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2年大美黔东南探秘!(之一)

于yw

<p>  今天已经是2020年的6月了,现在想起八年前的贵州黔东南行仍有许多不能忘怀的回忆。虽然今天去写八年前的行程,会有许多的地方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好在我当时在QQ上每天会跟同学们汇报行程,今天把这些放上来、再加上我一路上的简单“日记”,组合进来就可以大概形成一篇比较完整的游记了。走吧,去看看我2012年的贵州行。</p><p><br></p><p> 2012年3月5日,工作了36年的我退休了,有时间可以到处跑跑了。 如何安排退休生活我好象是已经“胸有成竹”,先出去走走,到那些退休前想去没时间、没机会去的地方看看。第一站我就选在了贵州——黔东南。</p><p> 在网上找到了一个当地的摄影团,看看行程安排不错就果断的报了名。再把周边想去的地方安排了一下,出发!!前半辈子从没有这么放飞过自己,除了兴奋还是兴奋!</p><p><br></p><p>2012年3月22日——4月6日:贵州,大美黔东南探秘!</p><p><br></p><p> 黔东南民族用他们的青春和生命执着而完整保存着祖先创造的智慧和结晶,他们把曾经荒凉的蛮夷之地构建成绚丽多姿的民族博物馆,他们用坚贞的民族意志真实地重现着祖先的身影,他们有着顽强而痴迷的传承能力,忠贞地恪守与世无争的悠闲平静。在这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传统与现实水乳交融。千百年的芦笙、铜鼓、千百年的大歌、飞歌、琵琶、牛腿琴、千百年不息的奋斗为您奏响一曲曲古老的歌谣,讲述一个个神奇的故事……</p> <b>摄影团【活动时间】2012年3月22日- 3月28日 </b><br>D1、( 2012年3月22 日) 贵州省凯里市报到,住凯里。<br> 全天凯里报道,启程前请发短信告知抵达凯里的时间,我们会安排车到凯里州林汽候机楼和火车站迎接;<br>贵阳机场到凯里有两种方式:<br>1)到达贵阳机场后,从出站口出来右转90米处乘坐贵阳机场至凯里的直达商务车(贵阳问询处:0851-5499246,60元/人)到凯里州林汽候机楼(约1小时一班,全程高速,车程2小时多一点)。<br>2)打车到贵阳客运东站,乘坐班车到凯里。东站距机场2KM,打的10元,约20-30分钟一班;<br> 晚上欢迎晚宴,互相交流、观片、介绍拍摄景点和注意事项。<br><div><br></div><div> 今天我一早乘7:40 CA1461航班从北京---贵阳。</div><div> 10:40落地,出贵阳站口右拐50米直接换乘去凯里的大巴。11:40发车,票价70元。</div><div> 离开北京时8度,穿小羽绒服;</div><div> 到达贵阳时17度,出了一身汗。(阴,多云)</div><div> 2:00到达凯里候机楼,打过电话后导游---闻香开车过来接我。</div><div> 安顿好房间后(第一晚我自己住,后面跟闻香一起),我问过大堂服务员,到市中心(十字街口)坐7路车到达。7路车为环路车,上车1元钱。到市中心后在索尼店买了一个UV镜、一个偏振镜,又坐7路车围市绕了一大圈回来了。</div><div> 晚饭时全团的人都到齐了:中山市三位男士、贵州一位男士、湖北二男一女、兰州二女三男、北京一男一女(就是本人 哈哈 哈哈)。</div><div> 晚饭后闻香在大厅里给大家放观摩片,然后介绍了几天行程,并重点讲了明天的行程和重点拍摄的内容。</div><div><br></div> <p>D2、(2012年3月 23日) 凯里—朗德上寨—响水岩(午餐)—雷公山—小丹江,住小丹江。</p><p>  早餐后赴朗德上寨,拍摄村寨风光和长裙苗歌舞、苗寨人文;郎德苗寨—郎德上寨四面群山环绕,村前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跨溪有风雨木桥,沿溪有石磨碾房。