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引领促发展 研训一体助成长——《集体科学活动中操作材料提供的指导策略》

听海

<p>  耳边时常会响起宝贝们问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句“为什么”有可能就是孩子们打开科学世界大门的钥匙。</p><p><br></p><p> 科学,使人深刻,使人庄重,使人能发现世界的奇妙与神奇,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孩子们宝贵的好奇心往往能够看到和想到很多大人不留心观察的事物,每当孩子们在户外活动的时候,总有小朋友会蹲下来去探索草丛里的小秘密,她们总能发现一些我们大人看不到的东西,问一些一时间老师也答不上来的问题,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去尝试解决问题,而作为老师的我们能否及时找到教育契机并提供一些适宜的操作材料去支持她们探索呢?</p><p><br></p><p> 所谓与时俱进,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在不断地更新思想观念,更新知识体系,2020年6月18日中午13点区级骨干教师周从银老师围绕着《集体科学活动中操作材料提供的指导策略》展开分享和交流。</p><p><br></p><p> 周老师围绕着操作材料在幼儿集体科学活动中的作用、集体科学活动中操作材料提供存在的问题、集体科学活动中操作材料提供的策略三个方面的内容来分享,为今后我园更好的组织科学活动准备操作材料的时候提供了很多可行性策略。</p> <p>  培训一开始周老师带领我们复习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科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p> <p>  第一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周老师向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什么是集体科学活动?什么是操作材料?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均指出操作材料的对幼儿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必要性。</p> <p>  由此看来,在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中,操作是必不可少的探索环节,而操作材料则是必不可少的物质保障。操作材料的投放对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材料既是引发幼儿主动探究科学的刺激物,又是他们实现主动建构对周围物质世界认识的中介和桥梁。因此材料提供准确、到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直接操作的成败和活动的效果。</p> <p>  </p> <p>  周老师收集了我园科学领域教研活动时大班的20篇科学教案研究发现在材料准备上面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得出以上表格,这20篇教案每一篇都是老师们上过或听过的,因此听起来更加的认真更加的能产生共鸣。</p> <p>  以下是周老师针对我园科学领域教研活动中操作材料准备所存在的问题</p> <p>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根据科学教育目标、内容,选择安全卫生、一定数量的适合年龄特点的操作材料,并适宜投放、科学合理地使用材料,才能有效支持孩子的操作活动,维持孩子的科学探索兴趣。</p><p><br></p><p> 针对我园科学领域教研活动中材料准备所存在的问题周老师提出了以下指导策略:</p><p>1.操作材料要能物化活动目标和内容。</p><p>2.操作材料要充分了解幼儿已有经验。</p><p>3.提供的操作材料要有结构性。</p><p>4.提供的操作材料贴近幼儿生活。</p><p>5.提供的操作材料具有趣味性。</p><p>6.提供的操作材料要有足够的数量。</p><p>7.操作材料提供前教师应一一实验,保证材料提供的严谨性。</p><p>8.材料提供要有层次性。</p><p>9.提供的材料要具有安全性。</p> <p>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在集体活动状态下以分组形式进行的,活动中要遵循皮亚杰“认知结构理论”的原则,重视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主动获取经验的过程,尤其要注重激发和维持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这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也是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科学活动的前提。围绕主题内容、目标,提供每个幼儿或每一组幼儿足够的物质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适宜投放和科学、合理使用材料,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充分地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归纳、概括。能有效维持幼儿的科学兴趣,能有效促进每个幼儿科学素养的早期养成。</p> <p>  听了周老师的讲座后,教师们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纸”为题材制定一个科学活动,纷纷在群里发帖进行分享。</p> <p>  随着发帖分享结束,我园本次的培训交流也落下了帷幕,此次园本培训是以我园骨干教师带领年轻老师进行分享交流学习的方式进行的,作为年轻老师的我们学习到了老教师们的风采,是一种很好的带教方式。</p><p><br></p><p> “业精于勤,荒于嬉”。勤奋方才能专精,身为教师的我们更应不断勤奋、努力学习,成为优秀的有情怀的幼儿教师。</p>

材料

幼儿

科学

操作

活动

老师

提供

我园

集体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