炮场附近,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大家围坐在一起。有人提前准备了点酒菜,还怕被连队和团里的干部发现,不敢大声喧哗,只能一手攥着香肠,一手端着军用搪瓷茶缸当酒杯,你一口、我一口地喝着。弟兄们一边喝,一边尽情地倾诉,话语间有苦闷,有烦恼,有憋屈,有困惑;当然也有欢乐,有荣耀,有骄傲,有自豪!有时明明脸上在笑,眼泪却扑簌簌地往下掉。想想我们当兵吃的这份苦,受的这份罪,哥几个内心不禁充满了悲壮之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但转念一想,没有痛苦和牺牲,哪来的崇高和光荣?没有军人无私无畏的奉献和守护,又怎么会有千家万户的祥和与安宁?在人生漫长的岁月里,能有一段当兵的历史,毕竟是极其难得而宝贵的!正像后来有一首歌里所唱的那样:“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红红的领章印着我开花的年岁。虽然没带上呀大学校徽,我为我的选择高呼万岁。啊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懊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是啊,和平年代的军人,虽说没有了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却仍在流血流汗甚至是牺牲,这足以让人脱胎换骨。都说部队是革命的大熔炉,既然来了就要经得起千锤百炼,争取成为一块好钢,立凌云志,做栋梁材。等将来有一天我们也当爸爸了,可以豪迈雄壮地对儿女说:“记住孩子,你是军人的后代!你老爸年青的时候,曾在燕山脚下的一个军营里,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当兵经历!”正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开山劈石炮声隆,生死安危岂挂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纵使明眸崩粉碎,仍将豪气贯苍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青春热血铺营地,铁马冰河唱大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报国还须多硬汉,英雄独眼亦从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十九、下连挂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的工夫,一排排崭新的营房就建好了。我偶尔对镜一瞧,原本白皙的脸庞,现在已经晒成了黑红色,嘴唇上的茸毛也变浓了,第一次觉得有必要该给自己买把刮胡刀了。当然最大的变化是军装,提干后上衣从两个兜换成了四个兜,每月工资五十二元,钱多得一时不知该如何花。刚来部队时还是个毛头小伙子,想不到短短两年半时间,便成了一名真正的军营男子汉,自我感觉初步具备了百折不挠的意志,以及面对艰难险阻时毫不畏惧的勇气与胆识。尤其值得欣慰和庆幸的是,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条件多么恶劣,任务多么繁重,时间多么苛刻,我从小养成的喜欢看书学习的习惯始终没有放弃,这也为我后来调到团宣传股当干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去股里报到时,老股长吴树德已经确定转业,新任股长贺勋是当地丰南县人,比我年长几岁,说话做事很有水平,他不仅口才好,文笔也好,尤其是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经常被我拿来当字帖用。见他整日奔波于大小事务,穿梭于繁忙之间,却似庖丁解牛一般游刃有余,着实令我钦佩。可以这么说,他是司政后所有股长当中最让我佩服的一个,能在这样的股长手下工作,我感到很荣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响鼓不用重锤敲。听说师里要求机关干部下连挂职,我便主动申请到三营九连挂职了三个月,代理指导员。当时九连是全团唯一的齐装满员连队,又是全训连队,可想而知连队干部,尤其是连长、指导员两位主官身上的担子必定不轻。真是无巧不成书,我去的那天晚上,电视里正在播放《高山下的花环》,片中的指导员赵蒙生也是刚到九连任职,从战士们投向我的目光中不难看出,他们是在心里悄悄拿我跟电影里的赵蒙生作比较。这个连的连长赵冬雪是个爽快人,浑身黑得发亮,且不苟言笑,战士们都有点儿怕他。