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六二年,我的伯父曾负责过东南沿海某地区的海防工作,距今五十八年了。亚伟弟写了一篇以《旧事重提》为题的回忆文章,从不同位置和角度再现了那段历史,现分享给我的朋友,希望您感兴趣。</p><p><br></p> <p> 旧 事 重 提 </p><p> 韩 亚伟</p><p> 1962初,蒋介石开始布局所谓“反攻大陆”实施纲要,而且动作频频,台海局势骤然紧张。</p><p> 当时,我父亲任职闽侯地委常委宣传部长,分管海防。这种形势下,曾有过一段组织应对的历史。这段历史,估计很多人不太了解,今天就我所知写出来以餮各位。</p><p> 闽侯地委及行政专员公署1959年恢复,治址设螺洲镇。恢复时地委书记为温附山,行署专员为李毅,我父亲韩向阳同年9月从省委理论刊物《红与专》主编调任上述职务。</p><p> 从建制上说,行政专员公署不是一级政府,它属于省政府的派出机构,只是代行政府职能,负有地方管理权限和责任。</p><p> 闽侯专署当时管理以下县属:闽侯、长乐、福清、平潭、连江、罗源、永泰、闽清、古田、屏南,大致上是传统意义上的“福州十邑”区域。这十邑中有五个海域县份长乐、福清、平潭、连江、罗源均处海峡西岸,与台湾正面隔海相望,其中平潭县更是大陆距台湾最近之地,因此,在当时政治时势下,海防任务颇重。 </p><p> 闽侯地委专设有海防部,属党委直属的与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并列的部门,仅行政级别低半级。当时闽侯海防部长为林敬平(平潭人)。</p><p> 62年春,为应对台湾国民党日益严重的威胁,闽侯地委奉省委指示,召开了几次地委常委会,布置海防任务,准备打战。常委会最终研究决定,由我父亲负责,在省军区指导下,迅速组织各县的民兵,集结起战斗序列编制,提出防备抵御大纲,建立番号,下发武器,开展应战训练;同时,将地委行署机关干部整编成一个营,同步训练。</p><p> 地委常委会所以会将这一任务交由我父亲负责,我猜测原因不外乎三点:一是我父亲是1921年生人,时仅41岁,年富力强,二是我父亲八路军野战部队出身,经历许多实战,战争经验较丰富,又是延安抗大毕业,在校学的就是军事理论,战役组织和战斗规程布局驾轻就熟,各种武器操作也非常熟悉(我小时候就常听父亲说起过各种步兵轻武器的结构性能);三是常委会成员,职务上可以统一指挥各县,行使党委决策权。</p><p> 62年我四五岁,已初识世事,又因为是家中幼子,颇受父母娇宠,所以一直和父母亲睡一个床。在我模糊的记忆里,那段时间,我半夜醒来,就常常看见父亲坐在灯下写材料,面前铺着一张地图,一杯茶一支烟。这个画面到现在还非常清晰地印在脑海里。</p><p> 我母亲后来也跟我说过那段历史,她那时也能明白地感觉到一种紧张的气氛,但又不敢问,就算是问了我父亲也不会说。她知道我父亲是个党性非常强的人,组织上决定的保密规定他必须严格遵守,决不会向家人透露任何讯息。</p><p> 有件事我历历在目。一天晚上大约九点来钟,我还在床上醒着。父亲推门进来,肩上背着一支卡宾枪,他把卡宾枪藏到衣橱后面,又从怀里掏出两把手枪,塞进衣橱的角落。我看得目瞪口呆。父亲小声警告我,不允许动他的枪。我频频点头,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心里隐约有种紧张害怕的感觉。</p><p> 我父亲接受任务后,在地委办公楼四楼的东走廊角上要了一间独立的办公室。他首先做的是从机关干部中调配人员。海防部长林敬平是当然人选,余下的人员我所知道的有:时任闽侯县公安局长王振山(山西沁源人),时任专署体委副主任余某某(忘其名,山东莱阳人),时任专署人事局副局长张某某(忘其名,山东人)。还有几位我父亲也和我说过,遗憾的是当时我没能记住。之所以选择这些人是因为我父亲调阅过干部档案,知道他们早年在老解放区都有过战斗经历,有些经历过游击战,有些则有过战斗后勤组织协调,多数都有地方游击武装的经验,且这批干部当时都仅有三十来岁,生龙活虎。但所有组织人员都是在保密状态下进行的,不许对外声张。</p><p> 那段时间,我父亲也频繁到省军区开会,还经常下乡各县。这些工作内容我后来成年后问过父亲,但他从不涉及细节。</p><p> 我母亲还告诉过我一件事:大概是62年夏,有天晚上父亲回家后,突然问我母亲,如果情况需要,她是否能帮助将机关干部家属联系转移到闽北山区。</p><p> 我父母亲南下进入福建的第一站就是闽北浦城县,我父亲任县委书记,我母亲任妇联主任。在浦城四年整,地方情况熟悉,群众基础较好。</p><p> 我母亲听了这话吓坏了,算了算机关干部家属连老带小约有三四百号人,她当时也才刚刚三十岁,觉得自己实在是担不起这个责任。但她向我父亲推荐了一个人,即地委组织部副部长马承岱的爱人惠熙萍。惠是山东临沂人,比我母亲大五岁,因为平时和我母亲关系较好,所以我母亲比较了解她。惠当年在沂蒙山区担任基层干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做过支前工作,组织过转移清野,参与过牵制阻止,经验丰富,而且惠本人性格果断刚强,处事不乱,办事说话干脆利索,是个很合适的人选。我父亲听完点头赞许。</p><p> 后来的情况我就不知道了,我估计就算是进入人选家里人也不会清楚,因为那时这些选调都是秘密的。</p><p> 我知道的另一件事是:当时省军区秘密调集配置了一批轻武器,存放在闽侯军分区的仓库。我父亲好像还专门应召到军分区办了一次交接。</p><p> 到1963年下半年,台湾国民党不再提“反攻大陆”口号,也解除了部队的战略布署,两岸形势缓解。 </p><p> 年底,省委通知海防工作恢复日常,这段紧张的备战历史遂告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