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北城小学“乐读者”之教育叙事 ——《那个男孩》

玲听细雨

<p><br></p><p>“这个班每次都按时做课上操。”当我向门口望去时,那个“风一样的小小身影”已经消失在教室门口,只留下这句带着点无奈又好似夸奖的话,敲击在我和孩子们的心头。</p><p>这是这两天每天都会上演的戏码,有时他还会停下来,诚恳的看着我,应该是夸赞的对我谝:“老师,你班每天都认真做操。”</p><p>我终于看清楚了他:一个个子不高,虎头虎脑的男孩子,说起话来,眉眼带笑。我被他夸张的语气和甜甜的笑感染,忍不住问他哪个班级的,他边回答我的问话,边拉开架势要往前跑,看得出,他又在继续匆忙赶场,去查看其他班级的做操情况了。</p><p>目送他远去的身影,我和班级孩子们会心一笑。教室里情景还是一样,似乎又什么东西不一祥了。对,同学们的眼里有光了,脸上有笑了,动作好像也更认真了。</p><p>一句赞美,温暖了一间教室。</p><p><br></p><p><br></p> <p>这不由让我想到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个故事:台湾作家林清玄在高中二年级时,学业和操行都是学校的劣等,记过两次大过,甚至还被赶出了学校的学生宿舍。许多老师对他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但他的国文老师王雨苍却没有嫌弃他,常常把他带到家里吃饭,有事请假时,还让他给同学们上国文课。王老师告诉他:“我教了50年书,一眼就看出你是个能成大器的学生。”这句话让林清玄感动和震撼。为了不辜负老师的一片苦心,他从此发奋努力,决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后来,林清玄成为了台湾影响最大、获奖最多的著名作家,作品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p><p>一句暗含期待的谈话,成就了一位了不起的作家。</p><p><br></p> <p>在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在文章的最后,他情不自禁地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p><p>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无心写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20年后,当年的小偷已经成为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就没有想过做正当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p><p>一句无心的夸赞,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路。</p> <p>一句句不同的话语,表达了相同的主题,那就是——激励。男孩的话语鼓舞了班级的士气;王老师的话,激活了林清玄先生的潜能;林清玄的话,改变了小偷的人生。</p><p>每个人,大人也好,小孩也罢,优秀也好,平庸也罢,都需要鼓励和表扬。孩子,尤其需要,孩子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深谙此道,精研此道,用夸奖成就“好孩子。”</p><p>那个“风一样的孩子”,点亮了我心中的明灯。</p>

林清玄

小偷

班级

台湾

孩子

老师

做操

教室

王老师

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