不过话说回来,作为全训连队的一连之长,没有点儿狠劲和霸气还真不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九连的城市兵不少,喜欢看书学习的战士更不在少数,通过与他们深入交谈,我感觉无论是文化程度,还是个人素质,都要比我们刚来部队时强多了。星期六上午是机动日,也是装甲排车场日。下连后的第一个周六,我去车场跟战士们聊天。其中有个叫胡玉铭的小战士,人非常机灵,也很健谈,他让我将来有机会,一定到他的家乡山西省大同市去玩儿,他家住铁路新华街一排三十九号。石家庄籍战士苗伟很喜欢下棋,尤其擅长下围棋,我提出要跟他学,他满口答应。下午是党团活动,我上完党课,后两个小时便组织大家打排球。我接连打了两场,战士们都很惊讶,说想不到指导员还会打排球。也难怪,这个连队的干部没有一个喜欢玩儿的,尤其是赵连长,无论棋牌球一样也不摸,平时满脑子都是军事训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那个年代的军营普遍都很简陋,猪圈就在连队旁边。一到夏天,苍蝇便成群结队到处肆虐横行,伙房和饭堂首当其冲,自然就成了重灾区。以前住帐篷时,一筐饭端出来,若不马上拿布盖上,野外成群的红头和绿头苍蝇,片刻就能落满黑压压的一层,一赶“轰”的一声!现在虽然有了正规营房,但猪圈离房子太近,所以苍蝇们照样是我行我素,有恃无恐。有人比较讲究,就用毛巾缝个袋子把碗筷装起来。谁知连部小通信员更讲究,他总是提前帮我和连长把饭盛好,你说也没用,他认为那是规矩,通信员为连首长服务天经地义。所以每次等我和老赵坐下来开始吃时,估计苍蝇们早已经吃饱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见老赵从来不问苍蝇的事,该吃的吃,该喝的喝,我感觉这家伙也许是大大咧咧惯了;但后来通过一件不经意的“小事”,我发现他的心思其实还是满缜密的。眼看老兵又要退伍了,我和老赵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夜里十二点以前甭想睡觉。我俩同住一屋,见他每晚临睡前都要把手枪放在枕头底下,我问他为何要这么做?他意味深长地说:“唉!老贺,你是不知道啊,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基层连队干部都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两眼一闭,提高警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有天早晨刚吃完饭,我还没走出食堂大门,营部通信员小黄便急匆匆跑来向我传达营长的命令,说是有位副师长马上要来九连视察,要我们立即把队伍拉到野外训练场地进行实战化演练,确保以最佳姿态和成绩向首长汇报!偏偏这时候赵连长不知去向,通信员找了一圈儿也没找到,我只好迅速集合起队伍,带领大家全副武装跑步赶到野外训练场地。由于那几天断断续续老是下雨,地上到处湿漉漉的,战士们实在没法卧倒。我先让大家坐在旁边大堤上休息,然后派个岗哨守在路口,告诉他一旦看见有小车过来,马上招手示意。虽然刚才从营部通信员小黄的脸上看不出有啥异样,但我心里一直在犯嘀咕:“这会不会是营长和老赵合演的一出双簧戏?是想故意出难题考我这个新来的指导员吧?而且还是一箭双雕,既考我又检验了部队。好你个老赵,想不到背后竟给我来这一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果不其然,最后等来的就是一场虚惊。小黄又跑来说,师首长临时有事不能来了。先不管它是真是假,所幸的是我没有拿鸡毛当令箭,让战士们跟着白受罪;相反借此机会,我跟两个四O手学会了火箭筒的使用和打法。回去见到赵冬雪,我问他是不是故意在演戏?他高低不承认,但从他的面部表情上,我已经猜个八九不离十了。直到晚上临睡觉前,他才向我吐露实情,并叫我替他保密,不要对战士们讲,更不要去问营长,他担心营长脸上挂不住,保不准回过头来再剋他。正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鼓角急鸣催阵前,无端平地起波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原知帐下无儿戏,谁料军中有戏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纵使鸡毛当令箭,也须披甲跨银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燕山烽火幽王令,一笑何来万古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二十、 成何体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每逢过年过节,团机关宿舍前后几排的光棍儿汉们,就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飞,聚在一起不是打牌下棋,就是喝酒聊天,还自诩是一群快乐的光棍儿汉!