民居依山而筑,为木质结构吊脚楼。有五条花街路通向寨中。寨上,吊脚木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寨中道路、院坝及各户门庭,都用鹅卵石或青石镶砌铺就。在这里拍摄苗家吊脚楼,长裙苗服饰、苗寨人家生活等;</p><p>  下午深入雷公山腹地,沿途拍摄春日美景,层层梯田,小丹江苗寨人家生活。</p><p><br></p><p> 今天我们一早7:00就出发了,早吗?真的不早。后面的行程会告诉你什么才叫“早”,这就是摄影团的特点。</p><p> 我们第一站先来到了一个叫“朗德上寨”的苗寨。其实这几年贵州的“千户苗寨”很有名,但那里人太多了,不适合摄影团去。我们刚一到村口,就“遇”到了拦路酒,一共十二道呀,大有不把你灌醉誓不罢休的阵势。我们团人不多,怎么扛得住?只好牺牲男士了。我们推着男士往前走,乘他们被拦的档口从后面冲过去,等男士们过来时个个已经晕忽忽的了。这样的阵势,后面几天又经历了多次。</p> <p>  《摄影团主要内容三:朗德上寨—河边的水车、吊脚楼、长裙苗服饰、铺满鹅卵石的乡村小径,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p><p><br></p><p>  进到村里来到一个广场,一会儿就集聚了好多村民,他们基本上都是“盛装”,就连小孩子也个个穿着漂亮的苗服。</p><p><br></p><p>  演出开始了,身穿苗服的村民在鼓点和芦笛的伴奏下翩翩起舞。人越聚越多,男女老少分列围成圈,广场上的鹅卵石与飘逸的彩裙、闪闪的银饰合成一幅多彩的民族图画。</p> 演出完毕,苗姑和老人们把自己绣的小饰物拿出来出售。我看上了漂亮的苗服,一位苗姑帮我穿上漂亮的苗服,请团友帮我拍下来,好美好美呀!只可惜那位团友老人家不太熟悉我的像机,照片拍得不太清楚。像苗家女吗? 告别朗德上寨我们往小丹江方向前行。午饭是在响水岩解决的,仍然有躲不过的米酒 <div>  吃好午饭,我们向雷公山前行。 雷公山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东南部,为苗岭之颠。它不仅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而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遗产和中华民族的绚丽瑰宝。贵州雷公山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称为“当今人类保存最完好的一块未受污染的生态文化净地,是人类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理想王国,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胜地之一。” 雷公山山峰巍峨壮观,森林植被苍翠成海,飞瀑和鸟语共谱美妙乐章,是放松身心的理想之地。</div><div> 据天文记载,雷公山一年有300天都有大雾笼罩,我们在雷公山就被大雾罩住了,车子不得不放慢速度,如果不是对这一带路况非常熟悉的司机,开这段路还真危险。路边的树都成了“雾凇”,车子停下来让我们拍照。雾太大了,雷公山的美景全被遮住了,我们只好向小丹江驶去。今晚我们住在小丹江苗寨竹楼。</div> 《摄影团主要内容四:小丹江苗寨、梯田—傍水而落,翠竹环抱,层层梯田,保存完好的原始生态和原生风情文化》。<div><br>  小丹江苗寨坐落在位于贵州省榕江县雷公山腹地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山脚小坝上,距县城103公里,寨边小河绕寨而过,寨子依山而座,傍水而落,四面环山,青山竹林苍翠环抱村寨。周围原始森林层峦叠障,苗族风情浓郁古朴。