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先尊重学生,而后是受到学生尊重</p><p> 我记得对我影响较大的是我的六年级语文老师叶老师,是一位温柔大方又非常负责的女老师。她一直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尽管她才刚结婚不久,还很年轻。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那时我们的数学老师教学能力很强,辅导我们参考奥数比赛,但有一点我们不喜欢的,就是很凶,一次对着我们大骂:“你们这群猴子精,废物,屁股当脑袋用了吗?”刚好被准备来上下一节课的语文老师听到了,她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上课的时候,她从班长哪里了解到因为考试成绩不好,数学老师生气了,但她听完之后,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不管怎么说,数学老师这样说你们,是不对的,无论如何也不能侮辱别人的尊严。”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全班都震惊了,以为语文老师会继续骂我们,却竟然说出这些话,她勇敢地站出来捍卫我们学生的人格。听说后来她还在办公室里劝告数学老师注意把握语言的尺度。以前都是“师者为尊”,老师说的话就是圣旨,老师地位是高于学生的,就算老师骂我们,我们也是一声都不敢吭。</p><p> 而叶老师却愿意俯下身来,关心我们的心灵,尊重我们的人格,在她眼中,学生们的人格跟老师的人格是平等的,不可以随意贬低的,都是应该尊重的。还不惜冒着同事关系闹僵的风险来跟数学老师谈话,为我们争取“人权”。叶老师对我们学生的爱是真挚的是深刻的。</p><p>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虽然我们的特殊孩子不一定有瓦特、牛顿、爱迪生的丰功伟绩,但教鞭、冷眼、讥笑带给孩子们的伤害却是无法磨灭的!我们老师的某一言或某一行都有可能带给学生造成一生的影响。</p><p> 我在工作中,尽管有时候会遇到一些非常棘手的事或让人非常气恼的学生,但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一定不能做出伤害学生自尊的事,或说出一些难听的话。尤其是我们的特殊障碍的学生,本来心灵就比较敏感脆弱,更加需要我们老师小心呵护,他们和他们的家长更加渴望得到我们的尊重和理解。所以,我会用心的观察、多方面地分析,来思考学生的问题,找到根源,再想解决的对策。我用得最多的是这个思路:先调整自己的情绪,再处理好学生情绪,最后再解决问题本身。</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