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漫谈

孙小轩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作者 孙晓轩</b></p> <p>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汉语言是中国灿烂文化的身份标识。当今世界,中国是世界第一大人口大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用汉话交流是大家联络的共同纽带。</p><p><br></p><p>但是,天南海北,同是中国人,说的汉语发音、语调却千差万别,这就要谈谈方言的起源、以及其分支。</p> <p>汉语一词最早出现于东汉未年,曹操为防止周边少数民族作乱,将各少数民族(羌、羯、氐匈奴等)迁往内地,分散在汉人居住的地方,为与其他民族语言有所区别,汉人的语言就被称之为汉语。</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方言是怎么产生的呢?</b></p><p><br></p><p>方言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社会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因素,例如:长期的小农经济、社会的分裂割据、人口的迁徙、山川的阻隔等。也有语言本身的原因,比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抵触、相互影响。</p> <p>语音的差别是人们长期聚居在一起形成的,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是各地方言行成的重要时期。几百年的战争阻止了人口的流通,各国逐渐的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后来,经历永嘉之乱、五胡乱华、五代十国之乱造成的大迁徙和江西填湖广、胡广填四川的人口大溶合,使各地方又行成了很多新的方言。</p> <p>语言文字的差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障碍,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语言就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国家。</p> <p>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p> <p>汉语语言分为北方官话方言和其他六大南方方言。</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一、官话</b></p><p><br></p><p>是以北京话为基础的北方语言统称,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内部一致性较高,在汉语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也最多,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5%。</p> <p>北方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北方方言地域分布最广,内部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语音差异,可以分为四个次方言区:(1)华北——东北方言,通行于京津两市及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及河南六省。其中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方言最接近北京话;</p><p><br></p><p>(2)西北方言,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及新疆等六省一区;</p><p><br></p><p>(3)西南方言,通行于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及湖北大部、湖南、广西北部边缘地区;</p><p><br></p><p>(4)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长江中下游,包括安徽、江苏、江西部分沿江地区。</p> <p>北方官话又可以分为以下8种官话分区:</p><p><br></p><p>1、东北官话:分布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的绝大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河北省东北部。170多个市县旗,使用人口约1.2亿。</p><p><br></p><p>2、北京官话:是官话的一个分支,它不是北京话,是热河地区的方言,主要分布于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廊坊市、涿州市等地使用人口约1500万。</p><p><br></p><p>3、冀鲁官话:分布于河北省大部、山东省大部以及北京市平谷区、山西省广灵县和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使用人口约9000余万。</p><p><br></p><p>4、胶辽官话:分布于山东省的胶东半岛、辽宁省的辽东半岛和鸭绿江下游地带。</p><p><br></p><p>5、中原官话:中原官话主要分布于河南大部、山东西南部、安徽西北部、山西南部、陕西关中、甘肃东部、青海东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等,共390个县市,中原官话的使用人口仅次于西南官话。</p><p><br></p><p>6、兰银官话:它分布于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北部地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共56个县市。</p><p><br></p><p>7、西南官话:流行于中国西南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地区等地。</p><p><br></p><p>8、江淮官话:江淮官话分布于,现在的江苏和安徽两省中部、湖北局部、河南南部、江西北部部分地区,使用人口大约为7000万,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两省的江淮地区。</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二、方言</b></p><p>方言即地方方言。中国的地方方言分为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六种。</p> <p>1、吴方言。</p><p>吴方言的使用人数占汉族总人口的7.5%左右,以上海话为代表。吴方言主要通行于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南通小部分、上海及浙江大部分地区,可分五个次方言:</p><p>(1)太湖次方言,通行于常州、杭州、宁波等地区;</p><p>(2)以临海话为代表的台州方言;</p><p>(3)以温州话为代表的东欧方言;</p><p>(4)以金华为代表的婺州方言和以丽水话为代表的丽衢方言。</p><p><br></p><p>2、湘方言。</p><p>湘方言的使用人数占汉族总人口的3%左右,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又称湖南话。</p><p><br></p><p>3、赣方言。</p><p>赣方言的使用人数约占汉语总人口的3.3%,以南昌话为代表,又称赣语或江西话,通行于江西省大部分地区。因历史上多次北方汉人南迁多从江西为中转,加之地理上语江淮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区接壤,就使江西省边缘地区深受其他方言的影响,也导致赣方言自身特点的淡化。</p><p><br></p><p>4、粤方言。</p><p><br></p><p>粤方言的使用人数约占汉族总人口的4.3%,以广州话为代表,通行于珠江三角洲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东部、南部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习惯上又称“粤语”或“广东话”,当地人称之为“广府话”或“白话”。</p><p><br></p><p>5、闽方言。</p><p><br></p><p>闽方言的使用人数约占汉语人口的5%。以福州话为代表,分布于福建省大部分地区、以及广东、海南部分地区及台湾省汉人居住区,是内部分歧最大、最复杂的一大方言。闽南闽北之间不能通话。因此,也有人主张将闽南、闽北划分为两大方言区。闽方言分为5个次方言区:</p><p>(1)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方言;</p><p>(2)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方言;</p><p>(3)以建瓯话为代表的闽北方言;</p><p>(4)以永安话为代表的闽中方言;</p><p>(5)以莆田话为代表的莆仙方言。</p><p><br></p><p>6、客家方言。</p><p><br></p><p>客家方言的使用人数约占汉语总人口的4%。以广东梅州话为代表,通行于广东、福建、广西、台湾、江西、湖南、四川等客家人居住区。</p> <p>现如今,很多的古老乡村正在消逝,很多人印象中的家乡也已面目全非,活在一代又一代人嘴巴上的方言,同样经不住时代车轮的碾压。</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那么,在现代,方言还需要保留吗?</b></p><p><br></p><p>方言的衰落是人们生活半径变大的结果。如果没有几十年的,普通话的推广,我们的沟通成本将会非常的巨大。去哪个地方都要请个翻译才能沟通。这种生活绝不是美好的。</p><p><br></p><p>但是推广普通话并不等于就要消灭方言,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代表着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它传承了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p><p><br></p><p>全国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薛悠璐所说,推广普通话不等于消灭方言。就像硬币的两个面,一个主要承担着交流的功能,一个城承载着文化的传承。</p> <p>著名学者周海中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每种语言都能表达出使用者所在民族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社会特性以及文化、历史等,都是人类珍贵的无形遗产。</p> <p>普通话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工具,普及固然重要,而方言作为文化艺术,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也应被保护,二者并不矛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