其实真正的光棍儿没有几个,只是老婆暂时不在身边而已。就拿我们宣传股的张干事来说吧,他老婆孩子都在天津市,因为离得近三天两头往家跑,偶尔回来上班也是只顾埋头写小说,其他工作基本不干。有次股里重新调整宿舍,居然没人愿意跟他合住一屋,都说他是夜猫子进宅。当时我还挺纳闷儿,心想这些人都怎么了?别看张干事平时稀里马哈的,他可是在《解放军文艺》杂志上发表过多篇小说的军旅作家!况且人又长得高大帅气,可谓是才貌双全,怎么能这样对待人家呢?也许是出于好奇,或是同样对文学的爱好,我主动向股长提出来,我们俩合住一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谁知好心却换不来好报,想不到这家伙竟懒得出奇,每晚都是十二点以后睡觉,早晨八九点钟才起床,然后被不叠、脸不洗、地不扫、饭不吃就开始写小说,是个典型的邋遢鬼!有时我去营里参加蹲点调研,只要两天不回宿舍,回来你看吧,屋里简直被他糟蹋得不成样子了,桌上烟灰成堆,地上到处是烟头和纸团,就连我的床上也散落着棋盘和棋子,原本整齐洁白的床单,竟被他弄得脏兮兮、皱巴巴的。每当这个时候,往往还没等你发脾气,他的风趣和幽默便开始发挥作用了,分分钟就能把你搞笑,奈何你想生气都生不起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记得有一年,我团电影组在春节期间没去二营放电影。为了表示歉意,节后的某天晚上,我们政治处由赵银良副主任带队,全体干部倾巢出动,把二营的所有岗哨替换下来,让他们去看电影,我们来站岗。我和张干事一起站车库岗,聊天时,我开玩笑地说:“老张,你要知道,我长这么大还从没见过像你这么懒的人!”他说:“什么?我这还叫懒?看来你是没见过真正懒的人。告诉你吧,我爱人甚至比我还懒!”此话一出,顿时让我目瞪口呆。看到旁人家属来队,他说也想让家属来。我说:“我巴不得嫂子能早点来,好让你赶快从我这屋里搬出去!”不久之后,他老婆果然带着孩子来部队探亲了。有天中午,我见嫂子在门口一边做着饭,一边哄着孩子,脚下还泡着一盆脏衣服,时不时地腾出手来搓两下,忙得就像陀螺一样,而张干事却在院子里跟别人全神贯注地打着克朗棋。见他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又想起那晚站岗时他说过的话,便走过去对他耳语道:“老张,你说得一点儿都没错,我也看出来了,嫂子可真是够懒的啊!”这下该轮到他目瞪口呆、无言以对了。不过他老婆也有一套对付他的有效办法,只要他晚上出去下棋很晚不归,回来便不给他开门,所以半夜里经常能听见他的叫门声,搅得四邻不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一九八四年底,电视里开始播放香港武打连续剧《陈真》,一经播出便迅速火遍全国。团部机关宿舍里的光棍儿汉们,聚在一起打牌下棋、喝酒聊天的现象也明显减少了。找不到棋友,又不爱看电视,那段时间张干事确实消停了很多,每天都在孜孜不倦地读书和写作,还把他以往发表过的作品拿给我看,至今仍记得其中有一篇小说叫《龙城飞将在》,刊登在《解放军文艺》一九八一年第六期上。但好景不长,二十集电视剧《陈真》播完了,一群光棍儿汉们,包括张干事又故态复萌了。家属不在身边,没有了羁绊,这位老兄更是变本加厉,经常半夜里不睡觉跟人下棋,有次大白天居然在屋里小解被我撞见,气得我当场忍不住朝他大声吼道:“天呀!我的张大作家,你成何体统!”最后在我的强烈要求下,股长终于答应让他搬到隔壁屋去住了。正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军旅作家张小开,懒虫趣事胜聊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心随冬夏狂夫兴,笔写春秋雅士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挂角卧槽鏖战去,披星戴月倦归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诸公莫以荒唐论,君子达人各有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二十一、睹物思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上午,我陪同团政委刘绪奎去一营搞点验。不料从政委口中惊悉,我的老乡、和我同年入伍的运输连战友马绪民,于当日凌晨四点三十七分在北京军区总院病逝!第二天恰逢周日,一大早我便乘火车赶往北京。小马两年前患的肠癌,手术后状况一直不太好,今年八月份因病情急剧恶化住进了北京军区总院。尽管已病成这样,小马也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总是说等将来病好了,还要再回连队继续开车。