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荟萃谈创新 凝心聚力并肩进—广东省创新实践共同体项目湛江市片区项目调研活动在湛江市第二十八中学举行

侧耳倾听

<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未来已经到来,只不过还没有分布均匀。</b></p><p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威廉 ·吉布森</b></p> <p>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9年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提高我市共同体研究水平与实践能力,6月16日上午,在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的组织下,湛江市第二十八中学承办了“广东省创新实践共同体项目湛江市片区项目调研活动”。此次调研活动中,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组织领域专家对湛江市的7所共同体项目牵头单位进行调研。调研内容包括项目开展情况、项目实施特色、项目实施中的难点及实践指导等。</p> <p>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许力、湛江市教育局副书记苏盛、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学院副院长谢幼如、南方出版传媒主管杨秋生、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应用推广部主任杨明欢、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应用推广部副主任黄桂芳、广东省教研院教研员胡军苟、华南师范大学华子荀博士、共同体牵头学校天河天府路小学欧阳琪校长、深圳麓城外国语小学马丽娜副校长、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容梅老师、湛江市教育局装备中心主任梁华杰、赤坎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主任科员尤日校等领导嘉宾出席本次活动,上午的议程由省教育技术中心应用推广部杨明欢主任主持。此外,我市创新实践共同体项目校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参加此次活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领导专家介绍调研活动内容</b></p><p><br></p> <p>  苏盛副书记通过阐述共同体的含义、共同体项目的作用和目的,肯定共同体在湛江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主力军地位。通过走信息化之路,带动基础教育,达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这是湛江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的举措。尽管经费有限,这些年也尽力向教育信息化做经费倾斜,以提高湛江教育的整体质量。苏副书记指出,疫情阶段,线上教育的全面铺开,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差距。同时,他鼓励一线的共同体研究团队和一线教师要悉心向教育专家学习。苏副书记欣慰道,这些年来,我市不断深入探究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与学科深度融合,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从而提高了我市教育信息化的水平。</p> <p>  许力副主任介绍实现共同体项目是广东省2019年首次发起的创新型学校跨区域、协同合作的方式,聚焦于教育信息化2.0启动计划,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运用提升工程,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等教育发展趋势、规划,从而启动了共同体项目。同时运用STEAM教育、创客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开展跨学科、跨学段教学尝试。通过多校协同,发现不一样的方法,不一样的策略,不一样的因素,不一样的动因,去促进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实现教育均衡。</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创新实践共同体项目校负责人工作汇报</b></p> <p>  湛江市片区7个共同体牵头单位,分别从项目实施情况、实施特色、实践难点及实施指导进行汇报。</p> <p>  湛江市教育局教育研究室林崑岗,代表湛江市幼儿园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创新实践共同体,作了《骨干引领 网络推进》的专题汇报。从明确目标,确立四个内容,尝试两种评价体系——“幼儿发展模糊评价体系”和“STEAM跨学科融合项目设计表”,构建想去区组织架构,采用“培训-引领-教研”实施方法和策略,及制定实施进度等实施情况;从组织特色、STEAM教育在幼儿园的固化模式、发掘岭南文化的再生功能、收纳与输出功能——资源库等实施特色;从疫情影响实践操作及缺少幼儿的各种能力元素评价体系等实施难点;从理论指导、技术培训、任务引领和指导专家驻园等实施指导,综上四个方面进行汇报和成果展示。