后来2014年被国家民委公布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div><div><br></div><div> 导游闻香组织村里的孩子穿上苗家美丽的衣服,到油菜花田里给我们当“模特”。还有一组照片是拍的苗家人的生活,由于多是在光线不太好的房子里,我的技术不行全都拍糊了。室外的还勉强吧。<br><div><div><br></div></div></div> <p>D3、(2012年 3月 24日):小丹江—空申短裙苗寨—榕江,住榕江;</p><p>  今天6:00出发。早餐后出发去榕江空申短裙苗寨。参加当地一年一度的“茅人节”。在节日期间,不分是否结婚的男女们收拾打扮,相互邀请,爬到寨子的茅人坡,插上茅人,与自己朝思暮想的情人幽会、唱情歌、谈情说爱等。主要拍摄短裙苗“茅人节”活动、芦笙舞、苗家吊脚楼生活、短裙苗服饰等。短裙苗“茅人节”在当地已经有几百年历史,是两汪乡空申超短裙苗族茅人节:是两汪乡空申、空烈等地超短裙苗族古老的情人节,苗语称为“捞沙丽”,又称作“爬茅人坡”、“插茅人”。</p><p><br></p><p>  今天我们计划是早出发,在路上拍小丹江全貌的,又遇上大雾(就如同在雷公山上一样),拍摄泡汤了。直接去了榕江的空申苗寨,去拍“短裙苗”,参加一年一度的“茅人节”。</p><p><br></p><p> 在苗寨里我们碰到了少数民族作家《千年短裙》的作者李文明。</p><p><br></p><p> 在苗寨里我们遇到了来搞活动的贵州电视台。</p><p><br></p><p> 《摄影团主要内容五:空申短裙苗寨情人节—深藏在雷公山腹地的短裙苗寨,体验苗族人民真诚朴实的感情和热闹的节日气氛》</p><p><br></p><p> 在黔东南大山深处有一群苗姑娘,她们穿着“世界第一短”的超短裙,这里的裙子只有16厘米长,而且不可思议的是在五六百年前!“短裙苗族”是黔东南重重大山里一个人数不多的苗族支系,他们居住在大山里最偏僻的地方,由于比较封闭,受外来文化影响比较小,因此有“生苗”之称。也正因为此,他们村寨还保留着许多原生态的民俗,甚至有些民俗到目前为止还不为外人所知。<br></p> <p>  短裙的制做工艺非常的有技巧,从织布、染布、打褶定型、上腰.......随处悬挂的待成型的短裙对于我们来讲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由长达7米的家织靛青土布制成,土布经过染煮后,要在大木桶上仔细折叠,一条裙子通常要折二十来天,然后用牛皮炖出的胶液为已经染好的裙布上胶,再用茯苓制成的浆液反复上浆,最后才能有又厚又硬的效果,穿着这样的裙子劳作,不仅荆棘难以划破,就是雨水滴在上面也不会浸湿。</p> 在寨子中央架起了一口大锅,旁边还有村民在杀猪。燃烧着的火焰把果木的清香、猪肉的醇香让我们都禁不住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中午我们就吃到了这来自大山里的、没有污染的、没有更多佐料的纯粹味道。还有带着草籽的清明粑粑,那个香是芝麻所不能拥有的。 今天村里除了有茅人节的“情歌”场,还有苗族的斗牛。各家把报名参赛的耕牛牵到田里,两两相斗,斗赢的村里奖励100元。<div>  来观看斗牛的多是小男孩子,他们都坐在隔着一道沟的田埂上,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不会被斗急了的牛伤到。看看另外一张照片就知道了。</div> 本来“茅人节”是苗家儿女与自己朝思暮想的情人幽会、唱情歌、谈情说爱的日子,结果现在被大山外的人们所“干扰”,节日则变成了“仪式”。 <p>  离开短裙苗的家乡---空申苗寨,我们来到了卡寨—红衣苗的村庄。红衣苗是苗族中唯一服饰色彩鲜艳的一支。</p><p> 寨子里安排了几个女孩子,穿上本支的盛装,来到油菜花田里,为我们充当模特。小小的女孩可爱极了,被大家的各种要求搞得不知所措。