战友们多么希望这个奇迹能够出现啊,可万万没有想到,最后等来的却是噩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马绪民的父母和兄弟姊妹都已经到了,住在赵家楼军区招待所。小马的遗体还停放在医院的太平间里,我和从师部机要科赶来的孙忠平(同年入伍的徐州兵)一起动手,给他换了身崭新的军装,佩戴好鲜红的领章帽徽,小马的脸看上去还是那么安详平静,就好像刚出车回来小憩一样。老父亲在家人的搀扶下踉跄着走到儿子身旁,伸出颤抖的双手,轻轻抚摸着儿子的脸颊,眼泪顺着老人的眼角流淌下来滴在小马的身上!我和孙忠平陪同小马的亲属在招待所住了一夜。第二天在返程的列车上,我俩心情都非常沉痛,不断回忆着小马生前和我们在一起的一幕幕往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记得很清楚,那是一个满地落叶、果子成熟的季节,我刚参加完河北省的地方高考,成绩还没有出来。这天,几个连队一起派人到天津市海河边的人民面粉厂买麦麸子,从运输连要的车,碰巧驾驶员就是马绪民。由于当天不能装车在天津耽搁了,我们一行人只好住进了装甲兵后勤部八分部招待所。晚上见招待灶的米饭实在难吃,我和小马打算到街上随便买点东西填饱肚子。当我俩路过一条巷子时,突然看见有四个小青年打扮得奇装异服,正推推搡搡挟持着一个小姑娘迎面走来。此时天已傍晚,巷子里也没有其他行人,小姑娘看见我俩穿着军装便开始大声呼救。“遇见流氓了!”我立刻紧张起来。虽然看上去对方年龄和我俩相仿,但其中有一个家伙个子很高。小马说:“别怕,看我的!”于是我俩一边大声喝斥,一边加快脚步迎了上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别看小马个头不高,相貌又十分清秀,却是习武之人,尤其是腿功厉害,打起架来一般人很难偎上身。几个小流氓显然没把我俩放在眼里,一下子全围了过来,小姑娘趁机赶紧跑了。事已至此,看来一场肉搏战在所难免。前些日子为了备考把我憋屈得够呛,现在正巴不得能痛痛快快地打一架,好歹也是个宣泄!谁知小马这时候反倒异常冷静,他一把拽住我,然后对那几个小流氓说:“别以为你们仗着人多就可以为所欲为,我告诉你们,没门儿!如果真想打架,那就来吧!我一个人就可以把你们四个全揍趴下,信不信?所以我劝你们还是识相点儿,赶紧滚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对方似乎被小马从容不迫的样子镇住了,其中一个说:“好么找荐是不?臭当兵的能有嘛?愣充大尾巴鹰!损鸟玩意儿,这回饶了你俩!下回再让我瞅见,老子非好好德愣德愣你不可!”说完,几个人便悻悻地转身离去,很快消失在街角处。为了防止再出意外,我俩赶紧折回头,买了几块月饼就回招待所了。第二天在返程的路上,我开玩笑地对小马说:“我替那个女孩子给你们连队写封感谢信吧?”他笑着来了句:“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平时就能看出来,小马做事一贯低调沉稳,又特别讲义气,所以在我们这批徐州兵当中,他的口碑和人缘儿都堪称极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一起从徐州市入伍的战友,那几年退役的退役,调走的调走,到了一九八三年上半年,全团只剩下我、孙忠平、甘勇、马绪民四人。后来,先是甘勇调往南口坦克六师,接着孙忠平去了师机要科,现在小马又不在了,只有我还在苦苦坚守着这块阵地。从北京回来的当晚,我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桌上小马临去北京住院之前送给我的那只唐三彩“奔马”,不觉悲从中来,忍不住放声大哭!我忽然记起他曾经对我说过的一句话,他说:“速建,今后咱俩无论分开多久,你只要看见这匹马就会想起我来!”他当时是笑着对我说的,我以为这只是一句普通的玩笑话,现在终于明白了,原来他是在向我作最后的告别,并且希望我永远记住他!小马,我亲爱的战友,我的好兄弟,你就放心地走吧!病魔可以夺去你年轻的生命,却无法抹掉你在我们战友心中播下的深情厚谊。正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燕山自古聚英魂,热血男儿望蓟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漠漠黄沙埋烈骨,皑皑白雪洗征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从戎报国心无憾,虽死犹生志永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莫道绪民身已故,顶天立地戍边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二十二、先苦后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早在一九七九年底,我团基建工程就已基本结束。