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不理解的父亲和不懂的酒

陈燕玲(十全黄酒馆)

<h3>有一种爱,即使天人永隔,却难以忘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我能找到跟父亲的最后一张单独合影,最后一张合影就是我十岁时的全家福,他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7年了!</h3> <h3>我出生的时候,家里做生意,还雇佣了近30个工人,每天都有一大群人干活,经常还帮爸妈发工资给工人,家里还有村里为数不多的收音机,每天都循环播放快乐的歌曲,他们常常会一边工作一边唱歌。我三岁时家里已经起了两层的楼房,应该是当时村里第一个起楼房的家庭…我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h3><h3>这样美好的生活并不长久,因为我是女孩,爸爸希望再生个男孩,后来为躲避计划生育,生意也不能再继续经营,从此生活一落千丈。慢慢的爸爸学着抽烟喝酒,慢慢的就不再唱歌,话也越来越少,喝酒以后常常会对妈妈发脾气,那时我开始记恨酒、讨厌他,不理解为何非要喝酒?为何非要生一个男孩?我曾经偷偷去喝酒、抽烟,呛到无法形容,无法理解这么难闻、难喝的东西,他怎么会天天喝?</h3><h3>为了能帮妈妈分担一些家务、照顾小我五岁的弟弟,为了尽量不让他发脾气,我从小开始学会做各种家务,听他的话。除了上学的时间,其他时间大都在家里做家务活,从田里到菜地,都跟着我妈一起干活,很少跟其他孩子出去玩。我的少年都在劳作,所以从小街坊邻居都称我是“劳动模范”,学习也不拉下,三好学生是常有的事,这也不值得骄傲,因为这都只是想表现好点而为之。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爸爸不希望我读书太多,希望能早点为家里分担,18岁那年我离开父母、离开家乡,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外漂泊的自己很少回家,也不愿意回去,一是不想看到爸爸整天抽烟喝酒的样子;二是不愿意面对我的同学们,他们还在学校幸福读书,内心有很多的自卑和不愤。</h3> <h3>我21岁时父亲病逝,至今清楚记得,那年过年为了多挣点钱,承诺他们等过完正月再回家,以致没见到最后一面,回去给父亲送终时家里还有挂着一只年前腊的猪腿,说一定要留给我回家时再吃…我的父亲不懂用言语来表达,其实心里还是很疼爱我们的。年少的我理解不了他的难处,只看到他不好的一面。其实他有很多优点:每天早早起床给全家人煮早餐,每天工作到很晚才回家,常常会在县城给我们买好吃的,有空时教我做美食,他心地善良、孝顺父母…</h3> <h3>29岁那年我结婚了,婚后一直忙于工作,再后来有了孩子,自己也是为人父母了,上有老下有小,各种开支、各种关系都要自己去面对,活在城市里的人每天都有很多压力…这才能体会到为何当年父亲的忧愁和不易。</h3> <h3>去两年开始经营黄酒生意,常常会跟朋友们喝小酒,才发现喝酒可以缓解压力、缓解疲劳,也可以助睡眠…原来酒也有好的一面。只是以前我爸喝太多以致伤身。现在我明白成年人的世界多么不容易,喝几杯小酒,怡情又养生,这是一种不错的放松减压方法。爸爸不想把家里的困难和烦恼跟身边的人讲述,只是一个人端着酒杯,把所有的烦恼都化解在杯中。他一个人默默的承受着,只是我们都看不懂。</h3> <h3>又是一年父亲节,每到这个时候,内心就无法平静,感慨万千,人生不过如此,人这一辈子都不容易,特别贫穷人家,但是客家人有句话:人穷志不穷!这些年我努力工作、努力生活,供弟弟读书,如今也成家了;尽量照顾妈妈,生活还算幸福!只希望自己再多努力点,以后有能力更好的照顾家人!父亲安息吧,一切都好!你在天之灵,保佑我们都安康!想念你的女儿。</h3>