</p> <p>  D4、( 2012年3月 25日):榕江—三宝侗寨—增冲侗寨—从江,住从江;</p><p> 早餐后赴三宝侗寨,拍摄河边古榕群、鹅卵石铺成的“花街”、“最高、最大、楼层最多”的鼓楼、侗家人的生活等;然后前往增冲侗寨。寨子坐落在山坳里,风景秀美。增冲鼓楼建于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贵州历史最悠久,形体结构最大的鼓楼,是侗族文化最杰出的代表。<br></p><p> 侗族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其文学艺术、民族历史、生产知识、伦理道德、念词款规等等,都是靠口传心授,世代传承。<br> 侗族有三大宝:鼓楼、花桥和大歌。其中鼓楼是侗族标志性的建筑,可以这么说有侗族的村寨就有鼓楼,没有鼓楼侗族人就没了主心骨。<br></p><p><br></p><p> 大利侗寨位于自古有“黔省东南锁钥,苗疆第一要区”之称的黔东南榕江县深山幽谷之中。这里的侗族风格民居历史悠久,全为卯榫结合的木构建筑,吊脚楼、连廊木楼、回廊木楼、四合楼院等依山傍水,鳞次栉比,保护完好。</p><p>  当你到了榕江,到了大利侗寨,就会明白,为什么贵州的黔东南会和西藏一起,并列为中国的两个世界十大返璞归真自然旅游胜地。</p><p> 在大利侗寨,除了侗家文化,感受到的是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处的美,是普通民众沉静祥和的日常生活之美。大利侗寨距县城23公里,居住着300余户人家1000多人口,是著名的“侗族大歌之乡”、贵州首批“魅力侗寨”。</p><p> 村寨四周古木葱茏,古楠木树达400多株,体现了侗寨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老人护村,古木佑寨" 的传统观念。整个寨子就像藏在峰峦叠嶂的大山褶皱间,犹如世外桃源般。</p><p> </p> 在村口,我们被一些穿着漂亮的女孩子们拦在了门口,她们摆上了水酒,唱起了无指挥、无伴奏、多声部的“侗族大歌”,让我第一次听到和看到来自深山、来自村落的、纯粹的音乐和纯真的笑脸。唱完迎客的歌、敬完迎客的酒,我们随着女孩子们走进第次贵州黔东南行的第一个侗寨。 <p>  三宝侗寨是我们今天到访的第二个侗寨。她跟大利侗寨有着天壤之别,这个侗寨更象一个公园,可能是过度开发造成的吧。</p><p><br></p><p> 三宝侗寨位于榕江县车江乡坝区,距县城去5公里,包括车寨、恩荣堡等十村九寨,侗寨由大小不一的寨子连成,分上、中、下宝寨,合称"三宝侗寨"。2648户13197人,侗族为主,是全国侗族人口居住最密集的地区,亦杂居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p><p><br></p><p> 进寨后,可见都柳江沿岸可看到一大群古榕树。这些榕树大概植于清代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现有古榕数30多株,这些高20米,胸围6米以上的参天巨树,彼此之间根系相连,枝叶相拥,形成一片罕见的榕树群。像一个绿色天盖。在古榕群间有一条鹅卵石铺成的街道,当地人叫花街。</p> <p>  增冲侗寨: 处位于贵州从江县西北部往洞乡,距县城95公里,海拔640米,是一个隐藏在深山里,一年四季山清水秀、禾香鱼肥的自然村,自建寨到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p><p><br></p><p><br></p><p><br></p><p>  增冲鼓楼是增冲侗寨的标志,是增冲侗寨的骄傲,鼓楼建于1672年,是国内现存年代最早的侗族鼓楼,为国家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高的鼓楼,静静的池水,千百年来,增冲侗寨的祖祖辈辈就栖息在它们的身旁。</p><p> 鼓楼为全木质宝塔形结构,双层楼冠,通高25米,密檐式十三层重檐八角攒尖顶侗族古建筑,楼冠斗拱下装漏窗,翼角高翘,彩塑鸟兽,各层封檐板彩绘侗族风情画。