后来随着营区内各种生话设施日趋完善,绿化工作成效显著,每到盛夏时节,许多干部家属便带着孩子来部队探亲,顺便也能避避暑。白天还好,一到夜晚,整个机关宿舍区,小孩子的哭闹声此起彼伏。部队干部每年只能探家一次,老婆孩子还可以来队一次,这短暂的相逢就好比织女会牛郎,对军人及其家属来说无疑是极其宝贵的,旁人即使受点影响和干扰,也能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谁都知道,军人不易,军人的妻子更不易。她们未随军前,每年只能与丈夫见一两次面,除了忍受孤独和寂寞,还要独自面对生活中的许多困难和挑战。男人不在身边,很难想象,她们平时在家拖儿带女的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记得有一年,我团汽车连志愿兵史经华的妻子,从老家带四个月大的儿子来部队探亲,不料中途在北京站转车时,竟因为喂奶把孩子给呛死了!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大家既感到万分痛惜,又为军人家属所承受的那种无奈和缺失乃至于牺牲,而感到由衷地敬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一九八四年夏天,我们股孔祥宜干事的家属带着十个月大的孩子,从山东老家泗水县来部队探亲。回去时正赶在院校暑假结束、新生报到的节骨眼儿上,一个女人独自抱着孩子,先要从驻地附近的彩亭桥镇坐火车到北京永定门站,然后再换乘公共汽车赶往北京站,当天能不能买到回山东的火车票都很难说。孔干事因为工作忙实在脱不开身,临走只好无奈地对他老婆说:“就委屈你们娘儿俩这一次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当时就在旁边,看着眼前这个矮小瘦弱的女人怀里抱着孩子,胳膊上还挽着个硕大的包裹,心想老孔的心真狠,居然让老婆孩子就这么孤孤单单、千里迢迢地回山东!谁知接下来那女人的一番话,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只听她对丈夫说:“放心吧,俺娘儿俩没事的!你别忘了,一定要坚持每天吃两个鸡蛋,看你现在瘦的!”啧啧,感情女人到了这个时候,还不忘关心丈夫的身体,难道她就真的不怕自己在路上遭罪吗?有道是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个女人的爱和无怨无悔的付出,总算没有白费。若干年后,我已经转业了,有一天,当听说我们团新上任的团政委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和我一起共事的孔干事时,昔日那个矮小瘦弱、怀里抱着孩子的女人,又立刻浮现在我的眼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宿舍对面住的是作训股参谋周秋生,湖北人,年龄跟我一般大。有次探家他把老婆孩子带来了,夜里只要那小家伙一哭,准把我吵醒,我马上就会想起我儿子来,更是久久不能入睡。由于我俩是双军人,儿子才一岁多就交给我母亲带了。有次我回去探家,进家时儿子已经睡着了,第二天早晨醒来一眼看见我,竟差一点儿把他吓哭!当时我心里就像打碎了五味瓶一样,各种滋味儿都有。谁叫我们是军人呢?我们无法做到像别的父母那样陪伴孩子,所以军人的子女从小就要学会吃苦,忍受孤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儿子刚出生时,我曾仿照苏联电影插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尝试着为儿子填了一首摇篮曲:“月儿挂树梢,四处静悄悄,只有风儿在轻轻唱。夜色多么好,妈妈和宝宝,在这迷人的晚上。/ 妈妈哼着歌,哄宝宝睡觉,幸福躺在妈妈怀抱。眼睛看着我,嘴里轻轻叫,妈妈心里头乐陶陶。/ 爸爸在远方,想念好宝宝,梦中亲啊亲亲不够。我的好宝宝,噢噢快睡觉,明天爸爸就回来了。/ 牛奶香又甜,还有鸡蛋糕,睡醒觉什么都有了。宝宝吃得好,脸上带着笑,闭上眼睛我摇啊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有段时间,我宿舍前后左右住的全是干部临时来队家属,而且还都带着孩子。每到开饭时,各家各户坐在门口有说有笑地吃着团圆饭,而我只能端着碗站在饭堂前远远地望着,内心不禁充满了羡慕与不平。股长大概看出了我的心思,这天趁我在处里值夜班时,特地过来找我拉家常。谈及目前我的困惑与窘境,我说:“自从结婚并有了孩子,生活中始终伴随着离别,而且是无休止的,哪怕上前线打仗,也比这难熬的日子强百倍!如果今年我俩再调不到一块儿去,我们就联名给总政写信,请求到云南边防部队工作!”股长说你不用着急,这个世上有很多家庭是先甜后苦,也有很多家庭是先苦后甜,我们军人就属于后者。