</p> <p>  湛江市坡头区第一幼儿园、湛江市开发区和乐明雅原景幼儿园、湛江市第六幼儿园、湛江市第三幼儿园分别代表四个共同体项目成员作了中期发展汇报。陈伟英老师通过各成员开展的生物主题教育活动,张悦老师通过《我们的“蟹”逅》课例演示,共同展示了“生物主题探索与STEAM教育的融合教育共同体”的教育成果。庞志坚老师尤其从疫情影响、技术设备支持和专业指导、探索STEAM活动室与微课更好地相融合、以及个别成员人事变动等方面带来了实施难点向专家们提出疑惑,李春华老师从“车世界”的活动室课例,直观感受到学生在STEAM活动室得到全面的能力提升,更直观地诠释“STEAM活动室与微课应用共同体”的教育成效。湛江市第六幼儿园的“绘本阅读与数字动漫的创作共同体”和湛江市第三幼儿园“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的融合共同体”专题报告,更是从文化角度吸引了在场老师们的共鸣,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书籍、图示、视频入手,融入信息化教学技术,让这些活动享受着浓浓的文化精神大餐。</p> <p>老师们在聆听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p> <p>  由湛江市第二十八中学牵头的基于项目式学习“原本原创”创新实践共同体的负责人叶泗凯介绍,“原本原创”共同体根据各校的现有条件、水平和特点,进行“文化支撑”、“课程开发”“应用”三个方面的动态的角色定位,形成结构角色图标,创新协作模式。着力建设社团社区,现已建立13个社团,充分利用双融双创平台和共同体优势,共同开发实用软件,各成员学校共同分享研究成果,解决实际问题。</p> <p>  由湛江市第十六小学牵头的数字教材在常态化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共同体的负责人陈婷老师介绍了“数字教材”的定义,其以互联网为载体,用数字化技术兼容图、文、声、像等。各成员学校启动“数字教材”教学,通过“点点用”“改一改”“创创用”方式,以及实操课例的示范引领,推动数字教材推进“常态化”“规模化”的使用。找准问题,确定需求,实现跨区域、跨学校、跨年段、跨学科的目的,达到“共师”“共生”“共享”“共发展”。</p> <p>  胡军苟教研员提出对幼儿的评价,以产品为目标,体现问题解决思路,以及于个性化这三种的评价模式。对于主题活动的开发,需体现连续性,并非拼盘式,根据各年段认知特点的不一样,不断深化内容,促进形成完整知识建构。根据目标要求,善于挖掘主题活动的育人价值。对于共同体工作的开展,他指出需要思考共同体的定位,共同体解决的核心问题,问题链之间的逻辑性。</p> <p>  华子荀博士提出一个策略:双维张力机制,差异互动机制,如何进行区域区之间的联动:边界发展机制,这是对于校长和牵头人来说,共同体要有一种无边界发展的理念,不局限于单个的班级、单个的学校、单个的区域,而应该突破边界进行再现的教研园外校外互仿,多多进行这种区域联动,促进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联动发展。</p> <p>  谢幼如教授指出共同体项目和数字教材项目,对于整个广东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布局和推动粤东西北,基础教育的公平、均衡作用意义大。共同体项目,要从内容、模式、机制、成果方面突出项目的特色,强化问题意识、专家的引领(发挥内部骨干教师领头羊作用和大力培育青年名师的培养)和目标的导向。同时梳理归纳出共同体实施的模型五环节:创新实践的目标——共同体的构成——各成员的地位和角色——开展的主要活动和观点——信息化环境的支撑”, 线上线下混合式的进行。幼儿教育过程中的改革和创新,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使用信息技术,要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爱护视力。</p> <p>  下午的议程由湛江市第二十八中学蔡美莲副校长主持。活动伊始,大家共同观摩了湛江市第二十八中学叶泗凯老师的“为激光雕刻插上3D的翅膀”的展示课,上课前叶老师介绍了3D建模辅助激光雕刻项目的整体开展情况,叶老师的授课兼具理论性与实用性,注重发散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实践,体会3D建模带来的乐趣,课堂氛围热烈。课程结束后,各位老师就此进行了交流,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p> <p>  黄桂芳副主任认为,在全球推进“新工业时代”的形势下,我国面临产业升级的问题,其根本就是要靠改革创新。创客教育应运而生。而“互联网+”更带来资源的重新分配以及跨界融合的智慧共享。因此,共同体的发展就是“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是新的具备生命力的教育生态。基于这种大背景之下,未来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黄桂芳副主任提出了三点想法:一是有独特思想和眼光;二是有不断创新的勇气;三是有不拘一格的勇气和品质。而创客教育的目标是为了把青少年培养成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终极使命就是要在全国培植众创文化。以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交流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协作能力、融合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维和方法。