</p><p> 这是我们今天到访的第三个侗寨。</p> 雨桥:不仅是富有的象征,还是装点江山、培修风水、拦截财富不随水流走的吉祥物。这里共建有三座风雨桥,都为廊屋式的全木结构建筑。每座桥上都建有3座亭子的长廊,中间的亭子酷似鼓楼,有人称其为“花桥鼓楼”。 <p>D5、(2012年 3月 26日): 从江—岜沙—肇兴,住肇兴;</p><p>上午赴“最后一个火枪手部落”岜沙,拍摄岜沙古韵遗风,彪悍的芭沙汉子、斗木牛、婚俗表演、“户棍”发式、镰刀剃头等习俗;</p><p>  下午从各个角度拍摄肇兴侗寨全景,河边侗家人的生活,小桥流水古楼,漂亮的侗家女孩,田间忙碌劳作的人们……</p><p><br></p><p> 一早5:00出发,先拍下了 增冲侗寨晨曦。 </p> 岜沙,是苗语中草木繁多的意思,这个贵州山中的村寨,是一个纯苗族村寨,全村共5个寨子,371户人家住着2061口人,全村至今还保留有浓郁的古代遗风和古老的生产方式。那里的男子头顶挽有发髻,穿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衽铜扣青布衣,直筒大裤管青布裤,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药枪,颇有明清武士风貌。<div><br></div><div> 山门外迎接客人的岜沙汉子。<br></div> 岜沙男人随身带着七件装备:火枪,酒篓、弯刀、烟管、火药葫芦、腰包、花袋,琢磨过,这配备倒也算是有刚有柔,那花袋大概是心上人送的,绣染结合,颇为精细。火枪扛在肩上,花袋斜挎背着,酒篓弯刀其它装备整齐挂在裤腰带上;身着左衽右开圆铜扣黑色高腰衣,直筒大裤脚,光着一双大脚板;面色刚毅憨厚,头顶挽着椎髻,缠着条状头巾帕,活脱脱一个战国武士。 岜沙女人衣着上也以黑色为主,大襟黑上衣,黑百褶短裙(已婚的有白边),耳朵上的银耳环状如铜鼓,项上戴着粗大的银环,用彩色锦带扎着绑腿。身上的衣饰是她们一针一线缝制的,衣上领口,袖口,下摆饰有做工精致的花边和围布,围布是彩色的,形状像肚兜,岜沙女人对生活的热情,爱美的心在衣着上淋漓地表现。 岜沙村寨至今保持着男耕女织的生活,饲养牲畜,耕田种地,养狗打猎,男人一枝猎枪一条狗,一枝扛子朝山走,游走山地,耕猎样样拿手。女人做家务,纺线织布,用木槌将布捶得又亮又挺,加以绣染,土法做出的衣服紫黑发亮,防雨防风。岜沙苗寨被誉为“阳光下最后一个枪手部落”。<br><br> <div>肇兴侗寨:贵州省最大的侗寨。</div> 【肇兴侗寨】是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的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亚洲有两个,除了黔东南另一个是中国西藏)。2007年被《时尚旅游》和美国《国家地理》共同评选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div>  这里有“人类保存的最古老的歌谣”,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div><div> 寨子虽为一体,但按侗家一个族姓一座鼓楼的规矩,肇兴大寨五个大团都有自己的鼓楼即“仁、义、礼、智、信”五座鼓楼,被称为“肇兴鼓楼群”。楼之最,蔚为壮观。肇兴侗寨在穿寨而过的小河上,还建有五座小型拙朴的花桥,以配鼓楼。其仁团、义团的花桥与鼓楼、戏楼,匠心独特。 </div><div><br></div><div> 肇兴侗寨是我们今天到访的第三个侗寨,也是唯一一次就住在寨子里的行程。这个寨子非常的大,寨子里就有酒吧、旅馆。我们住在寨子最里面的木楼里,楼下就是酒吧。晚上闻香请大家去酒吧喝了酒。<br><div><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