正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聚散匆匆为哪桩,去家千里两茫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虽怀报国一腔血,难解离愁九曲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多少情思成喟叹,几回魂梦欲彷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世间尽享天伦乐,唯有军人长望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二十三、浮想联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玉田县古称无终、渔阳。根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东周末期,周景王之孙阳翁伯为避战乱,从洛阳迁至此地,带来了中原文明。后来,其善行广为传诵,便逐渐演绎成“阳伯雍无终山种石得玉”的故事。我们老营房旁边的麻山便是无终山,山顶有片平地,传说就是古人种玉的地方,别看它不怎么起眼,却是玉田县县名的由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同样不可小觑的是,位于玉田县城西约十五华里的彩亭桥也是大有来头。该桥为金代大学士杨彩亭出资所建,至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与芦沟桥同载于《大明一统志》,为当时全国十三座古桥之一。而且据说在古代,它是从关外入京的必经之路,始终要靠重兵把守。如今这一带还有很多村庄,仍沿袭着古老的村名,几百年来从未更改,比如官屯、定府、帅营、炮台、王庄,等等。我们新营房就建在小山王庄和大山王庄之间,背靠巍峨的燕山余脉,面朝广阔的冀东平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此地古风犹在,村民大多豪侠仗义,待客热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有次我到二里地外的桃花峪村买水果,在一位姓夏的农户家里,买了六斤柿子(两毛五分钱一斤)、十斤小国光苹果(三毛钱一斤)。临走时,那位大叔又爬到树上折了几把黑枣枝子,非要让我拿着路上吃。小山王庄村西头有个独门独户的小院儿,里头住着祖孙三代人。老爷子已年近古稀,长须飘飘,一派仙风道骨,在家专门养蜂,上好的枣花蜜和槐花蜜才卖一元四角钱一斤,而且份量宁多不少。一对中年夫妇大约四十来岁,有两个孩子,老大是姑娘,正值碧玉年华,出落得十分漂亮。有时走在路上偶尔遇见,只要多看她几眼,小姑娘便羞涩得愈发可爱。都说南国出佳丽,没想到在这北国荒僻山野、柴门荆扉之地,竟有如此美貌之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这个村的电工邓广海两口子更是热心肠,如果哪个连队想去村里借农具和马车,或是个人想拿大米去跟村民换鸡蛋和小米,只要找他俩出面张罗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我们团部建好后,每逢过年和八一建军节,上至玉田县四套班子,下到彩亭桥工委和唐自头乡政府,其主要领导都要亲自带队来我团慰问,大小山王庄的村民更是敲锣打鼓,一路踩着高跷、扭着秧歌来团里助兴联欢,军民鱼水情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一九八三年下半年,部队开始大力推广军地两用人才培养工作,我团动作快,力度大,成效十分显著。团里成立了专项工作办公室,刘绪奎政委亲自担任主任,具体工作由宣传股承担,我负责抓落实。为了开办照相馆和摄影学习班,团里专门拨给我们一间大房子,股里自筹资金一千五百元到天津市买了台座机。当年底,我团这项工作参加完师里举办的成果展之后,又去其他团巡回展出。展品不仅有绘画、书法、摄影,还有无线电、钟表、缝纫机维修等,可谓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硕果累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可惜的是我的很多战友还未等营房建好就退伍了,苦尽甘来的日子他们一天也没享受过,在部队那几年净吃苦了。