</p> <p>  华子荀博士首先点评了叶泗凯老师的课,充分肯定了这节课老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所采取的措施,拓宽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接着指出我省充分激发名校、名教研员和电教骨干深度参与的研究特点,将以往“单兵作战”的情况转变为各区域与学校“联结成线、覆盖成面”的基础教育大好局面,使得技术应用和教学模式的规模效益最大化,既能实现教育提质,又能实现教育公平。华子荀博士还借用西游记的典故风趣阐释共同体的运作, 认为“最好的群体不是孙悟空有多强,而是白龙马有多强”并为大家介绍了,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互联网+”教师数字教材创新应用发展共同体CPT9653数字教材创新应用模式、广州市天河区华景小学i5E智能互动高效课堂模式创新实践共同体、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的红棉创客4C模式实践共同体等优秀案例,总结出了一系列创新实践共同体项目理论成果,如《实践共同体的本体论、知识论与活动论》、《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共同体发展评价模型研究》等。</p> <p>  在下午的议程中,我们有幸聆听在教育部科技司立项的广东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基于大湾区的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 实践共同体》的两位骨干成员,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欧阳琪校长和深圳市龙岗区麓城外国语小学马丽娜副校长的精彩讲座。</p> <p>  欧阳琪校长以时间轴的方式说明了研究内容的实施情况。欧阳琪校长介绍了基于三所共同体学校协同研究进行课程设计,打造的典型案例,以及基于共同体探索“四跨”(跨区域、跨学校、跨年级、跨学科)“四共”(共师、共生、共享、共发展)的实践应用模式。分享了学生的学习历程,包括真实情境引入、项目选题、协作分组、作品设计方案、作品探究制作、作品展示交流、互相评价等环节。这些跨学科主题课程的实施促进了学校课程改革的发展,提升了教师的课程建构能力,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经历多种学习实践形态、多种能力得到积极发展。同时,树立了立志报国的志向与民族自信。也让学生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在小组合作协作过程中学会尊重自己及他人,包容彼此的差异和多样性。欧阳琪校长还分享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感悟。</p> <p>  马丽娜副校长介绍道,此次项目是以“开展大湾区STEAM教育应用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为主要目标,做好“形成与大湾区多元文化交融、高新科技开发有机结合的粤港澳STEAM教育协同发展的6-8个典型课例与应用指南”“探索大湾区‘跨区域、跨学校、跨学科、跨年级’的‘共师、共生、共享、共同发展’的粤港澳STEAM课程实施的教学模式”以及“建设大湾区STEAM教育共同体的网络共享平台学习社区”三大任务和六项保障措施。马丽娜副校长还为大家分享了《地球有我也有它——新型冠状病毒认识与防护1.0》、《战疫情学英雄》、《观鸟:人与自然和谐》等优秀案例,希望大家在往后的实践中,注意提出切实可行的课程实践方案。</p> <p>  蔡美莲副校长感谢各位专家领导的指导,感谢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深圳市龙岗区麓城外国语小学分享的经验,这些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希望每位与会老师珍惜学习机会,用心培育共同体的种子,精心浇灌,使其长成苍天大树。</p> <p>  陈志兴校长认为,本次活动是一次学术的盛宴。整个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本次的汇报从不同主题切入,亮点多多,让人深受启发,专家们对各个汇报做了接地气的精彩点评,让人眼前一亮。专家分享,特别是两位校长的分享,既有理论层面的高屋建瓴,又有实践层面的真知灼见,让大家受益匪浅。陈志兴校长希望各位老师潜下心来,把今天所学消化,沉淀,提炼,把专家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运用在我们的共同体实践。</p> <p>  最后,由黄桂芳副主任做活动总结发言。黄桂芳副主任希望大家加强合作能把小共同体变成大共同体,只有步子跨出去,才能有跨界融合的智慧共享。黄桂芳副主任盛情邀请湛江同仁,同心协力,共同发展,加强互访与教研活动,将大湾区经验融合湛江本土特色,接地气发展。</p> <p>  “一花引来百花开”,经过此次活动,我们承载了智慧共享共同发展理念,加强了共同体学校之间的联系,为实践共同体开展经常性地研讨、交流和分享活动率先做出了创新的尝试。在后续的工作中,我校将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实践共同体这一理念将根植于湛江市第二十八中学这片沃土,欣欣向荣,百花满园!</p> <p>编辑:郭叶华、伍湛鹏</p><p>图片:郑晓华</p><p>审核:蔡美莲、谢晓珊</p>

共同体

教育

湛江市

实践

项目

创新

老师

信息化

活动

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