李长忠一九七九年底复员,分到徐州矿山设备制造厂干维修工;李刚一九八0年初复员,分到市棉麻公司政秘科当干事,当年就考上了徐州师范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刘占军是和金海泉班长一起离开部队的,他先是在徐州市商业局下属的信托贸易公司干业务员,半年不到就担任了公司团总支书记;李文武一九八一年底复员,先在徐州市果脯蜜饯厂干机修工,后调到市煤炭管理办公室干稽查;崔玉训由于右眼失明,一九七九年底复员后,分到徐州市民政局下属的社会福利院当保卫干事;高卫星一九八0年底复员,分到徐州铁路公安处刑警队当侦查员;祁开臣一九八0年底复员,分到徐州铁路分局车辆段当列检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军人讲究“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很多人再苦再累都没掉过一滴眼泪,但在离开军营的那一刻,望着即将分别的战友,望着这里的大山和村庄,以及自己亲手开垦的小片儿荒,亲手种下的小树苗和向日葵,尤其是那一排排正在建设中的新营房,心中的那份不舍和遗憾,一下子全都化作泪水喷涌而出,哭得就像个孩子!送战友也是默默无语两眼泪,想起以往大家在一块儿摸爬滚打,有的还在一个锅里搅勺子,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情景,更是难分难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有次我去军需股被服仓库办事,那儿离团部还有一段距离,中间隔着大山王庄。回来时正值黄昏,只见酡红色的夕阳连同天上的火烧云,把燕山山脉染得宛如流动的焰火,也将田野、树木、房屋涂抹得一派辉煌。此时此刻,我忽然触景生情,不知怎么又想起了分别已久的战友们,那一个个矫健英武的身姿,一张张稚嫩而又调皮的脸庞,一双双清澈明亮的眼睛,仿佛又浮现在眼前,令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刚一进村,忽见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农挑着担子,步履蹒跚地在前面走着,身后有只大黄狗不时地扭头朝我张望。这让我想起刚当兵那年,有次跟老班长付全智到村里老百姓家借东西,不料有几条狗追着我俩狂吠不止。我随手捡起一块石头正要丢过去,却被班长拦住了,说我:“你以后还想不想到村子里来了?”果然,后来去的次数多了,那些狗见了我们当兵的不但不叫,反而还摇起了尾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老班长一九八0年初就退伍了,从此天各一方,再无音讯,也不知道他现在过得怎么样。从内心讲,我已经把这儿当成了第二故乡。尤其是这片军营,是我和战友们用一块块砖石垒起来的,可以说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我们的汗水,也洒下了大把的眼泪和殷红的鲜血!当年风雨飘摇的帐篷,如今早已被一排排鳞次栉比的房屋所取代,营区内树木绿荫成片,道路平整舒展,新来的战友们再也不用风餐露宿、饥寒交迫了。多年来,脚下的这条路我走了无数趟,却从未像今天这样,让我心潮澎湃,浮想联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二十四、尾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四百年前,民族抗倭英雄戚继光在蓟县登盘山时,曾写过一首诗:“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但使雕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纵观古往今来,足以让老英雄欣慰的是,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年青人自愿投身军营,手持长矛钢枪加入到保家卫国的行列中,坚定奉行“一人吃苦万人甜,一家不圆万家圆”的牺牲精神,把最美好、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留在了这片土地上,恰似那山间飘浮的火烧云,无比灿烂,无比辉煌!正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保家卫国古传承,有志男儿剑气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淡却浮华迷绮梦,怎甘盛世享和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娇生惯养非俗子,铁打钢熔是好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风雨如磐何所惧,青春无悔铸忠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图片选自网络,谢谢原创。侵删。)</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